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特色专业的《采油工程》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gay3_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实现我校把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建设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的总体目标,探索主干课程《采油工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路线,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中,首先要把握好国家级特色专业的方向,设计的建设方案中如何体现特色,以及保障课程建设实施的综合体系等解决思路。
  【关键词】特色专业 精品课程 建设思路 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21-03
  
  我校是建国后最早(1951年)创办的石油高等工程专科学校,油气田开发工程是我校58年办学的优势学科及专业,《采油工程》是石油工程学科及油气田开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在我校“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要求下,准确定位特色专业的建设方向、目标与方案,实质上集中体现在《采油工程》的精品课程建设之中。设计好《采油工程》的建设方案,对保证我校油气田开发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方向及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尽管我校的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办学已有近58年的历史,其主干课程《采油工程》的教学经历了大专——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的变革,课程建设与改革一直都紧跟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取得了许多教学改革成果,如“油气田开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获得了教育部的示范称号。但是,随着我校石油工程学科建设的发展,油气田开发工程本科专业办学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新时期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作为体现石油工程学科及油气田开发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采油工程》需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特别是主干课程的教学如何体现我校石油工程学科建设的特色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此,本文从专业特色出发,探索《采油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目标及方案。
  
  一、专业特色决定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
  
  我校58年来的办学一直是紧紧围绕中国石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目标不断改革,形成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在国内外石油行业中享有良好声誉。在高等教育发展迅猛的中国,把我校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是符合我校的发展要求的。但在普遍追求上层次、建设高水平本科大学的形势下,准确定位优势学科及专业的办学特色,以及如何建设精品课程是众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普通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开展《采油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要追求新的水平和特色,紧紧围绕我校油气田开发工程特色学科的目标。为此,我校《采油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及目标是:在3~5年内,建设一支一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系统完善的教学内容和工程技术应用特色的教材、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高水平的实验室、具有综合性与先进性的实训基地、实习基地,以及体现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教学管理体系。
  
  二、体现特色是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要求
  
  特色专业下的主干课程建设方案首先要体现专业特色,只有有了自己特色的精品课程建设路线,才能把握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线。主要建设要求有:
  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个“团结、和谐、学术、实践”的双师型教学梯队是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也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长期目标。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不仅需要教师具有高学历、高学术、高职称,更要教师具有工程应用技术教学的能力。
  2.特色教材。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本好的教材既有利于教师授课,更方便学生学习,教材建设的目标应该是做到“学生易学,教师易用,内容与时俱进,工程性强”的特色,而目前缺的就是这样一本工程性强的教材。
  3.共享资源。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因此,精品课程应该是精在资源,也就是要建设一个“优质、高效、共享、更新”的教学资源,把每个教学环节的资料数字化,实现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
  4.管理落实。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是极其复杂而琐碎的,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科学、公平、公正的管理模式,那么即使有再好的队伍、再好的资源也将是一盘散沙。完善课程建设的管理制度,实现“建设——修改——建设——完善”的扎实开展,才能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
  5.特色创新。所有的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要想让我校的《采油工程》课程建设能够在众多石油院校的同门课程建设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观念、方法与手段,并将其融入到课程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去,才能实现我们的特色和优势。
  教师、教材、资源三维立体化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创新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有创新,才会有特色和发展。一门课程只有立足于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精品课程,才能不流于形式,才能从芸芸课程之中脱颖而出。我校的《采油工程》课程建设没有自己的特色,就无法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占据地位,将使我校的油气田开发专业失去特色,甚至连生存都没有空间。
  
