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个课堂” 推动陕西艺术学科“课堂革命”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ong79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着力打造“三个课堂” 推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文,立足全省教育改革发展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高的新阶段,阐释了“三个课堂”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鼓舞和指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三个课堂”是对传统意义课堂概念的深化和变革,它们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育人场所,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反观现在的课堂,也就是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适应时代要求,不能培养出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当下传统课堂有三大无法破解的难题: 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无法破解教师进步和职业幸福感的问题;无法破解学生的素质和应试水平共同提高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改革。
  课堂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课改是一场心灵的革命,课改是一场教育观念的革命,课改是一场课堂技术的革命,课改更是一场行为的革命。
  1.课改是一场心灵的革命
  今天的中国基础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不是个别现象;只顾个别好学生、不顾全体学生的所谓的精英教育比比皆是;只顾升学不顾学生全面发展,把升学率当作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做法被推向极致;只顾学生学业发展、不顾教师成长与发展致使教师失去了职业幸福感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有许多人喜欢把它归结为教育体制与机制的问题,但我们更认为是与育人模式密切相关。可以这样说,基础教育的所有问题最终都会反映到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已不能让学生充分发展。如果我们的内心始终想着孩子的发展,始终想着民族的未来,我们就会从心灵的深处有一种历史紧迫感,所以课改首先是一场心灵的革命。
  2.课改是一场观念的革命
  课堂教学改革不是对传统课堂的修修补补,而是对传统课堂的优化,要求我们真正树立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和教学价值观。
  3.课改是一场课堂技术的革命
  我们的良好愿望和先进理念只有落实到教育方法上,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理想和教育目标。我们必须遵循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知识发展的逻辑规律,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和自身的文化背景认真学习研究和借鉴,积极引导教师掌握课改的核心要领。
  4.课改是一场行为的革命
  心态决定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决定教育方法,但不论什么样的方法只有变成行动,才能转化成成果。想到和得到之间必须做到,所以行动是第一法则。课改不论说多少话,思考多少问题,如果我们抓住以上四个关键,即心灵革命、观念革命、技术革命和行为革命,那么课堂教学改革就会大踏步地前进。
  立足“三个课堂”,推动陕西艺术学科“课堂革命”。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加强研究和实践:
  1.引领重塑教育观念
  “三个课堂”要求真正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学习观。
  “三个课堂”引领的教育观: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三个课堂”引领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三个课堂”引领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激情的点燃者,教师是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的传授者,教师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引导者,教师是学生破解知识难题和人生困惑的点拨者,教师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者。
  “三个课堂”引领的课堂观:学习必须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必须发生在学生身上,学习必须按照学生的方式进行,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构建新的学习共同体。
  “三个课堂”引领的学习观:学习是对知识的有效运用和自我体察,非单一的分数所能衡量。课堂学习中,教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兴趣的唤醒者,使他们自主、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身体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2.注意“三个课堂”相互关联与协调的作用
  艺术教育属于美育范畴,既有基本理论知识,又有大量艺术技能学习和综合表现能力的考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原则,把教学工作做实做细,使学生在“第一课堂”获得基本艺术技能和必备素养,为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及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还应做好“第一课堂”艺术普及的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特色艺术学习的辅助衔接工作,革除当下知识本位、教师主体、教室局限的弊端,需要把“课堂”从知识场拓展成生活场、生命场;把学生团队从学习共同体延伸到生活共同體、精神共同体;将学生成长空间从教室拓展到更广阔的社区、社会中去;把学习场域从有限校园拓展到无限社会;需要把教育目标从知识能力提升到人格素养、精神信仰的铸造上。
  3.注意利用艺术场馆等,积极发挥“第三课堂”的有效育人作用
  鼓励各学校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和各类艺术场馆资源,将课堂延伸到学校和艺术教室之外,将艺术学习放在一个广泛的文化场域和艺术背景之中,让学生看到艺术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真实作用,使他们在真实的艺术场景中,感受到艺术对自身身心发展带来的变化和愉悦,体验到博物馆学习的真实情境性,加强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三个课堂”构建了一种全领域的学习场,把书本与社会连通在一起,把认知与实践连通在一起,把传统知识学习与学生个性发展、知行连通在一起,使教育教学改革有了抓手与着力点。第一课堂突出以学定教提升教学质量,第二课堂突出个性培养提升综合素养,第三课堂突出知行融合提升人格养成。“三个课堂”有效整合,让教师教育与学生学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智育发展与人格养成三位一体融合促进。实现教师、教育管理者、社会知识提供者和学生互动交流、熏陶感化一体化发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的教育新生态。
  “三个课堂”中,“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不仅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更是打破学生年龄、班级界限,建立师生全学段、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三个课堂”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的一个统一体。
