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内在联系 体悟数学思想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klwoyao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圆的面积”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重点内容,其公式的推导一直是教与学的重难点,也是培育学生数学推理的良好素材。传统教学主要采用剪纸拼接的方式实现化圆为方,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是一种“掐头去尾烧中断”的教学方式,比较生硬,且难以突显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难以渗透数学思想,容易导致学生满足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文章试图将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技术深度融入其中,让学生“看见”知识的内在联系,体悟数学思想的魅力,提高推理素养。
  【关键词】圆的面积;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数学思想;创课
  一、创课背景与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培育学生数学推理素养的良好素材,其中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是教与学的重难点。传统教学主要采用剪纸拼接的方式实现化圆为方,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是一种“掐头去尾烧中断”的教学方式,比较生硬,且难以凸显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难以渗透数学思想,容易导致学生满足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历了应用转化思想、剪切拼接等方式探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由直线围成的图形面积。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从图形的外在特点来看,与其他图形的联系不大,故其面积公式的推导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何在突出重点和破解难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推理素养?本文将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技术深度融入其中,让学生“看见”知识的内在联系,体悟数学思想的魅力,提高数学推理素养,提升教学有效性,为优化圆面积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二、创课设计与实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1]。基于课程标准理念和现实诉求,本次创课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环节一,设计“化圆形为长方形”活动,引导学生探寻圆与长方形等图形的内在联系,突显转化思想与方法的价值;引导学生基于平板电脑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通过动手操作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积件,体验化圆为方的三部曲——先分割(均分成“小三角形”)后拼接再求和,加强“方”“圆”知识的内在联系。环节二,设计“化圆形为三角形”活动,再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应用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积件实现转化的三部曲——先分割(无数圆周长的累积)后拼接再求和。环节三,设计“化圆形为其他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体悟极限和转化思想,类比前两种推导方法,将圆形近似转化成三角形和梯形,进一步体悟转化思想的魅力,感受合情推理的价值[2]。根据上述创课设计思路,研究者进行了以下创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圆的面积公式所隐藏的秘密。我们知道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从表面上看,与直线围成的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等关系不大,但其实呢,它们之间隐藏着很深的秘密。到底是什么秘密呢?
  (学生感到很疑惑。)
  师: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时,采用了相同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什么?
  生1:剪拼或割补方法,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转化成长方形。
  师:我们通过剪拼方法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转化为长方形进而求出它们的面积,这是数学转化思想的魅力。那么圆是否也能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进而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呢?
  生2:可是圆与长方形、三角形看起来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该怎么转化呢?
  师:其实,我们在推导圆周长公式时,也用到转化思想,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生3:我们运用了滚动法和绕绳法。
  师:我们用滚动法、绕绳法实现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那现在是否可以类比化曲为直,实现化圆为方呢?
  师:再一起来回忆一下,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是怎样转化的?
  生4: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得到一个三角形,再拼接到另外一边。(生4动态演示Hawgent皓骏动态)
  师:可是圆里面没有高,我们该沿什么剪开?
  生5:半径或直径吧。
  师:很好,大家有想法了!接下来,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圆的面积公式。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注意三点。(1)先自主探究,再相互交流,最后展示分享;(2)操作平板电脑里面的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积件,探究化圆为方的秘密,并思考这样转化的原因;(3)提出同全班分享的问题或困惑。
  小圆(代表圆圆组汇报):我们发现将圆平均分时,可以很好地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小圆动手操作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积件,如图1。)首先,输入数字8将圆平均分成8等份;接着,将8份圆展开,再把它们拼接起来,得到类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然后,继续将圆平均分成16、32、128份等,重復前面的操作。如此细分下去,随着分成的份数越多,我们发现拼成的图形越来越像长方形。
  生1:真神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神奇的效果呢?
