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边盖高楼大厦:坐拥今典花园、顶级旅游度假酒店项目;一边诗意地栖居:写小说、担任电影制片人,打造民营美术馆。在地产界少见的“混搭的高手”张宝全的身上,商业与艺术竟然和平共处。在兼具商人和艺术者的双重身份的前提下,他的着装态度是:可以遵守商业的原则,但是不能放弃个人相对的自由。
人物简介:张宝全,今典集团董事长,200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251位,资产达30亿元人民币,既是中国顶级度假地产的领军人物:坐拥可媲美迪拜、拉斯维加斯等度假胜地的三亚、青岛等地红树林系列旅游度假酒店,又同时游刃于电影和艺术之间:打造了中国第一家民营的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研发了好莱坞标准的DCI-2K数字放映机,建立了涵盖影院、数字设备、院线、制片、发行和网上交易平台的完整电影产业链条,成为继中影、北影之后的中国第三大电影集团公司;投资拍摄了《叶问》、《沂蒙六姐妹》、《刺陵》等影片;创作了小说《天命》并受到网友追捧,明年还将亲自导演一部中国版的“乱世佳人”——《胭脂》。
商业的规则交给一些名牌去解决
2008年年底,电影《叶问》首映式前夕。
热爱电影的张宝全想着由自己投资的电影终于要上映了,决定去买件新衣服参加首映式,去了Versace的店,看上了一件蓝灰色的休闲西装,问售货小姐是否能把衣服上的Logo拆掉,如果能拆就买,如果不能拆就不买。小姐觉得很奇怪,很多人就是为了这个标志才买的,而这位客人却要把这个标志拆掉。无奈只得费了半天的功夫将衣服上的大Logo卸掉。
1957年出生的张宝全人生经历丰富:小时候听从母亲的意愿做了木匠,偶尔的一次机会去当兵,成为部队里小有名气的作家。转业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苦于没钱拍电影,下海成为了一位地产商人。
谈及这一代在复杂历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们的衣冠态度,张宝全认为,“现在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基本上属于第一代,属于进取型,第二代属于守成性。第一代人都是从一个普通的人和生活中过来的,他们对待穿衣的关注度还是不够的,而我也是属于第一代的人。”
“在富二代身上才会形成跟国外富豪生活相类似的一些东西。他们会很清楚,一切是为了生活。不过他们将来所形成的消费习惯还是与国外的富豪们会有一些不同,因为东方的农业文明在对西方的工业文明吸纳的过程中还是会融合很多的自然与自在的东西。”张宝全坦言。
张宝全一年难得打几回领带,非常喜欢购买那种不用打领带的西装和衬衣,因为在商业社会里,正装几乎是对应着某种形式,所以在着装上真正剩下来的自由并不多。如果不想打领带,就需要买一些不用打领带的西装和衬衣,其实它们本身也还是一种形式。
但是与国外大公司老板和高层见面属于特殊情况,“我一定会打领带,这些时候的衣服常常演变成了一个礼貌的态度,需要作为一种礼仪来遵守。不要造成不够尊重的误解。比如在香港穿着其实是一种代表,如果去参加某种会议,不小心把某种衣服穿错了,或者穿得不好,可能连门都进不去。”
在如此多的商业规则中,张宝全发现穿着名牌是一个不错的解决之道:“名牌在设计和质量上会有一种稳定性,另外,中国人认名牌,你会发现自己走到哪都是没有问题的,第二因为你穿得合适就会取得一种稳定的、好的品德和信誉。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非常讨厌有Logo,我更愿意穿着Logo不明显,或者没有Logo的,打高尔夫球除外。”
“但是如果不涉及这几方面的时候,我更喜欢在着装中寻找一个模糊的地方。”
发现牛仔的笼统性
张宝全的电影公司曾向奥运会鸟巢开幕式提供了63台蒙太奇数字电影放映机,营造出李宁在奔跑的那块梦幻银幕。张艺谋曾来他家做客聊天,两个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友聊起来,张艺谋感慨道:“你多好啊,多自由自在,如果做导演,能有今天的这一切吗?”
