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在社会发展序列谱上我国已处于“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频发阶段。公共危机的突发性容易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图书馆迫切需要将知识服务功能的延续作为一个动作热点,向公众和政府提供准确及时的无障碍信息和公正客观的背景资料,并不断创新自身的知识服务模式和内容去探索新的认知。
关键词:公共危机;知识服务;知识服务延续
作者简介:陈惠珊(1963-),女,福建厦门人,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公共危机研究。(广东 潮洲 521041)
2008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公共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模式又被赋予向公众提供政府公开信息的平台之一,由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转化为知识的重组、整合、配送、输出为时代内容的知识服务。
一、我国日益突现的公共危机
学术界研究认为,在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处在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往往是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公平等社会矛盾的瓶颈约束最严重的时期,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
2004年由丁元竹组织了98名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提出,中国2010年前后可能出现进入“危机多发期”,这些危机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等三个方面。
中国第四届伤害预防控制学术会议《中国伤害研究业务报告》表明:中国每年各类伤害发生至少2亿人次,其中70万-75万人死亡、100万人致残(每年自杀死亡28.7万、交通事故死亡11-13万、溺水死亡13万、工伤事故死亡13万人),每年因安全危机造成的损失高达5000亿元。
公共危机是一种社会的常态现象,由于具有偶发性、未知性、不利性、严重性、关注性、危害性和普遍性,使其对社会的危害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一个企业、地区、国家的范围内,可以更广泛地产生“涟漪效应”和“蝴蝶效应”,涉及多个国家区域甚至对全球产生威胁。
二、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内涵界定
图书馆知识服务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服务观念,是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张晓林先生指出,知识服务是以信息和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提供能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知识服务是一种基于一切信息资源(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用户需求目标驱动的(服务观念)、面向知识内容的、融入用户决策过程(服务方式),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增值服务。
三、公共危机中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应用
1.图书馆知识服务可以广泛获取公众的关注和信用
公共危机使许多人处于恐慌之中,尤其是由于腐败问题导致的信用危机似乎已经成为所有危机中的“重中之重”。公众对政府信用、政府决策与透明度缺乏信心,对企业虚假浮夸的担心,以及对某些人个人品质、素质问题的担心已经构成潜在的社会危机,这种危机是十分危险的。
图书馆是政府与公众联系的第三者服务平台,图书馆把馆藏实体资源建成具有网上查询和馆藏互借功能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可以及时采集、加工、处理、优化相关资料和信息,科学、客观、公正地向公众、政府传递,一方面消除公众的恐慌;另一方面为政府提供决策数据(如:国内外相类似的预案、正反经验、科学背景资料等),能够准确、及时、可靠地收集信息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对整个危机活动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奠定了公共图书馆向公众提供政府公开信息的法定平台,在平抑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和治理过程中,政府和社会民众都是相关利益的关联者,对公共危机的管理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公民的义务,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和付出。图书馆需要知识服务为公众求索科学内容扩展自身的公益属性,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
2.应对公共危机的信息集成服务
信息资源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对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提升由此出现的社会矛盾、公共危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紧急情况或公共危机程度越高,需要调动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资源就越多,牵涉到的应急机构和专业人员也就越多。高度利用和掌握准确的信息资源处理公共危机,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图书馆知识服务应对社会危机不是简单的信息采集,而是需要建立一系列完整的信息资源价值转化机制(集纳机制、筛选机制、传播机制、使用创新机制),借助网络技术和应用软件的支持,对图书馆各种服务进行整合,促进信息资源的价值转化,向公众提供信息的集成服务。
事实上,任何公共危机都不是简单的重复,都具备普遍意义的特殊性。一方面危机管理需要采取权变策略,针对不同危机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另一方面需要专业人员的良好素质,平时注意搜集、研究、整理日益增多的自然科学信息和与时俱进的社会科学信息资源,在处理危机上才能够准确析取、重组、创新、集成符合要求的知识产品。
2003年中国非典危机,由于没有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公众出于自身的应激反应,瞬间各种危机信息版本多得让处在危机焦虑之中的人们无所适从,即危机信息的传播缺乏筛选、处理和有效的整合,造成公众恐慌。反之,美国“9.11”事件处在五角大楼社区的阿林顿县图书馆便会马上行动起来,不仅每日两次发布警事消息和消防简报,而且在线交通信息,还收集潜在志愿者发给需要的组织。
四、公共危机中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延续
危机理论是西方政治学的一个比较传统的研究领域,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发生“古巴导弹危机”后,危机管理理论便应运而生,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近年公共危机不断发生,“非典”、“甲流”、“三鹿奶粉”、南方雪灾、汶川地震、西南五省旱灾和山西疫苗事件等接踵而至,也使图书馆在危机信息传播中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平台日显突出。民众不仅需要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也同样需要了解危机的背景资料,需要了解历史、自然、社会、国内外相关辅助知识,去客观地评价是非,化解心中的郁闷和恐惧。