  三、建设方案要体现专业特色
  
  根据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精品《采油工程》的建设步骤设计为:
  1.转变教学思想才能适应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
  精品课程应该是体现了时代精神、符合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进步需要的新的课程理念,是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及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示范性课程。课程的精品意识是精品课程的灵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是精品课程不可或缺的品质和精髓。基于此,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要树立起课程的精品意识。
  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关键在我们教师队伍的观念更新。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和核心,首先要主动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我校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育目标的定位:满足石油工业国内、国外市场对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区别于其他石油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在于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一线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安心一线工程技术工作的不怕苦精神。我们必须转变本科办学强理论、轻技术应用的思想,更新普通本科教育观念,坚持应用型人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首先,根据《教师教学岗位基本要求》和重点学科建设要求,结合我校石油工程学科的教师结构现状,制定双师型教师岗位责任及要求。特别是制定出每一位教师的培养目标与进步计划,需要针对课程要求明确每位教师在教学各阶段环节所需经历的教学辅导、课堂讲授、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操作实训、生产实习等主要教学环节的素质要求,促使教师从窄方向向宽专业的转变,从单一的理论教学向生产实践教学型的转变,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其次,针对我校近五年新进教师占50%的新情况,他们基本都是博士、硕士,专业方向分布均衡;具有博、硕士学位的新教师年轻活跃,英语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但专业方向窄、教学基本功不足、生产实践经历缺乏。因此,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文凭层次、专业方向的结构,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优势,制定相应的考核政策和激励措施,把以博士学位教师为主体的精品课程教师队伍派到油气田的生产一线去,从事生产技术应用,掌握生产环节的技术关键,特别是针对教科书中没有或者难以描述的技术细节,只有通过科研途径多到生产一线去收集、总结,才能使现场最新的生产技术成果成为采油工程教学的案例,保证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工程性,使他们尽快成为一流的骨干教师。这也是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建设“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主讲教师——实习教师”队伍体系和老带新机制,是强化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管理、培养新教师的科学途径,在我校的跨越式发展中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其重要。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发展计划,进行岗位培训和工程实践锻炼,通过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开展观摩教学和示范性教学,探讨和交流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师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实行“老带新”,就是要把我校的优良师德师风传统在必须经历的辅导、课堂讲授、指导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生产实习等主要教学环节中去形成、发扬,既要成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双师型老师,又要做到教学环节的工作认真、严格。
  调动教师参加建设的积极性是精品课程质量的重要条件。要把教师岗位责任制与绩效考核落到实处,主要做法有:把课程建设工作指标化,任务分解到人,建设经费分解到指标上,按计划时间表进行考核。
  3.进一步加强特色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物质基础,更是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形式之一。
  我校的石油工程本科,是在58年应用技术专科(包括16年中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工程应用性强的特色。保持和发展我们的应用型特色是我校石油工程本科建设的方向。我校李文华主编的教材《采油工程》,通过多届师生使用反映其具有理论适度够用、工程性强的特色,也受到油田用人单位的良好评价。目前,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具有我校石油工程学科特色的新版教材,该教材的第二版已列入出版计划。
  4.完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
  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课程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模式。以专题讲座、名师课堂、网上互动以及学生导师制等多种形式,建立和学生对话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发表个人见解和相互讨论的机会,培养团队协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标准化统一备课、教考分离、平时考核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实验与课程设计综合评定学生课程成绩,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建立以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为组长的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统一管理。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
  (1)实行院内教师竞聘上岗,考核方法公开、公平、公正;
  (2)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统一实施安排;
  (3)建立教学督导制度,以督为辅,以导为主,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实施质量监督;开展课程教学考核的综合评价与信息反馈,包括对基础课程(高数、化学)专业基础课程(油层物理、渗流力学、流体力学)教学的质量评估;
  (4)要求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进行教学设计、课件设计以及实验设计,以便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5)尤其注重一些教学薄弱环节的质量管理,如实验指导、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这些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犹如“木桶理论”中的最短木板,制约着课程建设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不仅对任课教师进行考核,还对实验指导教师进行考核;不仅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注重抓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中间环节,特别是注重专业课程的素质教育和研究型学习环节。
  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
  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培养在《采油工程》课程建设中不仅体现在理论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我校建设具有现代水平的“油气开发系统校内实习基地”和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在新生入校后就开设了《石油工程导论》课程,在《采油工程》开课前安排油气田生产实习五周外,课程中安排了10个学时的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占总教学学时的比例达到14%),还分别安排了80学时的采油工程基地操作实训及课程设计,极大地强化了工程意识和专业应用技能,保证了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和特色。
  