  4.艺术和科学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今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与科学作为两个彼此独立的领域,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艺术学科也应努力打破学科疆界,建立“STEM”教学思维,将科学的思维模式,带入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中。狭义地讲,就是将艺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融合构成“STEAM”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项目化教学为特点的教育方式,由此延伸出广义的学科融合思维,全省艺术学科也应借鉴其最新的教育内涵,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育人目标的转变,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二是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三是课程组织形式的变化,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融合,打破学科壁垒,破解跨学科教学难题;四是育人模式的转变,从应试到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模式、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等;五是学习内容的深化,以素养为核心,强调将科学思维、数学思维、工程思维、技术思维、艺术思维的提升,落实到艺术课程教学,应把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综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的“课堂革命”和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指出的“三个课堂”理念,为艺术学科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变化、课堂结构与组织形式的变化、立德树人及“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要求的落实,都是有着非常及时和现实的参照与指导价值。
  (作者系陕西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
其他文献
转眼间,我从教已经十九年了。  十九年前的教师节令我终身难忘,因为那天我正式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到离家十里外的一所乡村小学,低矮的宿舍,晚上还可以听见老鼠从顶棚上跑过。教室和我小时侯上学的教室大相径庭,砖头盖成的,窗户漏着风。那一年的雨特别多,下午两节课后,校长赶紧让学生们回家,生怕教室塌了。农家的孩子不怕吃苦,我很快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双休日爬高上低把兩面墙上的黑板报办好了,给只有9个人的学校带来了
期刊
新中国成立时,我正在上小学五年级。上世纪50年代初,我们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的歌声中愉快学习。课余时间,我们扭秧歌、唱歌、跳舞、演戏、搞宣传,为新中国的诞生欢欣鼓舞。虽然我的家庭出身不好,但也积极争取进步,一心梦想着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像刘胡兰、赵一曼、江姐那样的共产党员。  1954年,14岁的我考上了安康师范。在党的教育和身边共产党员的影响下,我积极争取入团,下定决心要学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英雄辈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辉煌、历史的记忆。新中国建立70多年来,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对英雄及英雄精神的崇尚和学习却从未停止。英雄精神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时代发展,英雄模范一直在我们身边,从未走远。  英雄及英雄精神的崇尚铭记  对于英雄模范人物,对于英雄
期刊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教育部负责人就此进行解答。  1.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什么?  《总体方案》充分考虑教育评价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着眼于与中国教育现代化总体进程相适应,分两个阶段提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第一阶段: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
期刊
活着不应该只是一种状态,更应该是一种姿态!这是我读完《活着》最大的感受。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活着》,最近几年很少遇到想一口气读完的书。但是也正如此书主人所言:这是一个悲剧,看完之后你的心里一定会很沉重。  主人公一生用坎坷已经不足以描述,“命运多舛”只是四个简单的字,于他的遭遇相比也显得轻飘飘的了。虽然这可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我相信生活中一定有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人生经历:历经磨难,最终与命运
期刊
2004年9月,19岁的我成了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那时天真烂漫,其实,到现在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只记得在刚刚参加工作时,爸爸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既然跳出了农门,成为一名教师,今后你得认认真真教书,最起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参加工作的头几年,对这份职业谈不上热爱与不热爱,只觉得这一份职业能够解决我的温饱问题。直到2016年秋季被推荐参加省级赛教,并获得省级教学能手之后,我才
期刊
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总共分八方面37条措施,其中涉及中小学方面的热点主要有“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构建对口升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四级青少年比赛体系”“社会力量进学校”等。  《意见》一出台就广泛引发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关注与热议。如何将体教融合文件精神转化为可
期刊
今天要上一节语文阅读课。课前我精心选择了一篇文章《总有一些感恩有始无终》,打算以这篇范文来赏析散文在材料选择、结构安排、语言表达、形象刻画、情感表现方面的亮点。这篇文章感情真挚,选材真实,是以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口吻,讲述了由于经济所迫、现实所逼,不得已要把父亲送进养老院的故事。  所有的课中预设我都已精心备妥,包括自己的讲授感情。坐在办公室里,我小声朗诵,几次落泪,文中的父亲像极了现实中我的父亲,我
期刊
陕西省教育厅响应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课堂革命”号召,提出的“三个课堂”,引领革新课堂概念,倡导教育回归主旨,符合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三个课堂”是新时代引领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新的理念阐释和实践注解。首先倡导给予学生一个完整的意义世界,提出了新时代基础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而发展的全景实践理念。其次要求学校积极推进完善全面育人体系,提出了新时代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全景实践路线。再次针对基础
期刊
《着力打造“三个课堂” 推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文在全省教育系统引起广泛影响,充分反映基层学校和教师期待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释放出引领教育改革、课堂改革、教学改革的信号。我个人对课堂革命和“三个课堂”从三个角度予以理解。  一是从时代和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课堂革命和“三个课堂”。  从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中,每位中国人都深切感受到强大的自信,我们正在经历一场非常深刻的变革,首先是整个民族心灵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