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鞋子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p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与写作”课上,学了一篇“流泪的蓑衣”,孩子们开始畅想——
  “老师,你写过《流泪的洋葱》!”是谁没有举手就在高喊。“那你写一篇什么?”“我还没有想好。”教室里的孩子一起作沉思状。
  慢慢的有人举手,“老师你写过《会跳舞的香樟树》,我写《会唱歌的樱桃树》,行吗?”
  “嗯!”我点头,赞赏地看着她,“你要写什么呢,你和樱桃树有什么故事——”
  可爱的小姑娘细声细语地给大家分享,“外婆在春天里去逝了,”她的语气伤感起来,“外婆爱唱歌,小时候给我唱,也教唱很多首歌,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樱桃树,我们总是坐在樱桃树下一起唱歌的……”
  我明白了,她要写一篇祖孙情的作文,怀念她的外婆。我的赞叹声里,听的孩子鼓起掌来。
  这一下,孩子们的思路开阔了,争先恐后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会说话的阳光”“淘气的月亮”“撒谎的太阳花”“流泪的钢笔”……各样的体验,各样的构思,像灿烂的花,一朵一朵不重样儿。
  坐在后排的凯,不说话,我忍不住问他的想法,半天他答,“泥泞的心”,想是他的答案有点与众不同,想是他坐在后边,所有的同学都把头转向他,看着他——
  我点评他的“创意”,示意他坐下,没有让他说构思。
  我知道,他的爸爸在下班的路上出了意外,一个课间,他曾拿了一本书来跟我说,“老师,死是什么,死了的人会去哪里?”那本书我看过,就翻着页给他说,“死是漆黑一团,死是什么也没有了。”我抚着他的黑色的头发,“但是死的人会活着,活在想念的人的心里;死的人也会快乐,看到世上他爱的人,能快乐地活,他就会轻松快乐……”而此时,我知道,凯的心还在泥泞中,他挣扎在他的思念里……
  我转移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不想他们的关注刺痛他泥泞的心。
  爱打篮球的宇,说他要写一写他的鞋子,他打了八年篮球了,天天穿着鞋子飞飞飞——“老师,我写‘飞翔的鞋子’”——是哦,他穿着鞋子飞,鞋子载着他飞,飞在一天一天的进步里,飞在一日一日的时光里……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双飞翔的鞋子,从小飞到大,从懵懂无知飞至博学多才。”看见凯无助的眼神,我接着说,“飞翔的鞋子,会带你克服困难,走过泥泞;飞翔的鞋子很神奇,但给它神奇力量的是你的努力奋斗,是你的积极进取的心!”
  凯慢慢抬起他的脸,像一棵小小的向日葵,他的角度跟大家的角度一样,抬脸望着我,听我讲——
  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会飞翔的鞋子,因为你们有一颗会飞翔的心,乘着时光的翅膀,你们会飞往天南海北的。
  我给他们讲三年前我教过的学生,今年参加高考,有的去了西宁师范大学,有的去了上海金融学院,有的去了天津工业大学,有的去了南昌大学,有的去了重庆商学院,有的去了香港理工大学,有的去了悉尼大学……你看,他们是不是穿着一双会飞翔的鞋子?
  孩子们纷纷点头,凯也看着我,若有所思——
  我又说,时光的轨迹里有有形的飞翔,也有无形的飞翔啊,生命里,有泥泞,有不快乐,有失败,你也要有颗积极努力的心,飞翔过去,走过越过,你就超越了自己,超越了红尘里的苦和难……
  梳理思路之后,孩子们开始埋头写作文,我看到凯写的题目依然是《泥泞的心》,我走在课堂里,看着那些鲜活的笔迹,心隐隐地痛,为着凯的笔还歪在泥泞中——怎么才能为他泥泞的心穿上一双飞翔的鞋子,走过这人生的一难呢?
  我在讲台上望着他发呆,没想到,他猛一抬头,望着我,笑了一下——他快速地写着,很激动很用力地写着,居然,第一个写完了,冲上来给我看——“老师!”
  我有点紧张地读他的作文,不知道他写什么——他写了自己,写了刚才课堂上我说过的话,最后一段写着,“心在泥泞中,是一时的,我会穿着坚强的鞋子,走过这段泥泞的时光,超越自己的伤心”,他最后写的是,“有一天,泥泞的心,会变成会唱歌的心!”
  一本一本,孩子们的作文纷纷交上来了,微笑的,羞涩的,自信的,怀念的,忧伤的,勇敢的,幸福的……不管作文里写的是怎样的情感,怎样的一颗心,我知道,它们都穿着一双会飞翔的鞋子,会飞过一时一事,飞过时光,飞进岁月里。
  ——这些会飞翔的鞋子哦,有一天,你会在哪里唱着歌呢?
