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弓结构破坏的伤残鉴定案例分析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ua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足部的多块骨只有在组成弓状结构时,才能良好行使负重和行走的功能。足弓是动态的,是由跗骨和跖骨的拱形砌合,与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本文旨在依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中的有关足弓结构破坏的条款,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足弓结构伤残鉴定的要点及难点,和广大同仁进行学习和探讨,希望对今后此类鉴定有所帮助。
  【关键词】足部;足弓结构;法医学鉴定《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中图分类号】R1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2.241
  1 案例
  余某,男,1987年 8月1日出生,因交通事故入院就诊,查体见右小腿中段前内侧见皮肤裂口伤口流血,伤口内见胫骨外露,伤口挫伤明显,右小腿肿胀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右下肢纵叩痛阳性,右足跟皮肤及软组织撕脱,撕脱下皮肤血运欠佳,右足底部部分皮肤感觉麻木。摄片提示右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入院行清创引流、右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半游离植皮等手术,术后右跟部皮瓣坏死,多次行清创扩创及植皮手术治疗,因足底植皮边缘皮肤赘生物,右足皮肤慢性溃疡,多次行植皮手术治疗。
  法医临床检验见右踝关节活动受限,右足跟外观畸形,足跟后下缘环形肌肉缺损,跟部外侧肌肉缺损、向内凹陷,足跟及足底部皮肤瘢痕处向内凹陷,足跟部无法踩平,右足内侧扁平。右足跟皮肤及软组织撕脱伤损伤明确,愈后致右足足弓结构部分破坏。
  2 讨论
  2.1足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
  足骨由跗骨、跖骨和趾骨构成。
  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共7块,分为前中后三列,前列包括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及骰骨,中列有足舟骨,后列有距骨和跟骨。跟骨是最大的跗骨,构成足纵弓后侧部并支撑体重,为小腿肌肉的杠杆止点,跟骨后端隆突为跟骨结节。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形成的夹角称为跟骨结节关节角(B?hler角),正常时约为25°-40°,当跟骨骨折累及跟距关节面时,常伴有足内侧纵弓塌陷,Bohler’s角减小,跟骨结节与第1跖骨头和第5跖骨头形成的足的三点负重关系发生改变,引起步態的改变和足的弹性、减震功能减低[1]。
  跖骨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至五跖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体及头三部分。第1跖骨较粗壮,跖骨头下面附着两个小籽骨。内侧和外侧楔骨分别与2、3跖骨紧密相连,提供足内侧纵弓的固有骨性稳定。跖跗关节又称为Lisfranc关节,由3块楔骨和骰骨的前端与5块跖骨的底构成,属于平面关节,步态分析发现跖跗关节行走时活动较少,可作轻微滑动,它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力的调节和分散,使足底受力均衡。
  趾骨位于足的前部,共14块,包括拇趾2块,第二至第五趾各3节,每块趾骨仍可分为底、体、头3部分。
  2.2足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足弓是由跗骨和跖骨的拱形砌合,与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足弓是动态的,它与肌肉、韧带一起构成了功能上不可分割的复合体。每侧足有两个纵行弓和一个横弓,两足并拢时构成一个完整的弓。
  2.2.1足弓的结构
  足内侧纵弓的骨性结构由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和内侧第1-3跖骨头及籽骨构成,弓背的最高点为距骨头。在人体站立姿势时,存在前后两个支点,前支点为第1-3跖骨小头,后支点为跟骨结节。内侧纵弓由胫骨后韧带、趾长屈肌健以及足底的短肌、跖长韧带及跟舟跖侧韧带等结构维持,其中最重要的是跟舟跖侧韧带,此韧带起着弓弦的作用。内侧纵弓曲度大,弹性强,是足弓的主要运动部分,适于跳跃并能缓冲震荡。
