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自然学说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y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自然学说,是笔者从“万物本源论”这样更为宏观的体系中发掘出的观点。笔者认为万事万物皆有联系,它们既然可以共存于这个世界上是因为承享着同一本源。而音乐也是万物中的一部分,这显然是必不可少的。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老子将万物的本源称为“道”,而西方则称为“上帝”或者“神”,我以为叫什么不重要,是什么才重要。音乐自然学说的核心观念是解釋音乐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从自然的角度去挖掘音乐的本质内容;从音乐的角度解开万物的运行规律,进而达到音物统一,万物本源。
  【关键词】音乐自然;万物本源;音乐美学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3-109-03
  【本文著录格式】刘博.音乐自然学说——万物本源论[J].中国民族博览,2021,02(03):109-111.
  一、宇宙自然观
  宇宙、自然、世界均由一股“元炁”构成,“炁”是道家学派的传统哲学观念,它是天地万物所形成的原始物质,亦可理解为一种形而上的虚空能量。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的一切均由“道”发展而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便产生了“阴阳”这对概念。世间万物皆属阴阳,有黑就有白;有天就有地;有日就有月等等。同时阴阳的内在存有辩证统一关系,它是既是相对的,又是变动的,更是合一的。所谓“道法自然”,表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运动均符合相应的自然规律,也是必然存在的结果。“阴阳”即是“道”“道”同“炁”“炁”为“自然”,故而世间万物必定会有共同的联系,无论是主观层面还是客体层面,它们同属于“自然”的宏观范畴内。
  音乐,是自然当中的一部分,它势必与自然万物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的古圣先贤早在汉代时期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淮南子·天文训》第26段言:“其以为音也,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因而六之,六六三十六,故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故律历之数,天地之道也。”此时,在远隔大洋的另一端诞生了神秘的古希腊文明,那里的人更注重“数理思维”,认为万物皆离不开“数”。毕达哥拉斯也致力于探索“宇宙的和谐与数理的关系”,他认为音乐也是数。如果把一根弦按照“2:1/3:2/4:3”的比率切割,那就能得到八度音、五度音和四度音。且宇宙中的天体,由于各星体的大小、运行速度和轨道半径的不一,会产生各种和谐的声音,从而整个宇宙也可以是一部“诸天音乐”。
  如此,笔者则想提出一些大胆的想法,如上段所提到的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当中的A-G-T-C-U碱基对、染色体;化学中的“氢氦锂铍硼...”元素周期表;数学当中的方程公式、圆周率;物理学内的×E=-B/t以太电磁,甚至是当今最新兴前沿的量子力学。对于“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结构性质的一门学科。音乐是声音,声音作为一种“波”的存在,也一定会在释放的过程中产生“波粒二象性”,所以把音乐(声音)放到量子力学之中探究是一条可以实施的方案。综上所例,所叙述的并不只是简单的学科交叉,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音物统一”。有些学者可能会发出质疑,思考音乐能不能与这些学科统并研究?而我的答案是,一定可以。只不过目前大多的实践条件尚未达到,如果可行那必将是一穹浩瀚星宇,因为它们均属万物,皆归自然。
  二、关于“人”
  人,乃万物之灵。人作为宇宙与万物交流的媒介,必定有他的优势,否则在生物界几亿年间的自然选择上早已被其他物种所淘汰。而人的最大优势在于“精神意识”,也是同其他生物(动植物)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只有具备精神意识才能沟通于天地,窥视宇宙、下达万物。
