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侧重专政到侧重民主:两个版本的“四项基本原则”

来源 :人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e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1982年宪法基本上覆盖、伴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可以说1982年宪法就是一部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宪法。1982年宪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成套设备”写进宪法序言,四项基本原则因此也成为1982年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直以来,一些学术界、理论界人士,包括一些媒体人士,在他们的印象中,比较倾向于认为四项基本原则是比较“左”的规定。因为四项基本原则给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导致有的人一听到四项基本原则就不以为然,失去了就事论事,加以探究的兴趣。殊不知,四项基本原则是有两个版本的。一个版本是“无产阶级专政”版本的四项基本原则,另一个是“人民民主专政”版本的四项基本原则。写入1982年宪法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版本的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版本之间的转换,正好是民主原则和民主精神的具体体现。笔者打算从纯粹的探究事实真相的角度出发,不带有左的或右的意识形态偏见,本着胡适先生“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的原则,揭示这个提出和转换的过程。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王汉斌的回忆文章,从开始研究修宪,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一定要把四项基本原则写入宪法。但是,如何把四项基本原则写进1982年宪法呢?
  新中国建立前夕制定的《共同纲领》和建国后制定的1954年宪法,都没有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写入条文,1954年宪法只是在“序言”有两处提到党的领导。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则在条文中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领导的规定。当时,有些人不赞成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领导写入宪法条文。孙冶方同志还给宪法修改委员会写信,建议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党的领导和国家指导思想的条文。当时,彭真同志经过反复考虑,提出:要把四项基本原则写入“序言”,从叙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事实来表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比较顺当。我们要从叙述本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既反映了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又是我国亿万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因此,要采取在“序言”中用叙述历史事实的方式来阐述四项基本原则。彭真同志还亲自执笔起草了宪法“序言” [1]。
  王汉斌先生的文章给我们了解、研究1982年宪法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不过,为什么邓小平要提出四项基本原则?事情缘起于“西单民主墙”事件。
  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所引发的整个社会思想解放的大气候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理论务虚会的开会期间,社会上出现了“西单民主墙”等事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北京公园服务处工人魏京生主编的《探索》,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比江湖骗子的膏药更高明一些的膏药”,无产阶级专政“是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封建君主制”,要“把怒火集中在制造人民悲惨境遇的罪恶制度上”,要“把权力从这些老爷们手里夺过来” [2]。而在理论务虚会上,一些理论界的知名人士,如“黎澍、许涤新等人对毛泽东‘公开指名道姓地评论’”[3]。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言论都是石破天惊的说法。一方面是有很多人仍然坚持“两个凡是”不放弃,另一方面是一些人抨击毛泽东思想、抨击无产阶级专政、抨击社会主义制度。在邓小平看来,如果任由这两种思潮继续下去,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很难以实现。所以,他认为,一边要充分肯定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一边要防止过度自由化的言论。在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央在理论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4]。
  请注意,这其中的第二条,说的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笔者将此称之为“无产阶级专政”版本的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指出:“中央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5]他论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指出“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6]。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表述经过了一个调整的过程。写入宪法中的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邓小平在理论务虚会上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版本的四项基本原则,而是“人民民主专政”版本的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在理论务虚会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版本的四项基本原则后,在会上就引起了一些议论。对于邓小平的讲话和会上的纷纷议论,胡耀邦在会议结束时的讲话中表示说:“最保险的办法还是让历史去检验。我们不是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让广大干部、广大人民来检验,过一段时间再回头来看看,让历史来检验!”[7]胡耀邦没有直接表态支持邓的观点。
  随后,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在社会上也引发了一些议论和反弹,有的表述还很激烈。“对于邓小平同志这个重要讲话,党内一些从事理论教育、文艺工作的高级知识分子并没有接受。”“他们说四项基本原则是四根棍子”[8]。还有人提出疑问:“这还有什么民主?还有什么‘双百’方针?还不是棍子帽子辫子的老一套?”“这不是封建官僚特权阶级的专政?除了……实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绝对自由,除了再来一次革命,中国怎么能现代化?”[9]
  这些议论,也反映到邓小平那里,他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些议论:“有人会说,我们这样做,是要‘收’,不再‘放’了,是只讲专政,不讲民主了,三中全会的方针变了。”[10]对邓小平来讲,这样的声音和议论不能等闲视之,它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不是让人们误解为要偏离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改革开放的方向,是不是要放弃执政党新的政治路线,是不是要回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经过思考,邓小平认为必须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也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但是改革开放没有边界,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可能陷入“第二次‘文化大革命’”[11]。从这个时期邓小平的言论来看,他一直在思考改革开放和安定团结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必须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这样,邓小平对四项基本原则本身也进行了重新思考。社会上之所以对四项基本原则如此反弹,在于人们担心自己的民主权利遭到挤压和伤害。人民的民主权利如果得不到保障,不是同样会陷入“第二次‘文化大革命’”?基于此,邓小平在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表述进行了调整,把其中“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内容,调整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既强调了对敌人的专政,同时又强调了对人民的民主。在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这样表示:毛泽东同志说过,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的互相结合,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这实质上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适合于我们的国情[12]。   为什么邓小平说“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适合于我们的国情”?是因为“无产阶级专政”往往会让人联想到邓小平曾经控诉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法西斯专政”[13]。因为“文革”也是打着“无产阶级专政”的旗号。对“文化大革命”的“无产阶级专政”还心有余悸、惊魂未定的人们来说,重提无产阶级专政难以避免让人心生疑窦。换句话说,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与“文革”时期的“法西斯专政”进行区分,那么四项基本原则可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说“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适合于我们的国情”。
