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园载体的命名能彰显学校的办学定位,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本文以贵州师范学院校园载体命名为例,阐述校园载体命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并结合贵州实情,提出新校区校园载体的命名应蕴涵办学理念,赋予独特的人文精神,同时要呼应地形、顺应自然,体现地方特色的观点,拟对新校区载体命名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校园载体 命名 文化建设
1.前言
贵州省在全力推进省属高校新校区建设的背景下,涌现出一批新建校区,这些校区都是在城市边缘地带选址新建,缺乏老校区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和长期塑造的校园精神。贵州师范学院新校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于2006年动工修建到2009进驻。作为个案对新校区校园载体的命名文化进行探索和研究,就如何在新校区的文化建设中创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传承老校区办学精神,为贵州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出新的思考和建议,在当前显得非常重要。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青年学子成长的摇篮,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校园道路和建筑物又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要组织大学生广泛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点的规划、建设、命名以及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1]新校园楼宇、道路、景观的命名对于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校园特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学校精神的有机载体。根据校园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和规范校园道路、建筑物和生活社区名称,并设置标志,可增强校园人文底蕴,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以期形成个性特色的育人氛围,影响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
2.校园载体的命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多数高校新校区是在没有任何人文背景和文化底蕴的“文化沙漠地带”上建立起来的,由此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校园文化的匮乏。[2]贵州师范学院新校区的选址也存在这种情况,在城市的边缘地带选址而建,缺乏校园文化底蕴。校园文化是指以大学校园物质形态(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为基础的,以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及其他文化活动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作为新建校区,贵州师范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当前尤其重要,特别是校园载体的命名,能彰显学校的办学定位,优化校园的育人环境。然而,校园载体的名称是精神文化结晶方式的实体存在,属校园文化的显性文化,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格调高雅,富有文化内涵,能彰显办学理念的校园载体命名具有激励学生成才和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1传承优秀的传统校园文化,培养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感。
优秀的传统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行为模式都会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高校必须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校园文化的认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伦森认为,认同是一种对社会影响的反击,做出这种反应,是由于个人希望自己成为与施加影响者一样的人。[3]
贵州师范学院就是以“厚德树人,言传身教;立志勤学,知行合一”为校风学风的校园核心文化建设,确立了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文化内涵,在校大门的两条主干道命名为“育英大道、育才大道”,给校园塑造了别开生面的人文风景,传达了学校办学理念,增强了师生们的文化认同感。通过校园环境教化育人,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传承贵州师范学院特有的校园文化。
2.2彰显地方特色,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地域文化归属感。
高校的教育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和文化活力,就必须在把握先进文化方向的同时,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资源,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学校文化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教育品牌。在校园载体的命名中使用地方文化元素,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培养师生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这与“构筑贵州历史性跨越的精神高地”研讨会中的专家提出的“要培育地域自信。自信,源于对贵州文化的自信和认同”的观点是一致的。
