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要素构成,在教学中应突出“外语+相关专业”的模式,从教学体系、专业实习和课外活动等方面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覃幼莲(1974-),女,广西贵港人,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广西 玉林 537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项目编号:2013JGA2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032-02
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大量应用型本科专业应运而生,以与精英教育完全不同的方式为社会培养和提供了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随着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发展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专家呼吁,本科生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者,意即职业能力培养应为普通本科教育的应有之意。[1]实地调查及文献研究显示: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职业能力教育仍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2]目前对于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还处于探索与发展中,从外语应用人才培养的视角,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深入探讨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培养对策,对于创新外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突破,首先需要把握职业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3]在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要根据外语专业的特点,正确认识职业能力要素的内涵和内在联系。
1.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是指在从事外语相关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等,是职业能力的内在要素。
(1)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知识是指外语的系统化知识,主要由相关语种的文学、语言学和社会与文化等知识组成。在应用型外语专业的职业能力中,一方面,外语专业知识为职业工作提供了基础,并在工作中得以体现。另一方面,学生的职业能力会受到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影响和制约,具有综合与全面的外语专业知识能促使学生在职业中适应工作全局或者更多的工作层面,增强工作的适应力和创造力。
(2)外语专业技能。外语专业技能是指对外语掌握、表达和综合应用方面的技能,主要表现是能准确把握语音和语调,规范使用词法、句法和章法,熟练掌握听、说、读、写和翻译技能,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外语专业技能是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体现职业能力的价值。
(3)相关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是指与外语专业相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涉及到外交、外事、金融、经贸、法律、军事、新闻和科技等多个专业。在不同的专业中应用外语知识进行工作,是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工作特点,具备与外语专业相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是从事相关职业的基础。
2.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的方法能力
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的方法能力指在从事外语相关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及工作方法,是职业能力的显性表现。
(1)學习方法。“方法”一词对应于英语中的“approach”,它是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为目的,根据学习者内外部情况的变化、对观念、策略和技巧进行不断调控的动态系统。[4]学习是获得职业能力和发展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在学校阶段或是在工作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职业能力。
(2)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思维模式制约着语言结构,不同文化之间的思维模式不同,造成在语言表达上的各异。[5]外语的思维方法是指使用外语规则和概念进行思维活动的途径、手段或办法,是用外语直接进行思维活动的整体性描述,能够有效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3)工作方法。工作方法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办法,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体现,是职业能力的重要表现。外语应用的显著特征是以外语作为工具从事相关工作,反映了应用型外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特点,也是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价值所在。
3.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的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中的适应性行为和社会技能的综合表现,是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的能力。大学生的三种主要社会能力是:事务处理能力,一般人际交往能力和建立与发展友谊的能力。[6]这三种社会能力既相互关联又具有一定独立性,共同表达了社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
(1)事务处理能力。事务处理能力是在工作中参与社会、遵从社会规则、处理事务风格和保持良好心理素质的综合能力。工作过程是处理事务的过程,而事务处理过程是与工作单位以及社会相关联的,这就需要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在处理与外语有关的各种事务中,需要将人文和科学融合、母语和外语结合,以及了解本族文化与异国文化,才能在工作中占据主动,表现出较强的外语职业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现在工作中与周围人员建立联系和吸收、转化周围信息,以及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具体行为。工作中必然会与人打交道,要做好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较好地与其他人交往并乐于交往,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上下级之间和单位内外之间的关系,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与发展友谊能力。其是指一种心理境界、处事态度和友情表达的方式,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支持、忠诚、接纳和交流等的态度和愿望。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应具备在工作与生活中能与同事、客户,包括外籍同事和客户,建立和发展友谊关系的能力,从而达到与他人紧密联系、交流合作的目的。
二、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策
职业能力是通过学校、工作和社会等方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参加工作前的学习和训练对培养职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应突出“外语+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从教学体系、专业实习和课外活动等方面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1.教学体系重视职业能力培养
教学体系是组织和实施专业教学的总体设计,反映了实现专业目标和培养职业能力的整体过程。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教学体系应重视构建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1)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课程设置、安排和结构的总体设计,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要具有应用外语知识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能力,不仅要牢固掌握外语知识,还要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在课程体系中,应构建“外语+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外语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外事类、翻译类、经贸类、科技类或旅游类等相关专业的课程,培养学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职业能力。
(2)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外语人才的职业能力特征决定了教学模式应具有多元化、能力本位以及与相关专业联系等属性,使得“外语+相关专业”教学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在外语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创设多种语言学习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扎实的外语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在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中,采用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培养外语基础好、专业水平高、职业能力强的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
