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患者甲下裂片形出血一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xw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35岁.因双手指部分甲板远端分离并出现黑褐色线状出血带2个月,于2008年8月就诊.患者有银屑病史7年,皮损冬重夏轻,家族成员中无银屑病发病史.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局部外伤史,银屑病一直以外用药治疗为主,近期无系统用药史。

其他文献
皮肤病特别足色素性或损容性皮肤病的临床记录和疗效观察大量使用数字图像摄影技术.由于自然光源摄影存在着日间色温差别、光线角度、摄影参数等影响,因此,为保证图片质量和前后的一致性,临床绛常使用人工光源摄影,包括灯光光源、闪光灯和闪光伞等.使用这些方向性光源特别是强光源时,容易产生人体皮肤表面的光反射图像,即出现类似"眩光"现象,这是由于皮肤的透明角质颗粒和油脂膜形成的镜面反射造成的。
期刊
目的 探讨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ORF75基因亚型,与Kaposi肉瘤不同临床分型及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25例新疆Kaposi肉瘤石蜡包埋组织进行HHV-8 DNA抽提、扩增及双向测序,使用Clustal W软件和PHYLIP软件包对测序结果进行发生学分析,从而确定HHV-8 ORF75基因哑型.结果 25例Kaposi肉瘤中,21例HHV-8阳性,阳性率为84%,其中7例AIDS相关
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我们观察308 nm准分子激光及窄谱UVB(NB-UVB]治疗94例皮炎湿疹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就诊于我科门诊的94例患者,男46例,女48例,年龄20~85岁.亚急性湿疹25例,慢性湿疹60例,神经性皮炎9例.94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行308 nm准分子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其中男23例,女32例,平均年龄5
期刊
患儿男,6岁,因反复皮疹伴发热、头痛、呕吐4年.间歇性癫痫发作1年余,复发加重8天,于2009年2月18日入院.患儿4年前因感冒后出现全身红斑及散在皮疹,皮疹在1天内迅速增多,弥漫全身,并在原有皮疹的基础上出现小脓疱,无黏膜破损,脓疱出现时开始发热,体温高达39.0℃,伴有头痛,于当地诊所治疗(诊疗经过不详),约5天后全身脓疱干洞脱屑,遗留脓痂及鳞屑,体温降至正常。
期刊
患儿女,3个月,因发热、嗜睡1天,间断抽搐4次于2008年1月21日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9℃,呼吸45次,脉搏186次,血压80/50 mm Hg(1 mm Hg=0.133 kPa),易激惹,哭声尖,全身无皮疹,前囟膨隆,1.5 cm×1.3 cm,张力增高。
期刊
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对青霉素高度耐药,PPNG在世界各地流行[1-2],我国各地也有PPNG阳性率逐年增加的报道[3-4].上海地区曾对2005年度分离的PPNG耐药质粒基因进行分型,表明PPNG质粒流行类型主要以亚洲型质粒为主[5].根据PPNG所携带的耐药质粒基因类型可了解当地淋球菌的流行情况.我们于2000-2008年对临床淋球菌分离株进行PPNG检测及其TEM-1基因质粒
期刊
患儿女,10岁.因全身散在片状菲薄区伴足趾畸形于2008年8月27日来我所就诊.患儿母亲诉其出生时全身皮肤散在大小不等的片状菲薄区,呈淡红色,无渗液,摩擦易破。
期刊
患者男,14岁.因双侧颌角区及颈部结节、溃疡、瘢痕、结痂伴瘙痒10年,于2008年11月24 日入院.患者于4岁时舣侧面颊颌角区及两侧颈部下段出现皮下结节,质硬,无疼痛,伴瘙痒.数月后,结节增多、溃破,并有脓性分泌物流出.不久溃疡自愈,形成瘢痕,但损害不断发生,部分损害愈合,又有新的发生,排列成带状。
期刊
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于2003年首次被定位于2号染色体2q24.3的SCN9A基因[1].我们在临床工作巾收集到两个原发性红斑肢痛症家系,并对其致病基因进行研究。
期刊
患儿男,9岁,因发热2天,皮疹1天于2009年3月8日首次入院.入院前2天,患儿因发热,咳嗽,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阿莫西林胶囊(0.25 g)口服后,因青霉素皮试阳性,改为头孢曲松静脉滴注,8小时后,患儿出现高热,颈部、腋下、阴茎皮肤潮红,伴疼痛.1 d后,潮红皮肤蔓延至整个躯十部,并出现大疱和表皮剥脱(图1).因患儿为福利院儿童,家族史、遗传病史不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