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霞地质公园狂野骑行
兰州集结后经过七小时火车加汽车的颠簸,我们终于在第二天一早,跟着向导的面包车进了张掖丹霞地质公园。随着红砖路逐渐深入,一路美景不断变换—山体造型奇异,色彩鲜艳,并且不同色彩之间层次分明,粗糙的表面充满了岁月的沧桑。
在这些山体之间有很多峡谷,看起来错综复杂,我们找了一条比较宽的开始骑行。由于这里完全没有植被,下雨时会有大量雨水顺着流入这些山谷并且汇聚成小溪、小河流走,所以这里简直就是水流侵蚀现象的科教模型。有较早、较大的水流形成的宽宽的“河床”,又有后来较小水流在原有“河床”上流淌时再度切割出来的又小又深的水沟,层层叠叠,九曲十八弯。在这里骑车倒是很有乐趣,顺着浅而宽的“河床”可以一路压弯,遇到深沟时又要纵身飞过。
过了几个岔口之后,我们就到了峡谷的尽头。周围的红色山体看起来既像石头,又像泥土,摸起来比较坚硬,FiveTen的橡胶鞋底踩上去基本没什么反应,但是一跺脚,表面就会有薄薄一层被踩碎,变成粉末随风飘散。山体表面能够明显看出被雨水侵蚀的垂直痕迹,向导告诉我们在这山体上踩一个脚印,只要不太深,下几场雨就会消失。我们扛着车上了一个山凹处的陡坡,我和李显一先后骑了下来,回头看看发现在山坡上留下了浅浅的两道印迹。于是大家决定不要再骑了,这里的山体本来就在不断被雨水和风侵蚀,我们可不想加速这个过程。
我们回到主路上继续往公园深处进发,寻找更适合骑车的地方。几公里后红砖路到了尽头,我们沿着沙土路面继续前行,直到沙土路面也被水流冲毁的地方,我们停了下来。很难想像在如此干燥的地方,雨水能汇聚成大河,把路面完全冲垮。环顾四周,这里正好是那些特殊颜色的山体和普通黄土山纠缠在一起的地方。有一座比较高的黄土山,上面零星长了很多暗绿色的小灌木,针叶,很硬。不过还不至于能刺穿轮胎,显然我们可以在这附近探索一下。
同行的没有一个是职业车手。大家的FR(freeride)骑行经验也都很少。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样的地貌和土质都是第一次遇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让我们找骑车的地方,就像把一个小男孩扔进堆满了玩具的大仓库。我们在原地待了许久,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很自然地,我们的第一个选择是寻找原有的小路。于是我们顺着右边黄土山上的一条小路开始往上爬。
在山顶放眼远眺,风景更加奇异和美丽。红色的群山绵延不绝,其中又有几个高高的峭壁倾斜着探在空中,好像是被一刀切出来的。山体的各种颜色层次非常清晰,让人觉得这山似乎可以像三明治一样一层一层分开。我们所处的这个山顶又平又大,根本没有什么路,只有黄土和沙漠植物。稍远一些的地方,它和周围的一些山体相连,这些山两侧较陡,山脊坡度缓一些,有那么一点像鱼的背脊。沿着它们的山脊似乎是有一条小路相连。于是我们决定去一探究竟。
山顶的小路骑起来很有乐趣,特别是这里的土质软硬适中,正好能让胎齿紧紧咬住。过急弯的时候,地面开始松动,但是并不会突然失去抓地力,而是逐渐向弯外退去,车辆会轻微侧滑,但是感觉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如果你大力踩踏爬坡,最终也会把地面撕裂,后轮空转,车辆也会失速。特别是我们为拍摄跑了好几次的那个山头,爬坡的坡面上土越来越松。
这样的地形显然能给我们更多不一样的选择。于是大家又聚在一起开始研究那些陡直的侧坡。从山顶上看这些坡面陡得吓人,不过从侧面看我们又觉得这个坡度可以骑。我们找到了几个位置,坡底和地面的交接转换比较柔和。李显一决定试一试,而我则带着GoPro摄像机紧随其后。我骑过差不多的坡度,甚至更陡一些的。但是这里的坡面又长又陡,还是让我心里有些发虚。不过在我们成功骑下第一个坡面之后,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大家都开始扫描周围的山坡,寻找可以骑行的坡面。我们在坡面上直切,左右绕着弯儿,忽聚忽散。