  四、立体保障课程建设
  
  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人力、财力和相关条件的保障,强化以下方面的建设:
  1.继续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年轻教师,包括有丰富现场经验的高级工程师。
  2.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力度培训双师型教师。
  3.加大投资建设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及网络教学交互系统。
  4.保障建设资金的落实及建立考核奖励机制。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负责人需要按照计划对精品课程进行逐项的过程管理。必须制定精品课程的中期检查和验收标准,严格组织验收,建立科学有效的精品课程评估机制,将立项评估、中期检查、验收评估衔接起来。在评估自查中,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对精品课程建设全面负责,对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学校应组织督导小组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课程建设的详细情况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不按学校要求进行建设的课程,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课程,终止其经费使用,对不符合精品课程条件的课程不予以认定。只有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全程进行监控,才能真正促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养杭.基于高等教育理念的精品课程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08(6)
  2 王越之.改革石油工程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2(6)
  3 孙国红.论高校精品课程与课程的“精品意识”[J].当代教育论坛,2006(6)
  4 宋德如.略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7(4)
  5 张光明.石油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3)
  6 张仁兰.基于能力培养下的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8(6)
  7 施太和.石油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4)
  8 王跃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6)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的“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特别是德育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普九”工作成果的巩固。本文从农村“留守学生”引发的问题,造成农村“留守学生”不良问题的原因,以及根据作者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留守学生”教育提出几条可行性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留守学生 教育 关爱 不良现象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
期刊
〖记者5月12日讯〗今天在复旦大学的毕业纪念墙上,出现了一副特殊的“爱中国”的图案,很多学生都在上面写下了美好的祝愿和希望。下午14时28分,复旦大学燕园的钟声准时响起,25名四川籍学生手挽手敲响了世纪钟……连日来,各地高校师生举行升国旗仪式、图片展览、募捐、送祝福等多种活动,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日前,北大共青团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南下之旅”实践团启程出发,将在绵阳、德阳开展为期5天
期刊
〖记者5月14日讯〗从今天举行的“2009年首都高校博士生博士后和高校辅导员到北京市挂职锻炼工作会”上获悉,3年来,已有1050名博士生和博士后到北京挂职。   从2007年开始,北京先后启动两批高校博士生博士后到区县政府部门、市直机关、国有企业和乡镇挂职锻炼。2007年和2008年有789名,今年5月份起,又有第三批338名高校博士生博士后和33名高校辅导员参加。  今年北京市首次启动高校辅导员
期刊
〖记者北京5月4日讯〗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全国各地高校学子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及教育活动。广大学生纷纷表示要弘扬五四精神,高扬爱国旗帜,在实践和奉献中成长成才。     “五四青年是我们的榜样”    在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踩着春的脚步早早地踏遍了整个燕园:举办一台纪念晚会,组织一场主题展览……北大学子采取多种形式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历史学系20
期刊
【摘 要】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生物课中开展生命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生命意识,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关键词】生物教学 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14-02  【Abstract】Life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each life edu
期刊
【摘 要】本文叙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加工中心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及生产实施》的开发实施过程。具体阐述了该课程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课程的特色和创新点。  【关键词】工作过程 学习领域 典型零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15-03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期刊
〖记者5月12日讯〗在纪念“512”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和奥运精神,结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农业大学的讲话,向全国的大学生发起倡议。倡议指出:   要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深入学习、宣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学习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和五四精神。   要继承五四精神,弘扬时代精
期刊
〖记者5月10日讯〗作为全国抗震救灾的一支力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和灾区恢复重建工作。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一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向中央和各级政府提交咨询报告数百份,其中多份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并被直接采纳应用,为抗震救灾和灾区恢复重建发挥了思想库作用。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整合校内外及国内外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心理学、教育学、公共
期刊
【摘 要】本文分别从招生数量、在校生数量,师资情况和基础设施等三大方面,通过分析05~07年《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等相关数据,对北京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进行了对比,旨在具体地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状况,寻找制约因素,分析原因,以期促进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 公办高校 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50-0
期刊
【摘 要】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适应人才培养市场化要求的必然结果。按大类招生、强化本科生的通识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论文从高等教育的目的、学生的根本利益等多角度论证了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并对目前常见的几种通识教育模式进行分析,指出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出符合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通识教育 大类招生 人才培养 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C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