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城亦寺美岱召

来源 :中国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iguo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美岱召,巍巍大青山脚下4000平方米的古城古寺,那红墙灰瓦的幽深里,好像藏匿了许多东西,又好像已经什么也没有。偶尔又会傻傻地想,除了那些长成擎天的松柏,城墙根一年一年冒出地皮迎风招展的小草,什么不会是历史的过客以及尘埃?指点江山的号令,涌动的激情早已不闻声息,只有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故事依然鲜活。
  以战求和 蒙明互市
  那个时候当然没有国道、高速公路,美岱召的四野,英雄率领下的万户,千里万里踏过,密林草原走过,急流小溪趟过,蒙古大汗分封的领地上任由安营扎寨。那个时候,距离元惠宗妥欢贴睦尔无奈弃别大都已过去150多年,1662年成书的萨襄彻辰之《蒙古源流》汉译本这样记录:“四十万蒙古军,得脱者惟六万,其三十四万被围而陷矣。”好在丢失大元中原版图的蒙古大汗还有北方的草原可以退守,新的秩序需要新的构建,一时群雄混战的局面在所难免。拯救蒙古于危难,征战三十年才将六万户全部置于有效统治之下的是达延汗,中兴之主达延汗亦被称为六万户之主,而在六万户之外的蒙古各部,还有西北的卫拉特、东北的科尔沁、辽西地区的兀良哈三部,还不在达延汗的直接管辖范围。于是他将左右两翼各三个土绵、兀鲁思(万户、分地)分封给诸子,自己直接统率左翼三万户,即察哈尔、喀尔喀和兀良哈万户,驻牧于东部和北部。居西部的右翼蒙古是鄂尔多斯万户、土默特万户、永谢布万户。成吉思汗时期的部落秃马惕右翼土默特万户,被封到达延汗之孙、巴尔斯博罗特之子阿拉坦名下。作为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后裔的阿拉坦汗同样怀抱了大汗爷爷的雄心壮志,从自己的领地出发,开始向外开疆扩土,占有青海之时,穹庐万里的好处在于还顺便在土鲁番见到世亲、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后裔速坛沙,世代亲情得到畅叙,打压卫拉特亦有了通道。
  茫茫草原一黛青山之下,英雄阿拉坦汗手搭凉棚举目一看,丰州滩平川万里,不愧为辽金王朝找寻的一处风水宝地、边关重镇,蒙古史称之为哈敦高勒(夫人河)的黄河滔滔东流,他知道汉国的关隘从很远的海边开始一直向西一字排开,据探报,丰州滩向南的关隘上有对方将士还在不时探头眺望。英雄率领的亦军亦民,可不是为了打仗,成书于十七世纪初的蒙古文《阿拉坦汗传》这样颂扬:“妙圣阿拉坦汗于红蛇年(1557年)倡修五塔与八大板升,令种谷薯及诸多果木,种植美味食物于蒙古地方。”阿拉坦汗准予流入汉民屯垦筑屋,丰州滩田垅万顷,富足一方。而阿拉坦汗下一个目标是打开一条草原与中原自由贸易的通道,常年的民族仇杀,严重的军事对立,无不给蒙古、明朝造成最大的伤害。


  可是吓破了胆的明廷,根本不懂得草原英雄的诚意,经过千百年农业社会弯弯曲曲的浸透,他们的心思还不能理解蒙古人性格中劲草一样的直挺与坦然。庄稼和牧草的主人开始较量,拥有草原的一方有了足够的和颜悦色,自1534年年方27岁的阿拉坦汗第一次派出使官向南边的汉国发出边境贸易的要求,吃饱喝足的牧马、堆积如山的皮毛中原人需要,铁器、粮食,蒙古人更为需要。这完全是公平的交易,可是敢于造反推翻元朝统治,将元朝官将赶回北方祖地的中原人害怕了,这刻骨铭心的记忆已经成了他们延续数代人的心结,心结又上升为国家战略,于是无数民夫被征召到蒙明边境,修筑起绵延万里的或石或砖或土的老墙。现今的人们如何体会到那般祖祖辈辈没有穷尽的苦役啊?所以后世的人们宁可相信,孟姜女真的哭倒了要了她丈夫性命的长城。屡次蒙汉两利的通贡遇挫,一次次撬开口子的是长驱直入、杀向明朝京师的蒙古铁骑,慑于阿拉坦汗的“以战求和”,明朝皇帝被迫同意开放马市,之后反悔,战争和贸易好像成了车之两翼,打了停停了打已近40年。
