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审题不跑偏,立意有个性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930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时候,身为局中人的我们并不能觉察往昔某段经历的意义,但是过后却会发现那段经历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我们必须珍视过程。
  片段示例
  圣人云:“往者不可谏。”往事确实无法回溯源头去改变它,我们只能一一拾掇过往的一朝一夕,一分一秒,将它们存放在记忆的沉船中,进而更好地打造今日的自己。
  张爱玲曾感叹那些历经平湖烟雨、岁月流逝的人将会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当我们打开存放往事的旧皮箱,才会发现那些记忆虽遥远而阑珊,但正是它们铸就了今日的自己。
  ——一考生《往事塑造今日的我》
  “我”之存在,是所有“瞬间”的累积与叠加,抽去其中任何一个“瞬间”,“我”之大厦都将倾于一旦。
  片段示例
  法国作家司汤达曾经说过:“活过,写过,爱过。”你度过的生活,你写过的文字,你爱过的人,这一切一切的过往才拼凑成了完整的你,若是失去分毫,终究只会支离破碎,而非那个阳光下的灿烂真我。
  你现在的模样是由过去每一瞬间的时间片段组成,就如博尔赫斯在《你不是别人》中所说的:“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每一段你经历的时光组成了你的肉体,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牙牙学语的儿童,到意气风发的青年,到成熟稳重的中年,再到蹒跚慢行的老年,这期间的每一道伤口、每一块淤青、每一丝皱纹、每一根白发融合在一起,成就了你,使你成为了现在的你。
  时光打磨的不仅是你的肉体,你的灵魂同样也在经受时光的雕琢。《旧约》中的那句“我们度尽的岁月,好像一声叹息”,就是对时光与经历在灵魂上铭刻最美印记的最好证明。这声“叹息”中弥漫的不仅是哀愁,也有美丽,更是对于生命的感叹,是现在的自己对于“度尽的岁月”最好的评价,不管是哀愁也好,美丽也罢,它们最终都褪去了色彩,被咀嚼、被转化成你的心灵的一部分,是你逆光站立时投射下的阴影,那么真实,那么动人。
  ——一考生《过往的月光》
  今日也是瞬间,必然影响未来,因而应珍惜当下。
  片段示例
  生命给了我们什么,我们便去享受什么。其实,人的成长无非是由酸甜苦辣堆砌而成,但促使人成长的,绝不是甜头,恰恰是苦头。一般人幸福无忧时,他会未雨绸缪吗?他只会盲目与冲动;而吃过苦头,方知幸福之来之不易,才会牢记何事可取,何事不可取,才会用理智的头脑去衡量,去抉择。饱食方可善思,一点也没有错。这并非要求你得到物质上的富足,更多的是精神与心灵上的思考、净化。
  然而,幸福无忧的生活不是全社会的追求吗?但即便如此,幸福也摆脱不了它仅是插曲、调味的命运,也无法超越自身稍纵即逝的属性。毕竟好的坏的都是风景啊。另外,我们一路走来相遇的人——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他们会带领我们,陪伴我们;相识就是一种缘分,与他们度过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无比珍贵的回忆,无法忘却更无法蓄意抹除。
  苦痛与福祉,我都笑纳。
  ——一考生《苦痛与福祉,我都笑纳》
  一个人成为今天的自己,固然有外部因素在发挥作用,但更核心的、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却是“我”置身于这些经历时所持的态度。
  片段示例
  海明威与村上春树,无不在各自的时代取得难以撼动的地位。若问他们如何看待苦难与伤痛,答案应该都是感谢与不悔。他们留下的苦痛,一个塑造坚强,一个塑造平静。
  于是我明白,享受瞬间的伤痛,是会被升华到塑造一个人的性格上去的。保留瞬间的伤痛,远比保留瞬间的快乐更难,也正因为此,它更富有意义,更令人神往!
