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有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应通过渗透物理学史,优化课堂导入,创设物理情境,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学习兴趣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78-02
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注意的基础,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其内在动力的重要手段。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启蒙教师,我们应把“兴趣”这位老师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一、渗透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现人类探索物理世界规律和本质的历程,蕴涵着丰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因素。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有机渗透一些物理学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的陶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上“探索之路”时,可介绍我国古代和当前的科学成就,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两弹一星”的升空,以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在太空进行两次圆满交会对接,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等科技成就等,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以及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如,在教“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时,可介绍英国的科学家法拉第,一个连小学都没念过的装订图书的学徒工,如何成为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介绍牛顿怎样成为“经典力学之父”,他在光学、热学、天文、数学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像法拉第、牛顿这样科学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事例不胜枚举,为我们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这些故事,可让学生领略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及思维方法,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提高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
二、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紧扣教学主题,寻找教学切入点,力求做到简明、巧妙,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创造良好的认知起点。
1.利用轶闻故事导入
利用轶闻故事导入,往往会收到“欲知其中奥秘,且听后续分析”的效果,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动与静”时,可以这样引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高空执行任务时,发现脸颊附近有一个小物体,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虫子,抓到手中一看,原来是一颗德国子弹,你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加以解释吗?又比如,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通过讲述唐朝年间平息水牢“闹鬼风波”的故事,分析故事中学者与牢头的精彩对话,使学生明白牢中“鬼影”形成的原因与条件,即必须在黄昏时刻,农民收工回家,牢中木头被蚁食成孔,教师进一步演示小孔成像实验,使学生感悟科学的力量,平时应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2.利用物理小实验导入
物理小实验简单易行,适合学生随堂实验,用物理小实验导入,不仅能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摩擦力”概念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摩擦现象的了解,可演示小实验:将食指插入盛满湿沙的玻璃杯中,并把湿沙压紧,再把食指往上提,杯子和沙整个就被提起来了。这样,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就很自然地进行摩擦力的教学。又如在讲“大气压强”一节时,可以用一个硬纸板盖在灌满水的玻璃杯口,用手按住纸板把玻璃杯倒过来,松开手后,纸板不会掉下。接着问学生,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是什么力支撑着纸板?这样的引入,实验现象出乎学生意料,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认真,印象深刻。
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比如还有游戏导入、视频情景导入等,不管使用哪一种导入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导入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服务教学目标为目的,切忌为导入而导入。
三、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引起认知冲突的探究情境
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探究情境,可使学生带着疑问、充满好奇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在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倒置的漏斗中放一乒乓球,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此时不用手托,乒乓球是否落下?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球受到重力作用而落下,可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意料,吹气时球并没有落下,而是悬在漏斗中。这样具有悬念性的情境,能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2.创设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时,教学内容应尽量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物理知识。因此,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还可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如,在讲“光的色散”时,新课开始,我就用装水的洗发露瓶子当喷雾器,对着投影机光柱喷出水雾,学生们马上发现一个美丽的人造彩虹飞跨在投影机的光柱里,使学生们赞叹不已,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认识和解释这种现象的强烈欲望。此时提出问题:“彩虹为什么有那么绚丽多彩的颜色?为什么喷雾后才出现呢?”再让学生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并组织学生讨论弄清道理,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活跃,生动自然。又如,在讲“浮力”概念时,我先后把木块与铁块放进水里,让学生回答为啥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在水底?有的学生回答“木块轻、铁块重”。我又把一薄铁片放进水里,沉入水底后捞出来折成盒状,再放入水里。这时再提出问题:同一铁片变成铁盒后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此时课堂立刻一片哗然,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再如,在讲“惯性”现象时,可设计“打蛋入杯”的情境: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烧杯上盖着硬纸片,将鸡蛋放在硬纸片上,当沿水平方向用力把硬纸片弹出时,鸡蛋将怎么运动?让学生先猜想,有的学生认为用力把硬纸片弹出,鸡蛋将随硬纸片一起被弹出去,而实验的结果却和学生猜想的不一样,这样,学生对惯性现象就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有关“惯性”的问题情境:跳远时,要助跑一段距离后起跳才能跳得远,为什么?衣服上有灰尘时只要将衣服抖几下,就能抖掉灰尘,为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事例,却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从熟悉的生产、生活中的事例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思考和主动探究物理问题。
3.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合理整合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创设现代多媒体教学情境,不仅具有形象直观、声情并茂的情景特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上“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气功表演视频:气功师平躺在地面上,身上压了一块大石板,然后让助手抡着大铁锤打击大石板,石板破碎了而气功师却安然无恙,为什么?这一情景学生觉得不可思议,石板开裂了,人怎能不受伤?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学生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并产生了探究“压力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强烈欲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的视频情景,不仅能加大教学信息量,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还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如在讲“密度的应用”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浮选煤尘”、“盐水选种”及各种密度应用的视频。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为了优化教学环境,发挥其视听功能来弥补其它媒体的不足,那样才对教学有益,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俗话说“瓶瓶罐罐拼拼凑凑,物理魅力精彩无限”。课外实践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动手完成与物理相关的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如,在元宵节时制作孔明灯;改装一些废旧玩具电动车;利用废旧马达制作电动船;或利用门铃改制成自动报警器等。通过动手实践,既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其想象力,还有利于表达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做法远不止以上这些,如,还有风趣幽默的语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说:“浓厚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物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学生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2]《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刘俏丽《教育学文摘》2012.06
[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张立华《吉林教育》2011年01期