对此,张宝全却说:“我现在是不错。但是当初如果没有从商去搞艺术了,我的今天又会怎样呢?”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商业与电影的故事,谁是必然,谁是偶然?张宝全一时也无法说清,“从目前来说是老天给了一个成功商人的命而让我来成就艺术家的梦。商业上显示出来的效果可能更明显。艺术家的理想但是没有放弃,我依然在努力中,当然我觉得还是一个机遇。”
对艺术的爱好,体现在吃穿住行上最大的一条就是自然,“艺术家很多对世俗的东西不在乎,也许更在乎自己。所以我和其他人不同的是,我更关注于自然,想坐就能坐,想站就能站,因为不同的衣服具有不同的形式感,穿西装必然要有西装的样子,扎上领带就不能就地随便一坐,它会规定你的一种行为,所以我希望找到正式和非正式的,休闲和正式之间的这样一种机会。这些跟现行的一些商业规则可能不一定完全吻合。”
除了偏好不用打领带的西装和衬衣之外,最近让张宝全比较兴奋的是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穿牛仔裤,“我以前从来不穿牛仔裤,因为可能觉得自己体型不适合,穿得不好看,这次去丽江拿地,跟着朋友们一起去了一家牛仔专卖店,试了一下觉得挺好的,我一下子感觉它比其他的裤子更好,因为它具有一种很强的笼统性,搭配其他的衣服随地而坐都没事,不过那么多件也只有两件款型适合,我买了一薄一厚的两条。大概以前我对牛仔裤的印象不好是主要因为大家给我挑的不太适合。”
“如果一个艺术家觉得你穿的衣服颜色不错,你却跟他说我两万块钱。这些其实与颜色和金钱都没关系,而与富豪们的素质有关,在不同的情境和语境下要通过不同的程序去解码。如果你没有这个程序你就解不了码。”
对话
《风尚周报》:你的服装都是自己购买的吗?平时个人形象如何打理?
张宝全:一般都是我跟朋友一起去买,我们去香港的时候,办完事情就去买衣服。如果我觉得要有一个重要的活动要参加,我会带朋友去购买衣服,大致把自己弄对,绝不会把自己弄得很意外。我有一个朋友也是地产的老板,同时也是好几个中国名牌衣服的代理,他对名牌非常了解,对这方面也特别讲究,如果要出席一些商务活动,我会叫上他,如果要出席一些介于休闲和正式之间的活动,我会叫上一些与时尚关联的人。前几天饭桌上遇见一个做平面设计的朋友,发现他的眼镜不错,说你配的是啥眼镜,说着说着吃完饭我就开了车去了他说的那家眼镜店。
《风尚周报》:是否在形象问题上遭遇过批评?
张宝全:还没有,可能人家不好意思批评我(笑),也是因为很多中国人不在乎。
《风尚周报》:平时都会喜欢穿一些怎样的衣服?
张宝全:我一般喜欢上身穿一些休闲西装,可以假装比较镇静(笑),今天是临时抓了一件衣服,一些稍微正规一些的夹克,在国内的一些正规的场合,感觉也能成。不过我不太愿意穿太正规的西装。
《风尚周报》:企业家们常常会出席行业会议、颁奖、派对、会谈等活动,在这些场合您会如何着装?
张宝全:一般的行业年会会跟大家穿得一样,也只有在这种时候我才会打领带,公司的年会我会穿不打领带的西装和衬衣,颁奖之类我都穿成不打领带的那种,我也不跟大家发生意外,酒会和时尚派对我尽可能不参加,我觉得最累的是这种活动,酒吧和派对都是从西方起来的,因为成天见不到人,到酒吧见见朋友,找找说话的需求,这跟人家的地和人口有关系,而中国的第一代的富豪都是创业型的,很多还没有形成这种氛围,所以我尽可能不去参加。与朋友的聚会自然一些就行,跟政府官员打交道也是以休闲为主题。
《风尚周报》:在着装上,你会更注重个人气质、职业身份、时尚趋势还是场合氛围?