贵州师范学院的校园文化景观——文化廊桥,以“聚贤”命名,其形似贵州侗族的风雨桥,廊桥两边是从喀斯特地貌为主的贵州收集来的奇石,石上刻写反映贵州民族风情的诗歌、典故,形成了一道别开生面的人文风景。当省内学子抚摸到来自家乡的山石,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省外学子看到古朴壮观的山石遍布在校园内,会被贵州神奇自然风光和多彩民俗文化深深吸引和眷念。从名称中也传达了汇聚贵州本土绮丽的风光,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之意,这不难体会到当初命名所要表达的丰富含义,也反映了贵州本土高校传播地方民族文化所做的努力。
2.3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凸显大学文化的个性魅力。
优秀的校园文化需要通过校园载体显现,而建筑物及公共空间的命名能对校园文化进行概括和加以引导,能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对校园空间建筑、道路、楼道的命名,使人一踏进校园便可感受到它的影响,能在其中清晰地体会到高校的文化气息、人文精神,乃至价值诉求,在这样的环境里,有形的建筑空间等校园载体和无形的精神文化氛围时刻感染着你,这就是大学独特的文化魅力。
贵州师范学院的教学楼的命名“明德楼”出自《大学》的核心思想“明德至善”,追求光明正大、至善至美的高尚境界,“宁静楼”、“致远楼”出自“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使人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安下心来静静的做学问,教学楼按学科性质命名为文韬苑、知行苑和求真苑三部分,这样的命名既有空间感和秩序感,又很好地诠释了师院的办学定位,既是教学性的本科院校,又是文学、理学、教育学为主的专业学科定位,不仅使师生在校园里感受到师院文化的个性魅力,而且使得每一个走进校园的观者感受到师院文化的浓烈氛围。
3.新校区校园载体命名文化建设的探索 当前,在省大力推进高校新校区建设的背景下,贵州高校新校区校园载体的命名文化研究也迫在眉睫,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和学生作为意义的建构者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人文环境之中。通过校园重要载体的命名,把民族传统、地域人文资源、学校优良传统融入校园的物质载体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通过心理暗示,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3.1校园载体命名应蕴涵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人们在对教育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大学的理性认识,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定向和规范的作用。[4]具体地讲,是学校对为什么而存在、应当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等基本问题的理性思考,体现着学校对教育的理想追求及对办学过程中教与学、发展与改革、理想与现实等基本关系的价值信念。但由于办学环境、面临的问题、办学经验及信念等差异,办学理念也往往不同,甚至表现出学校的鲜明个性特点。校园道路、建筑物作为校园文化载体的显现部分,能起到传播推广、寻求价值认同的作用。校园载体的命名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校园文化的建设行为,校园道路及建筑物的命名首先要考虑的如何体现办学理念,彰显校训,体现办学理念的价值诉求。
3.2校园载体命名应赋予独特的人文精神。
校园载体的命名不仅要反映出地理环境自然景观的种种特点,而且要反映人文精神形象的种种特点,折射出师生们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校园建筑及道路命名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代表了高校的形象品牌、精神气质、文化品位和价值取向,表现出多种文化内涵,只有塑造出一所高校独特的精神形象,升华学校形象,彰显大学文化个性魅力,折射出大学发展潜力和愿景,才能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提升核心竞争力。
3.3校园载体命名应呼应地形,顺应自然。
校园建筑及公共空间构成了校园环境,是大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校园的自然景观主要指校园内的山、湖、河、滩等。校园载体的命名与这些自然景观呼应,结合地形,能营造一种富有诗意的意境,通过建筑空间、道路的命名让人沉浸在优美的自然景观之中,通过这些名称细细品味,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和优美校园的魅力。再则,校园的自然景观具有标志性特征,结合自然景观来命名建筑空间、道路,能增强辨别性和定位性,便于人们识记和定位。
3.4校园载体命名应体现地方特色。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模式,既包容社会总文化,显示出与其他文化模式的共性,又受区域文化的影响显示自身的鲜明个性。[5]校园文化的地方特色,就是将地方文化中具有标志性、影响力、教育性的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道路与建筑物是校园建设重要精神载体,通过校园建筑物与道路的命名,融入地方文化中具有典型的文化元素,以此体现校园文化中的地方特色,彰显校园文化的个性魅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4.结语
随着贵州部分高校新校区的陆续投入使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载体的命名愈发受到重视。以贵州师范学校学院作为个案来探讨贵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建筑空间及道路等载体的命名,以此来促进学风、教风的创建,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新校区的可塑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精神。但同时新校区校园载体的命名也要结合时代,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在更高层次上不断丰富与发展,使得校园文化更显张力,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Z].
[2]何小忠.文化生态视野下大学校区的校园文化现状和建设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
[3]Jenkins Richard、Social Identity[M].London:Rout—ledge Publishing Group,1996.
[4]黄爱斌.浅议校园文化、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三位一体[J].思想教育研究,2001,(2)54.
