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lov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推进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语文教学要想实现“四个转变”、“四个结合”(四个转变: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面向少数为面向全体,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课堂教学封闭式为开放式。四个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结合,语文同其他学科相结合,语文同教育活动相结合,语文同学生生活相结合)。体现“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才能触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1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中心,以读为基础,让读贯穿始终。教师的教即指导,要紧紧围绕读这个中心,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好,也就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掌握技能技巧。记得在教学《春》那一课时,在学生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我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看你能读懂什么?在读中我配以轻柔的《高山流水》指导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标注体会,可以边读边想象等,最后在展示收获时,学生各抒己见,感悟也很深。通过这样的引导读,即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掌握了读书方法,并积累了语言。
  2 引导质疑,拓展思维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肯定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或大量阅读中与文本感情不能沟通,思维出现障碍的时候,这时就要启发学生敢于向学生、老师提出疑问,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会提问到善问,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入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引导学生一开始从课题就质疑:为什么爸爸的花儿落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特殊含义?学生的思维激活,有了读书的欲望。在阅读中,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再次质疑,尤其在最后一段中,学生明白了:文章通过写主人公的爸爸对她严中的教育和爸爸在去世时她的人生体验,表现了主人公对爸爸的崇敬和怀念,她也从中感悟到爸爸去世后自己虽然还小,但应该承担起许多原属爸爸的责任。在阅读中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再次质疑,由学习课文联系实际谈论做人道理,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在上这课时,我让学生更多的体会父母的爱。
  3 “以人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课堂教学改革上,要强化一个意识,就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而要想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得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尝试学习。在教学中把时间留给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要解放学生的身心,不要在教材上的一些结论强加给学生。允许有独特的见解,一些看似错觉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师生间的交流只有平等和谐,学生才敢想、敢说、敢议、敢于把自己的见解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课堂少了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有的自主和宽容,自信和勇气,这样学生思维的闸门开启了,他们就会迸发出智慧的浪花,课堂效果也就提高了。在教学《绿色蝈蝈》一课时,我完全引导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完成学习目标。他们有列表格的,有角色朗读的,有自制道具演示的。有个人学习也有合作学习的,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人。因为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展示收获时学生兴趣盎然,并且自行互相补充互相提问。这样既领悟了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蝈蝈的习性,课下学生兴致还很高。他们自设挑战性作业,我及时给予了鼓励,我认为这就是创新意识的体现。
  4 拓展阅读,重视资料积累
  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渠道,多读自然为写提供语言材料。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让语文走入生活走入社会,打开课内外的界限。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一课都要求学生交流搜集课前资料:①是为了积累语言;②是能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每一课结束后又安排自读课、指导课外阅读,并自制摘录本,可以摘抄优词佳句背一背,也可以自设阅读题边读边标注等。这样学生知识丰富了,有的更起到了深化课文的作用,如学《丑小鸭》时,有些学生课前资料很不充分,课后在自读课上就组织学生再次积累相关资料,有相关书籍的互相传阅看,有从电视或电脑上或其它渠道了解到资料的就与伙伴交流,通过这样的拓展阅读,学生对“童话”,对“丑小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三分钟的说话训练,为了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每节课利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以“交际”的方式进行口语表达。他们自当主持人,自述、自评,通过训练是为了达到能说、能讲、能演的目的,从而为写作奠定基础。
  当然,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自身素质应不断提高。不论是学习教学用书,还是观看教学实录等,都是为了了解最新的教学动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坚持搞好课题研究,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以上是我在如何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改革方面的一些看法与做法。这些做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探讨,从中得到启发,加以补充,使我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1 正确把握学生气质差异  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班主任对任何气质类型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个人的好恶,对学生的气质存有偏见,不能喜欢或讨厌某种气质类型的学生。例如,多血质的学生,有朝气,活泼灵敏,爱交际,但也粗枝大叶、轻浮不稳重;胆汁质的学生直率热情,反应敏捷,精力旺盛,但急躁易冲动;黏液质的学生,稳重踏实,善于自制,但行动缓慢,比较固执,冷漠;抑郁质的学
期刊
“人格”一词司空见惯,人人都在说。何谓“人格”呢?狭义而言,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广义而言,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生具来的基因元素,还有人作为一种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从一个人的思想、语言、行为、表情、服饰等体现人固有的特质。什么是“健康人格”呢?它指一个人性格、身份地位、思想行为、外在表情与社会公德、法律法规、职业道德、都合乎于社会的广泛认知和约定俗成的观念,跟个人道德品质、气质与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基于此认识,我认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  1 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目前,由于升学压力,不少教师在主观或客观
期刊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直接推动着人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就会集中精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学习效率自然就会得以提高。所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阅读,全身心地沉浸在语文学习之中,做到“欲罢不能”,这才是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怎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起着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发展观”是数学教育理念精髓之所在。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怎样的授课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寻找授课与数学互动相长的支点,竭力营造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以健康心态,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以自信、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教师是在为
期刊
古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开展好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修养、增强语言积累、拓展阅读知识、提高读书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课外阅读量很少,这自然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业质量的提升。  1 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
期刊
今年我们樊城区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开学初我们认真聆听了李炳亭先生的理论讲座,看着试点学校如火如荼的进行改革,顿时感到自己的课堂改革迫在眉睫,更感到肩头的责任重大。我想这正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让学生大胆自我展示”的好机会,我该放手了。当然,我在充分的信任和大胆的放手之前弄清了两个前提:首先,构建学习小组,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管理体系和奖惩措施;其次,备好导学案,用好导学案。  1 构建学
期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