这样的地形给我上了FR的第一课:尝试新的路线之前最好走一遍。我从一座小山侧面斜切而下,轻松愉快,我在车上也相当放松。猛然间,前轮突然抱死,后轮飞快地抬了起来。“我了个……”去字还没出口,我已经一个前空翻滚了出去。原来这个位置的土质虽然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实际上非常柔软,我摔在地上,把地面砸出了一个大坑。而戴着全盔风镜的我还是吃了不少土,看起来像是刚从土里钻出来似的。很幸运我没有受伤,但前刹车手柄却在这次摔车中断成了两截。导致我无法参加夜间在山脊上的骑行。显然除我之外所有的人都在夜骑当中找到了不少乐趣。
康乐草原自由骑行
去康乐草原的路程只有50公里,一路的风景不停变化,对我们这些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人来说充满异域风情。远处出现了巨大的山体和辽阔的草原,绵羊和牦牛也开始逐渐出现。
午饭后开始向峡谷进发。在煤渣土路上骑下坡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这个区域附近有几个小煤矿,现在都废弃了。在山体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裸露的煤矿层却因含量很小不值得开采。这里是牧区,所以我们翻过栅栏踏上草地。在草地上爬坡让我们意识到这里的海拔高达3000米。这些看上去很容易的爬坡很快让我们上气不接下气。而铁丝栅栏也时不时出现在眼前,把辽阔的草场分割成一块一块的。没过多久我们就放弃了穿越草场的想法。不过我们在一个废弃的煤矿附近找到了几个自然形成的坡面,开始玩起了飞包。这里的草地很干燥,地面比较硬,草也都很短,所以骑起来不会有阻力很大的感觉。以天然的山体为依托上下穿梭也是一件很爽的事情。这里平整的地面让我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骑行路线,惟一需要注意的是在草场上有旱獭洞,下坡时如果不小心压到的话有翻车的可能。
回到穿越峡谷的路上,一个长长的上坡从我们的面前一直延伸向远方。幸好这个坡很缓,大家慢慢骑着车,看着周围的风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偶尔还可以追逐一下那些從铁丝栅栏的缝隙里钻出来的绵羊。几公里之后我们遇到一个有趣的路段。路的左侧是辽阔的草场,满眼平平的草绿色没有树木,甚至连灌木都没有。但是在路的右边却是一片松树林,地面上铺着厚厚的松针,还有大片大片的苔藓。这样两种迥异的景色分列在道路两旁,犹如冰火两重天,实在是太奇妙了。这片树林不算非常大,也没有很明显的小路。不过由于地面上没什么灌木,所以我们可以轻松选择自己想走的线路。山坡有点陡,可以骑上去。不过这里的海拔依然很高,我们选择推车上山以节省体力。推上去要点时间,但是下山的路程让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前一天晚上我用扎带固定了损坏的前刹车,但不幸的是刹车油管也在摔车中受伤,无法正常保持压力,所以我的前刹车就只剩下了一半不到的制动力。这让我在松树林中的骑行变得十分具有挑战性。一路上松树从左右各处闪出来,当我下到底的时候完全不记得我走的线路是怎样的,只记得一路都在左躲右闪,无比刺激。 可惜我们的行程安排比较紧凑,无法停留太久。继续沿路前行经过一小段爬坡过后,令人愉快的下坡又来了。缓下的道路更加曲折,路面也更加颠簸。不过更多的弯道骑起来更有乐趣,并且一路都可以上蹿下跳地通过路面凹凸来加速。山谷中流出来的一条小河不知何时凑到了路边,甚至两次横穿了路面。大群的绵羊在对面陡峭的山坡上觅食。康乐草原之行就在自由奔放中结束。