张宝全:首先是适合个人,然后是场合不能太过,其余两项基本不会做太多的考虑。
人物简介:张宝全,今典集团董事长,200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251位,资产达30亿元人民币,既是中国顶级度假地产的领军人物:坐拥可媲美迪拜、拉斯维加斯等度假胜地的三亚、青岛等地红树林系列旅游度假酒店,又同时游刃于电影和艺术之间:打造了中国第一家民营的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研发了好莱坞标准的DCI-2K数字放映机,建立了涵盖影院、数字设备、院线、制片、发行和网上交易平台的完整电影产业链条,成为继中影、北影之后的中国第三大电影集团公司;投资拍摄了《叶问》、《沂蒙六姐妹》、《刺陵》等影片;创作了小说《天命》并受到网友追捧,明年还将亲自导演一部中国版的“乱世佳人”——《胭脂》。
商业的规则交给一些名牌去解决
2008年年底,电影《叶问》首映式前夕。
热爱电影的张宝全想着由自己投资的电影终于要上映了,决定去买件新衣服参加首映式,去了Versace的店,看上了一件蓝灰色的休闲西装,问售货小姐是否能把衣服上的Logo拆掉,如果能拆就买,如果不能拆就不买。小姐觉得很奇怪,很多人就是为了这个标志才买的,而这位客人却要把这个标志拆掉。无奈只得费了半天的功夫将衣服上的大Logo卸掉。
1957年出生的张宝全人生经历丰富:小时候听从母亲的意愿做了木匠,偶尔的一次机会去当兵,成为部队里小有名气的作家。转业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苦于没钱拍电影,下海成为了一位地产商人。
谈及这一代在复杂历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们的衣冠态度,张宝全认为,“现在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基本上属于第一代,属于进取型,第二代属于守成性。第一代人都是从一个普通的人和生活中过来的,他们对待穿衣的关注度还是不够的,而我也是属于第一代的人。”
“在富二代身上才会形成跟国外富豪生活相类似的一些东西。他们会很清楚,一切是为了生活。不过他们将来所形成的消费习惯还是与国外的富豪们会有一些不同,因为东方的农业文明在对西方的工业文明吸纳的过程中还是会融合很多的自然与自在的东西。”张宝全坦言。
张宝全一年难得打几回领带,非常喜欢购买那种不用打领带的西装和衬衣,因为在商业社会里,正装几乎是对应着某种形式,所以在着装上真正剩下来的自由并不多。如果不想打领带,就需要买一些不用打领带的西装和衬衣,其实它们本身也还是一种形式。
但是与国外大公司老板和高层见面属于特殊情况,“我一定会打领带,这些时候的衣服常常演变成了一个礼貌的态度,需要作为一种礼仪来遵守。不要造成不够尊重的误解。比如在香港穿着其实是一种代表,如果去参加某种会议,不小心把某种衣服穿错了,或者穿得不好,可能连门都进不去。”
在如此多的商业规则中,张宝全发现穿着名牌是一个不错的解决之道:“名牌在设计和质量上会有一种稳定性,另外,中国人认名牌,你会发现自己走到哪都是没有问题的,第二因为你穿得合适就会取得一种稳定的、好的品德和信誉。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非常讨厌有Logo,我更愿意穿着Logo不明显,或者没有Logo的,打高尔夫球除外。”
“但是如果不涉及这几方面的时候,我更喜欢在着装中寻找一个模糊的地方。”
发现牛仔的笼统性
张宝全的电影公司曾向奥运会鸟巢开幕式提供了63台蒙太奇数字电影放映机,营造出李宁在奔跑的那块梦幻银幕。张艺谋曾来他家做客聊天,两个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友聊起来,张艺谋感慨道:“你多好啊,多自由自在,如果做导演,能有今天的这一切吗?”