[5]何晓燕.“地方特色”——大学校园文化的新视角[J].教书育人,2010,(15)100.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
关键词: 校园载体 命名 文化建设
1.前言
贵州省在全力推进省属高校新校区建设的背景下,涌现出一批新建校区,这些校区都是在城市边缘地带选址新建,缺乏老校区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和长期塑造的校园精神。贵州师范学院新校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于2006年动工修建到2009进驻。作为个案对新校区校园载体的命名文化进行探索和研究,就如何在新校区的文化建设中创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传承老校区办学精神,为贵州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出新的思考和建议,在当前显得非常重要。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青年学子成长的摇篮,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校园道路和建筑物又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要组织大学生广泛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点的规划、建设、命名以及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1]新校园楼宇、道路、景观的命名对于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校园特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学校精神的有机载体。根据校园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和规范校园道路、建筑物和生活社区名称,并设置标志,可增强校园人文底蕴,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以期形成个性特色的育人氛围,影响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
2.校园载体的命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多数高校新校区是在没有任何人文背景和文化底蕴的“文化沙漠地带”上建立起来的,由此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校园文化的匮乏。[2]贵州师范学院新校区的选址也存在这种情况,在城市的边缘地带选址而建,缺乏校园文化底蕴。校园文化是指以大学校园物质形态(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为基础的,以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及其他文化活动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作为新建校区,贵州师范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当前尤其重要,特别是校园载体的命名,能彰显学校的办学定位,优化校园的育人环境。然而,校园载体的名称是精神文化结晶方式的实体存在,属校园文化的显性文化,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格调高雅,富有文化内涵,能彰显办学理念的校园载体命名具有激励学生成才和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1传承优秀的传统校园文化,培养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感。
优秀的传统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行为模式都会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高校必须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校园文化的认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伦森认为,认同是一种对社会影响的反击,做出这种反应,是由于个人希望自己成为与施加影响者一样的人。[3]
贵州师范学院就是以“厚德树人,言传身教;立志勤学,知行合一”为校风学风的校园核心文化建设,确立了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文化内涵,在校大门的两条主干道命名为“育英大道、育才大道”,给校园塑造了别开生面的人文风景,传达了学校办学理念,增强了师生们的文化认同感。通过校园环境教化育人,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传承贵州师范学院特有的校园文化。
2.2彰显地方特色,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地域文化归属感。
高校的教育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和文化活力,就必须在把握先进文化方向的同时,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资源,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学校文化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教育品牌。在校园载体的命名中使用地方文化元素,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培养师生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这与“构筑贵州历史性跨越的精神高地”研讨会中的专家提出的“要培育地域自信。自信,源于对贵州文化的自信和认同”的观点是一致的。
贵州师范学院的校园文化景观——文化廊桥,以“聚贤”命名,其形似贵州侗族的风雨桥,廊桥两边是从喀斯特地貌为主的贵州收集来的奇石,石上刻写反映贵州民族风情的诗歌、典故,形成了一道别开生面的人文风景。当省内学子抚摸到来自家乡的山石,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省外学子看到古朴壮观的山石遍布在校园内,会被贵州神奇自然风光和多彩民俗文化深深吸引和眷念。从名称中也传达了汇聚贵州本土绮丽的风光,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之意,这不难体会到当初命名所要表达的丰富含义,也反映了贵州本土高校传播地方民族文化所做的努力。
