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地域文化教育创新途径

来源 :中国电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cj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树人的路径之一就是“以文化人”,而培养“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则是外国语言文化教育首要的教学目标。我国当下一些学校结合校本特色和区域特色,在外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相关课程的混合式教育模式的探索。该文立足广府文化的岭南文化课程采用“平台在线学习+线下面授”的混合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实验,通过线下教育为主、线上教育为辅的混合式教育,多门课程交叉进行岭南文化的教育,使学生较快掌握了岭南文化知识,深入了解了岭南文化的核心价值,不仅“坐而论道”,并且“起身行道”,从而坚定了文化自信。实践证明,这种跨课程的中国文化混合式教育模式,对达成文化教育的历史使命无疑是有益的。
  关键词:混合式教育模式;中国文化;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网络生态环境下英语经典文学阅读”(项目编号:KA200190141)研究成果。

一、问题提出


  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力量,更是可以在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变为物质力量,是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些重要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提出“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之一就是“讲好中国故事”[2]。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就明确要求“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3]。
  新时代高校教育的内涵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在十九大吹响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后,我国的外语教育就把立德树人作为外语教育的根本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新的教学指南[4],在素质培养方面强调了“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并且将《中国文化概要》纳入到核心课程,说明“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语言学习者的终极使命。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地域文化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机部分,岭南文化主要包括发源于珠江流域的本土文化,南迁的中原文化和舶来文化。深入了解岭南文化将有益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借区域发展的优势对外弘扬中华文化。
  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显著。信息技术为文化的学习提供了立体化、交互式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其自由、开放、共享的特点使区域文化的国际传播更加便捷。
  如何基于信息技术促进我国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区域文化的认同度及如何将文化教育融入到语言的教学中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我国大学生地域文化认同的现状与问题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树人的路径之一就是“以文化人”,即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来感染、感召和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5]。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是文化认同。蔡华健通过对南京地区800多名青年学生的调查,发现南京地区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情感认同,并通过多重途径进行认知,但认知程度尚不理想,认识深度和理性还显不足,践行度偏低[6]。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提出“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7]。
  (一)研究对象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对岭南地域文化的传承和认同情况,课题组成员向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校生发放了1093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58份,回收率为96.80%,通过整理、分析问卷来综合掌握地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程度和认同情况,认真审视其在被接纳过程中遇到的阻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何香凝女士为纪念革命烈士廖仲恺先生所创建的一所农业院校。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注重实践,扶助农工”,以培养专业素质优良、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广府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新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岭南文化的奠基[8]。学校生源主要是广东省各地,所以样本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研究工具
  身为“岭南人”,大学生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岭南文化的相关文化元素,从哪些渠道了解这些文化元素?是否真正理解嶺南文化的核心精神?为此,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涉及三个问题,分别为“您了解哪些岭南文化现象”(填空题),“您对各类文化现象的了解程度如何 ”(单选题)及“您是通过何种渠道了解上述文化现象?”(多选题)。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学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本次调查的结果和数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三)研究结果
  首先,调查显示学生对岭南文化知之甚少,对岭南文化中典型的文化现象如潮汕功夫茶文化、客家围龙屋文化、雷州换鼓文化、高凉冼夫人文化等缺乏了解。他们对岭南文化的了解更多地是来自自己生长的地方,来自日常生活,如日常食用的广式糖水(61%的学生“很了解”)、小时候吟唱的童谣(32%的学生表示很“了解”)、节日时常见的醒狮等。   其次,即便是常见的文化现象,大部分都停留在“有所了解”的阶段。跟日常生活相关的文化元素了解程度较高,如对广式糖水和粤语童谣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过对香云纱和广州织金彩瓷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都不了解织金彩瓷和陶瓷;较为了解醒狮文化的原因可能是日常庆典活动中经常可以见到舞狮活动(调查显示,88%的同学是通过现场表演了解醒狮文化的)。
  学生了解这些岭南文化元素的渠道多样。54.67%的学生表示电视或网络等是主要渠道;29.33%的学生是通过阅读报刊书籍来了解区域文化,26.67%的学生则是从学校宣传的渠道来了解当地文化,36%的同学是通过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来了解本土文化,也有24%的学生表示他们对文化的了解是通过他人介绍的。由此可见,在获取岭南文化的渠道上,媒体、学校教育、现场体验共同作用。
  从上面的调查来看,学生对岭南文化的了解程度不足以实现文化上的认同。只有让我们的学生对岭南文化不仅仅做到“坐而论道”,更做到“起身行道”,才能实现文化的认知和践行,才能最终完成文化教育的历史使命,坚定文化自信。