  长期的战争,疲惫不堪的明朝皇帝不得不清醒了过来,他知道互市不互市是靠实力说话的,于是决定按照阿拉坦汗的要求,通贡互市,蒙明关系最重要的战争贸易情形总算等到了改变。1571年5月21日这一天在明朝边镇得胜堡,约在今天的内蒙古丰镇市之南,高筑晾马台,广设黄帏蓝帐,在喧天鼓乐声中,阿拉坦汗接受了明帝所封的“顺义王”称号,双方宣布了十三条和平条款。明朝史乘大笔一挥叫作“通贡”,蒙古方面对此事的记载则另有不同,认为明朝之所以封阿拉坦汗为王,完全是在蒙古军事压力下出现的结果。
  统治者的智慧
  对面汉国深藏宫室的文书游戏,对于实用主义者的阿拉坦汗是没有意义的,“回赐”大于“进贡”何乐而不为?“俺达(阿拉坦)封贡”结束了蒙古与明朝长达二百余年的战争局面,自此由板升发端,“依照失陷之大都修建”的库库和屯(呼和浩特)城在漠南蒙古祥瑞修筑。阿拉坦汗对汉使说,我为“款贡大事筑城,意在久远”,并要求“每春秋二季,(汉)军民出边,在我城内交易给粮食”。明朝是否完全答应阿拉坦汗要求我们已不可知,但那规模宏丽的大城历经时光之火,倒了消失了,可根基与地位却始终没有变化。




  美岱召,此时初露在了历史的一个闪念之中。故事发生在1558年阿拉坦汗第四次用兵青海期间,大军遭遇到一支商队并发生冲突,被征服的商队做了俘虏,阿拉坦汗却释放了随行商队的1000名喇嘛。也许这是一颗种子,也许这是一次机缘,那一次,阿拉坦汗对世祖忽必烈汗尊崇宗教的政策生出无限的亲近之感,应该在情理之中。阿拉坦汗并不知道,此时他远在西亚、欧洲的蒙古诸王族亲已经皈依到了伊斯兰教,毕竟那里已经是一片新月的海洋,蒙古西道诸王进行有效统治须要顺应民意,这不是攻城拔寨所能做到的。阿拉坦汗依稀知道祖上邀请土番僧人巴思巴为国师的事,正当阿拉坦汗想象连连之时,1571年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首领索南嘉措(后来的三世达赖喇嘛)的使者阿兴喇嘛也不期来到土默特,这是黄教听到阿拉坦汗的威名,决定借助蒙古的力量与敌对势力抗衡重整佛教的一次重要行动。而阿拉坦汗又何尝不是?他接受了阿兴喇嘛提出的邀请索南嘉措到蒙古会面的提议,为此专门指示在将要会面的青海建立寺庙,并在准备前往青海前向明朝修书请求支援颜料等,以便在库库和屯之外再次“修城盖寺”。按照约定,1578年五月十五日阿拉坦汗与索南嘉措相会于青海恰布恰庙(明称仰华寺),会谈前后历时一年零两个月,这是一次让我们现代人无法忍受的漫长会谈,会谈确立了阿拉坦汗及后来的蒙古统治者长期奉行的宗教政策,蒙古和黄教的僧俗领袖都得到了一连串的崇高称号。对阿拉坦汗来说,以宗教的形式承认了他作为汗的尊严地位;对索南嘉措来说,阿拉坦汗赠给的“达赖喇嘛”称号和金印,则承认了他本人及黄教在西藏教界的头等地位。从此,“达赖喇嘛”这一尊号及传承系统一直沿用至今。1580年,等到阿拉坦汗皈依佛教从青海归来,亦城亦寺的美岱召也已经完工。此时的阿拉坦汗,政治抱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现藏于英国利物浦市博物馆的藏文手抄本《阿拉坦汗法典》,就是阿拉坦汗与明朝建立较为稳定的和平关系后,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巩固蒙汉关系和社会内部的稳定,传播黄教而制定的法典。法典吸收汉藏刑律,对蒙古习惯法作了一些改变的法条,无疑就是当时蒙古社会的写照。   美岱召的城墙,由圆圆的石块包砌,就地取材的粗犷简便,想象一下,由不得对当年的蒙古人及后世的族众顿生亲近与暖意。当然,如今我们踏入泰和门所能见到的仿中原汉式、融合蒙藏风格的“人佛共居”建筑,并不是几百年前阿拉坦汗自青海返回初见时的模样。通过实力,阿拉坦汗成为蒙古右翼实际首领,拥有了广阔的统治区域,结束了蒙古与明朝的对抗,并从“封贡互市”中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优势。此刻,他充当了包括蒙古大汗在内及其他万户首领都无法比拟的角色。也是从这里开端,藏传佛教犹如风暴卷向蒙古草原,开始直捣强悍民族的柔软心尖。