2.专业实习突出职业能力训练
专业实习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专业实习要以能力本位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外语相关专业工作为内容,落实“外语+相关专业”的实习模式,注重实习的专业化、岗位化和全程化,将实习工作落实到实处。
(1)实习专业化。实习专业化是指实习要突出“外语+相关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利用外语知识在相关专业进行实习,使学生的外语技能与相关专业技能结合。有关涉外的贸易、商业、企业、金融等领域中有大量以外语为基础的工作岗位,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在这些与外语有关的领域进行实习,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大有益处。
(2)实习全程化。实习的全程化是指采用“见习+实习”的方式,分为几个阶段,多次安排,全程贯穿。在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分阶段到与外语相关的单位进行短期见习,在毕业前进行系统实习,从而实现见习和实习的连贯性和全程化,保证职业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使得学生能循序渐进地了解外语相关专业,逐步提高职业能力。
(3)实习岗位化。实习的岗位化是指实习要突出“实习+岗位”的方式,采用岗位实习或顶岗实习的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具体岗位的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升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能顺利在实习单位或其他单位的相关岗位就业,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3.学生课外活动渗透职业能力内容
在高校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是拓展学生的相关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上,突出“外语+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渗透职业能力的培养。
(1)学生活动的主题。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活动的主题应该是以外语应用能力和相关专业技能为核心,以人文素养为基础,以职业指导等为拓展,具有鲜明的外语特征和时代气息,起到引导和鼓舞学生应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学生活动的内容。活动内容是活动的具体项目,应以外语为主线,以内容为载体,开展各类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实训活动,如口语实训、翻译实训、商务谈判实训、商务礼仪实训、酒店管理实训等,开展有益于培养人文素养和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调查活动、科技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公益活动等。
(3)学生活动的形式。活动的形式是根据活动内容实施的具体行动,可以是严谨、认真的仿真模拟实训,也可以是轻松活泼的聚会、沙龙等文体活動,以及各种各样能促进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的竞赛活动等。活动应以外语作为主要语言,模仿西方国家的交流形式,营造外语氛围,学习西方礼仪,增强外语的渗透力和吸引力,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与其他本科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共同之处,但外语类专业着重于外语与相关专业的结合。在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教学中,要强调理论性、知识性和职业性并重,应用“外语+相关专业”的模式,突出外语理论知识与相关专业技能的结合和融合,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外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相关专业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职业能力,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德生,羿羽.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挑战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09,(13).
[2]刘文清.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4).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27(1).
[4]文秋芳.论英语学习方法系统的结构、特点与调控[J].外语研究,1996,(1).
[5]熊文莉.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6]刘艳,邹泓.武汉地区大学生社会能力的结构及其问卷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4).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覃幼莲(1974-),女,广西贵港人,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广西 玉林 537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项目编号:2013JGA2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032-02
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大量应用型本科专业应运而生,以与精英教育完全不同的方式为社会培养和提供了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随着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发展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专家呼吁,本科生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者,意即职业能力培养应为普通本科教育的应有之意。[1]实地调查及文献研究显示: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职业能力教育仍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2]目前对于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还处于探索与发展中,从外语应用人才培养的视角,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深入探讨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培养对策,对于创新外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突破,首先需要把握职业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3]在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要根据外语专业的特点,正确认识职业能力要素的内涵和内在联系。
1.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是指在从事外语相关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等,是职业能力的内在要素。
(1)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知识是指外语的系统化知识,主要由相关语种的文学、语言学和社会与文化等知识组成。在应用型外语专业的职业能力中,一方面,外语专业知识为职业工作提供了基础,并在工作中得以体现。另一方面,学生的职业能力会受到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影响和制约,具有综合与全面的外语专业知识能促使学生在职业中适应工作全局或者更多的工作层面,增强工作的适应力和创造力。
(2)外语专业技能。外语专业技能是指对外语掌握、表达和综合应用方面的技能,主要表现是能准确把握语音和语调,规范使用词法、句法和章法,熟练掌握听、说、读、写和翻译技能,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外语专业技能是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体现职业能力的价值。
(3)相关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是指与外语专业相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涉及到外交、外事、金融、经贸、法律、军事、新闻和科技等多个专业。在不同的专业中应用外语知识进行工作,是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工作特点,具备与外语专业相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是从事相关职业的基础。
2.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的方法能力
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的方法能力指在从事外语相关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及工作方法,是职业能力的显性表现。
(1)學习方法。“方法”一词对应于英语中的“approach”,它是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为目的,根据学习者内外部情况的变化、对观念、策略和技巧进行不断调控的动态系统。[4]学习是获得职业能力和发展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在学校阶段或是在工作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职业能力。
(2)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思维模式制约着语言结构,不同文化之间的思维模式不同,造成在语言表达上的各异。[5]外语的思维方法是指使用外语规则和概念进行思维活动的途径、手段或办法,是用外语直接进行思维活动的整体性描述,能够有效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3)工作方法。工作方法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办法,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体现,是职业能力的重要表现。外语应用的显著特征是以外语作为工具从事相关工作,反映了应用型外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特点,也是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价值所在。
