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有声”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mitere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是幼儿的启蒙教育,不仅是其文化教育的铺垫,更是其思想、性格等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培养良好思想为目的的学前教育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针对其中的音乐教学方面进行阐述。
  一、对幼儿进行听觉和乐感训练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人的一生中,听觉能力很早就发展了。幼儿时期正是发展这种能力的关键时期。成年人与幼儿一同学习与音乐有关的内容,如固定音高感,一段时间后,幼儿的学习效果远高于成人。因此,在幼儿园,我们应当非常重视幼儿的听觉能力的培养,因为3到7岁正是幼儿可以通过训练学习就能形成固定听觉能力的关键时期,而此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这种能力将不断退化。良好的教育将为幼儿的音乐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如对声音的辨别力,对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等的感觉,这些是进一步学习和欣赏音乐所需的基本功。那么,如何进行这种训练呢?
  首先,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幼儿偏爱自己动手而不是看着别人做或仅听从别人的要求,因此,笔者将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小鼓等乐器带进了课堂,让孩子们可以在获得打鼓的乐趣的同时训练听觉和乐感。第一次将小鼓拿进课堂时,我只带了一个小鼓,发现孩子们都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趁热打铁,对孩子们说如果这节课他们学会了如何用鼓棒在桌子上敲出对的节奏,下一节课就让他们用真正的小鼓练习,孩子们为了能打上真正的小鼓都鼓足了干劲,效果特别好。
  其次,要有效掌握课堂,不能让孩子仅仅是玩闹,而忽略了最初的教学目的。例如小鼓,如果最后仅仅是教会幼儿打出几首歌曲的节拍,那么教学目的就没有达到。我们应该将主要注意力放在教会幼儿如何去辨别音乐中的节奏。也许有人觉得这个要求难度太高,实际上,一些简单的乐曲如《两只老虎》孩子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样可以使得孩子们在听音乐时不仅仅是收获一种愉悦,而学会注意到一些音乐本身的内容。在这个注意的过程中,孩子们无形之中就获得了听力的训练。
  二、提高艺术认知和修养
  在关于幼儿的音乐教育功能的讨论上,一直有两派分歧:一派认为应注重音乐本身的能力培养,如相关知识和技能;而另一派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而与智力发展和技能提高关系不大。笔者却认为二者兼而有之且相辅相成。
  音乐是一种特有的艺术,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还有培养高尚的情操的作用自然是不容忽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音乐只能具备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音乐对审美能力和音乐能力的提高并不矛盾。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我有一只小毛驴》、《丁丁说他是小画家》等音乐,这些音乐节奏欢快,与幼儿的生活连接紧密,不少幼儿在学会之后会自己跟随节奏跳舞,还有家长反映,有一次给孩子买了新的画笔时,孩子一边抱着画笔一边唱《丁丁说他是小画家》走着回家。这些都是幼儿在聆听和感受音乐时对音乐产生的表演欲以及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一种表现。
  音乐欣赏是一个抽象的活动,除了这些有具体歌词的音乐,我们还要引导幼儿体会单纯的音乐。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先让幼儿感受具体的事物,随之播放相应的音乐,让幼儿将抽象事物与具象事物联系起来。不少著名动画片中的配乐就是很好的教材,如《狮子王》,在播放到辽阔的草原上各种动物的活动时,我们可以随之听到相应的音乐,还有在俯瞰辽阔的草原时的雄壮的音乐,以及在观察身边细小事物时的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幼儿们在看动画片的同时注意感受配乐的不同。在幼儿能将一些常见的事物与音乐联系起来之后,试着让幼儿直接聆听一段音乐,说出自己的感受。例如一段鸟叫声构成的音乐,孩子们不仅要听出是鸟儿的叫声,还要体会鸟的心情,想象鸟在做什么。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用心来体会音乐,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
  三、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学期教育中的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于无形之中。举一个最简答的例子,就是合唱。几乎每节音乐课上孩子们都会学习一首新歌,最后都要在老师的伴奏下一齐唱出来。这时候,任何一个与团队不和谐的声音就能马上突显出来,那个发出“不和谐之音”的孩子不用任何人提点,就会自己改正,这就是最初步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
  但是这种协作精神是比较粗糙的,更具体更高级的团队精神通常需要良好的沟通,而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沟通能力,如在教到《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女孩扮洋娃娃,男孩扮小熊,“小熊”要邀请“洋娃娃”跳舞,要礼貌而真诚,“洋娃娃”才会愿意和“小熊”跳舞;而要想跳出和谐优美的舞姿,就要两个人的配合,一起蹲下,一起起立,一起前进和一起后退。当我发现有学生舞姿不协调时,就会提示“洋娃娃”和“小熊”要商量一下,怎么样配合才能跳得好,不少孩子能互相迁就,还有的孩子会教会对方一些诀窍,当然也有因此而吵闹的孩子,这时我会让他们自己来解决,而不是过多的由老师来调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协作。
  学前教育就像是滋润万物的细雨,绵密厚重,却又无声无息,也许在幼儿时期这样的春天我们不能马上看到教育的成果,但是多年之后,当这些幼儿长大成人的秋天之时,我们会发现,良好的学前教育将使他们受用一生。
  【作者单位:淮安市青少年宫 江苏】
其他文献
人工耳蜗的成功使用及患者对植入物是否满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术后对言语处理器舒适阈动态范围的准确调试,这种对阈值及最大舒适阈(maximumcomfortlevels,MCL)的测定需要很好的可靠性及可重复性。但常规
对40耳声导抗检查为“C”型曲线患耳进行了中耳系统共振频率点测试并行鼓室穿刺抽液。结果表明;共振频率点低于600Hz,患耳鼓室积液阳性率为82.1%,高于600Hz患者鼓室积液阳性率16.7%,提示依据鼓室导抗图和
声导纳测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年龄及探测音频率两种因素对正常耳声导纳测试的鼓室压图型有无影响,国内外未见到有关方面的报道。本研究使用三种频率的探测音对多个年龄组的正
文中记载了1997年9月至11月间收治的9例耳鸣患者,采用耳鸣训练疗法(tinnitusretrainng therapy,TRT)进行治疗,包括(1)正确的咨询指导;(2)对合并有听力损失者选配助听器;(3)用
近年来观察了12年间门诊就诊的5000正常耳的纯音听力图。其结果显示正常耳的纯音听阈与标准听力零级相比,各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正常人纯音听阈的提高可能是社会群体与生活在
报告两个家系隐性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一家系三代4人发病,均为男性,系为X连锁隐性遗传性感音性耳聋;另一家系三代3人发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此两种类型隐性遗传性聋的家系,临床上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