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共生,思辨一体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cwb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省级教学展示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一节以训练学生思辨能力为目的的作文指导课。由于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重点内容比较突出,指导方法较为具体,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辨题、析题的整个过程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和思辨的光辉,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给听课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位青年教师上课伊始,出示了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斜杠”源自英文Slash,“斜杠青年”指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从事多种职业、拥有多重身份者。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日前,一项对1988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调查显示,11%自认为已是“斜杠青年”,46%的人希望成为“斜杠青年”。
  小王也不例外,他也想在职业生涯中为自己多划几道“斜杠”。不成想,父亲对此却并不支持,表示反对和担忧。父子为此都十分苦恼。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给小王或其父亲写一封信,提出你的立场,表达你的观点。落款统一为“小李”。不少于800字。
  围绕这则材料,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主要开展了如下“思辨”分析活动:
  ●[小王角度思辨分析]
  小王追求成为“斜杠青年”,学生所列出的理由大体上有如下几种,请同学反驳,或者老师相机点拨。
  一是为了追求更丰富多彩的生活趣味。
  思辨:1.“斜杠青年”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吗?
  2.有些“斜杠”是衍生出来的,并非完全与本职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不宜舍本逐末,患得患失地“另起炉灶”。
  二是储备更多的生活技能,谋求更大的发展潜力。
  思辨:1.“斜杠青年”一定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更多的技能傍身吗?
  2.在踏上工作岗位的不同阶段(工作初期、稳定期、大有起色时、低潮期),该如何面对“斜杠诱惑”。
  3.别人光鲜的“斜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或多年坚持,或特殊渠道,并不是那么简单就可做到的。
  三是“斜杠青年”理念代表的是追求更优秀自己的生活热情。
  思辨:1.“斜杠”可以打造或作为追求目标吗?
  2.“执着于一”又何尝不是坚定不移的热情,止于至善、钻研不止的热情?
  ●[父亲角度思辨分析]
  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小王的追求,都要照顾到父亲的立场和思想,不能自说自话。从父亲的角度出发,其“反对和担忧”,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影响本職工作,“斜杠青年”缺乏突出技能,职业规划迷茫感凸显。
  思辨:1.有生趣的人,更易与人沟通,魅力更大。“斜杠青年”是一种开放的生活态度、生存状态。
  2.客观上,职业细化,新职业更新很快,社会给予了人们更多生存机会,更大成长可能;互联网平台,使得工作的时空限制越来越小,一种职业“从一而终”的情形越来越少。
  二是只是面子工程,没有意义。
  思辨:其实有的“斜杠”划得非常随意,而从前的身份与职业,却是行走江湖的庄严标签,是约定俗成、众人皆知的社会身份。今日的“斜杠青年”,更私密、更个人,不是被用来表达身份的,而有一种自我认同感。
  ●[第三种角度思辨分析]
  无所谓对错,顺其自然就好。是样样拿手,还是术业有专攻,这视个人实际情况而定,局限于天资、环境、资源、意志。
  思辨:1.不是要不要、敢不敢、对不对,而是能不能。
  2.换一种视角看,每个人都是广义的“斜杠青年”。“斜杠青年”并不新鲜,古已有之。不仅名人如此,普通人同样可以。
  在充分思辨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重新整理课前的思路提纲,矫正语气口吻。最后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我总结:
  面对一则材料,面对他人的争议性言行,我们不能只是贴标签、立靶子,然后空对空地评述;具体化才是生命线,具体分析,这是思辨的基础。同时,我们要兼顾意见相反方的思想,关照其立场、出发点,坦诚交流,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驳,有分寸的理解,有尺度的同意。
  如果从“读写共生,思辨一体”的写作指导要求看,这节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样本,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有 趣


  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直面现实生活,思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思考自己与自我精神成长、心灵发育的关系。未来的生活道路,年轻的学子会有自己的憧憬;对未来生活的认识也会有他们独特的理解与发现。这样的作文训练材料能够调动他们原有的认知储备和心理体验,并有所上升与前进。加上材料自身的新颖性,材料中父子之间思想认识的对立性,行为理解上的差异性等,都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写作的兴趣。
  从课上学生所呈现的“写作提纲”来看,学生对这样的话题是感到新鲜的,也是认为有思辨、写作意义的。他们都积极地展开了思考和分析。如果再从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不断得到深入来看,这样的写作指导课,绝不仅仅是一节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作文课,而会在学生的心灵中烙下深深的印记,甚至会成为他们心灵发展轨迹中重重的一笔。