  保留伤痛的瞬间,享受它们,使它们更好地成就“我们”。
  ——一考生《保留瞬间的伤痛》
  根据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删除我经历过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本文题的材料只有一个句子,这个句子以假设的口吻阐述了“我”过去的经历对现在之“我”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深远的,而不是浮泛的、可有可无的。说其影响深远,是指这些经历(或其中之一)一定参与了“我”的生命构造,比如思想认识的变化、人格的形成、人生价值的实现等。总之,有了那样的过去,才有了现在这样的“我”。换言之,“我”过去之种种经历,无论大小,无论成败得失,无论顺境逆境,无论主动迎接还是被動应对,都成就了今天的“我”。没有那一个(一些)经历,“我”成为不了“今天的自己”。
  审题贵在抓主要矛盾,本文题材料的主要矛盾是“经历的瞬间”与“今天的自己”,包含过往与现在、瞬间与永恒、过程与结果等多组矛盾关系。“成为”是矛盾转化的关键,这是一个中性词,有“影响”的意思。“经历的瞬间”,可以是思想认识突然提升的重要瞬间,也可以是人格缓慢形成的一段普通时光;可以是一马平川、春风得意的顺境,也可以是挫折与苦难相伴相随的逆境。
  该文题引导考生思考的话题是:过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处境是顺是逆,不管在事情发生的那一刻滋味是甜是苦,都于不经意间塑造(改变、提升)着一个人的气质(或品德、特长等)。
  可针砭时弊,比如追问社会风气、父母师长等给孩子们提供着怎样的瞬间与经历,也可联系当前“刻意删除”的时代病症(像不让子女经受生活的磨炼)。
  片段示例
  或是因沮丧,抑或是由于内心胆怯,我们倾向于回避过去那一瞬间的不幸与痛苦。殊不知,删除我们经历过的任何一个瞬间,我们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可就因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力比多效应”,即人总有回避痛苦、寻求欢乐的习惯,使我们故意无视过去的波折,沉浸在虚无渺茫的人为幸福中,使今天的自己因少了过去那些痛苦的洗礼而变得残缺,变得空虚。
  有人可能会争辩,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删掉一些瞬间或许还能活得轻松自在。可这能长久吗?单脚走路又如何能走得坦荡,走得快意自在?
  法国漫画家菲利浦说过一句颇有哲理意味的话:“过去有比现在更多的未来。”这就揭示了过去的每一个瞬间对于现在及未来的意义。过去的瞬间是无比丰富的,它囊括了喜、怒、哀、乐各个方面,以其经验指导我们完成对未来的选择,从而让我们更加精准地以选择不断救济选择,以成就今日一个更加丰富、更加勇敢的自己。
  不过,倘若真对那些瞬间有所抵触,也无可厚非,既然过去有比现在更多的未来,不如从现在起为自己的未来创造一个美好的过去,从现在起努力实现自我价值,那么在未来就会成就一个丰满的自我。
  ——一考生《过去有比现在更多的未来》
其他文献
【事迹】  1998年,阿布列林被选举为哈密市法院院长,是出了名的“黑脸包公”。妹妹向阿布列林提出调换工作部门的请求,作为院长的阿布列林断然拒绝了。他说:“法院是国家机关,不是我们自己家。作为院长,如果我们自身不正,又谈何去领导别人?”阿布列林勤勉为民,从事建筑装修的张宏奎活干完快一年了,老板却赖账躲了起来。无奈之下,他把官司打到哈密市法院。阿布列林得知此事后多次督促办事人员,最后,张宏奎得到了4
期刊
“剧本荒”“编剧荒”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近些年几乎年年都在说,且有加剧之势。“剧本荒”的一个表现就是,制片方或院团在选剧本时,首先看的不是剧本质量,而是编剧的名气。而知名编剧对资源的“虹吸效应”,会让尚未出名的年轻编剧被边缘化,长期难以“上位”。久而久之,一些有才华的年轻编剧迫于生存压力,可能会离开编剧行当,这又反过来导致编剧人才“青黄不接”,加剧“编剧荒”。  有的制片方和院团不愿使用年轻编剧
期刊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0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7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命制。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下面一起来看看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专家解析。  立德树人:立意高远,春风化雨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精准落实“立德树人”的考查重点,突出了高考的育人功
