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湿地与环境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pu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芦苇湿地与区域环境、富积能力、生物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告诫人们保护芦苇湿地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道理。
  关键词 芦苇;湿地;环境;保护;利用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和多种生物的栖息地之一。湿地环境由湿地水文、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对湿地的适应及改造构成,各种因子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协同,共同构建起湿地的整体功能。湿地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湿地环境自身健康水平和湿地在全球环境长期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两个方面。一个未受自然异常破坏和人类活动扰动的湿地环境,因其生物种属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整合性和抵抗外力的稳定性完好而处于较好的健康状态中。当外力扰动超过湿地环境的修复能力时,湿地环境的健康状态就会恶化,功能发生退化,进而对区域乃至全球环境产生影响。
  芦苇湿地是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长期自然演替发育而成的生态系统。它不仅调节周围的自然环境,而且还蕴藏着较高的自然生产能力。在湿地的发育过程中,芦苇对于湿地起到了大量富积、滋育低等植物、浮游生物和软体动物的作用,通过完善的食物链促进湿地鱼类、甲壳类和涉游禽类及鸟类生物圈的稳定。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和两栖类动物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
  芦苇湿地既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又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它极易受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干扰,所以人类在开发利用芦苇湿地资源的时候,必须给予必要的保护,以保证芦苇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芦苇湿地是经过长期的生物演替形成的生态系统,芦苇是这个生态系统中植物的优势种。芦苇湿地在生物演替过程中,经过了土壤沉积、土壤微生物及低等植物的入侵、浮游生物的繁衍、湿地环境的富积等过程,直至逐步形成高等植物植被,当发育成芦苇湿地的时候,已达到了自然生产力的最高阶段,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有较高的调节能力。
  
  1芦苇湿地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1.1调节局部小气候
  湿地芦苇植物,对防止土壤沙化、减少地面蒸发、降低风速有明显的生态效益。据测定,在芦苇湿地内,风速只有0.11m/s,而同一时刻,在与之相邻的低矮草层或裸地,风速可达2.97m/s;芦苇湿地的地面蒸发量0.2mm/h,而裸地蒸发量高达1.05mm/h。因此,芦苇湿地对改善区域内空气湿度起着积极作用。
  1.2芦苇湿地与区域环境
  芦苇湿地多为退海滩涂、江河流域的低洼漫滩、湖泊以及低洼沼泽地。湿地的建群植物中,芦苇是优势种群,同时,在较干旱的季节性湿地里分布着小叶章;深水沼泽湿地分布着狭叶香蒲;湿润或浅水湿地分布着粗脉台苔草、拂子茅;在近海滩涂盐碱湿地分布着翅碱蓬,这些湿地植物分别构成了季节性湿地、沼泽湿地和湿润湿地的自然景观。
  据测定可知,芦苇的蒸腾系数为1∶600,每公顷芦苇湿地的芦苇茎秆产量达10t以上,这样在整个生育期间,要向周围空间排放水汽600t,能有效地净化空气,调节水分,润泽一方水土。
  滨海或江河流域的芦苇湿地,是海陆水陆之间的植物保护带,对来自陆地、海洋的冲击,起着缓冲降解作用。由陆地流向海洋的污染物,流经芦苇湿地,经过芦苇湿地的生态功能的氧化、吸收降解,能有效减轻陆地对近海海域的污染,使近海生物圈得以保持相对稳定;来自海域的海浸与海蚀,也受到大面积芦苇湿地的阻遏,减轻了土壤盐渍化的发生。
  
  2芦苇湿地与富积能力的关系
  
  芦苇对土地有极强的富积能力。据测定,较好的芦苇湿地,每公顷生物总量可达20~40t,其中50%以上是地下产量,残留在土体内,成为有机质。芦苇湿地土壤的富积过程也是湿地土壤理化性质不断向良性发展的过程。据统计,芦苇湿地的土壤孔隙度较自然裸地提高15%~20%,土壤容重较自然裸地降低12%~15%。若以成熟的腐殖质涵蓄水养能力为1∶5,那么,由此可见芦苇湿地的土壤所涵蓄水、热、吸附氮素营养等是何等巨大的潜在土地生产能力!
  