二、有 料


  我们判断一节作文课的“好”与“不好”,关键的因素是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没有“收获”:它主要包括知识的获得与重构、思维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的提高、写作技能的形成、作文语言的锤炼等因素。这些就组成了课堂中的“食料”和“养料”。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思维的激活,看上去作文训练的是表达能力,其实是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可以说,课堂上所有的活动都是为思维服务的,因为“想”是听说读写活动的一个“总开关”。它们共同为思维的展开服务,为思维的过程服务,为思维的结果服务,为思维的深化服务。只有想得明白,才会写得明白;只有想得清楚,才会写得清楚;只有想得透彻,才会写得透彻;只有想得新颖,才会写得新颖。   这节课教学任务非常明确,所指向的能力点其实就是一个:“思辨”能力的训练。围绕这一点,教师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切实的指导与点拨:一是尽力避免学生简单化思维的毛病,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多义性与情形的复杂性,要将抽象的概念“落地”;二是尽量使学生的思维能够自我深入与提升,而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停滞不前,能够使他们明白论述的目的有时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而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和交流。这样的追求使课堂上师生的活动得到了聚焦,避免了思维的零散、混乱。
  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维通道,形成对“思辨”的直观认识,教师引导学生从小王、小王父亲、第三种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每一个角度与侧面又条分缕析出几点,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方向,而这些思维方向又具有鲜明的逻辑性。这就让学生能够明白什么样的思考是“辩证思考”,什么样的分析是“辩证分析”,什么样的论述是“辩证论述”。课堂上,经过老师的启发、引导与点拨,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们基本上都能用“思辨”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和认识事物,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从“料”的基本义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了许多素材,这些素材大多是学生找到的,也有教师补充的。这使学生的思辨有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具体的内容,而不致进行“空对空”的分析,那样只会“从抽象到抽象”,而不是“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的思考方向更加明确,思辨结果更加具体,思维水平得到提升,写作有了更切实的抓手。

三、有 法


  课堂上老师的一个主要任务是传授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表达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而顺利带动对其它内容的学习,通过一种思维方法的了解与掌握去学会分析其它问题,通过一种表达方法的掌握去表达想表达的内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能力迁移。所以曾经有这样一种观点:世界上并没有什么“能力”,只有“方法”,有的只是熟练掌握方法、并能有效运用方法竟至创造出新的方法,这话不无道理。作文指导课绝不是就作文题讲作文题,题海茫茫,何处是岸?所以“讲题目”是讲不尽的,也是讲不完的。它不是就材料研读材料,就材料分析材料,就材料写作材料,所需要的是方法的提炼、规律的总结、一般认识的形成。
  这位老师非常清楚这一点,他站在“思辨”的制高点上,相机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他提示和启发学生能够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待问题;他要求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生活中的表象所迷惑,能够深入地思考问题,深化自己的思维成果;他不断提示学生能够用联系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材料;在他的课上,我们还看到了怎样去认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广义的“斜杠青年”与狭义的“斜杠青年”怎样形成正确的认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现象看本质、运用联系的观点乃至发展的观点、认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这些思维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他们就能做到辩证分析。当然对思维方法的传授,教师也有自己的考虑,他不是直接灌输,而是相机进行;不是全盘托出,而是逐点展开。这使课堂学习很有章法,也很有层次,看上去是对阅读材料的认识与分析,其实是思想方法的有机渗透。学生不仅学到了“读”与“写”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辨”的方法,拥有了哲理、思辨的逻辑武器。