  在这里,笔者想要提出一个较为新鲜的观点,即“音乐是人类意识发觉的事物”。笔者以为,是人的精神意识发觉了音乐这件事物,它并不是人类所创造的。音乐应归“自然”所有,因为它本就是自然当中的一部分,人类不过是通过意识和手段(组织形式)将它展现出来而已。最原始的声音,如风雷之声、鸟兽啼鸣、金石碰撞等本就是自然界的天籁,而我们人却通过自己意识所规定的一系列调性系统、节奏韵律将它们安在了一个框架内,称之为“音乐”。同样不容忽略的是,“意识”这一主观思维也是“自然”赋予在我们人类身上的,如果人类失去了“精神意识”那就根本不能创造“组织形式”,倘若想要发觉音乐根本无从谈起。
  情感方面,笔者认为“情感是极其重要,但绝非必存的催化物”。首先,情感只是音乐形成过程中的催化物,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不能起到决定性质。其次,笔者从来不否认情感是极其重要的。绝大多数音乐作品中确确实实就存在着作曲家情感的流露与表达,如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在这些作品中一定保有作者本人对于音乐作品的情感投入。然而,情感绝非是必须存在的要素。例如很多现代音乐作品,约翰·凯奇《4’33’’》等,也着实是一种程式化的体现,或者说只是一种观念的存在,这些作品只是依据特定的程序来进行创作,从而产生出没有情感参入的纯形式化的音乐。
  三、形式与内容的二阶追问
  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一直是音乐学研究范畴的重要论题。倘若解释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明白什么是形式,什么是内容。造成现在这样各种问题杂生,根本原因就是概念不明晰和思路不正确。文艺作品的形式“指作品的组织方式和表现手段。包括体裁、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要素”。而内容“指通过塑造形象能动地再现在作品中的现实生活,以及这一现实生活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包括题材、主题、人物、事件等要素。”对于音乐作品,人们直观理解的内容更倾向于一个叫作“表现对象”的事物,与定义给出的“内容”是存有一定的差距的。西方“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海德格尔将这种简繁问题混淆的情况称为“诸神远离的黑夜”(当然他指的是主体与理性)。而本人也受到了海德格尔这种更加广阔的、存在角度地影响去讨论音乐。所以,笔者更倾向于周海宏先生给予对音乐内容作出的定义:“音乐的内容是审美主体赋予音乐并从音乐中体验到的精神内涵”。   笔者的观点,即“音乐主体的形式等于内容。而真正的内容(精神内涵)存在于受众者的思维联觉中,并不在音乐本身。”音乐主体的本身只有组织形式、结构框架这些要素而已,不存在任何内容性的实质,它只是单纯声音的集合体;而我们人类把在听到音乐后产生的情感体验与画面感误认为是它的内容。
  “文化产生音乐;音乐属于文化”。所以,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首先应从宏观的文化内涵着手,以作者的哲学精神、生活经历与社会历史为存在依据,再深入到音乐文本中找到对应的处理手段。研究思路应该由“这部音乐作品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内容?”转变为“在这样的精神文化下作品为何进行了如此表达?”“音乐文本”与“文化内涵”从来都不是“两层皮”,从根本上说二者是从属关系,而不是两个互为独立的事物。现代的人们通过主观理解生硬地把它们拆分开来,又要通过特定的手段去进行结合,这本来就是不自然、 不符合逻辑的选择。
  倘若要从文化解释音乐,就要从整体的结构逻辑去把握,如贝多芬著名的《爱格蒙特》序曲。他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德国正处于民族战争的动荡阶段,加上 耳聋失聪的病症日益加重,这让本就不屈服于命运的他反抗精神更加强烈。而这部作品也正好是表现 16 世纪荷兰人民与西班牙侵略者拼搏斗争并最终胜利的故事,他以此为发泄口展现了他伟大的民族情怀,正如他在这部作品上标写的注视 “预告祖国即将到来胜利”。一部音乐作品的形态结构是受当时作曲家的社会背景、精神生活、哲学思想等文化内涵的多重方面影响,其中任何组织形式一定是 当时某些文化内涵的映射。所以,我们不应面对乐谱上的符号说它表现了什么样 的内涵,而是要探究在宏观的文化背景下阐释他这样创作的原因。
  参考文献:
  [1]曾仕强.易经的奥秘[M],北京时代文化书局,2017(1).