  师:我们不光要看到圆变为长方形的过程,还要看到变化的结果,进一步发现它们的面积公式的秘密。(教师操作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积件,展示将圆无限细分的动态过程。)当圆变为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小圆:这里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πr,宽是圆半径r。圆的面积等于圆周长的一半乘以圆半径,故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
  师:你们现在发现圆与长方形的神秘关系了吧!(教师再次演示将圆无限细分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再次经历化圆为方的过程,“看见”长方形的边长和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内在联系。)在这个推导过程中,我们应用了什么方法,感受到了什么思想的魅力?   生(齐):我们感受到了割补、转化思想的魅力,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积件太厉害了。
  师:我们通过无限分割和有意(强调按照我们想要的图形)拼接,将圆转化为长方形,再次体验了转化的魅力,这在大学里叫做无限分割、以曲代直、拼接求和的极限思想和微积分思想。除了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圆转化为三角形等图形来推导圆的面积吗?请小组继续合作探究,借助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积件,探索圆与三角形的神秘关系。
  小方(代表方方组汇报):通过操作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积件看到,整个圆面由无数个半径大小有序变化从0到r的圆拼接绕成,沿着这些圆的半径剪开,展开并有序拼接这些圆,就转化成了等腰三角形,而求圆的面积就转化成求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我们就神奇地发现圆与三角形的关系了。(小方动手操作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积件,如图2。)
  生2:的确很神奇啊!那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师:生2提问得很好。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与圆的什么有关系,高又是多少呢?
  小方:三角形的底就是圆的周长,即2πr,高是圆的半径r,故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
  师:小方解释得很好。(教师再次演示无限分割、以曲代直、拼接求和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看见”三角形与圆的内在联系。)在这个推导过程中,我们应用了什么方法,感受到了什么思想的魅力?
  小方:应用了推导圆周长的化曲为直的转化方法——无限分割和有意拼接,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无限分割、以曲代直、拼接求和等极限思想的魅力。
  师:小方总结得很好!从这两个推导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悟到了无限分割、以曲代直、拼接求和等思想方法的魅力。除了上面两种转化方法,我们还可以将圆转化为更多的图形进而推导圆的面积吗?我们再次小组探究,类比前两种转化方法,将圆平均分成16份或17份,看看还能发现什么秘密?
  师:这个想法很好。你们是如何想到的?
  小静:类比前两种推导方法想到的,但这其实是一种近似求解的方法。
  师:有道理,近似求解也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也能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主要原因还是极限思想的作用。本节课我们获得了三种推导圆面积公式的方法,感受到了转化思想的神奇魅力。其实借助今天的转化思想,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还有不需要拼接的方法,这就留给同学们课后进行思考吧!
  三、创课评析与反思
  技术深度融入教学,不只是技术本身有优势,更关键的是将技术与教学对象(谁来教学)、教学内容(教学什么)、教学方法(怎样教学)和教学评价(教学得如何)“五位一体”深度融合,才能形成生生不息的教学生产力[3]。针对“圆的面积公式为什么是这样,与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究竟有什么关系”的问题,笔者调研后发现,九成以上的教师和学生只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2,但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子,處于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更谈不上“知何以知其所以然”。这也是笔者做这个研究的初心。本文试图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圆的面积公式教学,努力解决“圆的面积公式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本次创课应该是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数学教学的典范,具有两个突出的亮点。
  1.“信息技术+活动单”,发挥“双主”作用
  一般而言,活动单是教师设计让学生经历学习活动的清单。这种活动往往不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这里设计的活动单(三个具体活动:化圆为长方形、化圆为三角形、化圆为其他图形),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三个具体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有效开展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基于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积件,优化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提问、点拨与启发,推进学生有效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体悟活动结果。譬如,当学生能够说出三角形与圆的关系时,教师再次演示无限分割、以曲代直、拼接求和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看见”三角形与圆的内在联系,并再次追问“这个推导过程,我们应用了什么方法,感受到了什么思想的魅力?”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教师的点拨活动可能更有效引导学生有序经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促进学生有效、深刻地体悟实现数学推理背后的转化思想及其原理。
  2.“信息技术+提问链”,“看见”内在联系,体悟数学思想
  从理论上来说,绝大多数数学知识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只是有些是显性联系,有些是隐性联系。其中,圆与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内在联系是隐性的,要让学生“看见”它们的内在联系,体悟数学思想,在传统课堂上是难以做到的。这里设计的“信息技术+提问链”,可谓“双镜观察”,可助力实现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与欲”[3]。信息技术扮演“放大镜”的角色,可以帮助学生看清事物的内在联系,特别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习惯的养成。譬如在本文中,借助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积件,通过聚焦“化圆为长方形”和“化圆为三角形”的过程,视觉化圆与长方形、圆与三角形的联系。而提问链扮演“望远镜”的角色,可以帮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走得稳,特别有助于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譬如,教师通过提问链“那么圆是否也能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进而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呢?”“在这个推导过程中,我们应用了什么方法,感受到了什么思想的魅力?”“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与圆的什么有关系,高又是多少呢?”等深度追问,引导学生不仅仅看到了圆与其他图形的显性联系,而且深度体验到了化圆为方、化曲为直、近似求解的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的魅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毛亚峰.借助操作,深化“转化”思想:“圆的面积”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9(5):19-21.