  浪淘尽多少英雄


  人生就像草木的枯荣,英雄完成了许多许多的历史使命,此时也已到了垂暮之年,迷恋权力还是传承权势,阿拉坦汗早已想到,他将大多政务交予年轻的爱妃,二次进入青海时娶自卫拉特奇喇特古特部的“三娘子”钟金哈敦,而且他这位钟爱的哈敦也有足够的能力与胆识接过这一重任。不久之后的1582年,蒙古土谢图汗、黄教持教法王彻辰汗、明朝加封的顺义王阿拉坦逝世,享年76岁。自此,政治、情爱、高超的统治智慧,在佛乐声声中次第开放,以至远远超出了今人任何自由想象的范围。为了避免内部及蒙明之间的政治危机,维护蒙明贡市关系的长期稳定,经明朝遣使劝说并按蒙古习俗,33岁的钟金哈敦嫁给阿拉坦汗长子、年过六旬的辛爱都隆黄台吉。辛爱都隆称汗后留于史的事情不多,邀请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到位于库库和屯的大召寺主持银佛开光法会即是不多的一例。1586年,辛爱都隆汗死,在明朝的劝说下钟金哈敦再嫁辛爱都隆汗长子、曾任大汗汗庭“五执事”之一的扯力克。之后扯力克汗袭封顺义王,钟金哈敦扶持爱子目的也得以实现,这是蒙明以及土默特万户内部各方经过斗争,利益达成新的平衡的结果。之后的几十年,钟金哈敦和扯力克汗与明朝谨守盟约,一场场战祸遁于无形。钟金哈敦在大召主持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举办的法事,之后三世达赖喇嘛在前往喀喇沁等地期间圆寂,而后转世于扯力克汗弟松布尔彻辰楚古库尔台吉之家。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是达赖这一转世活佛系统中唯一的蒙古人。钟金哈敦和扯力克汗精心抚育小活佛,待其长大后,派兵护送到西藏……
  后来,西藏迈得哩活佛来了。1604年他受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派遣前来蒙古地方传法,立即被扯力克汗和钟金哈敦迎请入大召寺,扶坐于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的法座。两年后,迈得哩活佛应阿拉坦汗之孙大成矮吉夫人五兰比吉邀请,为大青山九峰岭下新建的一座召庙主持弥勒佛像开光仪式,并驻锡此召院。自此蒙古人称该召院为“迈得哩召”,汉人舌头发硬直呼“美岱召”,而召院的汉名叫“灵觉寺”。这里有当年五兰比吉起盖灵觉寺泰和门的一块城门上镶嵌的石匾为证。


  作为美岱召博物馆重要馆藏的石匾,亦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问号,当然理解错误或是就错论错在于今人,与当年的先人无关,这个问号即出自石匾下款的汉字“大明金国”一语。大明金国,史家有考证,其实是蒙古文原意“格根阿拉坦汗之国”硬译体汉文,因阿拉坦汗的尊号为“彻辰汗”“格根汗”,其意为光明汗或大明汗。又从蒙古文的《阿拉坦汗传》知,当时的土默特万户或国家从未将明朝称为大明,而是通篇称之为汉国。由此,将大明金国解释成明朝属下的金国,是不懂蒙古文献,望文生义的臆测。可现在的人谁又想要探究个明白?历史上的正事儿,除了允许我们抒情,真的不容许想当然地随便臆造。
  1612年,钟金哈敦病故。“沿边将士人人思三娘子保塞功”,我们所能看到的汉文史料无不颂扬怀念着她。“忠顺夫人三娘子小像”题诗中后四句则写道:“出塞嫱终循国俗,渡河寿始静边氛。春风难与传英概,秀靥长眉胡不群。”把她比作汉代的王昭君,从消弥蒙明无数征战的角度来看,的确非常恰当。钟金哈敦骨灰如今就储放在城内东北方一座重歇山顶式的太后庙(亦称三娘子庙)里的檀香木塔。而旁边大雄宝殿高大内墙之上,已成为重要文物的壁画,不仅大而精,而且历史意义深远。蒙古贵族礼佛图中那位年长的老妇好像就是钟金哈敦,幽暗中依稀可见,威严而又亲切无比,除了轻轻的脚步,礼敬的目光,谁人又敢于惊扰钟金哈敦无尽的深思?