三、基于混合式教学地域文化教育创新途径


  (一)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育”进入国人视野是在2012年。此时,美国一些顶尖大学已经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开发了系列开放式的在线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然后又推出了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种“互联网+教育”的MOOC或SPOC迅速成为新的在线学习模式。我国教育部门也及时意识到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可能成为未来教学的“新常态”[9]。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10];2018年4月,为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教育部又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再次强调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11]。
  关于什么是混合式教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国外研究者将其定义为“采用多种传递模式来优化学习产出和降低学习成本的一种学习模式”[12]。国内学者认为混合式教学“本质上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其教学理念是“利用线上学习资源补充、拓展、深化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和短板”[13];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方式的优势相互结合,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学习资源得到最大融合[14-16]。
  (二)地域文化课程体系
  为满足国家和岭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合格的国际人才,落实“以文化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仲恺农学院”)外国语学院从2016年起就给本科生开设了关于岭南文化的系列课程,采用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上关于岭南文化的学习资源,线下及时互动,通过网络学习手段,使“‘互联网+课堂’成为铸魂育人的重要渠道”[17]。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英语专业岭南文化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综合英语》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翻译和文化,充分体现“综合”特色。课程的每一个单元都会涉及到一些文化现象或跨文化现象,所以我们以《综合英语》的一些特定单元为切入点,设计有关岭南文化的学习任务,并提供线上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岭南文化学习的“热身”(Warm-up)活动,为后期的文化课程和实践课程提供知识的铺垫。
  《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中国文化概论》和《岭南文化导读》作为专业选修课或公选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交流意识,实现有效沟通。根据校本特色,我们的文化课程体系将区域文化——岭南文化作为教学重点内容,系统整合线上关于岭南文化的学习资源,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进行选择性学习。线下解决线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师生之间进行深层次的互动,将知识进行系统化并延伸。
  《岭南文化社会实践》是仲恺农学院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门实践课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调研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等形式形成调研报告或制作能反映岭南文化特色的小视频,践行“知行互动”,实现岭南文化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
  (三)理论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仲恺农学院英语专业岭南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课程主要包括《综合英语》《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中国文化概论》及《岭南文化导读》等课程。在该文化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试图解决混合式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混合?混合什么?怎样混合?
  依据文秋芳教师提出的“产出导向”(POA)理论[18][19],仲恺农学院在理论阶段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综合英语》课程中完成岭南文化课程体系的驱动环节,在《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中国文化概论》及《岭南文化导读》等课程中完成促成环节,在岭南文化实践课程中呈现学习成果。具体教学模式如下页图1所示。
  岭南文化系列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实现从“基础知识”向“高阶知识”的提升,提升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学生在《综合英语》课程中初步接触跨文化知识时,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立足本土文化,发布关于了解本土文化尤其是嶺南文化的精髓的任务,实现岭南文化知识体系构建中驱动环节的完成。



  混合式教育的另外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利用线上资源。刘涛[20]认为对于线上资源的使用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造船出海”,即自主建设与线下课程配套的线上学习资源;一是“借船出海”,即精心选择网络上合适的学习资源。不管是“造船出海”还是“借船出海”,其学习资源的建设与选择都需要符合校本人才培养的目标。
  仲恺农学院英语专业岭南课程体系构建初期并没有完善的线上资源,所以只能“借船出海”。线上关于岭南文化的资源很多,如在网易公开课上搜索岭南文化,可以找到600多条关于岭南文化的视频,“学习强国”平台上也可以找到一些关于岭南文化的相关介绍和视频,而中国大学MOOC(慕课)学习平台、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UMOOCs)都搜索不到关于岭南文化的专门课程,岭南文化的相关知识都只是在中国文化的课程中找到一些碎片式的介绍。在专业选修课《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中国文化概论》及全校性公选课《岭南文化导读》等课程中,教师将相关的线上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指导学生的线上学习,进一步完善关于挖掘岭南文化的任务,实现岭南文化课程体系构建中的促成环节。
  对这些碎片化、繁杂的线上资源的合理整合是岭南文化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关于如何混合的问题,需要考虑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校本教学目标。
  岭南文化课程体系中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同样采用POA的教学理念,线上线下混合,充分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校本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班级的具体生源情况,合理整合线上资源,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并在平台上发布,引导学生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并给予评价。线下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线上任务时反映的普遍性问题或典型性问题进行解答,拓展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高阶性转化,促成学习。
  (四)实践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岭南文化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身体力行领会岭南文化的精髓,树立文化自信;既在实践中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在实践中肩负让岭南文化、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使命。具体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教师在学习平台上发布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充分了解实践教学的目的,线上或线下协助各个学习小组初步确定调研问题,设计调查问卷。接着学生利用专业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完成调查问卷,针对“问卷星”问卷调查结果反馈出的问题学生又在老师的帮助下修订调研问题,确定调研路径。然后以走访或场地调研的形式完成调研,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实践出真知,实践出创新。

