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富阳到杭州延安路上的孩儿巷,走杭新景高速,不到两个小时。我把车停在延安路银泰城地下车库,走过苹果西湖店、地铁龙翔桥站、85℃咖啡店??然后就是孩儿巷。
当年,我要来到这里,需要一天的时间,另外还需要一年的等待。
夜晚的孩儿巷,灯光很暗,巷子里冷风如树的枝条,嗖嗖打在脸上,很痛。一个中年人牵着一条泰迪从身边走过,我对上初二的儿子说:“你给我照个相吧,把路牌也拍下来。”他心不在焉,拿着手机,却看着泰迪,当然,泰迪真的很可爱。
结果,照片中的我站在黑暗之中,远处有一些朦胧的灯光,看不清自己的脸,就像我看不清记忆中的孩儿巷。
孩儿巷是我奶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一间只有十二三平米的平房,屋子里有一种樟脑丸与腐臭缠杂在一起的味道。樟脑丸的味道来自奶奶的衣柜,腐臭则是马桶里飘散出来的,两股味道在狭窄的空间里混和——这就是我小时候感觉到的杭州味道。
奶奶与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是小学同学,住在同一条街。一个家境富庶,嫁了一个旧政府的官员,也就是我爷爷。一个学了戏随着东安舞台走南闯北,最后名满天下。
解放后,像爷爷这样的身份和家庭,首当其冲,家产尽失,爷爷去了内蒙古。奶奶则逃离家乡来到杭州投靠姐姐,最后投靠了在北京的大姐,谁也不知道她那几十年是如何活下来的。
每年的年关,父亲会带着我,有时还有我的两个姐姐,来看望奶奶,父亲总是挑着米或是红薯。我们很少乘车,在公交车上东倒西歪,被人嫌弃着讨厌着,当然,主要还是为了省钱。
巷子很窄很窄,房子很低很低,我不敢走太远,总是站在奶奶家门口,看掏粪车吃力地经过,看大人骑着自行车神气地飞过,看城里的孩子穿着整齐的衣服洋洋然走过??
奶奶和父亲就在那间小小的屋子里,半天不出声,静静地坐着。我知道奶奶邻居家人丁兴旺,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大毛,一个叫二毛。二毛性格很外向,会过来问:“大妈,来客人啦?”奶奶这时才会出声:“我儿子,还有孙子。”二毛便会朝我看。
我努力回忆二毛的样子,但已经回忆不起来,就连是胖是瘦,是高是矮都已经全然忘却。
孩儿巷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拆迁,奶奶搬到了众安桥。奶奶对我说过,最不舍的就是大毛二毛这家邻居了。直至去世,她还会经常说起大毛二毛,也许她一个人在杭州谋生的那段日子,他们曾帮衬过奶奶的生活。
父亲至今保留了奶奶从杭州寄来的一部分信件,看邮戳大部分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地址是“孩儿巷8号”。现在,我已找不到当年“孩儿巷8号”的位置了,但只要听到“孩儿巷”这三个字,似乎还可以闻到奶奶当年那间屋子里的复杂气味,我不知道它为什么可以从几十年前的岁月中穿越而来。
孩儿巷的巷口,就是延安路,是杭州老城区最为繁华的街区,高楼林立,灯火通明,车水马龙。这个城市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一层一层把岁月和像奶奶一样的小人物的故事,深深地掩埋在城市下面。她的故事对其他人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和价值,或许只有她的亲人,知道她曾经在这个角落里生活过,并有过卑微的喜怒哀乐。
当年,我要来到这里,需要一天的时间,另外还需要一年的等待。
夜晚的孩儿巷,灯光很暗,巷子里冷风如树的枝条,嗖嗖打在脸上,很痛。一个中年人牵着一条泰迪从身边走过,我对上初二的儿子说:“你给我照个相吧,把路牌也拍下来。”他心不在焉,拿着手机,却看着泰迪,当然,泰迪真的很可爱。
结果,照片中的我站在黑暗之中,远处有一些朦胧的灯光,看不清自己的脸,就像我看不清记忆中的孩儿巷。
孩儿巷是我奶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一间只有十二三平米的平房,屋子里有一种樟脑丸与腐臭缠杂在一起的味道。樟脑丸的味道来自奶奶的衣柜,腐臭则是马桶里飘散出来的,两股味道在狭窄的空间里混和——这就是我小时候感觉到的杭州味道。
奶奶与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是小学同学,住在同一条街。一个家境富庶,嫁了一个旧政府的官员,也就是我爷爷。一个学了戏随着东安舞台走南闯北,最后名满天下。
解放后,像爷爷这样的身份和家庭,首当其冲,家产尽失,爷爷去了内蒙古。奶奶则逃离家乡来到杭州投靠姐姐,最后投靠了在北京的大姐,谁也不知道她那几十年是如何活下来的。
每年的年关,父亲会带着我,有时还有我的两个姐姐,来看望奶奶,父亲总是挑着米或是红薯。我们很少乘车,在公交车上东倒西歪,被人嫌弃着讨厌着,当然,主要还是为了省钱。
巷子很窄很窄,房子很低很低,我不敢走太远,总是站在奶奶家门口,看掏粪车吃力地经过,看大人骑着自行车神气地飞过,看城里的孩子穿着整齐的衣服洋洋然走过??
奶奶和父亲就在那间小小的屋子里,半天不出声,静静地坐着。我知道奶奶邻居家人丁兴旺,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大毛,一个叫二毛。二毛性格很外向,会过来问:“大妈,来客人啦?”奶奶这时才会出声:“我儿子,还有孙子。”二毛便会朝我看。
我努力回忆二毛的样子,但已经回忆不起来,就连是胖是瘦,是高是矮都已经全然忘却。
孩儿巷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拆迁,奶奶搬到了众安桥。奶奶对我说过,最不舍的就是大毛二毛这家邻居了。直至去世,她还会经常说起大毛二毛,也许她一个人在杭州谋生的那段日子,他们曾帮衬过奶奶的生活。
父亲至今保留了奶奶从杭州寄来的一部分信件,看邮戳大部分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地址是“孩儿巷8号”。现在,我已找不到当年“孩儿巷8号”的位置了,但只要听到“孩儿巷”这三个字,似乎还可以闻到奶奶当年那间屋子里的复杂气味,我不知道它为什么可以从几十年前的岁月中穿越而来。
孩儿巷的巷口,就是延安路,是杭州老城区最为繁华的街区,高楼林立,灯火通明,车水马龙。这个城市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一层一层把岁月和像奶奶一样的小人物的故事,深深地掩埋在城市下面。她的故事对其他人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和价值,或许只有她的亲人,知道她曾经在这个角落里生活过,并有过卑微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