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生活 政治教学 生活化教学 策略
记得我在讲《珍爱生命》一课时,我总是搬书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独特的,所以在多么恶劣的情况下都不要放弃生的希望。” 这些东西怎么能说到学生的心里面去呢?在本课书中,考试自杀的案不就是鲜活的,学生熟知的,有强烈的感染力的案例吗?如果能在课堂上展示,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一起来探究原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定会活跃课堂的气氛,学生的思维也会备受启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的“源头”到底是什么?就是“活水”,即生活。
一、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教育的归宿是生活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开篇就明确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强调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 “依据生活而教育”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主张,他认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这些教育家的主张表明,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
初中政治理念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无处不在,而生活也在政治教学中渗透体现。作为政治教师,要将学生生活中的片段、表象提升为政治学科知识,纳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教师牢固把握各教学阶段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素材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同时搜集同教材知识密切联系的相关“生活素材”;双向结合,把两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以确保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有目的地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把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特别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及时地纳入到政治课教学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同时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真实的感受。这样,可以把课堂内外连在一起,把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践行,也有利于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增强政治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课堂教学中找生活,每一个观点都能找到活生生的例子,对于学生来讲,增加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自身教学实践浅谈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的三大策略
1、以生活经验引入政治课题
在备《家庭保护》一课时,我寻找了很多父母不履行对子女义务的鲜活案例,如遗弃子女,以不当的方式教育子女等,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家庭保护的内容。学生的反映是积极的,也顺理成章地归纳出家庭保护的内容:“家长要履行对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要尊重、教育、引导未成年子女……”从表面看,这样的课堂似乎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其实不然,学生知道了,理解了,可是他们的情感并未得到满足,正确的生活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并未得到升华。因而我认为这里的败笔就在于未能唤醒学生,触动学生。其实最能触动学生的不就是学生自身的经历了吗?于是我把教学设计重新修改。我先以学生关注的热点《爸爸去哪儿》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家都喜欢‘爸爸去哪儿’的节目,有谁知道该节目引进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呢?”学生一下子就争论开来了,“是因为父亲很少时间陪孩子”其中一个学生答道。“那大家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尽责任,照顾好大家呢?是妈妈花的时间多还是爸爸花的时间多呢?爸妈为我们做过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父母爱自己的经历在小组里分享吧!”在讲述自己爸妈为自己付出的时候,我看到有的同学红了眼睛,还有的在悄悄地抹眼泪。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学生都回想起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他们的表达欲望得以激发,炽热的感情得以唤醒,同时也真正地体味到了家庭保护的内涵。
在教学中,如果教学的资源总是由老师收集提供给学生而不是学生本人的直接体验,那么只会导致一种后果,就是学生对老师提供的材料越来越不感兴趣,生活化课堂必须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社会生活来丰富、扩展和提升学生个体的认识,把社会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独特的作用。
2、把生活问题注入教学过程
几年从教下来,我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只要我在上课中穿插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哪怕只有一小点,绝大部分的学生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认真,有的还要求再讲,此刻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课堂的效率自然就高了,所以,教师应该也有这方面的积累,这也恰恰是一个教师的素养所在,因为你所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越多,学生就越容易感兴趣,课上注意力也就越集中,课堂效率也就高了。而且,学生会对你产生钦佩之情,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会相对集中,课堂效率就有了保证。
我在讲《自尊自爱》一课中讲到“耻辱戒指”的故事,学生很容易理解故事中学校给每届毕业生给予一枚耻辱戒指的旨意:让他们谨记过去曾经所犯的过错。这时候我留意到了学生桌面的成绩单,记录着每次成绩和进步、退步的情况。于是我灵机一动:“为什么有的同学愿意在桌面上贴着自己的学习成绩单呢?即使里面记录着他们曾经失败的经历。”同学们顿时沸腾起来了,“这是让我们记住失败的教训,同时哪些进步的经历也提醒我们要汲取成功的经验呀!”其中一个学生回答……第二天来到班上时,我惊奇地发现很多同学都在桌面上张贴了自己的成绩单,有的还添加上了励志名言呢?学生不但懂得了什么是自尊自爱,也在生活中践行了自尊自爱,我感到十分满足。
总之,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师生生活对话交流,也可以是情景探究,可以从生活经验引入课题,也可以将教学内容向生活拓展,可以是小课堂,也可以是社会大课堂。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课堂的空间就有多大。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通过有效形式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相互融合起来,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样的课堂教学魅力无穷,值得我们用心尝试。
