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专多能”型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改革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背景,提出了“以掌握知识、提高素质为基础,以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为重点,在掌握操作技能上使劲着力”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思路,建立了高职计算机类专业“1+X+1”证书的课程考核新模式。课程考核引入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认证和企业评价,采用多元化的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一专多能 课程考核 人才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高度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时代,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但数量大,而且质量要求也高,这对培养计算机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职业定位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还能实际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往往还要求员工身兼数职或身顶数岗。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必须是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跨专业的工作能力和能胜任多岗位的职业技能的“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以保证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能够生存和发展。这里,“一专”指的是每个毕业生必须有一项专长或特长,就是有一项最为拿手的职业技能;“多能”指的是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适应多种工作的专业能力和频繁的职业迁移适应力,具体能力包括:与人交往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业能力、自学能力、发展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外语阅读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信息处理与加工能力、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开发新技术的能力、现场组织与技术管理的能力等。
  课程考核是“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围绕课程考核方式及其改革展开讨论。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背景
  
  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目前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大多采用基于笔试的闭卷或开卷方式,实践性课程的考核通常采用上机测试、论文答辩、设计成果演示、现场操作等方式或几种方式组合的综合考核方式。这些课程考核只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的考核。这种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考试方法简单,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对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考核与评价是基于以课程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等为基础的学校评价,缺少社会和行业标准,没有以特定职业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为依据,因而不能正确反映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与实际职业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也体现不出学生所具备的专业能力在履行某个职业岗位职责时的胜任程度,同时也反映不出学生面临职业岗位迁移时的适应能力。
  考核与评价是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大驱动力,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的考核与评价方式不适应以社会对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能力需求为标准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考核,不能满足培养“一专多能”型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目标需求,也不能保证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胜任职业岗位的需要。因此进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
  
  众所周知,考核是一根引导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它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按照就业市场对高职计算机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实际要求来设计这个指挥棒,结合职业岗位的特点来设置考核内容和选择考核方式,改革的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考核方式下所产生的“高分低能”现象。培养出能真正满足社会需要、对社会有用的“一专多能”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
  为了实现上述改革目标,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思路。通过对高职教育“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真研究和对现行考核方式的深入分析,并借鉴国内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结合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形成一条可借鉴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总体思路是:根据“一专多能”型计算机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按照“以掌握知识、提高素质为基础,以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为重点,在掌握操作技能上使劲着力”的课程考核指导思想,构建出一个宽松、开放、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摸索出一种新的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方案及其实施
  
