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数学学习兴趣策略拙见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它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直接关系。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事物,并参与该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巩固的过程。由于教学内容抽象,形式枯燥,逻辑推理严谨,使普通中学的好多学生感到乏味、厌倦,甚至有的一进校就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体会。
  现在普通中学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生活经历和知识掌握程序都各不相同。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应是每个学生兴趣的总和。要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首先要重视始业课和序言课的设计,知识面宽一点、浅一点,抓住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从而产生吸引力,激发众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授比例线段时,我先讲了一则故事:公安人员一次在侦破案件时,发现在现场有作案人留下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取下脚印,并根据脚印推算出作案人的身高,作为侦破案件的科学依据。那么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原来有这样一个比例关系:脚印长:身高=1:7,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颇有兴致地量脚印算身高,也有学生从自己的身高推算自己鞋子的尺码来印证。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比例线段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讲授内容要贴近生活和实际,举例要生动有趣,为学生铺设好通向数学宫殿的桥梁,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有用且能学好。如在等比数列这单元,我讲了借羊分羊的故事:古代一农夫临终前对三个儿子说,我仅有17头羊留给你们三人,老大得一半,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讲完就去世了,怎么分呢?难倒了兄弟三人。这时来了一老农,手牵一头羊,思索了片刻说:我把这头羊先借给你们,这样一共18头羊,按比例不是好分了,老大得九头,老二得六头,老三得二头,还剩下一头仍还给我。这样分对吗?似对又不对,这就使学生对学习等比数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紧迫感。学完等比数列,学生纷纷证明这样分的方法是正确的,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数学兴趣也明显提高。
  第三,教法要多样,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被动局面。固定一种形式容易使学生听课注意力不能持久,产生单调、厌倦的感觉。围绕中心,读读议议,自学讨论不失为一好方法。如在讲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课本上有这样一题:解方程:A,我让学生自解、互议、互评,不仅要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对别人的不同看法要摆事实,找论据,在比较中取长补短。有个学生别出心裁,把原式配成A的形式,得A,所以A。这种多向信息交流,有利于灵活运用知识,激发学习上的探索和进取心。
  数学的思维方法比较抽象,普通中学的学生解题时模仿老师的多,因而指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技巧,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让他们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我在讲完二次式定理后说:今天是星期一,从今天算起第50天是星期几?学生的思维一下凝滞住了,我接着在关键处诱发了一下:一个星期有七天,50天有多少个七天,还余几天?茅塞顿开:求余数,迅即有学生列出。前50项都含有7的因数,所以50除以7的余数是1。学生情不自禁地说:仍是星期一!这种获得成功的激情。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平面几何里黄金分割这一节,学生对它的背景了解甚少,我给学生指出这不是数学游戏,而是科学的结晶,自古到今为什么这样受人重视,发动学生去问、去找。从.618在人体结构美中的价值、到大自然中植物叶序现象,如向日葵花序中小花的排列,其顺时针方向的螺旋数,与逆时针方向的螺旋数之比为:12/21、34/55、89/144;从人体最佳室温23摄氏度到华罗庚的优选方法;直到最近由我国科学家发现人思维活动的心脑最佳频率耦合系数也含有0.618,应有尽有。还有个学生从辞海中查到1:1.618可有数列2,3,5,8,12,21……相邻两项之比来表示,不仅大开眼界,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趣味骤增。此后,学生经常注意自己周围的数学问题。
  第四,标新立异,留下悬念。中学生心理有一个特点:好奇。它往往会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以数学本身丰富的内容,处处给予新鲜感。
  1、探求解题的捷径。乘法公式A学生都能背出,但它的变形就不一定知晓,为灵活掌握这一公式,在新年到来之际,请学生计算A学生粗一看,从数字关系总觉得有捷径可走,但怎么走捉摸不定,当点出利用乘法公式的变形A后,学生一眼就看出,原式等于199。一学生说:“我明年也会编了。”他列出了算式,提高了兴趣,又活用了公式。
  2、培养发散性思维,探求解题方法。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会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模仿教师的多,摆脱不了常规,解题有时就会遇到困难,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探索。如化简A学生一见分母中含有根号,就想到有理化分母,花费了很多时间,若注意到A就很简便了。
  3、留下悬念。学生的思维活动要靠问题来激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总是不断设问,不断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教学中留下悬念,会引起思索,产生刺激,调动学习情绪。如在勾股定理这一节,留下二个问题:(1)若a、b、c成勾股数,那a:b:c是多少?当场有不少学生脱口而出:3:4:5,我进一步指出;3、4、5是构成勾股数,但勾股数是不是一定为3:4:5,如9、40、41。(2)给你一个正整数a(a>0),你能不能写出另两个整数,使其组成勾股数,如,课后议论纷纷,各叙已见,最终统一了认识,送来了答案,学生说:有味,印象深。学习数学的空气浓厚。
  
其他文献
“看人生因作者不同,看人生又因读者不同。就如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不同:经学家看见淫,道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西方谚语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古人也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的说法。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任何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但是,我们发现了计算教学值得深思的现象,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
期刊
【案例】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题为“认识11~20”的数学课。上课伊始,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刚学过的知识:“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0~10,会数吗?请小朋友们从小到大数一数,再从大到小数一数。”当学生按要求数完后,教师导人新课:“你还知道比10大的数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  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边数边摆了10根小棒,让学生思考:你摆了几根小棒?有几个一根呢?10个一根是几根呀?
期刊
高三的生物复习,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进行一次全面回顾,但在很多情况下,它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忙于做题的局面。我们的高三生物复习课往往是这样进行的:知识点归纳→ 历年相关高考试题展示→学生练习→评价、巩固→下一知识点归纳…。    一、复习题与高考试题联系    而教师在复习课上所选用的复习题往往是照搬高考题,虽然它最严谨,但是高考命题者的命题目的、价值定位和高三生物复习课中的教学
期刊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干巴巴,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
期刊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默写这一方法通常被很多教师采用,它能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所掌握的效果,如果把学生学习新知识比用是学习过程的起程,那么默写就是学习过程的归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果如何,通过默写后就能略知一二。虽然默写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但也是学生实现学习最终目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更能产生意想不到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默写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英语默写的方法与策略   
期刊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但笔者发现,有些老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由此而对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在此试作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新课程不需要老师讲了吗    最近,各种课改观摩活动此起彼伏,观摩课、调研课、示范课、评比课接二连三。稍作注意的话,你就会发现,目前的语文教师
期刊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信息时代后,原高中数学某些教学内容的“繁、难、偏、旧”,过分注重“双基”,以及对数学作为工具课所应起的作用的忽视……,都制约了数学课在培养现代公民数学素养中的功能的发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在理论上更加与国际中学数学教育接轨,而且教学理念更先进、课程设计更科学、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大面积推进,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种传授活
期刊
初中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但很多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失去了兴趣,这是为什么呢?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的教学手法及对教材的处理上存在一些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教教材”、“教材即知识”,仍然沿用老套教学策略,难以达到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要求,更谈不上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无法使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的要求。由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寻找解决“矛盾”的渠道,迫切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教材灵活处理,发展
期刊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  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