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经口胆道镜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结石残留的诊治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q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直接经口胆道镜(DPOC)作为ERCP术后结石残留补充诊治手段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ERCP取石后,补充DPOC治疗的肝外胆管结石高发残留患者资料,观察DPOC成功率、到达位置、结石清除率、操作时间、并发症等。

结果

共纳入20例患者,19例DPOC进镜成功,其中5例到达胆总管,7例到达肝门部,3例到达左右肝管,4例达到2级胆管;平均进镜时间11.7 min。发现胆管残留结石9例,其中7例行DPOC取石,成功5例、失败2例,另有2例患者直接再行ERCP取石。术后出现胰腺炎、出血各1例,胆管炎2例,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

结论

DPOC作为ERCP术后残留结石的一种补充诊治手段可行有效,结石清除率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无糖尿病、高血压和肾病史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慢性肾脏病早期肾脏损伤情况,为NAFLD患者预防早期肾脏损伤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的研究对象169例,其中NAFLD组104例,单纯肥胖组(超重或肥胖患者)31例,健康对照组34名。收集人体学资料、生物化学指标、代谢指标、肾脏生物化学指标,以及早期肾损伤指标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
目的探讨UC患者IL-6的异常表达与基因甲基化的关系,明确表观遗传学在U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收治的UC患者5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格检查者58名为健康对照。收集UC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肠黏膜和血清标本,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的活性、IL-6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和IL-6的表达水平。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分析伴腹泻IBD患者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的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就诊的169例伴腹泻IBD患者,另外纳入同期就诊的184例非IBD腹泻患者(对照组)。收集纳入伴腹泻IBD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酶免疫测定法检测所有纳入患者粪便中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A和B。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卡方
我国是胃癌和H.pylori感染的双重高发国家,H.pylori感染和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二者的危害相互叠加,重视H.pylori感染的防治是预防胃癌的必由之路。本共识基于循证医学依据和Delphi方法,在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关系、H.pylori根除与胃癌预防、H.pylori筛查与根除策略3个领域达成初步共识。本共识进一步理清了H.pylori与胃癌的关系,以及如何依据二者关系制定今后
期刊
目的评价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G-POEM)治疗难治性胃轻瘫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G-POEM治疗的6例难治性胃轻瘫患者资料,其中3例糖尿病胃轻瘫,1例近端胃切除术后胃轻瘫,2例特发性胃轻瘫。评估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GCSI)和胃排空显像(GES)变化。结果6例患者G-POEM过程顺利,
目的评估内镜治疗原发性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内镜下治疗的原发性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结果分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并根据病灶位置及内镜类别进一步分组,回顾性研究患者基线信息、内镜诊疗、创面封闭方式、病理结果和并发症的发生与转归等资料。结果7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下治疗,其中内镜黏膜切除术(EM
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发病的始发点,了解肝病患者有无门静脉高压及其严重程度对于评估肝病患者病情、预后、选择和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后疗效意义重大。血清学检测,包括核素显像、超声、CT、MRI等在内的影像学技术以及内镜检查,从门静脉高压形成机制和(或)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方面评估门静脉高压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均无法量化门静脉压力。近年来提出的无创性诊
内镜是消化道疾病常用的的检查方法,传统的白光内镜对黏膜病变的发现存在局限性,容易漏诊、误诊,先进的内镜技术则有利于提高病灶与周围黏膜的视觉效果,使黏膜表面及微血管的细小变化更容易被发现,本文就内镜技术在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中的临床诊断应用进行综述。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US-FNA)在常规内镜活检诊断不明确的胃肠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因常规内镜活检诊断不明确的胃肠道病变而在我院行EUS-FNA的患者的诊断结果和随访情况,以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评估EUS-FNA对此类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中患者男41例、女24例,中位年龄60岁。普通内镜下以弥漫浸润型病变最为多见(37例,56.9%),其次为黏膜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G-POEM)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接受G-POEM治疗的4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资料,分析治疗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胃瘫症状改善情况、胃排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4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G-POEM,无一例出现与G-POEM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9.8±5.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