记得我在讲《珍爱生命》一课时,我总是搬书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独特的,所以在多么恶劣的情况下都不要放弃生的希望。” 这些东西怎么能说到学生的心里面去呢?在本课书中,考试自杀的案不就是鲜活的,学生熟知的,有强烈的感染力的案例吗?如果能在课堂上展示,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一起来探究原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定会活跃课堂的气氛,学生的思维也会备受启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的“源头”到底是什么?就是“活水”,即生活。
一、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教育的归宿是生活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开篇就明确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强调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 “依据生活而教育”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主张,他认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这些教育家的主张表明,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
初中政治理念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无处不在,而生活也在政治教学中渗透体现。作为政治教师,要将学生生活中的片段、表象提升为政治学科知识,纳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教师牢固把握各教学阶段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素材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同时搜集同教材知识密切联系的相关“生活素材”;双向结合,把两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以确保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有目的地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把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特别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及时地纳入到政治课教学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同时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真实的感受。这样,可以把课堂内外连在一起,把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践行,也有利于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增强政治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课堂教学中找生活,每一个观点都能找到活生生的例子,对于学生来讲,增加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自身教学实践浅谈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的三大策略
1、以生活经验引入政治课题
在备《家庭保护》一课时,我寻找了很多父母不履行对子女义务的鲜活案例,如遗弃子女,以不当的方式教育子女等,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家庭保护的内容。学生的反映是积极的,也顺理成章地归纳出家庭保护的内容:“家长要履行对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要尊重、教育、引导未成年子女……”从表面看,这样的课堂似乎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其实不然,学生知道了,理解了,可是他们的情感并未得到满足,正确的生活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并未得到升华。因而我认为这里的败笔就在于未能唤醒学生,触动学生。其实最能触动学生的不就是学生自身的经历了吗?于是我把教学设计重新修改。我先以学生关注的热点《爸爸去哪儿》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家都喜欢‘爸爸去哪儿’的节目,有谁知道该节目引进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呢?”学生一下子就争论开来了,“是因为父亲很少时间陪孩子”其中一个学生答道。“那大家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尽责任,照顾好大家呢?是妈妈花的时间多还是爸爸花的时间多呢?爸妈为我们做过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父母爱自己的经历在小组里分享吧!”在讲述自己爸妈为自己付出的时候,我看到有的同学红了眼睛,还有的在悄悄地抹眼泪。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学生都回想起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他们的表达欲望得以激发,炽热的感情得以唤醒,同时也真正地体味到了家庭保护的内涵。
在教学中,如果教学的资源总是由老师收集提供给学生而不是学生本人的直接体验,那么只会导致一种后果,就是学生对老师提供的材料越来越不感兴趣,生活化课堂必须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社会生活来丰富、扩展和提升学生个体的认识,把社会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独特的作用。
2、把生活问题注入教学过程
几年从教下来,我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只要我在上课中穿插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哪怕只有一小点,绝大部分的学生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认真,有的还要求再讲,此刻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课堂的效率自然就高了,所以,教师应该也有这方面的积累,这也恰恰是一个教师的素养所在,因为你所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越多,学生就越容易感兴趣,课上注意力也就越集中,课堂效率也就高了。而且,学生会对你产生钦佩之情,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会相对集中,课堂效率就有了保证。
我在讲《自尊自爱》一课中讲到“耻辱戒指”的故事,学生很容易理解故事中学校给每届毕业生给予一枚耻辱戒指的旨意:让他们谨记过去曾经所犯的过错。这时候我留意到了学生桌面的成绩单,记录着每次成绩和进步、退步的情况。于是我灵机一动:“为什么有的同学愿意在桌面上贴着自己的学习成绩单呢?即使里面记录着他们曾经失败的经历。”同学们顿时沸腾起来了,“这是让我们记住失败的教训,同时哪些进步的经历也提醒我们要汲取成功的经验呀!”其中一个学生回答……第二天来到班上时,我惊奇地发现很多同学都在桌面上张贴了自己的成绩单,有的还添加上了励志名言呢?学生不但懂得了什么是自尊自爱,也在生活中践行了自尊自爱,我感到十分满足。
总之,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师生生活对话交流,也可以是情景探究,可以从生活经验引入课题,也可以将教学内容向生活拓展,可以是小课堂,也可以是社会大课堂。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课堂的空间就有多大。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通过有效形式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相互融合起来,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样的课堂教学魅力无穷,值得我们用心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