  对四项基本原则具体提法的调整,一方面体现了邓小平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从善如流的灵活性。1981年7月,邓小平让彭真抓宪法修改工作时,就确定了四点:第一,要把四个坚持写进宪法;第二,规定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第三,规定民主集中制;第四,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很显然,邓小平这里表述的已经是“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了。这就为宪法修改工作明确了指导思想。
  许崇德教授在接受《百年潮》杂志的采访中谈到彭真同志在恢复人民民主专政提法的作用。据许崇德教授回忆,1982年修改宪法时,彭真极力主张恢复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彭真有一次闲谈说,专政不能简单地说是镇压。后来他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说明时,没有用无产阶级专政这个词,而恢复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他作的说明第一部分就是关于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彭真说:“这是关于我们国家性质的规定,是我国的国体。”许崇德教授认为这是彭真很大的贡献。从此以后一直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4]。
  许崇德教授是1982年宪法起草的参与人之一,他的回忆让一些学者认为,是彭真把“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调整为“人民民主专政”,并写入了1982年宪法。事实上,邓小平早在1980年底就已经完成了这个思路调整,认为人民民主专政比无产阶级专政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在胡乔木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主持宪法制定,邓小平安排彭真接替胡乔木的工作时,他就非常明确地对彭真确定了四点要求,其中第一点是把四个坚持写进宪法,第二点是规定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时间是1981年7月。综合《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年谱》的有关记载,以及王汉斌的回忆文章,可以肯定,把人民民主专政写进1982年宪法是邓小平的贡献。因为彭真没有向参与宪法起草工作的人直接说明,所以许崇德教授认为这是彭真的贡献。在这个问题上,彭真的贡献是贯彻了邓小平的修宪思考。
  相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版本的四项基本原则,“人民民主专政”版本的四项基本原则更加强调了人民的民主权利。这就为把它写进1982年宪法拓展了民意基础。
  注释:
  [1]《关于1982年宪法的起草过程——王汉斌访谈录》,载《百年潮》2011年。
  [2][3][7]程中原:《难忘这八年(1975~1982)》,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4]姚力:《理论工作务虚会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会入选论文,http://www.iccs.cn/contents/472/9041.html.
  [5][6][10][11][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王忍之:《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载《人民日报》1990年2月22日。
  [9]胡乔木:《当前思想战线的若干问题》(1981年8月8日),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92/4494725.html.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4]李海文、王燕玲:《彭真与现行宪法的制定》,载《百年潮》2001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其他文献
2014年9月5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回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程,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指明了正确方向。讲话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具有
期刊
长三角沪苏浙皖四省市历史悠久,地域相连,文化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四省市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的交流协作与共赢发展,特别是经过近十年来的努力,长三角地区合作硕果累累,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09年,在浙江淳安召开了第一次沪苏浙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协商建立了长三角地区省市人大交流协作机制,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巩固。这一
期刊
依法治国是党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运筹帷幄、审时度势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择。既顺应民心,又势在必行。  一、依法治国是赢得国际认可的需要  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世界人民追求文明进步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过,建立一个“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历来是世界各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共同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而要达到这一奋斗目标,实
期刊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围绕新目标和新要求,我们对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近些年来的做法作了简要梳理,对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在地方人大的落实进行了思考。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有效履行职能  近些年来,特别是北京市十三届人大以来,常委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逐步深化,对改进人大工作起到了重要理
期刊
2013年9月9日至28日,笔者参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德国期刊差异化与经营管理培训班赴德学习。培训班由来自总局教育培训中心以及全国各地报业集团、期刊社、出版社等单位17位同志组成,培训地点设在德国北部城市不莱梅的一所有200多年历史的老牌大学——不莱梅应用科技大学。来自不来梅应用科技大学、不莱梅大学、基爾大学等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欧洲记者联合会、德国部分报刊总编、主编等资深媒体人士
期刊
2013年11月26日至29日,甘肃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在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共提出建议800件,交由省政府系统办理776件,其他部门承办24件,在省人大、省政府和代表的监督、督促下,至2013年7月31日,已全部办结答复完毕。  人大代表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这
期刊
一、问题的缘起  近日,据有关媒体报道,3年多来,广东省人大网立法专网对24项条例30份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其中“0”意见的8份,约占总量的26 .7%,20条法规征求意见稿仅有1人发表意见,占总数六成。意见最多的《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也只有2人参与,发表了135条意见。据透露,通过其他方式收到的来自普通市民意见也并不多。不单是鲜有老百姓问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期刊
加强人大常委会机关建设,充分发挥机关职能作用,提高服务保障质量,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重要条件和保障。近期,我们搜集整理了部分省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一些创新做法和有益经验,以期对推进人大机关建设有所助益。  一  职能定位。人大常委会机关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集体参谋助手和服务班子,承担着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等重要职责。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按照“坚持方向、优质参谋、坚实保障、高效协调”的总
期刊
财政信息是政府活动的一面镜子,政府在履职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可以通过财政信息反映出来。公开透明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政府财政来源于纳税人的税收,纳税人的钱有多少?花到哪里去了?纳税人理所当然应该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因此,财政信息公开,既具有法定意义上的制度规范,是“仆人”将要做的事情和做事的结果向“主人”汇报;同时也是财政民主的要求。财政信息公开的目的就是要让公众参与进来,问一问“这
期刊
2013年9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就《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修订草案修改二稿)》(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条例”)召开表决前评估论证会,这一举措在广东省尚属首次。笔者试以此为视角,就提高新时期地方社会领域立法质量的路径做粗浅分析。  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