出关探路
戈壁这个词来源于蒙语,意为沙漠。但是戈壁这种沙漠和撒哈拉大沙漠可是天差地别。戈壁滩基本就是各种石块和干燥的沙土相混合。通往嘉峪关的路上侧风很强,把我们乘坐的面包车往路边吹。到达旅馆时已是凌晨两点,而接下来,我们在这次的旅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了什么叫做戈壁。
面包车在一条望不到头的土路上开了很久,显然我们没时间去到最远方的山里,当我们最终停在一片荒芜之中的时候,土路和离我们最近的山脚的直线距离大概还有1.2公里。而正是这1.2公里让我们无比深刻。这里的地面从远处看起来很平整,但是走近一看,到处都是石头。从一些雨水冲刷出来的深沟侧壁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里地质成因。整个地表就是各种石块和泥土的混合物。没有植被的地表可以被雨水轻易把地面的土冲走,暴露出一颗颗的石头。而在晴天,干燥的土也很容易被这种开阔地上常见的大风吹走。所以这里的地面最终只会留下石块。这1.2公里还是个缓上坡。在这样的地面上骑上坡本来就特别累人,更要命的是还不能走直线。因为从山谷一路出来的水沟如蜘蛛网一般扩散。有时候快到一个轮子深了,而且侧壁是直上直下的。在水沟的底部几乎没有一丁点儿土,全是松的石头。骑到水沟里,每前进一米车轮都得空转好几回,白白浪费很多宝贵的体力。
当我到山顶的时候我意识到这根本不是一座“小山”。它的山脊一路延伸向远方。我们只是碰巧遇到了一座巨大山脉伸向那条土路的一个小小分支。在山顶上骑车总是一件很爽的事情,特别是地面附着力还比较好的情况下。我们沿着山脊骑行,一路绵延不绝,放眼望去看不到头。转到来的方向,我们看见远处一条铁路斜斜地切过广袤的平原,一列火车像爬虫一样缓缓挪动着。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一个大湖,湖水像镜子一样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巨大的云在空中缓缓随风挪动。向左侧极目远眺可以看见地平线上方出现了雪山的影子。回来的时候大家都挺兴奋,想着第二天可以去雪山附近那些大山的森林中骑行。
意犹未尽
大家一早就集结完毕,开始向我们昨天看到的雪山进发。烂路,使我们用两台SUV代替了昨天的面包车。然而,当一切都计划得很完美时,总会阴差阳错。先后爆胎令我们的寻路过程大打折扣,而通过干涸河床时皮卡也差点陷车,我更加庆幸卡车留在了河床那里,因为后面有不少地方卡车根本不可能通过。
峡谷深处,河床里逐渐开始有水聚集,没过多远我们就转到了一条草原中的土路上。不過没走多久这条土路也中断了。我和一个摄影师继续沿着崎岖的碎石路往里走,却遇到了两条藏獒对我们狂吠,样子非常凶狠。显然这两条狗是在守护里面草原上的羊群,而它们也没有被拴起来。没人会蠢到要跟藏獒过不去,所以我们很知趣地退了回来。
我们最终到达的地方离峡谷终点不远,并已深入祁连山脉,地势开阔但是附近山坡陡峭得难以攀登。即使我们爬上去了,也没有什么路可以骑,只能沿着陡坡骑下来而已,没什么意思。更远一些的地方,在河对面的山腰上我们可以看到几片松树林,而山脊上也隐约有小路的样子。但是要去到那边我们必须要经过有藏獒的地方,或者选择游过河,沿着非常陡峭的山坡爬上去。似乎都不是什么好主意。回头看看我们进来的路倒是相当不错,那就提早折返吧。
一路缓下坡时加速非常容易。我们骑得很快,一路下到卡车停着的桥边。河床的地形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真的骑起来却颇有挑战。大大小小的石头都很松,轮胎和地面的附着力也不稳定。在这种路面上骑车,在直道完成减速,在弯道走外内外的切线就显得特别重要。人在车上也要注意降低重心,放松身体,因为你的轮胎时不时地会滑动一下,然后又突然咬住地面。正是这种不稳定,给我们这次旅行的最后一段骑行带来了意犹未尽的感觉。
