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文化街学校 青海 海东 810799)
摘 要: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就是“创新”。新课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原则,把创新学习融入教学中,以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以创新教育为方向的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新课程创新性教学,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創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创设新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和创新学习方法,要求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养成善于探究、提问、质疑的好习惯。教师必须有意识自觉地积极地营造民主课堂气氛,主动地转换角色,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从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把教师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在教学中多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去创新,积极寻求多元答案、思路,拓展思维空间。
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思想情感的突破。教学要以数学思想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教学中要敏锐地发现并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并对数学思想加以点拨,这样在教学中既是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又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学会数学地思维。
三、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因素。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这是达到民主和谐的基础;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既是自己的师表,又是最亲、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第三,学生之间要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
教师要更新观念,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四、优化练习设计,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学内容的巩固提高部分,练习的开放性应体现在多样化上。一是条件的开放。条件不足,或没有给出条件,需要学生具体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从而达到解题目的。二是结论开放。给出条件,没有给出结论,或结论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的结论。三是解答方法开放。在练习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或从不同角度分析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独创性。四是问题情境开放。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设计一定的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时空开放。有些练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亲自去观察、实践、搜集资料、统计数据、归纳整理,最终解决问题,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新课程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策略
1.教学目标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新课程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新课程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
2.教学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
3.教学练习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总之,数学学习离不开创新,创新意识体现了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求实性,体现了数学教育的技术功能及文化功能,学生只有学会创新,才能在层出不穷的新知识中获得有益于自身提高的东西,才能全面发展。
摘 要: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就是“创新”。新课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原则,把创新学习融入教学中,以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以创新教育为方向的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新课程创新性教学,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創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创设新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和创新学习方法,要求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养成善于探究、提问、质疑的好习惯。教师必须有意识自觉地积极地营造民主课堂气氛,主动地转换角色,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从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把教师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在教学中多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去创新,积极寻求多元答案、思路,拓展思维空间。
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思想情感的突破。教学要以数学思想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教学中要敏锐地发现并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并对数学思想加以点拨,这样在教学中既是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又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学会数学地思维。
三、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因素。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这是达到民主和谐的基础;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既是自己的师表,又是最亲、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第三,学生之间要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
教师要更新观念,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四、优化练习设计,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学内容的巩固提高部分,练习的开放性应体现在多样化上。一是条件的开放。条件不足,或没有给出条件,需要学生具体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从而达到解题目的。二是结论开放。给出条件,没有给出结论,或结论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的结论。三是解答方法开放。在练习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或从不同角度分析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独创性。四是问题情境开放。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设计一定的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时空开放。有些练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亲自去观察、实践、搜集资料、统计数据、归纳整理,最终解决问题,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新课程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策略
1.教学目标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新课程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新课程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
2.教学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
3.教学练习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总之,数学学习离不开创新,创新意识体现了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求实性,体现了数学教育的技术功能及文化功能,学生只有学会创新,才能在层出不穷的新知识中获得有益于自身提高的东西,才能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