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不例外。笔者针对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通过多媒体还原历史时代背景,巧设教学情景;二是通过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的视听感受;三是通过多媒体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四是通过多媒体学练结合,发挥学生主体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多媒体教学;应用
在小學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视听结合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感官、刺激的教学画面,活跃音乐课堂教学,创设愉悦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通过多媒体还原历史时代背景,巧设教学情景
多媒体教学与其他众多教学手段相比有着独特的优点,多媒体可以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搭配等成功创设情景,让学生尽快进入文章意境。它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把学生引入音乐篇章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卖报歌》一课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当时“一个铜板就能买两份报”的历史背景。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熟读歌词,然后将自己收集到的旧上海的生活情景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经济情况等通过视频播放,还原《卖报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小报童、社会经济生活等。随着视频的进一步播放,以及笔者在一边的解说,学生很快被引入“解放前的旧上海中”,基本上体会到了歌曲所要表达小报童的那种积极向上、乐观生活的心态,学生不仅很快就熟练了歌曲,而且通过歌曲让学生体会到“美”,从而创造“美”。
二、通过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的视听感受
多媒体教学融文本、图形、动画、影像、声音于一体,能够有效地调动人们的视听感官,满足人们全方位地感知信息的需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课件,将歌曲所表达的相关图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具体图景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然后根据歌曲在计算机资料库中选择相应的图景,再自己尝试用文字去描述所见到的图景,可将学生带入声情并茂的美境中,使他们受到美的陶冶,于不知不觉中培养感悟能力。如在教学《美丽的夏牧场》时,利用多媒体(或录像)展现新疆牧场的美丽景色,歌曲反映了河流、草原、山川等,同时向学生展示牧民的生活、牧民唱歌跳舞的场景、牧民唱歌跳舞的时候用的乐器等,通过这一幅幅具体真实的画面,化抽象的民歌为具体,这样不但很容易就解决了异地民歌对学生而言抽象的问题,而且让学生对异地民歌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通过多媒体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煤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完善个性、提高素质、塑造品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追求技能技巧知识的训练,要注意充分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在和谐氛围中相互感染、相互碰撞、相互激发,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探索的气氛,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可以帮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音乐使彼此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交流,无形中形成了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光靠艺术本身的魅力还不够,需要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更好地提高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音乐的能力,从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行为美的教育。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乐理知识节拍、节奏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幕布上出示了flash架子鼓小游戏。并且宣布,通过这个小游戏、小测试,看哪位同学能把节奏的拍点卡得最准确,冲的关卡最多,之后选出本班的“节奏王”。虽然只是在键盘上的敲击,可大部分的学生都沸腾了,争先恐后地上来一展自己的才能。在这过程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通过多媒体学练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一门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含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同时,音乐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通过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素养,同时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充分运用音乐知识。如在《瑶族舞曲》一课教学时,笔者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可视的音乐影音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动人场面,表达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无比欢乐的心情。同时,通过介绍我国瑶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深刻感受瑶族音乐特色。然后,模拟视频中瑶族人们载歌载舞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模仿练习的形式,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现场歌舞比赛,看谁歌舞最接近、最有创意、最能表达“幸福生活和无比快乐的心情”。因此,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音乐课堂上实现学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想象力,挖掘其对音乐的独特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练结合的方式下了解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过程的局限,能满足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全方位交互感知信息的需求,可以提供实时的感性认识来增进对理性认识的理解,以多媒体形式反映歌曲场景、背景,以多媒体的形式融歌于视频动画,从而变枯燥的音乐为具体、生动、富有情感色彩的艺术课堂,这样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能有效地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丁明霞.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音乐课堂中的科学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8).
[2]栾凤洁.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多媒体教学;应用
在小學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视听结合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感官、刺激的教学画面,活跃音乐课堂教学,创设愉悦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通过多媒体还原历史时代背景,巧设教学情景
多媒体教学与其他众多教学手段相比有着独特的优点,多媒体可以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搭配等成功创设情景,让学生尽快进入文章意境。它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把学生引入音乐篇章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卖报歌》一课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当时“一个铜板就能买两份报”的历史背景。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熟读歌词,然后将自己收集到的旧上海的生活情景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经济情况等通过视频播放,还原《卖报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小报童、社会经济生活等。随着视频的进一步播放,以及笔者在一边的解说,学生很快被引入“解放前的旧上海中”,基本上体会到了歌曲所要表达小报童的那种积极向上、乐观生活的心态,学生不仅很快就熟练了歌曲,而且通过歌曲让学生体会到“美”,从而创造“美”。
二、通过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的视听感受
多媒体教学融文本、图形、动画、影像、声音于一体,能够有效地调动人们的视听感官,满足人们全方位地感知信息的需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课件,将歌曲所表达的相关图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具体图景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然后根据歌曲在计算机资料库中选择相应的图景,再自己尝试用文字去描述所见到的图景,可将学生带入声情并茂的美境中,使他们受到美的陶冶,于不知不觉中培养感悟能力。如在教学《美丽的夏牧场》时,利用多媒体(或录像)展现新疆牧场的美丽景色,歌曲反映了河流、草原、山川等,同时向学生展示牧民的生活、牧民唱歌跳舞的场景、牧民唱歌跳舞的时候用的乐器等,通过这一幅幅具体真实的画面,化抽象的民歌为具体,这样不但很容易就解决了异地民歌对学生而言抽象的问题,而且让学生对异地民歌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通过多媒体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煤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完善个性、提高素质、塑造品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追求技能技巧知识的训练,要注意充分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在和谐氛围中相互感染、相互碰撞、相互激发,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探索的气氛,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可以帮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音乐使彼此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交流,无形中形成了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光靠艺术本身的魅力还不够,需要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更好地提高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音乐的能力,从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行为美的教育。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乐理知识节拍、节奏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幕布上出示了flash架子鼓小游戏。并且宣布,通过这个小游戏、小测试,看哪位同学能把节奏的拍点卡得最准确,冲的关卡最多,之后选出本班的“节奏王”。虽然只是在键盘上的敲击,可大部分的学生都沸腾了,争先恐后地上来一展自己的才能。在这过程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通过多媒体学练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一门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含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同时,音乐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通过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素养,同时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充分运用音乐知识。如在《瑶族舞曲》一课教学时,笔者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可视的音乐影音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动人场面,表达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无比欢乐的心情。同时,通过介绍我国瑶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深刻感受瑶族音乐特色。然后,模拟视频中瑶族人们载歌载舞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模仿练习的形式,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现场歌舞比赛,看谁歌舞最接近、最有创意、最能表达“幸福生活和无比快乐的心情”。因此,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音乐课堂上实现学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想象力,挖掘其对音乐的独特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练结合的方式下了解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过程的局限,能满足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全方位交互感知信息的需求,可以提供实时的感性认识来增进对理性认识的理解,以多媒体形式反映歌曲场景、背景,以多媒体的形式融歌于视频动画,从而变枯燥的音乐为具体、生动、富有情感色彩的艺术课堂,这样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能有效地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丁明霞.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音乐课堂中的科学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8).
[2]栾凤洁.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