兰州集结后经过七小时火车加汽车的颠簸,我们终于在第二天一早,跟着向导的面包车进了张掖丹霞地质公园。随着红砖路逐渐深入,一路美景不断变换—山体造型奇异,色彩鲜艳,并且不同色彩之间层次分明,粗糙的表面充满了岁月的沧桑。
在这些山体之间有很多峡谷,看起来错综复杂,我们找了一条比较宽的开始骑行。由于这里完全没有植被,下雨时会有大量雨水顺着流入这些山谷并且汇聚成小溪、小河流走,所以这里简直就是水流侵蚀现象的科教模型。有较早、较大的水流形成的宽宽的“河床”,又有后来较小水流在原有“河床”上流淌时再度切割出来的又小又深的水沟,层层叠叠,九曲十八弯。在这里骑车倒是很有乐趣,顺着浅而宽的“河床”可以一路压弯,遇到深沟时又要纵身飞过。
过了几个岔口之后,我们就到了峡谷的尽头。周围的红色山体看起来既像石头,又像泥土,摸起来比较坚硬,FiveTen的橡胶鞋底踩上去基本没什么反应,但是一跺脚,表面就会有薄薄一层被踩碎,变成粉末随风飘散。山体表面能够明显看出被雨水侵蚀的垂直痕迹,向导告诉我们在这山体上踩一个脚印,只要不太深,下几场雨就会消失。我们扛着车上了一个山凹处的陡坡,我和李显一先后骑了下来,回头看看发现在山坡上留下了浅浅的两道印迹。于是大家决定不要再骑了,这里的山体本来就在不断被雨水和风侵蚀,我们可不想加速这个过程。
我们回到主路上继续往公园深处进发,寻找更适合骑车的地方。几公里后红砖路到了尽头,我们沿着沙土路面继续前行,直到沙土路面也被水流冲毁的地方,我们停了下来。很难想像在如此干燥的地方,雨水能汇聚成大河,把路面完全冲垮。环顾四周,这里正好是那些特殊颜色的山体和普通黄土山纠缠在一起的地方。有一座比较高的黄土山,上面零星长了很多暗绿色的小灌木,针叶,很硬。不过还不至于能刺穿轮胎,显然我们可以在这附近探索一下。
同行的没有一个是职业车手。大家的FR(freeride)骑行经验也都很少。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样的地貌和土质都是第一次遇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让我们找骑车的地方,就像把一个小男孩扔进堆满了玩具的大仓库。我们在原地待了许久,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很自然地,我们的第一个选择是寻找原有的小路。于是我们顺着右边黄土山上的一条小路开始往上爬。
在山顶放眼远眺,风景更加奇异和美丽。红色的群山绵延不绝,其中又有几个高高的峭壁倾斜着探在空中,好像是被一刀切出来的。山体的各种颜色层次非常清晰,让人觉得这山似乎可以像三明治一样一层一层分开。我们所处的这个山顶又平又大,根本没有什么路,只有黄土和沙漠植物。稍远一些的地方,它和周围的一些山体相连,这些山两侧较陡,山脊坡度缓一些,有那么一点像鱼的背脊。沿着它们的山脊似乎是有一条小路相连。于是我们决定去一探究竟。
山顶的小路骑起来很有乐趣,特别是这里的土质软硬适中,正好能让胎齿紧紧咬住。过急弯的时候,地面开始松动,但是并不会突然失去抓地力,而是逐渐向弯外退去,车辆会轻微侧滑,但是感觉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如果你大力踩踏爬坡,最终也会把地面撕裂,后轮空转,车辆也会失速。特别是我们为拍摄跑了好几次的那个山头,爬坡的坡面上土越来越松。
这样的地形显然能给我们更多不一样的选择。于是大家又聚在一起开始研究那些陡直的侧坡。从山顶上看这些坡面陡得吓人,不过从侧面看我们又觉得这个坡度可以骑。我们找到了几个位置,坡底和地面的交接转换比较柔和。李显一决定试一试,而我则带着GoPro摄像机紧随其后。我骑过差不多的坡度,甚至更陡一些的。但是这里的坡面又长又陡,还是让我心里有些发虚。不过在我们成功骑下第一个坡面之后,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大家都开始扫描周围的山坡,寻找可以骑行的坡面。我们在坡面上直切,左右绕着弯儿,忽聚忽散。