  [3]唐剑岚.“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数学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以“三角形的内角”课例片段分析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5(9):5-10.
其他文献
【摘要】产品设计是工程实践活动的核心所在。教师抓住学生对事物认知和运用的学习规律,依据技术与工程学的程序和方法,巧妙点拨,连续追问,排除干扰,不断改进,通过进阶式思维的引导与提升,帮助他们设计并制成属于自己的产品,使学生体会成功和快乐,养成通过动手“做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习惯。  【关键词】科学;设计;案例  201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实验稿相比,其中最大的一
期刊
【摘要】从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挖“对比坑”“冲突坑”“体验坑”,适抛“探究绳”“辨析绳”“互动绳”,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生成,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主动参与;认知冲突;价值辨析;策略  在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巧挖思维“坑”,适抛引导
期刊
【摘 要】作为近代数学三大难题之一的“四色猜想”,体现了数学家以严谨的态度挑战未知的探究精神。文章以“四色猜想”为例,设计拓展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探索、发现数学中的奥秘,培养学生初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四色猜想;教学设计;数学教学;拓展教学  如果要把地图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地区区分开来,最少需要几种颜色?  经过漫长的探索,数学家提出了“四色猜想”,
期刊
【摘要】积极落实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新旧知识和课堂内外文章的阅读中实现融会贯通,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教师开展《新唐书·王勃传》阅读教学,其出发点是为必修教材中《滕王阁序》的学习预热,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又以议题的方式适时穿插学生已经学过的文言基础知识,以链接的方式布置相关的阅读美文。这样,既使学生在互文参照和触类旁通中获得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又提升了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诸多关于《归去来兮辞》的教学课例往往会走进三个误区:罔顾文体特征,将其作为普通的文言文进行教学;分析作者情感时,被文本中表层之“乐”所遮蔽,不能从文字中读出诗人情感核心的“悲”;无视学情,将教师解读作为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文章从这三个误区出发,阐述基于读者视角下文本细读后的思考和实践,从教与学两个维度提出三种措施,以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读者视角;文体解读;情感内核;质
期刊
【摘 要】文章以《高中英语校本阅读材料》中Chapter Seven Colorful Media的阅读文章“Social Media Is Keeping Young Adults Awake”教学为例,开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课堂研究。文章基于KWL阅读教学模式,探究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品质;阅读教学;KWL模式;问题链  《普通高中英语课
期刊
【摘 要】微专题复习是对传统大通史专题复习弊端的一种矫正和补充。微专题的教学主题或瞄准学生第一轮复习的“病灶”,或聚焦某些主干知识和重点问题,或结合时政热点,展开“多视角、大视野、深探究”的教学活动,真正提高高三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经济全球化”微专题复习为例,教师通过知识梳理、点拨归纳,弥补知识结构的缺失;中外关联、深度挖掘,探究问题的本质;价值引领、观照现实,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这三个
期刊
【摘要】立德树人应是学科教学应有的价值取向。开发音乐与诗歌课程是英语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进行音乐与诗歌的德育之时,教师需要注意选择资源、聚焦语言、德育升华、教学方法、检测评价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英语课程;音乐;诗歌  一、立德树人的应然状态  立德树人是中国从古至今的教育思想家与践行者的共同诉求。从先秦鲁大夫叔孙豹“太上有立德”的著名论断,齐上卿管仲“礼义廉耻”“
期刊
【摘要】当前,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文化教学方面的改革,呈现出“静态”与“浅表”的特征。为突破文化教学瓶颈,提升英语文化教学品味,促进学生文化品格形成,文章提出文化对比教学思想,并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2 Healthy eating第一课时为例,阐释一线英语教师如何开展“动态深入”的文化对比教学。  【关键词】文化对比;英语教学;教学案例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期刊
【摘要】“圆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要求学生认识的平面图形。教师应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深化学生对圆的认识,其中重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最终认识圆的本质。  【关键词】圆的认识;观察;操作;发现  一、教材教法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