  3芦苇湿地与生物资源的关系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会形成不同类型的生物结构,以适应某些特异的生物种繁衍生息。
  辽宁省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幅员辽阔,北起沈山线,南临渤海湾,总面积1 115km2,包涵了原始芦苇湿地自然景观、人工保护湿地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人文景观。在湿地范围内有退海滩涂新生地貌,也有低河漫滩、局部沼泽和河网交织的多种类型的地势地貌。 湿地植被类型以芦苇为主,深水沼泽内大量滋生蒲草,而盐碱滩涂则被红色的翅碱蓬等盐吸植被所覆盖,苇绿、红地相映,景色蔚为壮观。
  湿地的生物圈中,涉游禽及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大家族。已发现有鸟类253种,其中涉禽114种,占鸟禽总数的53%,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二级保护鸟类35种。1984年,辽宁省林业厅的鹤类考察组,在盘锦芦苇湿地,对丹顶鹤跟踪研究,在芦苇湿地中首次发现丹顶鹤的巢、卵和幼雏,现在这里成了丹顶鹤的重要栖息区。近几年还发现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的黑嘴鸥在湿地河口区集群栖息,群体总数在4 000只以上,其数量之大,相当于当今世界自然种群的一半以上。如此数量的集群黑嘴鸥,可谓又一大自然奇观。列入一级保护动物的珍禽白枕鹤、白鹳和鸳鸯等,在芦苇湿地内也均有一定数量。
  盘锦的芦苇湿地,处于咸淡水交汇的复合生态区,具有较高的边缘生态效应和较高的生物生产力。湿地内的淡水水域,广泛地分布着草鱼、鲤鱼、鲫鱼、鲶鱼和当今最受消费者青睐的黑鱼,每年这里都有大量的水产品产出。复合生态区的咸淡水交汇的“两合”水域,盛产肉鲜味美鲈鱼、梭鱼等鱼类。中华绒螯蟹是盘锦芦苇湿地的一大物种资源。河蟹秋冬在海水中交配,春季在海水中产卵孵化后返回淡水水域,在淡水中生长。广袤的湿地环境、充足的天然饵料为河蟹提供了极好的生长条件。但是,由于辽河三角洲的开发,人为地设置了河蟹溯游的障碍,致使河蟹资源明显衰减。为改变这一局面,现已采取孵化、驯化蟹苗的办法来弥补自然资源的缺欠。盘锦芦苇湿地每年向全国供应的商品蟹在2 000t以上,湿地既向社会提供享誉海内外的水产品,也为人类社会保存了淡水蟹这种宝贵的物种资源。
  湿地产出量最高的还是芦苇,年产芦苇约45万吨左右,作为草类纤维造纸原料,芦苇可以大量地代替木材。对我们这样的贫林国家,湿地芦苇生产的社会效益也是极为显著的。因此,芦苇被誉为“第二森林”资源。
  
  4芦苇湿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芦苇湿地作为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山地、河流、海洋、森林、草地一样都是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自然条件。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引发生态结构失衡,导致某些物种毁灭,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在水环境质量得到满足的时候,系统的生态功能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应该注意到,人类对湿地的开发利用,会不断地增加湿地的环境负担,当负担达到一定的限度时,湿地的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对湿地环境进行必要的保护,尤其是对于生物资源更应该珍惜,以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强化生态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手段,而更为重要的保护,则是不断地提高全民的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强化生态观念,只有这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才能得到保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幼兔是指断奶到3月龄的小兔.幼兔阶段是兔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生长快、食欲旺盛、对饲料的要求高,但由于幼兔的消化器官仍处于发育阶段、消化机能尚不完善、肠道黏膜自身保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一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分娩对于每一个孕妇是必经之路,更是妇女生命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生活体验.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分娩.因为分娩过程中逐渐增强
[目的]推广杂交水稻新组合K优40..[方法]对K优40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阐述.[结果]K优40是不育系K17A和恢复系R40配组育成的三系中籼杂交稻新组
综述: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化医疗的发展,扩理人才流动将呈现国际化趋势.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引进美国CGFNS国际护士资格认证标准考试,标志着中国护理行业及教育与国际接轨已
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或其他像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等精神障碍的主要方法.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临床上,出现发作性气急、咳嗽、咯痰、肺内满布哮鸣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除了传统的氮肥、磷肥、钾肥外,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电、声、光、风、磁等物理现象,经过巧妙作用,也可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角膜炎是牛羊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如治疗不及时,极易引起牛羊失明,给户主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阑尾炎是一常见病、多发病,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本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急性阑尾炎一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