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巡礼 南京审计学院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2008年1月3日至6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在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召开2007年度学术年会。会议的主题为“回顾与展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来自全国22个单位的60多名代表与会,重点回顾了30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深入探讨了高等教育思想转变、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等重要问题。
自从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改革”以来,美国高校的成本越来越多地要由学生及其家庭而不是政府分担,使得人们愈益关注投资高等教育的收益。因此,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倍受社会公众的关注。院校研究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为高校能够对外部的报告、认证、项目审批,以及内部项目评议和专项研究等方面的社会问责做出说明,同时也在学生学习评估、教师行为分析以及学籍管理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分割,本研究所关心的是,在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实前提下,不同层次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怎样的收益。已有的研究大多从教育的角度,分析教育投资收益在不同劳动力市场中的差异;那么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另一重要途径——企业在职培训,在不同劳动力市场中具有怎样的投资收益?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科尔曼(Coleman)提出“社会资本创造人力资本”的观点以来,学术界对于社会资本的讨论非常热烈。如何从社会资本创造人力资本?本论文应用香港中文大学钟字平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所搜集的“预科生高等教育需求调查问卷”的数据。该问卷以香港3157名高中学生为样本,调查其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情况。
本文以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通教育序列的历届毕业生为考察对象,针对高等教育阶段积累的人力资本要素和社会资本要素与其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职业发展成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而系统的实证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人力资本要素与社会资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本文以我国1978年以来关于研究生教育制度建设方面的政策变迁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案例研究,着重探讨政策环境带来的公地困境压力与中央政府政策制定之间的关系,试图以此解释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呈现为渐进模式的原因,并为今后制度变迁方式的选择提供一个基本的认识框架。在分析框架上,本文借用了公地困境的相关分析理论,
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作用下,当今的高校评估不再局限于学校内部,而是依据高校自身设定的使命完成评估的循环过程,以期同步实现问责制。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三级评估范式,以对公众需求的信息做出回应。新评估范式的三个等级需要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显示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率和确保高校的社会效益。在这个三级评估范式中,评估活动根据信息接收端的需求展开,并且上一级的评估总是建立在下一级评估所提供的信息基础之上。
为了理解高等教育质量,我们需要关注作为其前提的知识的作用。因为知识是大学学术工作的基础,它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高等教育文化的多样性。换句话说,知识形成了认知、诊断和处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基础。本论文从知识的作用及知识重建的视角,分别就以下五个方面以日本为案例来研究质量保障的方法:知识的作用;知识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关系;打造学习中心: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多样化的知识:分裂、分化和冲突;探索新的大学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与印度的学术职业已经并正在继续发生重要的变革。在中国,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政府开始改革公办高校的教师聘用制度,以解决原有体制中存在的冗员、合格教师短缺和效率低下等问题。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但也面临着如何使西方管理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兼容等问题。在印度,政府结构调整使政府逐步撤出高等教育领域,其学术职业呈现出衰落的趋势。为此,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提高教师的水平,但收效甚微。中国与印度的学术职业正处于一个不确定的过渡阶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