这样的地形给我上了FR的第一课:尝试新的路线之前最好走一遍。我从一座小山侧面斜切而下,轻松愉快,我在车上也相当放松。猛然间,前轮突然抱死,后轮飞快地抬了起来。“我了个……”去字还没出口,我已经一个前空翻滚了出去。原来这个位置的土质虽然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实际上非常柔软,我摔在地上,把地面砸出了一个大坑。而戴着全盔风镜的我还是吃了不少土,看起来像是刚从土里钻出来似的。很幸运我没有受伤,但前刹车手柄却在这次摔车中断成了两截。导致我无法参加夜间在山脊上的骑行。显然除我之外所有的人都在夜骑当中找到了不少乐趣。
康乐草原自由骑行
去康乐草原的路程只有50公里,一路的风景不停变化,对我们这些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人来说充满异域风情。远处出现了巨大的山体和辽阔的草原,绵羊和牦牛也开始逐渐出现。
午饭后开始向峡谷进发。在煤渣土路上骑下坡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这个区域附近有几个小煤矿,现在都废弃了。在山体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裸露的煤矿层却因含量很小不值得开采。这里是牧区,所以我们翻过栅栏踏上草地。在草地上爬坡让我们意识到这里的海拔高达3000米。这些看上去很容易的爬坡很快让我们上气不接下气。而铁丝栅栏也时不时出现在眼前,把辽阔的草场分割成一块一块的。没过多久我们就放弃了穿越草场的想法。不过我们在一个废弃的煤矿附近找到了几个自然形成的坡面,开始玩起了飞包。这里的草地很干燥,地面比较硬,草也都很短,所以骑起来不会有阻力很大的感觉。以天然的山体为依托上下穿梭也是一件很爽的事情。这里平整的地面让我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骑行路线,惟一需要注意的是在草场上有旱獭洞,下坡时如果不小心压到的话有翻车的可能。
回到穿越峡谷的路上,一个长长的上坡从我们的面前一直延伸向远方。幸好这个坡很缓,大家慢慢骑着车,看着周围的风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偶尔还可以追逐一下那些從铁丝栅栏的缝隙里钻出来的绵羊。几公里之后我们遇到一个有趣的路段。路的左侧是辽阔的草场,满眼平平的草绿色没有树木,甚至连灌木都没有。但是在路的右边却是一片松树林,地面上铺着厚厚的松针,还有大片大片的苔藓。这样两种迥异的景色分列在道路两旁,犹如冰火两重天,实在是太奇妙了。这片树林不算非常大,也没有很明显的小路。不过由于地面上没什么灌木,所以我们可以轻松选择自己想走的线路。山坡有点陡,可以骑上去。不过这里的海拔依然很高,我们选择推车上山以节省体力。推上去要点时间,但是下山的路程让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前一天晚上我用扎带固定了损坏的前刹车,但不幸的是刹车油管也在摔车中受伤,无法正常保持压力,所以我的前刹车就只剩下了一半不到的制动力。这让我在松树林中的骑行变得十分具有挑战性。一路上松树从左右各处闪出来,当我下到底的时候完全不记得我走的线路是怎样的,只记得一路都在左躲右闪,无比刺激。 可惜我们的行程安排比较紧凑,无法停留太久。继续沿路前行经过一小段爬坡过后,令人愉快的下坡又来了。缓下的道路更加曲折,路面也更加颠簸。不过更多的弯道骑起来更有乐趣,并且一路都可以上蹿下跳地通过路面凹凸来加速。山谷中流出来的一条小河不知何时凑到了路边,甚至两次横穿了路面。大群的绵羊在对面陡峭的山坡上觅食。康乐草原之行就在自由奔放中结束。
出关探路