[4]《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张定而《物理教学》2013.05.18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学习兴趣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78-02
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注意的基础,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其内在动力的重要手段。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启蒙教师,我们应把“兴趣”这位老师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一、渗透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现人类探索物理世界规律和本质的历程,蕴涵着丰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因素。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有机渗透一些物理学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的陶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上“探索之路”时,可介绍我国古代和当前的科学成就,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两弹一星”的升空,以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在太空进行两次圆满交会对接,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等科技成就等,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以及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如,在教“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时,可介绍英国的科学家法拉第,一个连小学都没念过的装订图书的学徒工,如何成为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介绍牛顿怎样成为“经典力学之父”,他在光学、热学、天文、数学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像法拉第、牛顿这样科学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事例不胜枚举,为我们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这些故事,可让学生领略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及思维方法,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提高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
二、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紧扣教学主题,寻找教学切入点,力求做到简明、巧妙,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创造良好的认知起点。
1.利用轶闻故事导入
利用轶闻故事导入,往往会收到“欲知其中奥秘,且听后续分析”的效果,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动与静”时,可以这样引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高空执行任务时,发现脸颊附近有一个小物体,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虫子,抓到手中一看,原来是一颗德国子弹,你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加以解释吗?又比如,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通过讲述唐朝年间平息水牢“闹鬼风波”的故事,分析故事中学者与牢头的精彩对话,使学生明白牢中“鬼影”形成的原因与条件,即必须在黄昏时刻,农民收工回家,牢中木头被蚁食成孔,教师进一步演示小孔成像实验,使学生感悟科学的力量,平时应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2.利用物理小实验导入
物理小实验简单易行,适合学生随堂实验,用物理小实验导入,不仅能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摩擦力”概念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摩擦现象的了解,可演示小实验:将食指插入盛满湿沙的玻璃杯中,并把湿沙压紧,再把食指往上提,杯子和沙整个就被提起来了。这样,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就很自然地进行摩擦力的教学。又如在讲“大气压强”一节时,可以用一个硬纸板盖在灌满水的玻璃杯口,用手按住纸板把玻璃杯倒过来,松开手后,纸板不会掉下。接着问学生,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是什么力支撑着纸板?这样的引入,实验现象出乎学生意料,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认真,印象深刻。
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比如还有游戏导入、视频情景导入等,不管使用哪一种导入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导入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服务教学目标为目的,切忌为导入而导入。
三、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引起认知冲突的探究情境
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探究情境,可使学生带着疑问、充满好奇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在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倒置的漏斗中放一乒乓球,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此时不用手托,乒乓球是否落下?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球受到重力作用而落下,可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意料,吹气时球并没有落下,而是悬在漏斗中。这样具有悬念性的情境,能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2.创设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时,教学内容应尽量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物理知识。因此,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还可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如,在讲“光的色散”时,新课开始,我就用装水的洗发露瓶子当喷雾器,对着投影机光柱喷出水雾,学生们马上发现一个美丽的人造彩虹飞跨在投影机的光柱里,使学生们赞叹不已,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认识和解释这种现象的强烈欲望。此时提出问题:“彩虹为什么有那么绚丽多彩的颜色?为什么喷雾后才出现呢?”再让学生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并组织学生讨论弄清道理,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活跃,生动自然。又如,在讲“浮力”概念时,我先后把木块与铁块放进水里,让学生回答为啥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在水底?有的学生回答“木块轻、铁块重”。我又把一薄铁片放进水里,沉入水底后捞出来折成盒状,再放入水里。这时再提出问题:同一铁片变成铁盒后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此时课堂立刻一片哗然,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再如,在讲“惯性”现象时,可设计“打蛋入杯”的情境: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烧杯上盖着硬纸片,将鸡蛋放在硬纸片上,当沿水平方向用力把硬纸片弹出时,鸡蛋将怎么运动?让学生先猜想,有的学生认为用力把硬纸片弹出,鸡蛋将随硬纸片一起被弹出去,而实验的结果却和学生猜想的不一样,这样,学生对惯性现象就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有关“惯性”的问题情境:跳远时,要助跑一段距离后起跳才能跳得远,为什么?衣服上有灰尘时只要将衣服抖几下,就能抖掉灰尘,为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事例,却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从熟悉的生产、生活中的事例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思考和主动探究物理问题。
3.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合理整合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创设现代多媒体教学情境,不仅具有形象直观、声情并茂的情景特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上“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气功表演视频:气功师平躺在地面上,身上压了一块大石板,然后让助手抡着大铁锤打击大石板,石板破碎了而气功师却安然无恙,为什么?这一情景学生觉得不可思议,石板开裂了,人怎能不受伤?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学生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并产生了探究“压力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强烈欲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的视频情景,不仅能加大教学信息量,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还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如在讲“密度的应用”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浮选煤尘”、“盐水选种”及各种密度应用的视频。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为了优化教学环境,发挥其视听功能来弥补其它媒体的不足,那样才对教学有益,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俗话说“瓶瓶罐罐拼拼凑凑,物理魅力精彩无限”。课外实践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动手完成与物理相关的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如,在元宵节时制作孔明灯;改装一些废旧玩具电动车;利用废旧马达制作电动船;或利用门铃改制成自动报警器等。通过动手实践,既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其想象力,还有利于表达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做法远不止以上这些,如,还有风趣幽默的语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说:“浓厚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物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学生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2]《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刘俏丽《教育学文摘》2012.06
[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张立华《吉林教育》2011年01期
[4]《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张定而《物理教学》201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