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油在升膜蒸发操作实训装置的应用

来源 :山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Heart2010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蒸发即浓缩溶液的过程,被蒸发的溶液多数是水溶液。常用的蒸发器有强制循环式、升膜式、降膜式等结构,本次设计一款升膜式蒸发操作装置,设计压力常压,用导热油替代水蒸汽作为热源,保证操作的安全。且采用导热油加热,蒸发器内水溶液成膜状上升,浓度10倍,理论计算与实际吻合,提高操作者的实验动手能力。
其他文献
全面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着力打造虚拟仿真金课,是当前教育部为各大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有效方法。为此,本文进行了师生共建无机化学虚拟仿真下的协同教学模式研究。具体从无机化学实验内容、虚拟仿真平台实现技术性能与方案、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与安全教育和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探索“以建促学、以学促建,以学促研、以研哺学”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氟啶虫胺腈是砜亚胺类杀虫剂,可通过茎、叶、根吸收从而进入植物体内,适用于防治果树、水稻、蔬菜、小麦等作物上的飞虱、蚜虫、粉虱、蝽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快速、高效且持效期长,能有效防治对菊酯类、烟碱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产生抗性的吸汁类害虫。综述了氟啶虫胺腈开发背景、理化性质、毒性、合成路线、作用机制、残留分析方法、应用、登记情况等方面,并对氟啶虫胺腈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纯化水在电子、环保、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不同行业纯化水的水质标准有所不同,选择适合的生产技术与工艺一直是行业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具有常温操作、节能环保、自动化程度高以及产水稳定等优点,是最先进的水处理方法之一。利用反渗透膜法制备纯化水在医疗机构应用颇多,如血液透析用水、制药用水等。药用纯化水,在药物制剂过程中用量大,使用广。介绍了某医疗机构采用二级反渗透膜法结合预处理工艺制取药用纯化水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其回收率和脱盐率高,产水量稳定,出水满足2020年版《中国药典》制药纯化用水标准。同时
根据某石化企业采用的“吸收+膜分离+催化燃烧”油气处理系统,采用Aspen Plus V11软件,以含有烃类组分的油气作为处理对象,选用Rad Frac模块和PENG-ROB热力学模型进行流程模拟以及设计油气吸收塔。当选用的吸收剂温度为10℃,喷淋量为25 m3/h,吸收塔的填料选用IMTP-38,填料高2.5 m设计时,吸收塔满足有机物吸收率不小于90%。
利用Moldflow软件对喇叭罩进行模型建立、网格划分和修改,设计分析最佳浇口位置与冷却系统,并通过制品充填时间、气穴、熔接痕的模拟,对塑件的流动性进行分析。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形成翘曲变形的原因,得出收缩不均是形成翘曲的主要因素,调整保压曲线对成型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减少试模次数,提升产品质量。
“小容量注射剂的工艺与制备”是三年制药物制剂专科专业必修课《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II》的重要内容之一。超星学习通是一个兼具课程资源建设、师生教学互动、教学过程评价等多种功能的网络教学。教师通过课程概述、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小容量注射剂的工艺与制备说课设计,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为相关药物制剂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简要介绍水煤浆净化合成装置NHD脱碳工艺的工艺原理及流程,分析NHD脱碳装置工艺气出口净化度的影响因素,其包括:系统压力与空速、吸收操作温度、NHD溶液再生贫度、NHD溶液水含量、NHD溶液过滤等。针对以上因素给出调整措施,涵盖适当提高吸收压力降低空速、降低吸收温度等系统调整以及提高溶液过滤和再生度等现场整改,从而优化产品质量。
作为超压泄放装置,爆破片可与安全阀串联组合使用,也可与安全阀并联或单独使用;对于爆破片在不同设置情况下的尺寸选型或需要的有效泄放面积如何确定,本文将通过计算举例进行介绍。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VR教育登上教育历史舞台。这种交互性、沉浸性、构想性的教学方式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而5G时代的到来将开启云VR教育的新篇章,但同时VR教育也面临各种挑战。本文以化工机械为例对VR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发展策略。
实习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用于支撑工程与社会、职业规范、个人与团队、沟通能力毕业要求指标点的重要实践环节。但出于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和高校师资条件所限,该教学环节在切实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能力方面,距新工科要求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本文依托化工过程虚拟仿真技术,对化工专业实习教学环节进行虚实结合的多层次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夯实典型化工单元操作和工艺流程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发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提升,实现新工科背景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