其他文献
把慈善教育项目安排好、实施好。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树人为本。我们以前做的慈善项目有两种,一种是输血型项目,像修路架桥、三大节日送温暖慰问以及各种物质资助项目等都是输血型项目。另一种是造血型项目如助学、技能培训等。慈善教育又进了一步,是要解决根本问题的项目,可以说是一个基因项目,是种子项目,通过慈善教育播下爱心的种子,在少年儿童的心灵里有慈善幼苗的成长。省慈善协会组建慈善志愿者服务队伍时有个重
弹指一挥间教师节伴随女儿已经九个年头了。从女儿一岁四个月入学,到后来辗转几所幼儿园,现如今已经是培新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   四年培新学习生活,女儿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培新这所书香校园的浸润,离不开培新老师培华育蕾,人文同新的雕琢。   小学第一年开学不久,女儿放学回家故作高深地问道: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一时语塞:对!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经常扪心自问。   思绪正在神游中
我们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某某又捐赠了多少万元给希望工程,某某又在某个小山村建成了希望小学,我们并不反对高调地做慈善,也许这是为了唤醒和号召更多的人投入慈善事业中。但是,慈善,仅仅只是金钱吗?  一个下午,我偶然看到了一则新闻,很是感动。讲的是地震后某小学要进行捐款,有个小男孩,他家十分贫穷,父亲生病在床,一家三口都靠他妈妈做工艺品度日。学校说了,每个人都要捐一点钱,他的同学都捐了五十、一百甚至几百元
进入2010年,在支援西南五省抗旱救灾和支援玉树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我们的慈善组织又接受了严峻的考验,热心、细心地服务于广大爱心群众和企业,协助党和政府为灾区百姓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有益工作。在支援西南五省的抗旱救灾中,中华慈善总会与西南五省慈善会合作,接收慈善捐款1亿9千多万元,及时为灾区送去了最急需的帮助。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山东、浙江、福建、江苏、吉林等全国各地的慈善组织也纷纷组织
一、慈善的当代意义     历史证明,慈善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   (一)慈善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民生。慈善与民生究竟是什么关系呢?2008年在中华慈善大会上,锦涛总书记发表讲话时特别指出:“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胡总书记的讲话告诉我们,慈善与民生是一种切肉连皮,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1994年2月12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对于时光来说,如果把20年这个时间单位放在一个人身上,会看到当初那个青春年少初入尘世的少年已被不知不觉地磨炼成为成熟稳重的中年人。如果把这个时间单位放在一项事业上,能坚持不懈地走过20年,这项事业必定是受到大众的认可,同时也看到发起者对推动这项事业长期发展的恒心。  1994年4月,嘉兴市慈善总会成立。12月,省慈善总会开始筹划运行,从此,拉开了浙江现代慈善事业的帷幕。  20
编者按: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环境和行业自身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客观分析这些变化,继而做出正确的对策,是摆在每一个慈善组织面前的课题。本文作者尝试从发展环境、参与主体、业务模式三个方面对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予以分析。本期刊登其中“发展环境”部分。  当前我国慈善事业正处于关键转型期,“从差序慈善、‘政府慈善’到专业慈善、从道德恩赐到公共责任、从关系本位、权力主导到
北京圆明园一角(罗晓光 / 摄)  2019年1月,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成立。这是中央美院有史以来第一个专业从事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研究与艺术创作的学术机构。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明确指示,“这是中央美院参与北京文化建设的重要承载平台,须举全院之力支持中心工作。”  圆明园和中央美术学院,分处京城东西,一个曾以古典园林巅峰之姿屹立于世,具有历史底蕴;一个是目前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的高等美术学校,开启了
在近代中国的名人中,熊希龄是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评价他:“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社会的进步需要正能量,慈善仁爱之心会改变人生,熊希龄先生就是这样被改变的一个人。他的前半生参与过变法维新,也做过民国的国务总理,却命途多舛、夙愿难遂,心灰意冷的熊希龄最终选择了告别政坛,是慈善的力量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让他找到了实现理想和价值的途径,由此他步入
拿到《慈善读本》后,我细细地品读了一遍,曾经凝固的感动一一鲜活起来。其中就有这感人的一幕。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江宁区东新南路的一个募捐点。中午12点,一名约60岁的老人来到了募捐点,他头发花白,穿一件蓝色衣服,胸前的补丁起码3个,背后的则不计其数,衣服下摆已经破烂,脚上穿一双烂凉鞋,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 。老人端着碗,在宣传牌前止步,看了一会,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放进募捐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