3.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的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中的适应性行为和社会技能的综合表现,是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的能力。大学生的三种主要社会能力是:事务处理能力,一般人际交往能力和建立与发展友谊的能力。[6]这三种社会能力既相互关联又具有一定独立性,共同表达了社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
(1)事务处理能力。事务处理能力是在工作中参与社会、遵从社会规则、处理事务风格和保持良好心理素质的综合能力。工作过程是处理事务的过程,而事务处理过程是与工作单位以及社会相关联的,这就需要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在处理与外语有关的各种事务中,需要将人文和科学融合、母语和外语结合,以及了解本族文化与异国文化,才能在工作中占据主动,表现出较强的外语职业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现在工作中与周围人员建立联系和吸收、转化周围信息,以及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具体行为。工作中必然会与人打交道,要做好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较好地与其他人交往并乐于交往,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上下级之间和单位内外之间的关系,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与发展友谊能力。其是指一种心理境界、处事态度和友情表达的方式,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支持、忠诚、接纳和交流等的态度和愿望。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应具备在工作与生活中能与同事、客户,包括外籍同事和客户,建立和发展友谊关系的能力,从而达到与他人紧密联系、交流合作的目的。
二、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策
职业能力是通过学校、工作和社会等方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参加工作前的学习和训练对培养职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应突出“外语+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从教学体系、专业实习和课外活动等方面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1.教学体系重视职业能力培养
教学体系是组织和实施专业教学的总体设计,反映了实现专业目标和培养职业能力的整体过程。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教学体系应重视构建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1)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课程设置、安排和结构的总体设计,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要具有应用外语知识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能力,不仅要牢固掌握外语知识,还要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在课程体系中,应构建“外语+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外语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外事类、翻译类、经贸类、科技类或旅游类等相关专业的课程,培养学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职业能力。
(2)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外语人才的职业能力特征决定了教学模式应具有多元化、能力本位以及与相关专业联系等属性,使得“外语+相关专业”教学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在外语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创设多种语言学习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扎实的外语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在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中,采用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培养外语基础好、专业水平高、职业能力强的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
2.专业实习突出职业能力训练
专业实习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专业实习要以能力本位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外语相关专业工作为内容,落实“外语+相关专业”的实习模式,注重实习的专业化、岗位化和全程化,将实习工作落实到实处。
(1)实习专业化。实习专业化是指实习要突出“外语+相关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利用外语知识在相关专业进行实习,使学生的外语技能与相关专业技能结合。有关涉外的贸易、商业、企业、金融等领域中有大量以外语为基础的工作岗位,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在这些与外语有关的领域进行实习,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大有益处。
(2)实习全程化。实习的全程化是指采用“见习+实习”的方式,分为几个阶段,多次安排,全程贯穿。在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分阶段到与外语相关的单位进行短期见习,在毕业前进行系统实习,从而实现见习和实习的连贯性和全程化,保证职业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使得学生能循序渐进地了解外语相关专业,逐步提高职业能力。
(3)实习岗位化。实习的岗位化是指实习要突出“实习+岗位”的方式,采用岗位实习或顶岗实习的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具体岗位的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升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能顺利在实习单位或其他单位的相关岗位就业,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3.学生课外活动渗透职业能力内容
在高校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是拓展学生的相关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上,突出“外语+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渗透职业能力的培养。
(1)学生活动的主题。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学生活动的主题应该是以外语应用能力和相关专业技能为核心,以人文素养为基础,以职业指导等为拓展,具有鲜明的外语特征和时代气息,起到引导和鼓舞学生应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学生活动的内容。活动内容是活动的具体项目,应以外语为主线,以内容为载体,开展各类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实训活动,如口语实训、翻译实训、商务谈判实训、商务礼仪实训、酒店管理实训等,开展有益于培养人文素养和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调查活动、科技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公益活动等。
(3)学生活动的形式。活动的形式是根据活动内容实施的具体行动,可以是严谨、认真的仿真模拟实训,也可以是轻松活泼的聚会、沙龙等文体活動,以及各种各样能促进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的竞赛活动等。活动应以外语作为主要语言,模仿西方国家的交流形式,营造外语氛围,学习西方礼仪,增强外语的渗透力和吸引力,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与其他本科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共同之处,但外语类专业着重于外语与相关专业的结合。在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教学中,要强调理论性、知识性和职业性并重,应用“外语+相关专业”的模式,突出外语理论知识与相关专业技能的结合和融合,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外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相关专业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职业能力,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德生,羿羽.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挑战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09,(13).
[2]刘文清.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4).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27(1).
[4]文秋芳.论英语学习方法系统的结构、特点与调控[J].外语研究,1996,(1).
[5]熊文莉.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6]刘艳,邹泓.武汉地区大学生社会能力的结构及其问卷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4).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