四、教学效果


  仲恺农学院英语专业关于岭南文化的教学贯穿英语专业教育的基础阶段,在第四学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岭南文化社会实践。通过前三个学期理论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后,学生对岭南文化有了整体上的认知,但仍缺乏足够的感知。岭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身体力行的感知经验。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调研活动进行汇报,并提交关于岭南文化的调研报告。经过线上线下联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对岭南文化的领悟更加深刻,呈现形式多样。如英语专业2020年10月份《岭南文化社会实践》实践教学中,学生除了按照既定步骤开展实践活动,完成调研外,有几个实践小组还将整个调研过程制作成Vslog,分别发布在抖音、微博、快手、小红书、腾讯微视、Nice等社交软件上。
  (一)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21]中明确提出,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而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原则之一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激励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2]。在《岭南文化社会实践》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实践教学目标,线下调研提升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研报告的撰写强化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式地将调研成果制作成视频呈现在各社交平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换句话讲,实践教学环节的混合式教育模式是对仲恺农学院的岭南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的一次综合评价,检验学生在岭南文化知识、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六大关键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方面的融合度。
  (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认知得到提高
  从学生的汇报来看,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经历了被动接受到主观上、情感上接受和赞赏,然后上升到价值观,最后以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首先,学生对于岭南文化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如2018级的学生在上《综合英语》课程时只能提出十几种文化现象,但到了岭南文化社会实践时列举的文化现象就达到了近30种,一些独特的文化现象如吴川的“飘色”、有“中国活化石”之称的雷州老傩舞等也开始引起学生的关注。电视和网络仍然是学生了解岭南文化的主要途径,但不再是随机地,而是聚焦在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MOOC(慕课)等学习平台上。
  其次,线下和线上的混合式教学及最后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对岭南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如来自佛山的谭姓学生在调研报告中写道:“我很早就听说了我们佛山的香云纱,知道香云纱的衣服很漂亮,但也很贵。我从来没有真正去了解过香云纱。通过岭南文化系列课程的学习,我就特想了解一下。因此,在岭南文化外宣实践课上我就建议我们小組的成员走访香云纱工厂。太神奇了,原来香云纱是用薯莨和河泥染的。只能说我国的劳动人民太富有创造力了”。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評析膀胱阴道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式和具体的护理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月~2014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30例膀胱阴道瘘患者,对其开展围手术期护理。 结果30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且未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 膀胱阴道瘘患者为其开展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膀胱阴道瘘;围手术期;护理  膀胱阴道瘘属于妇科高发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索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预防走失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1000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名,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除进行常规住院患者评估外利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对分值<27分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利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估前后的护理安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对照组采用常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策略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价值,进一步实现优质护理。方法选取我院需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6名,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无缝隙护理策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应激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应激症状出现率为33.33%,患者满意率为65.08%,而干预组实施无缝隙护理后期症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分别为:12.70%和98.41,比较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目的: 为深入探讨和了解护理干预对出院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的145例高血压出院患者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76例,对照组69例,对照组为出院后不再干预性护理,干预组为继续性的健康护理干预,1年后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复查调查。结果: 干预组的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百分比是78.9%,对照组的护理依从性是53.4%,二者有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干
期刊
【摘要】目的:评估进入消化内科就诊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诊断以及药物疗效情况。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因患上消化道出血而入本院消化内科施行诊疗的病人65例为调研对象,将其分成实验组(33例)、对比组(32例),两组都先向病人予以常规性治疗,实验组增用血凝酶+奥美拉唑展开联治,对比组则静脉注入止血敏展开治疗,评比两种内科疗法的医疗实施作用。结果:两组病人全部得以确诊,确诊率是100.00
期刊
【摘要】目的:进行疝气手术中优质护理效果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24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进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预后效果、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5.34%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具有23.24%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互联网络为外延,借助多种方法实现对图形、文本、音频以及图像和视频的综合处理。信息技术融入到音乐教学课堂,能够提供多样化教学信息以更生动的交互方式把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得到极大丰富,音乐课程的建设水平与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一、信息时代音乐教学典型模式  (一)音乐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  该教学模式中,音乐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是开
期刊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学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影响了新技术的应用和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因此,将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互联网+思政教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常态。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提出了“互联网+”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的三个方面的保障性决策建议。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趋向  (一)教学模式的多
期刊
为了提升法学教育教学效果,需要从社会需求、人才诉求、教学资源等多个维度出发,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差异化教学探索,通过错位发展和个性培养,营造出多维度的现代法学人才生态。本文从教育信息化的视角,探讨基于“BOPPPS+云教学平台+翻转课堂”的创新模式,借此提升法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交互性、个性化学习和群体智慧发展。比如,“智能云教学平台”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就同步实现了工具价值与人文价值,并衍生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双职工家庭的增加及教育减负呼声的双重叠加之下,“三点半之困”成为困扰学生及家长的教育难题,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课后服务是治理该难题的重要举措。已有研究对课后服务理论及实践有关问题进行论述,但仍缺乏针对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分析。该文基于全国6省12市32县(区)的实地调查,对学生的课后服务满意度进行探究,结果发现:学生对课后服务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生个体因素如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健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