四、有 效


  要想上出一节有效的课,需要我们重点关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合宜的教学内容,二是有效的教学设计。无疑,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合宜的,既切合學生的生活实际,也切合他们的思想实际,当然也很切合他们的写作实际。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课上所讲的内容,都是在学生已经充分认识、理解并尝试思索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对学情的充分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情”也是教学资源,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教师让学生呈现自己的思考结果,从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恰当的引导,对其进行矫正、辨析、提升,这使课堂真正成了学生自我展示和思维训练的舞台。学生不只是在课上听老师讲课,而是不知不觉地融入到了课中,也进入到了自己的内心。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又进行了有效的启发,使学生的思想认识由模糊而清晰、由片面而全面、由肤浅而深入,思维水平在老师的指导下拾级而上、节节攀升。无疑,这样的教学设计是非常有效的。
  正如这堂课的主题一样,在对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展示的时候,老师也同样充满了“思辨”。他不是简单地赞同,甚至是廉价的“赏识”,也不是粗暴地否定,乃至对学生的“打压”,而是精心地、也是非常有耐心地引导,把他们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去。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有知识上的收获,还将获得思维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更可以学会回顾与反思,形成质疑与批判,获取不一样的思维品质。
  就作文指导课而言,并不是有的教师所狭义理解的那样: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讲析,学生接受。这样的“指导”虽不乏教师对作文材料及其写作观念理解结果的分享,以及必不可少的写作经验的传授,但学生只不过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思维不能得到有效的激活。所以,教师的“指导”,应该是思想的启发与方法的点拨,是唤醒学生“读”的经验,在原有的“阅读”记忆中重构新的认知;在对写作材料的细致“阅读”与精要“分析”中,获取新的认识与体验。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建构与完善新的阅读经验结构,进而理解与掌握思考的方法、分析的技巧、写作的要诀,以实现“读”与“写”的无缝对接,相伴而行,到达“读写共生,思辨一体”的最佳境界。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拓宽思维渠道,变换思维方式,提升思维品质。“指导”的过程,就是师生思想观点交流与碰撞的过程,就是对写作材料的系统分析、全面拓展、精要归纳、理性思辨,只有这样,“指导”才是有效的,也才是有价值的。
  [作者通联:江苏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乔治·罗纳曾在维也纳当过多年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瑞典,变得一文不名,急切地需要一份工作。他能说能写几国的语言,希望能在一些进出口公司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但是,绝大多数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这类人才,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  在这些回复中,有一封信这样写道:“你完全没有了解我们的生意。你又蠢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什么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需要,也不会请你这样一个
凡学过物理学的人都知道“布朗运动”。首先观察到这种物理现象的就是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布朗。然而,他本人却对此发现作出了似是而非的解释。  1872年,他在显微镜下放了一滴掺有花粉的水,对这滴水进行观察时,花粉微粒的奇异状态,使他惊讶得目瞪口呆。他看到,那些花粉微粒在水中极为活跃,它们一个个互不相关地到处跳来跳去,升起,沉下去,又升起,不停地运动,一刻也不静止。花粉的微粒越小,运动就越活跃;温度越高,微
有这么一个朋友,总在随时提醒我,不要被困难吓倒,不要被成功冲昏头脑。人生不总是一帆风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阻碍,这样的人生才是精彩的,完整的。  她总是出现在我的睡梦中。在梦里,她是美丽的,使人心旷神怡,我认为谁也比不上她万分之一的美。因为她,我每天才能快乐地活着。  天上一眨一眨的星星,是她的眼睛,她总是用她的眼睛在天上看着我。一次的考试失意,自己一人独步在小径上,突如其来的一场雨,淋湿了我的全身
X  2002年元旦,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北面,阿黛儿·瓦达克正和家人一起共度美好时光,他们从海滩拣了一些漂亮的贝壳,然后开车回家。突然,悲剧发生了。毫无预兆的,阿黛儿发现自己的大腿冒出了火焰,这突如其来的火致使她腰部到膝盖严重烧伤。然而,她的医生至今无法查明起火的原因。有人认为,是贝壳上沾的钠引起了火灾。但更多的人认为,阿黛儿是从神秘的人体自燃事件中死里逃生的幸运儿。  那么,人体自燃到底是怎么一回
有一个美国人,他的名字和事业都很有意思。  他的名字叫做Steve Paul Jobs。“Jobs”是一个姓氏,而英语“job”是“职业,工作”的意思,“jobs”是“job”的复数,可以说就是“一大堆工作”。而后来这个叫Jobs的人被人们称为“神经高度紧张的工作狂”,好像他就是为了那些工作而存在。  他的事业可以说很辉煌,但是一定离不了一个词——apple,就是“苹果”。据说,这个后来成为一个大
易安居士在落红之下低吟浅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是宁静而淡泊的风景。东坡居士在波涛翻涌的赤壁下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激动人心的壮美风景。许许多多靓丽的自然风景组成了我们完美的大家同,许许多多和谐的风景组成了我们多彩的生活。    风景一:爱心    我背着书包走在大街上,眼睛扫视着过路的每一个人。一对母子吸引了我的目光。母亲衣着朴素,牵着年幼的儿子站在超市前的一个“为失
灵巧的“鼻子”  这是伦敦的设计师在浴缸里用触屏手机时萌发的创意。很多人喜欢玩手机,但经常会遇到“手不够用”的情况,比如在浴缸里搓澡的时候,用沾水的手來触碰手机触摸屏总是让人觉得不安全。聪明的设计师想到了用一个长长的“鼻子”來代替手的主意,这个“鼻子”能够很好地配合人的头部和眼睛,可以让你得心应手地操作触摸屏。而且,戴上“鼻子”似乎显得人更可爱,不是吗?    脑电波阅读器  用脑电波交流?这是在
我曾记得您那沾满粉末的双手,  我曾记得您那慈善的谆谆教导,  我曾记得您那新增的根根银发。  因为有您,莘莘学子才能成才,  因为有您,世界才会如此文明。    我们歌唱九月,  因为这是您永恒的节日。  我们牢记九月,  因为这有我们真诚的表白。  九月,是只情满四溢的杯子,  我们用双手高高举起。    九月的乐章已经奏响,  请接受我们九月的献礼吧,  所有拼搏在教育战线上的老师们,  在
语境解读是通过对相关语境因素全部或部分的考察、分析,实现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一种方法。语境解读是散文解读的重要手段,散文解读需要正确运用语境解读。一、语境解读:散文解读的重要手段  阅读活动的核心是理解语篇。语篇是在特定语境下根据特定语境需要完成特定交际任务的言语作品,语篇的意义来源于语境,通过语境得以实现,而最终也是为了将作者的写作语境固定下来。其具体表现为语篇形成前的相关背景、语篇的上下文语境,
为什么能用鸽子送信    一只信鸽,即使你把它带到千里之外的陌生的地方,它也能把信带回家。在鸽子头顶和脖子上绕上几匝线圈,以小电池供电,鸽子头部就会产生一个均匀的附加磁场。当电流顺时针方向流动时,在阴天放飞的鸽就会向四面八方乱飞。这表明:鸽子是靠地磁导航的。那么鸽子又是如何靠地磁导航呢?  有人把鸽子看作是电阻为1000欧的半导体,它在地球磁场中振翅飞行时,翅膀切割磁力线,因而在两翅之间产生感生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