  一个个故事,出现了,又远去了。石头无言,岁月永不停歇,坚固的城池也有易手的一天,强大的疆域亦有无可挽回的末途。历史,不卑不亢地向前演进;历史,又总是让人翻来覆去拿捏把玩。美岱召曾经进进出出的君臣佛僧早已远去,400余年后的今天不再有把关的将军,游人只需递过钞票就可轻踏城门,参观游览。(责任编辑/吕文锦 设计/毛艳梅)
其他文献
在川滇黔3省交界处,有一个名叫“鸡鸣三省”石厢子的小山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曾经路过这里。当年红军到达这里后,毛泽东曾在一户肖姓人家住过。现如今,在毛泽东住过的一间屋子里,一根被柴烟熏得乌黑的房柱的裂缝中,镶嵌着3枚铜元。这3枚铜元,静静地向参观者诉说着80多年前一段红军与百姓鱼水情深的故事。  一碗红烧肉 与房东欢度新年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率领下,开始了著名的
乐至,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元帅的故里而被人们所熟知。然而,或许只有亲临此地,你才会发现这座古城还有着如画一般的美丽风景,令人着
以碘值135的棉油脂肪酸作为原料通过合成与复配方法获得一种新型磷矿选矿捕收剂;首先将脂肪酸与酰胺药剂进行酰胺化,然后在合成的药剂中复配一定量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
活动说明1.一、二两题为必答题;2.仔细阅读介绍文字;
从抗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中抽提总RNA,经逆转录-聚俣酶链反应直接扩增出348bp的重链可变区cDNA片断,经核苷酸序列分析研究,证实已获得了单抗SZ-39重链可变区基因。从而为今后进一步制备
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位于汉中市北18公里的褒河谷口,是以褒谷口为中心,石门水库为依托,汇聚栈道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宗教文化、古摩崖石刻为一体的综合性游览胜地。其中的“
盘山梯田色彩丰富,田亩半是黄灿灿的油菜花半是绿油油的油菜籽。树树桃花站在田头地角,笑容娇媚迷人。坡地上燃着麦子花,与油菜花比赛抽穗灌浆。篱笆墙内桃红正艳,一栋栋楼房掩映在桃红桃粉里。天空瓦蓝,蜜蜂忙碌采蜜。公路硬化建设初具规模,茶马古道隐没在荒草丛中。进入崇仁村,这个构建崇仁尚德村风,先后获得省级和谐文化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还被评为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的白族村落,民族文化气息浓郁,犹如山风扑面
去龙泉驿游哪里?优美如画的景点景区只能带来视觉上的饱足感,一个城市更为重要的是其文化内涵。龙泉驿旅游要在差异化上做文章,避免千篇一律的快餐式旅游规划,充分挖掘旅游背
本研究选择不同海拔的高山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对高山嵩草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全氮、全钾、PH值对Simpson指数的影响较大,全氮、PH值对Shannon-Wiener指数的影响较大,全氮、全磷、全钾及PH值对Pielou指数的影响不明显。
通过对互助北山野生食用植物品种资源的调查,可食用植物共计87种,对其中主要的39种进行了取样测定.经分析计算,本区食用植物蕴藏量148t,可年产鲜重145t.有些品种具有极高的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