  [2]于润洋.论音乐作品的二重存在方式[J].文艺研究,1996(9).
  [3]姚亚平.什么是音乐学分析……一种研究方法的探求[J].黄钟,2007(3).
  [4]杨燕迪.探索音乐史:方法论反思四题[J].中国音乐学,1998(1).
  [5]周海宏.音乐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J].中国音乐学,1992(4).
  作者简介:刘博(1995-),男,汉族,辽宁锦州,硕士研究生,沈阳音乐学院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是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力量,高校二级院系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以教师为主干、学生为主体,其组建、培养、发展中存在诸多困难。本文试以普通大专二级院系为例,结合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内在要求和院系专业特色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新闻宣传;大学生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9-124-0
【摘要】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近年来,乡村旅游开始在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兴起。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发展乡村旅游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服务以及旅游管理等方面反映出的系列问题值得关注。以诺邓为个案,在实地调查、个体访谈、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梳理诺邓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从民族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特色以及影响等层面分析问题
【摘要】凉山彝族居住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严格的父系社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凉山州甘洛县成立了首个由彝族女性管理和运营的刺绣协会。随着2000年西部大开发和近年的扶贫运动,凉山彝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资金投入到旅游发展中,彝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生活习惯、手工艺等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同时也给与民族手工艺密不可分的彝族女性带来了冲击。笔者对于刺绣给女性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并就凉山地区彝族女性在旅游相关文
【摘要】本文以亨利·卢梭的作品内容为出发点来分析这位艺术家。对作品内容的环境与人物关系、动态及情态关系、普遍性意义等作深入的研究,使我们对艺术家本人以及作品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以表现其最纯粹的世界。  【关键词】作品内容;人物与环境;动态及情态;普遍性;内容与形式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一、卢梭作品内容主题分类  亨利·卢梭是法国知名画家,其绘画作品内容丰富,主题多样
【摘要】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兴盛是我国“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县级文化馆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在分析了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对县级文化馆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行系统论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治理;县级文化馆  【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4-110-0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是一套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开发的开放源代码的网络教学平台。较之其他以课程为中心的课程管理系统,Moodle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育理念。基于Moodle平台的课程设计可以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一、把Moodl
【摘要】廉县近云轩手工造纸有限公司位于康县周家坝镇李坝村社,公司拥有自主开发的手工纸制作技术和优秀的科研人员,并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从高校挖掘需求,深入研制开发以中央美术学院等定制纸品产品系列及其衍生品,形成以手工造宣纸为核心的多元化经营公司,填补艺术市场对古宣的需求,使康县造纸术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以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关键词】手工纸;历程;工艺创新;未来前景  【中图分类
【摘要】民间传统舞蹈套路的传承记录需要对动作进行命名,通过对当地湖南瑶族地区进行采风调查分析研究后,面对当地传承人总体趋于老龄化的现状,对于民间舞蹈动作的命名亟待引起文艺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以湖南江华瑶族六个乡镇(中央新村、水口镇、沱江镇、大圩镇新合村、大圩镇文明村、码市龙湾镇)当地八套独具典型风格特色的湖南瑶族长鼓舞作为个案进行实践性研究,在学习大量的民间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基础之上,借鉴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田野采风、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加方乡扁担舞原生态元素进行研究与创编。本研究主要建立在对壮族扁担舞动作元素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编,一方面,编排组合在教学中实施,另一方面,立足于民族原创作品。旨在“寻根传舞”,为广西壮族传统舞蹈非遗的提升和科学保护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非遗;民族民间舞;原生态元素;创编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
【摘要】漳州非遗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重视。在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笔者对漳州非遗民俗翻译做了简要的探析,以期在准确传达文化信息内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漳州非遗民俗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文化翻译;非遗;漳州名俗文化;非遗民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