2.3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凸显大学文化的个性魅力。
优秀的校园文化需要通过校园载体显现,而建筑物及公共空间的命名能对校园文化进行概括和加以引导,能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对校园空间建筑、道路、楼道的命名,使人一踏进校园便可感受到它的影响,能在其中清晰地体会到高校的文化气息、人文精神,乃至价值诉求,在这样的环境里,有形的建筑空间等校园载体和无形的精神文化氛围时刻感染着你,这就是大学独特的文化魅力。
贵州师范学院的教学楼的命名“明德楼”出自《大学》的核心思想“明德至善”,追求光明正大、至善至美的高尚境界,“宁静楼”、“致远楼”出自“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使人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安下心来静静的做学问,教学楼按学科性质命名为文韬苑、知行苑和求真苑三部分,这样的命名既有空间感和秩序感,又很好地诠释了师院的办学定位,既是教学性的本科院校,又是文学、理学、教育学为主的专业学科定位,不仅使师生在校园里感受到师院文化的个性魅力,而且使得每一个走进校园的观者感受到师院文化的浓烈氛围。
3.新校区校园载体命名文化建设的探索 当前,在省大力推进高校新校区建设的背景下,贵州高校新校区校园载体的命名文化研究也迫在眉睫,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和学生作为意义的建构者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人文环境之中。通过校园重要载体的命名,把民族传统、地域人文资源、学校优良传统融入校园的物质载体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通过心理暗示,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3.1校园载体命名应蕴涵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人们在对教育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大学的理性认识,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定向和规范的作用。[4]具体地讲,是学校对为什么而存在、应当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等基本问题的理性思考,体现着学校对教育的理想追求及对办学过程中教与学、发展与改革、理想与现实等基本关系的价值信念。但由于办学环境、面临的问题、办学经验及信念等差异,办学理念也往往不同,甚至表现出学校的鲜明个性特点。校园道路、建筑物作为校园文化载体的显现部分,能起到传播推广、寻求价值认同的作用。校园载体的命名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校园文化的建设行为,校园道路及建筑物的命名首先要考虑的如何体现办学理念,彰显校训,体现办学理念的价值诉求。
3.2校园载体命名应赋予独特的人文精神。
校园载体的命名不仅要反映出地理环境自然景观的种种特点,而且要反映人文精神形象的种种特点,折射出师生们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校园建筑及道路命名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代表了高校的形象品牌、精神气质、文化品位和价值取向,表现出多种文化内涵,只有塑造出一所高校独特的精神形象,升华学校形象,彰显大学文化个性魅力,折射出大学发展潜力和愿景,才能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提升核心竞争力。
3.3校园载体命名应呼应地形,顺应自然。
校园建筑及公共空间构成了校园环境,是大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校园的自然景观主要指校园内的山、湖、河、滩等。校园载体的命名与这些自然景观呼应,结合地形,能营造一种富有诗意的意境,通过建筑空间、道路的命名让人沉浸在优美的自然景观之中,通过这些名称细细品味,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和优美校园的魅力。再则,校园的自然景观具有标志性特征,结合自然景观来命名建筑空间、道路,能增强辨别性和定位性,便于人们识记和定位。
3.4校园载体命名应体现地方特色。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模式,既包容社会总文化,显示出与其他文化模式的共性,又受区域文化的影响显示自身的鲜明个性。[5]校园文化的地方特色,就是将地方文化中具有标志性、影响力、教育性的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道路与建筑物是校园建设重要精神载体,通过校园建筑物与道路的命名,融入地方文化中具有典型的文化元素,以此体现校园文化中的地方特色,彰显校园文化的个性魅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4.结语
随着贵州部分高校新校区的陆续投入使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载体的命名愈发受到重视。以贵州师范学校学院作为个案来探讨贵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建筑空间及道路等载体的命名,以此来促进学风、教风的创建,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新校区的可塑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精神。但同时新校区校园载体的命名也要结合时代,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在更高层次上不断丰富与发展,使得校园文化更显张力,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Z].
[2]何小忠.文化生态视野下大学校区的校园文化现状和建设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
[3]Jenkins Richard、Social Identity[M].London:Rout—ledge Publishing Group,1996.
[4]黄爱斌.浅议校园文化、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三位一体[J].思想教育研究,2001,(2)54.
[5]何晓燕.“地方特色”——大学校园文化的新视角[J].教书育人,2010,(15)100.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