图书馆知识服务就是从用户实际的信息需求和所处的信息环境出发,遵循用户的信息获取途径来组织服务的流程,其核心在于知识创新的过程,在公共危机中也体现为一个变化更新服务功能不断延伸的过程。
1.公共危机中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提前反应
从理论上讲知识服务是以知识选取与存储、知识重组与再生产、知识配送与输出为内容的服务,在现实中会出现如果用户有要求就可以知识生产和再生产,与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相比确实体现了知识成为主导资本的创新,但确有另一种价值体现在,将自身知识产品主动放在市场中去检验,让用户去评判品质优劣和择优选取,就需要不断创建适于自身的服务模式和内容,这种能动性又将知识服务延伸,去探求新的认知。
能动地探求知识服务模式不间断的更新,在社会危机出现之前或可能出现的范围内,对政府和民众的需求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各个学科资料信息采集、摘要、汇总、学科成果等等,让民众睁开智慧的双眼,在社会中尊严地使用民主权利;另一方面根据联合国的界定,危机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地质、水文气象、生物学)、技术灾害(来自技术或工业事故)、环境恶化等方面,就可以按照社会危机的分类向政府提供环境、矿难、农业、污染、治安等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采集、汇编或处理社会危机紧急预案的佐证资料。
2.公共危机中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应急反应
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动的延续,启迪我们采取更为主动的方式对有可能发生的危机预案事先分类,不断充实的资料文件包逐步形成产品氛围。
如果知识服务能够主动运作就可以在危机发生时,强占第一时间将“急救包”打开,让公众迅速了解危机事件:各个国家的应对措施、社会、自然、风土人情、科学数据、文献、政府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可能出现的灾情范围和后果。
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发生公共危机时,不可能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不具备政府信息的权威性和新闻媒体的即时性),但可以提供危机详实的客观辅助信息,可以用科学的文献、资料和社会公益的行为,去消弭一些谣言和伪科学的愚昧并告诉民众如何保护自己。
由此,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公益行动:组织各种类型的自愿者为他们提供尽其所能的社会需要,开展讲座提供慈善帮助以及危机过后的保险、医疗、生活日常等。
图书馆需要知识服务,需要知识服务的不断延伸,去彰显价值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烙印。
五、结束语
自由、繁荣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发展是人类根本价值的体现,图书馆人在知识服务中体现价值,民众在获取知识后享受自由,政府如民所愿为人民服务,如此,也是和谐社会体现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2-37.
[2]吴建中.战略思考:图书馆发展十大热门话题[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3]李慧敏.面向21世纪的图书馆知识服务[J].情报杂志,2003,(5):76-79.
[4]唐建华.社会应急中心——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拓展[J].图书馆杂志,2003,21(1).
[5]王绍光.安邦之道:国家转型的目标与途径[M].北京:三联书店,2007.
(责任编辑:张中)
关键词:公共危机;知识服务;知识服务延续
作者简介:陈惠珊(1963-),女,福建厦门人,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公共危机研究。(广东 潮洲 521041)
2008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公共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模式又被赋予向公众提供政府公开信息的平台之一,由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转化为知识的重组、整合、配送、输出为时代内容的知识服务。
一、我国日益突现的公共危机
学术界研究认为,在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处在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往往是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公平等社会矛盾的瓶颈约束最严重的时期,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
2004年由丁元竹组织了98名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提出,中国2010年前后可能出现进入“危机多发期”,这些危机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等三个方面。
中国第四届伤害预防控制学术会议《中国伤害研究业务报告》表明:中国每年各类伤害发生至少2亿人次,其中70万-75万人死亡、100万人致残(每年自杀死亡28.7万、交通事故死亡11-13万、溺水死亡13万、工伤事故死亡13万人),每年因安全危机造成的损失高达5000亿元。
公共危机是一种社会的常态现象,由于具有偶发性、未知性、不利性、严重性、关注性、危害性和普遍性,使其对社会的危害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一个企业、地区、国家的范围内,可以更广泛地产生“涟漪效应”和“蝴蝶效应”,涉及多个国家区域甚至对全球产生威胁。
二、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内涵界定
图书馆知识服务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服务观念,是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张晓林先生指出,知识服务是以信息和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提供能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知识服务是一种基于一切信息资源(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用户需求目标驱动的(服务观念)、面向知识内容的、融入用户决策过程(服务方式),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增值服务。
三、公共危机中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应用
1.图书馆知识服务可以广泛获取公众的关注和信用
公共危机使许多人处于恐慌之中,尤其是由于腐败问题导致的信用危机似乎已经成为所有危机中的“重中之重”。公众对政府信用、政府决策与透明度缺乏信心,对企业虚假浮夸的担心,以及对某些人个人品质、素质问题的担心已经构成潜在的社会危机,这种危机是十分危险的。