戈壁这个词来源于蒙语,意为沙漠。但是戈壁这种沙漠和撒哈拉大沙漠可是天差地别。戈壁滩基本就是各种石块和干燥的沙土相混合。通往嘉峪关的路上侧风很强,把我们乘坐的面包车往路边吹。到达旅馆时已是凌晨两点,而接下来,我们在这次的旅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了什么叫做戈壁。
面包车在一条望不到头的土路上开了很久,显然我们没时间去到最远方的山里,当我们最终停在一片荒芜之中的时候,土路和离我们最近的山脚的直线距离大概还有1.2公里。而正是这1.2公里让我们无比深刻。这里的地面从远处看起来很平整,但是走近一看,到处都是石头。从一些雨水冲刷出来的深沟侧壁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里地质成因。整个地表就是各种石块和泥土的混合物。没有植被的地表可以被雨水轻易把地面的土冲走,暴露出一颗颗的石头。而在晴天,干燥的土也很容易被这种开阔地上常见的大风吹走。所以这里的地面最终只会留下石块。这1.2公里还是个缓上坡。在这样的地面上骑上坡本来就特别累人,更要命的是还不能走直线。因为从山谷一路出来的水沟如蜘蛛网一般扩散。有时候快到一个轮子深了,而且侧壁是直上直下的。在水沟的底部几乎没有一丁点儿土,全是松的石头。骑到水沟里,每前进一米车轮都得空转好几回,白白浪费很多宝贵的体力。
当我到山顶的时候我意识到这根本不是一座“小山”。它的山脊一路延伸向远方。我们只是碰巧遇到了一座巨大山脉伸向那条土路的一个小小分支。在山顶上骑车总是一件很爽的事情,特别是地面附着力还比较好的情况下。我们沿着山脊骑行,一路绵延不绝,放眼望去看不到头。转到来的方向,我们看见远处一条铁路斜斜地切过广袤的平原,一列火车像爬虫一样缓缓挪动着。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一个大湖,湖水像镜子一样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巨大的云在空中缓缓随风挪动。向左侧极目远眺可以看见地平线上方出现了雪山的影子。回来的时候大家都挺兴奋,想着第二天可以去雪山附近那些大山的森林中骑行。
意犹未尽
大家一早就集结完毕,开始向我们昨天看到的雪山进发。烂路,使我们用两台SUV代替了昨天的面包车。然而,当一切都计划得很完美时,总会阴差阳错。先后爆胎令我们的寻路过程大打折扣,而通过干涸河床时皮卡也差点陷车,我更加庆幸卡车留在了河床那里,因为后面有不少地方卡车根本不可能通过。
峡谷深处,河床里逐渐开始有水聚集,没过多远我们就转到了一条草原中的土路上。不過没走多久这条土路也中断了。我和一个摄影师继续沿着崎岖的碎石路往里走,却遇到了两条藏獒对我们狂吠,样子非常凶狠。显然这两条狗是在守护里面草原上的羊群,而它们也没有被拴起来。没人会蠢到要跟藏獒过不去,所以我们很知趣地退了回来。
我们最终到达的地方离峡谷终点不远,并已深入祁连山脉,地势开阔但是附近山坡陡峭得难以攀登。即使我们爬上去了,也没有什么路可以骑,只能沿着陡坡骑下来而已,没什么意思。更远一些的地方,在河对面的山腰上我们可以看到几片松树林,而山脊上也隐约有小路的样子。但是要去到那边我们必须要经过有藏獒的地方,或者选择游过河,沿着非常陡峭的山坡爬上去。似乎都不是什么好主意。回头看看我们进来的路倒是相当不错,那就提早折返吧。
一路缓下坡时加速非常容易。我们骑得很快,一路下到卡车停着的桥边。河床的地形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真的骑起来却颇有挑战。大大小小的石头都很松,轮胎和地面的附着力也不稳定。在这种路面上骑车,在直道完成减速,在弯道走外内外的切线就显得特别重要。人在车上也要注意降低重心,放松身体,因为你的轮胎时不时地会滑动一下,然后又突然咬住地面。正是这种不稳定,给我们这次旅行的最后一段骑行带来了意犹未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