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模式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ker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有着“多元一体”的文化背景,如何将各民族的文化精华有机融入到学校课程中,以反映文化多元价值观点,使各民族文化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形成从多元文化视角审视文化多元价值观点和跨文化适应能力,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开发的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现实问题。双语教学模式、本土化建构模式、多元一体化的课程开发模式是推进我国多元化背景中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多元文化课程多元文化课程开发
  
  多元文化课程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而设计的课程。在多民族多文化共生共存的社会背景下,要充分体现各民族的广泛领域的文化和保证民族群体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认同与文化自觉,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文化视角和民族文化观点来看待“他文化”的概念、价值、观念和实践,同时在参与开放社会中获得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使不同民族、文化、阶级群体都能平等参与社会,实现真正的理解、宽容与尊重。
  多元文化课程开发就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将各个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有机融入课程中,以揭示文化的多元性与多元价值选择。
  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中的课程开发模式建构: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拥有 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方面互相影响,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自己本民族认同的价值观、社会行为规范等外在的价值观、民族传承的象征符号体系,代表了民族的文化精神,也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多民族的社会,形成多元的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如何实现各民族文化之间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的 “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帮助少数民族既保持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又能更好地进入主流社会,顺利实现民族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多元文化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现实途径。我国的“多元文化教育”是长期以各民族相互依存的结果,是有着“多元一体”的文化背景,少数民族教育充分享有文化自觉性和独立性,这些都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课程体系应该清醒认识的,构建基于本土多元文化背景的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尝试作如下探索。
  
  一、双语教育模式
  
  教育从来都是与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对文化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语言理解包含着文化理解,语言理解也需要文化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民族文化之间,应确立多元文化主义的理念,在课程开发中,应将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贯彻始终,所以针对我国的多民族多元文化背景,在多元文化课程开发中,应实施双语教育模式,它是多元文化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当今社会的急剧变革中,需要我们寻求“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课程体系,在多元文化中寻求课程的意义。用多元文化的话语解释双语教育的实际意义,在多元文化中寻找双语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智慧,从普适性的教育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通过双语教育的课程开发模式,在与“他文化”的交流接触中,实现多元文化特点的共生与自生,从而达到对文化的自觉,真正感受到 “爱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的多元文化之美。
  
  二、本土化建构模式
  
  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本土化建构模式,是适合我国多民族多文化国情的课程开发模式,本土知识的建构是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基点。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化的社会,在每一个民族内部,都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知识文化体系,深刻反映他们的民族文化结构,包括一切的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能力及习惯。本土知识为本土人民提供一种他们自己所熟悉的界定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角。本土知识传统的重建是本土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独立自主发展的重要条件。本土知识是本土文化的深层积淀,是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本土社会文化传统的核心,在本土社会各个方面的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基于我国多民族的多元文化背景,在课程开发中要十分关注各民族在本土知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仰、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结构,更新我们的课程哲学。
  
  三、多元一体的课程开发模式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知识、信仰与价值观等。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文化互相交流融合,在自我文化传承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往过程中,形成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主体汉民族文化吸收了各少数民族文化,而且各少数民族文化也深深打上了主体汉民族的文化烙印,形成了在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大家庭中,多种民族文化并存共同组成一个多民族国家的 “共同文化群体”,即费孝通先生所谓的“多元一体格局”。课程作为传播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它传递经过精心选择和提炼并加以系统化、组织化的社会共同经验。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为其提供各类课程文化资源,培养学生跨文化的知识、技能和观念。在课程开发中,要正确处理“国家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和谐,增强课程开发的文化适切性,构建多元一体的课程体系是未来民族教育课程的必然趋向。
  我国目前的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种理想,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持续探索过程,要把这种新的课程理念全面反映到整个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实践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广大课程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Tames A. Banks.文化教育概述 [M] .李苹绮译.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19.
  [2]欧用生.课程改革[M].台北:师大书苑,2000:195.
  [3]孙若穷.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M] .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114.
  [4]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3.
  
其他文献
试卷讲评课一般安排在学生考试之后,是对某一个学习内容的阶段性总结。那么,在试卷讲评的时候,能不能解决学生的遗留问题,让学生带着成功与自信走出这一阶段的学习就显得尤其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新鲜事。这些新鲜事,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这些新鲜事,让我们的快乐越来越多。仔细想一想自己家里的新鲜事,跟
期刊
2006年,如皋市立足农村实际、围绕农民需求,在全市305个村开展了621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参训农民达到120989人次、超过省下达任务的14.14%;同时举办农民创业培训17期,培训农
去年暑假,我坐车去外婆家玩。那天天气很热,车厢像一个大蒸笼,人们都快被蒸熟了。这时一位老奶奶上了车,可是车上都坐满了人,老奶奶只好双手扶着扶手艰难地站着。突然一个急
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力资源,而工作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工作分析能够推动企业走向长远发展。文章讨论了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5月初获悉,TIBCO软件公司发布了TIBCO BusinessEvents复合式事件处理解决方案,可协助客户认知营运上的威胁,判断其优先级,并立即予以响应。TIBCO BusinessEvents对于整个组织
“用户体验”如今已是一个时髦话题,但各家对用户体验改善方法则各执一词。实际上其中永远不变的真理是管理与质量。六西格码模式便是一个到目前为止非常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近年来实体经济出现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特别是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尤为突出。这些问题反映出我国金融供给同质化与金融需求多层次之间的矛盾。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离
包衣种子是种子质量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种子包衣技术就是把含有农药、微肥和植物生长激素等多种成分的种衣剂,通过机械加工手段,均匀地包在种子表面。它是在传统浸种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