图书馆是政府与公众联系的第三者服务平台,图书馆把馆藏实体资源建成具有网上查询和馆藏互借功能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可以及时采集、加工、处理、优化相关资料和信息,科学、客观、公正地向公众、政府传递,一方面消除公众的恐慌;另一方面为政府提供决策数据(如:国内外相类似的预案、正反经验、科学背景资料等),能够准确、及时、可靠地收集信息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对整个危机活动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奠定了公共图书馆向公众提供政府公开信息的法定平台,在平抑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和治理过程中,政府和社会民众都是相关利益的关联者,对公共危机的管理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公民的义务,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和付出。图书馆需要知识服务为公众求索科学内容扩展自身的公益属性,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
2.应对公共危机的信息集成服务
信息资源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对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提升由此出现的社会矛盾、公共危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紧急情况或公共危机程度越高,需要调动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资源就越多,牵涉到的应急机构和专业人员也就越多。高度利用和掌握准确的信息资源处理公共危机,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图书馆知识服务应对社会危机不是简单的信息采集,而是需要建立一系列完整的信息资源价值转化机制(集纳机制、筛选机制、传播机制、使用创新机制),借助网络技术和应用软件的支持,对图书馆各种服务进行整合,促进信息资源的价值转化,向公众提供信息的集成服务。
事实上,任何公共危机都不是简单的重复,都具备普遍意义的特殊性。一方面危机管理需要采取权变策略,针对不同危机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另一方面需要专业人员的良好素质,平时注意搜集、研究、整理日益增多的自然科学信息和与时俱进的社会科学信息资源,在处理危机上才能够准确析取、重组、创新、集成符合要求的知识产品。
2003年中国非典危机,由于没有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公众出于自身的应激反应,瞬间各种危机信息版本多得让处在危机焦虑之中的人们无所适从,即危机信息的传播缺乏筛选、处理和有效的整合,造成公众恐慌。反之,美国“9.11”事件处在五角大楼社区的阿林顿县图书馆便会马上行动起来,不仅每日两次发布警事消息和消防简报,而且在线交通信息,还收集潜在志愿者发给需要的组织。
四、公共危机中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延续
危机理论是西方政治学的一个比较传统的研究领域,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发生“古巴导弹危机”后,危机管理理论便应运而生,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近年公共危机不断发生,“非典”、“甲流”、“三鹿奶粉”、南方雪灾、汶川地震、西南五省旱灾和山西疫苗事件等接踵而至,也使图书馆在危机信息传播中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平台日显突出。民众不仅需要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也同样需要了解危机的背景资料,需要了解历史、自然、社会、国内外相关辅助知识,去客观地评价是非,化解心中的郁闷和恐惧。
图书馆知识服务就是从用户实际的信息需求和所处的信息环境出发,遵循用户的信息获取途径来组织服务的流程,其核心在于知识创新的过程,在公共危机中也体现为一个变化更新服务功能不断延伸的过程。
1.公共危机中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提前反应
从理论上讲知识服务是以知识选取与存储、知识重组与再生产、知识配送与输出为内容的服务,在现实中会出现如果用户有要求就可以知识生产和再生产,与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相比确实体现了知识成为主导资本的创新,但确有另一种价值体现在,将自身知识产品主动放在市场中去检验,让用户去评判品质优劣和择优选取,就需要不断创建适于自身的服务模式和内容,这种能动性又将知识服务延伸,去探求新的认知。
能动地探求知识服务模式不间断的更新,在社会危机出现之前或可能出现的范围内,对政府和民众的需求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各个学科资料信息采集、摘要、汇总、学科成果等等,让民众睁开智慧的双眼,在社会中尊严地使用民主权利;另一方面根据联合国的界定,危机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地质、水文气象、生物学)、技术灾害(来自技术或工业事故)、环境恶化等方面,就可以按照社会危机的分类向政府提供环境、矿难、农业、污染、治安等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采集、汇编或处理社会危机紧急预案的佐证资料。
2.公共危机中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应急反应
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动的延续,启迪我们采取更为主动的方式对有可能发生的危机预案事先分类,不断充实的资料文件包逐步形成产品氛围。
如果知识服务能够主动运作就可以在危机发生时,强占第一时间将“急救包”打开,让公众迅速了解危机事件:各个国家的应对措施、社会、自然、风土人情、科学数据、文献、政府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可能出现的灾情范围和后果。
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发生公共危机时,不可能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不具备政府信息的权威性和新闻媒体的即时性),但可以提供危机详实的客观辅助信息,可以用科学的文献、资料和社会公益的行为,去消弭一些谣言和伪科学的愚昧并告诉民众如何保护自己。
由此,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公益行动:组织各种类型的自愿者为他们提供尽其所能的社会需要,开展讲座提供慈善帮助以及危机过后的保险、医疗、生活日常等。
图书馆需要知识服务,需要知识服务的不断延伸,去彰显价值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烙印。
五、结束语
自由、繁荣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发展是人类根本价值的体现,图书馆人在知识服务中体现价值,民众在获取知识后享受自由,政府如民所愿为人民服务,如此,也是和谐社会体现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2-37.
[2]吴建中.战略思考:图书馆发展十大热门话题[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3]李慧敏.面向21世纪的图书馆知识服务[J].情报杂志,2003,(5):76-79.
[4]唐建华.社会应急中心——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拓展[J].图书馆杂志,2003,21(1).
[5]王绍光.安邦之道:国家转型的目标与途径[M].北京:三联书店,2007.
(责任编辑: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