  足外侧纵弓的骨性结构由跟骨、骰骨和第4、5跖骨构成,骰骨为弓的最高点。在人体站立姿势时,存在前后两个支点,分别为第4、5跖骨小头和跟骨结节的跖面。维持此弓的结构有腓骨长肌腱、小趾侧的肌群、跖长韧带及跟骰跖侧韧带等。弓弦是跟骰跖侧韧带。外侧纵弓曲度小、弹性弱,比较稳定,活动度较内侧纵弓小,常常与地面直接接触,为足弓的负重部分,主要与直立负重姿势的维持有关。
  横弓的骨性结构由跖骨的后部及跗骨的前部构成,第2楔骨为最高点。维持此弓的结构有腓骨长肌及拇收肌的横头等。由5个跖骨头形成一个向前、向上的大弧形,构成一个类似屋顶的拱形结构,有一定的弹性缓冲作用,稳定性强,5个跖骨头的空间排列直接影响着前足的承重和推行功能[2]。
  2.2.2足弓的作用
  足弓是人体直立、行走及负重的装置,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当身体跳跃或从高处落下着地时,足弓弹性起着重要的缓冲震荡的作用。在行走,足弓的弹性对身体重力下传和地面反弹力间的节奏有着缓冲作用,同时还有保持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等作用。
  2.2.3足弓的三道防线
  维持足弓的形态,依靠骨骼本身的形状、韧带及肌肉的坚强有力。故骨骼构成足弓的第一道防线,韧带是第二道防线,肌肉是最重要的、最后的第三道防线。
  韧带是保持构成足弓各骨块间联系的重要组织,肌腱的紧张是维持足弓的能动因素,韧带虽然十分坚韧,但缺乏主动收缩能力,一旦被拉长或受损,足弓便有可能塌陷。跗骨各骨之间借许多坚强的韧带相连结,其中跖长韧带从跟骨跖面延伸至骰骨足底面的骨嵴和骰骨粗隆,强韧而肥厚;跟舟跖侧韧带又称跳跃韧带、弹力韧带,宽而肥厚,向后连接跟骨载距突前缘,向前连接于足舟骨的跖面,对维持足的内侧纵弓起了重要作用,是支撑距骨头部以分解身体的重力作用、防止距骨头下陷或内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足底尚有一些其他韧带,连结跟骨、骰骨和跖骨底,对维持足弓都有重要意义[3];跖腱膜自跟骨结节起,向前分成五个腱条,止于屈肌腱鞘和跖骨头横韧带,维持纵弓,犹如弓弦;趾长屈肌腱腱鞘在足底扩展呈扇形,止于跟骨和骰骨的足底面内侧缘,在其前面尚有足底长韧带深层的深层在内侧形成的扩张部,此两个结构都有维系足弓的作用[4]。   肌肉是维持足弓的第三道防线,亦是最主要的防线,其中:胫前肌通过踝关节前内方,止于第一跖骨基底和第一楔骨内侧,提起足内缘,增高纵弓,足底内翻;胫后肌沿弹簧韧带的底部,止于舟骨结节、楔骨,骰骨和第二~四跖骨基底,胫后肌收缩时,舟骨接近内踝,紧紧的托住距骨头,加强弹簧韧带,防止距骨头下陷内倾;腓骨长肌经外踝后外方、骰骨沟至足底,与胫前肌平衡合作时,如两条坚强的悬带,自足的内外侧绕过足底,将足弓向上提起。
  2.3足弓破坏的影像学改变
  足损伤致跗、跖骨骨折愈合后足弓X线测量值背离临床医学足弓正常参考值和/或维持足弓功能作用的肌肉、韧带严重损伤(挛缩、毁损、缺失),谓足弓破坏。
  影像学检查摄取站立(生理负重)下双侧足部X线水平侧位片,投照方法是站立位(双足平立)水平侧向投照,中心线对准外弓顶点,球管距胶片90~180cm(改良横仓氏法)。其中:
  以距骨头最低点为原点,分别向跟骨与水平面接触最低点及第 1 跖骨头与水平面接触最低点各作一直线,测量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夹角,为内侧纵弓角,正常参考范围为113°-130°。
  以跟骰关节最低点为原点,分别向跟骨与水平面接触最低点及第 5 跖骨头与水平面接触最低点各作一直线,测量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夹角,为外侧纵弓角,正常参考范围为130°-150°。
  以第 1 跖骨头与水平面接触最低点为原点,分别向第 1 跗跖关节最低点及跟骨与水平面接触最低点各作一直线,测量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夹角,为前弓角,正常参考范围为>13°。
  以跟骨与水平面接触最低点为原点,分别向跟骰关节最低点及第 5 跖骨头与水平面接触最低点各作一直线,测量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夹角,为后弓角,正常参考范围为>16°[5]。
  3 分析
  伤者外伤史明确,伤后右足皮肤大面积撕脱、缺损,行多次清创扩创等手术治疗,右足跟皮肤坏死、溃疡长期不愈,行手术治疗。2019年9月26日申请伤残等级鉴定,法医临床检验见右足跟部无法踩平,足内侧扁平,足跟外观畸形,足跟后下缘环形肌肉缺损,跟部外側肌肉缺损、向内凹陷,足跟及足底部皮肤瘢痕处向内凹陷。分析认为被鉴定人符合右足足弓结构部分破坏,依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第5.10.6.18)条之规定,构成致残程度十级。
  本例案件符合损伤治疗后遗留足弓结构破坏的原则,符合医疗终结的鉴定时机原则。本例伤者虽无足骨骨折,但右足大部分肌肉缺失,肌腱损伤,导致右足足弓结构部分破坏。
  参考文献:
  [1]陈丽萍,刘瑞昌.等.《跟骨形态的观测及临床意义》,载《解剖科学进展》2011年1月.