期刊
在我眼里,她就是一个迷信的乡村老太。可不是吗!一天到晚,总见她在供桌前忙乎着上香参禅。  印象中,老一辈的人都爱唠叨的,成天叮咛这个、嘱咐那个。我们的老太,一天却说不上几句话,只有她高兴了,拿糖果分给我们时,才吃力地从豁牙里挤出几个字:喽,你们,吃糖。这时,我注意到那双布满皱纹的手,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每一条纹路上,都清晰地印刻著光阴的痕迹。每当握着这样的一双手,我总不由得想起风中的残烛。  听说,
期刊
名校的这些招生“计划”,有适合你的吗?  继自主招生之后,多所高校又陆续推出两类招生项目,面向各地高中招收青年学子。一类是旨在招收志向远大、具有发展潜能、学业成绩突出的高中生,如清华“领军人才选拔”和北大“博雅人才培养计划”;另一类是面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及县以下高中招收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如北大“筑梦计划”和各高校的“自强计划”。  北京多所高校增“一带一路”小语种专业  北京多
期刊
每个时代都催生了许多产物,蒸汽时代给我们留下了发动机,电气时代电灯驱走黑暗带给我们光明。如今这个“娱乐至死”的信息时代送给了我们一堆网红。假也好,真也罢,我认为网红起码不应成为一个笑话。  网红绝不是一个贬义词。就网红本身来说,其出现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其本身就是一个放大的个人,同时也是这个社会的缩影。网红,鱼龙混杂,有低俗、暴力、色情,也有真善美、温暖和正能量。这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同时也是不可忽
期刊
网红“去妖魔化”,有识之士当出力  现在确实有很多年轻人想做网红,这是自然现象。因为这一代年轻人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必然与网络十分亲密,当网红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很正常的职业选择。想做网红,并不能得出“三观已歪”或“将会长歪”的结论,但能说明,在“网络”这个文化传播、观念输送的必争阵地上,网红群体不容忽视。  “谁来引领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引发这一担忧的真正原因在于,目前引领着社会中坚力量的有识
期刊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很多人都认为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甚至无所不言。这便给流言滋生提供了温床。我们都知道,在工业文明大发展的当下,我们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再如从前一般了。当喧闹的汽笛声代替了鸡犬相闻声,当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代替了窄窄的小巷胡同,当宽阔崭新的柏油马路代替了泥土芳香的小路,我们的社会开始变得浮躁,人心开始变得焦躁,于是流言风行,难以禁止。  流言在我们的生活
期刊
春节过后,一档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火了,从16岁诗词达人到点评嘉宾,甚至主持人的串词,都成为热点。《中国诗词大会》之火,印证了高晓松歌词中的那句名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或许有人要问,都二十一世纪了,为什么还要读那些“古董”?不得不说,这些年来我们总是东奔西跑,忙忙碌碌,只知追求实用,心灵渐渐空虚,审美日趋低俗,早已忘了如何诗意地生活。审美是人一生的大事,人生不该只
期刊
当一个人猛然功成名就之后,他立即会做什么?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删除自己曾经发过的那些稚嫩无知的微博;把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全部掩藏到无人触及的地方;用尽一切手段,像刘邦那样封上可能会翻旧账之人的嘴巴……  删除了这一切痕迹,终于可以长吁一口气,满面春风地迎接没有黑暗历史的完美无缺的自己了。  然而,这真的还是自己吗?  其实,我们应该感谢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每一个瞬间,从中你看到了自己的青涩,看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