对此,张宝全却说:“我现在是不错。但是当初如果没有从商去搞艺术了,我的今天又会怎样呢?”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商业与电影的故事,谁是必然,谁是偶然?张宝全一时也无法说清,“从目前来说是老天给了一个成功商人的命而让我来成就艺术家的梦。商业上显示出来的效果可能更明显。艺术家的理想但是没有放弃,我依然在努力中,当然我觉得还是一个机遇。”
对艺术的爱好,体现在吃穿住行上最大的一条就是自然,“艺术家很多对世俗的东西不在乎,也许更在乎自己。所以我和其他人不同的是,我更关注于自然,想坐就能坐,想站就能站,因为不同的衣服具有不同的形式感,穿西装必然要有西装的样子,扎上领带就不能就地随便一坐,它会规定你的一种行为,所以我希望找到正式和非正式的,休闲和正式之间的这样一种机会。这些跟现行的一些商业规则可能不一定完全吻合。”
除了偏好不用打领带的西装和衬衣之外,最近让张宝全比较兴奋的是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穿牛仔裤,“我以前从来不穿牛仔裤,因为可能觉得自己体型不适合,穿得不好看,这次去丽江拿地,跟着朋友们一起去了一家牛仔专卖店,试了一下觉得挺好的,我一下子感觉它比其他的裤子更好,因为它具有一种很强的笼统性,搭配其他的衣服随地而坐都没事,不过那么多件也只有两件款型适合,我买了一薄一厚的两条。大概以前我对牛仔裤的印象不好是主要因为大家给我挑的不太适合。”
“如果一个艺术家觉得你穿的衣服颜色不错,你却跟他说我两万块钱。这些其实与颜色和金钱都没关系,而与富豪们的素质有关,在不同的情境和语境下要通过不同的程序去解码。如果你没有这个程序你就解不了码。”
对话
《风尚周报》:你的服装都是自己购买的吗?平时个人形象如何打理?
张宝全:一般都是我跟朋友一起去买,我们去香港的时候,办完事情就去买衣服。如果我觉得要有一个重要的活动要参加,我会带朋友去购买衣服,大致把自己弄对,绝不会把自己弄得很意外。我有一个朋友也是地产的老板,同时也是好几个中国名牌衣服的代理,他对名牌非常了解,对这方面也特别讲究,如果要出席一些商务活动,我会叫上他,如果要出席一些介于休闲和正式之间的活动,我会叫上一些与时尚关联的人。前几天饭桌上遇见一个做平面设计的朋友,发现他的眼镜不错,说你配的是啥眼镜,说着说着吃完饭我就开了车去了他说的那家眼镜店。
《风尚周报》:是否在形象问题上遭遇过批评?
张宝全:还没有,可能人家不好意思批评我(笑),也是因为很多中国人不在乎。
《风尚周报》:平时都会喜欢穿一些怎样的衣服?
张宝全:我一般喜欢上身穿一些休闲西装,可以假装比较镇静(笑),今天是临时抓了一件衣服,一些稍微正规一些的夹克,在国内的一些正规的场合,感觉也能成。不过我不太愿意穿太正规的西装。
《风尚周报》:企业家们常常会出席行业会议、颁奖、派对、会谈等活动,在这些场合您会如何着装?
张宝全:一般的行业年会会跟大家穿得一样,也只有在这种时候我才会打领带,公司的年会我会穿不打领带的西装和衬衣,颁奖之类我都穿成不打领带的那种,我也不跟大家发生意外,酒会和时尚派对我尽可能不参加,我觉得最累的是这种活动,酒吧和派对都是从西方起来的,因为成天见不到人,到酒吧见见朋友,找找说话的需求,这跟人家的地和人口有关系,而中国的第一代的富豪都是创业型的,很多还没有形成这种氛围,所以我尽可能不去参加。与朋友的聚会自然一些就行,跟政府官员打交道也是以休闲为主题。
《风尚周报》:在着装上,你会更注重个人气质、职业身份、时尚趋势还是场合氛围?
张宝全:首先是适合个人,然后是场合不能太过,其余两项基本不会做太多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