  1,课程考核改革的方案
  从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角度来看,课程考核需要从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与评估。对于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和考核,当今世界普遍是采用“证书”方式来进行的。根据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拟采用“1+X+1”证书的考核方式,以改变目前因传统考核方式产生的“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的人才质量状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升学生的职业化能力,使培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能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这里,“1+X+1”中的第一个‘1’是指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一门课程通过校内考核,可获得课程合格证;‘x’是指其它为国家或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部门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水平证书、校内或其他部门组织技能竞赛的获奖证书,其数量和种类可依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个人喜好、可能的就业岗位等因素作选择。后一个“l”就是指在获得课程合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水平证书、技能竞赛奖证书等证书的前提下,符合毕业条件的,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下面是以我院计算机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采用“1+x+1”证书的考核方式所制定的一个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2,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施
  (1)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校内考核
  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把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分成三类: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性课程和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三类课程分别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 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用“有限开卷”考核。要求试卷上的题目不能直接在教材上找到答案,学生必须在自己的分析思考并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的基础上作答,避免照抄或死记硬背,这种考核也是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学会分析思考和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实践性课程采用‘平时+实践”考核。日常的考勤、上课提问、学习态度、完成作业的质量等作为平时成绩,占10%;实践考核至少考四次。占90%。
  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采用‘平时+实践+期末”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10%;实践考核至少考三次,占40%;期末考试占50%。   针对部分课程还可以通过举办技能竞赛,将参赛学生在竞赛中获得的成绩也纳入学业考核的成绩中。
  将原来单一的卷面考试变为过程考试,把只考知识变为知识与能力的考核并重,这种多元化考核方式能较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与素质水平、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能有力地促进“一专多能”型计算机类人才的培养。
  (2)根据课程性质大力引入校外考核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一般都是围绕“一专多能”型计算机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满足职业岗位群不同的“知识、能力、技能”要求而设置的。对其中不少课程或课程的组合,国家教育和其他行政部门、行业和企业制定有相应的考核标准。由于这些标准是由专家根据职业需求制定的,更权威、更贴近实际,因此把这些考核标准引人课程考核体系对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可以引人的校外考核方式有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认证和企业评价这三种。
  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是由计算机专业教学专家组织的考试。实行考教分离,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具有一定的公正性。计算机等级考试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可以有一个较客观的评价,能促进教师关注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学生求职就业的敲门砖,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在课程考核体系中,职业资格认证是评价学生是否掌握履职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可以用于考查学生从事某一岗位(或岗位群)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提出的在全社会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的教育改革,是真正体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重要举措。它具有以下优势:考核的公正性、考核的全面性、考核的权威性,提高考核评价的社会可信度。在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中,目前有五门课程可进行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要求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需要获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做可以达到以考促学,全面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的目的。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与创业实践三门课程在实习单位完成,采用企业考核方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考核标准,由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负责考核。
  对于一门课程,只要通过校内考核或获得技能竞赛获奖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考试水平证书三种证书的任何一个,该学生本门课程的考核就算合格。
  
  结论
  
  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采用多元化、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在我院计算机系计算机网络专业进行了试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行这种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后,网络专业学生的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超过90%,计算机网络三级考试通过率超过80%。网络专业80%的学生获得计算机装调员证书(中级),60%的学生获得网络管理员证书(中级)。
  实践表明,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于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有明显的作用。这种考核方式能充分激励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客观的衡量学生的学业和技能水平,让每个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认清自己的优劣势,从中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通过采用“多证”考核方式,有利于“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当然,计算机类“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考核改革还有更多的路要走,如何通过课程考核结果定性定量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最终建立高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的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不过,计算机类“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考核改革可对其它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起到推动与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阐述了全方位深松技术打破犁底层,改变耕层结构,改良土壤,促进作物根系良好生长,提高作物高产的科学性,并通过实践得以证实。分析了"全方位深松"技术推广缓慢的原因,指出了解决
晋中市榆次区为促进2008年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任务的完成,于7月22日召开了农村沼气流动现场会。会议利用一上午的时间观摩了修文镇南疃村、陈胡村等14个点。下午在张庆乡乡政
2005年12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农业工程程学会主办,广东省农业厅、华南农业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5学术年会(2005 CSAE Annual Meeting)在华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中国
本程序采用DJS-6机算法语言编写,考虑了纵向力对船体板架弯曲的影响,可以处理多种载荷分布形式、弹性约束等,亦可同时计算多种工况。计算结果由宽行打印机输出,提供各节点位
期刊
本文将塔式起重机水平动臂的拉杆作为一弹性体支承,利用挠曲线的微分方程分析并推导出动臂在不同连接型式下的纵横弯曲的计算公式。由此提出动臂最佳吊点的确定原则,是在上述
农机化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从农机化在改变农业生产模式、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造农村面貌、保障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
为切实做好农机为农服务工作,南城县农机部门未雨绸缪,积极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一是做好组织领导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做到有指导思想,有任务分工,有工作重点,有具体
对广大用电企业来说,用电功率因数高低,直接关系到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关系到供电线路电压损失和电压波动,关系到节约用电和整个用电区域供电质量.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因数,已成
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小麦机械化收获的实现,玉米机械化收获已成为当务之急。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成为新的开发热点。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需求愈来愈强烈,特别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