  [2]鲍根喜,王旭,顾湘杰.等.《足横弓形态的动态分析与拇外翻关系研究》,载《中华骨科杂志》2001年第3期.
  [3]柏树令,应大君.等.《系统解剖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4]朱悦良,徐永清,丁晶.等.《足韧带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载《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8年第26期.
  [5]夏文涛,朱广友,范利华.等.主编的SF/Z JD 0103006-2014《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规范》.
  作者简介:
  覃业娜(1992-),女,土家族,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医科大学2010级本科,法医学本科,任职于浙江千麦司法鉴定中心衢州(天恒)所,研究方向:法医临床学。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之中,接受上肢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04月期间,随机抽取患者进行数字分组,其中接受常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50例为对照组,接受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50例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最后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在围产期孕妇保健工作中运用孕期营养指导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产检围产期孕妇80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行孕期营养指导。观察比较两组孕妇营养摄入情况、生产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孕妇营养摄入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顺产率较参照组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围产期孕妇进行营养指导,可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导致体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总结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本院1000份体液标本的收集、制备、送检等过程,确认导致检验不合格的原因。结果:体液收集操作时混入其他体液、存储期过长、标本制备存在问题、未严格执行标准为主因。结论:对受检者进行健康及正确宣教,严格规定、合理安排时间可有效提升体液标本的检验合格率。  【关键词】体液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46.1
期刊
【摘要】大容量注射液作为典型的无菌制剂,其主要特点是体积相对较大,且容易出现微生物污染,并且在实际的溶液管理中,存在相关内毒素污染和微粒污染,如果一旦被患者使用,将会直接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规范大容量注射液生产工艺流程,笔者从公用系统管理、物料管理、配制、过滤、洗瓶、洗胶塞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分析,进而排除各类外界风险干扰因素,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源。  【关键词】大容量注射液;生产工艺;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输注在胆囊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胆囊腹腔镜手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常规静脉麻醉)和研究组(37例,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输注)。结果:气管插管后及拔管后,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麻醉恢复时间情况,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胆囊腹
期刊
【摘要】药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属于民生的基础问题,药品的质量将直接关乎到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对社会未来的发展将有着很大的影响。现阶段药品生产过程中仍会有质量风险的产生,对医疗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相关部门以及生产企业应重视出现的问题,并加强相关的研究,尽早地解决,从而推动医疗行业以及制药行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供参考。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代谢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0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100例实验组和100例对照组,分别对他们施以利拉鲁肽治疗和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结果:(1)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病患的各项代谢指标水平都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2)实验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常规输血方法和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方法的输血不良反应率,分析少白细胞技术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红细胞两种血液成分输血治疗的1782人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1227例患者行常规输血,555例患者行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回顾性对比分析常规输血与输少白细胞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少白细胞技术输血组的
期刊
【摘要】目的:将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应用于青少年抑郁症患儿中,分期其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01月-2020年04月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康复科确诊并治疗的抑郁症患儿60例,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舍曲林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干预,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Beck绝望量表(BHS)、抑郁自评量表(SDS)、治疗副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將2019/04-2020/04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分析常规营养和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情况。结果:在分析对比前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