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情与娱乐:电视综艺节目的情感叙事探究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87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苦情文化”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感表达文化。时至今日,经常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的“苦情戏”的剧情并没有脱离古老戏曲情节的影响,也没有跳出传统戏剧的臼窠。因为观众需要这样净化心灵的作品,需要这些故事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亮丽的色彩和跌宕起伏。随着娱乐化的普及,“苦情文化”成为我国综艺节目的宠儿,任何类型的综艺节目似乎都要挂上“苦难”的元素。本文以目前国内的电视综艺节目为例,探讨苦情叙事的泛滥和综艺节目社会功能的转变,分析现今综艺节目如何将“苦情”与“娱乐”相融合,实现电视综艺节目社会化情感的深化。
  【关键词】苦情文化;综艺节目;娱乐体验;网络综艺
  1. 综艺节目当中的苦情叙事
  近年来,“苦情文化”充斥在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当中,尤其是情感类、选秀类综艺节目。观众对于苦情叙事已经麻木了,起不到感动以及娱乐受众的目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综艺节目的模式和社会功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观众对节目的更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艺节目逐渐摒弃用“赢得观众的眼泪”来打动观众,向苦情与娱乐相融合靠拢。
  1.1 苦情叙事过度消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無论是综艺节目还是影视作品,苦情的叙事都成为了电视媒体上一个令人瞩目的元素。当创作者在大众消费文化的商业利益驱动下,发现电视综艺节目苦情叙事所带来的一系列效果时,创作者将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进行机械复制。在一些不必要的环节,直截了当地加入苦情元素,不仅不会打动观众,甚至会降低节目对观众的好感度。物极必反,过多地使用苦情的叙述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情况在我国近几年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屡见不鲜。例如,在《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中,经常看到参赛选手为自己悲惨的身世痛哭,引起节目评委和观众的同情,营造出悲惨的气氛。但选秀节目的初衷是选择自身优秀的人,而不是选择身世背景灰暗的人。这种“苦情”与“娱乐”的混搭,并不能营造出合理的情感氛围,同时可能会适得其反。
  苦情叙事的过度消费带来的另一个现象就是观众甚至有时可以提前预知节目接下来的走向,观众在大量接触此类节目后,摸清节目制作的套路。比如节目制作者总是会在选手与评委的谈话环节加入选手对于自己身世的哭诉,那么看惯了这类节目的观众总会在不经意间预测到接下来节目的大概走向,从而导致节目的播出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如果苦情叙事应用得过于生硬,被观众一眼看穿,甚至还会产生滑稽的效果。
  过度消费苦情叙事带来的另一个现象是,观众甚至可以提前预知节目的下一步走向。这类节目经过大量的接触后,观众可以弄清楚节目制作的套路。比如节目制作人,总会在选手与评委的对话中加入选手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哭诉。如此一来,那么习惯看这类节目的观众,总会在不经意间预测下一个节目的大致走向,从而导致节目播出的效果大大降低。如果将苦情叙事运用的过于生硬,观众一眼就能看穿,甚至会产生搞笑的效果。在《我为喜剧狂》节目中,王涵旭甚至将选秀节目中的这种哭闹作为包袱,取得了不错的喜剧效果,视频也走红了网络。可见,在当下苦情叙事被滥用的环境下,“苦情”成了观众的笑话。近年来,综艺节目中苦情的叙事手法逐渐成为隐性使用,使用痕迹没有暴露得那么明显,创作手法也逐渐走向成熟。
  1.2 综艺节目社会功能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综艺节目已经成为一种观众集体参与的娱乐活动。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综艺节目也随之更新换代。改革开放初期,电视媒体的娱乐作用还没有得到探索。电视节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宣传功能上,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说教色彩。这一时期的综艺节目普遍以宣传宣教为主体,强调宏大叙事,突出政治主题,突出文艺的宣传教育功能。观众能够从节目中获得的娱乐体验非常有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节目追求利益、追求受众的特征得到体现。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大,需要更多的减压方式和途径。此时,综艺节目如果只走说教和娱乐,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了。为观众带来娱乐体验成为这一时期综艺节目的首要任务。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质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选秀节目。苦情文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融入到了综艺节目中。然而,电视节目的过度娱乐化也带来了一系列低俗耸人听闻、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等诸多问题,观众也出现了对娱乐综艺节目的审美疲劳。广电总局随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电视节目进行调控,这就是所谓的“限制娱乐令”。从另一方面来说,观众也观看了足够多的纯娱乐综艺节目。单纯的娱乐消遣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这也推动了综艺节目的更新和提升。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兴起使互联网成为综艺节目的主流,网络综艺节目逐渐取代电视综艺节目。在从电视综艺向网络综艺过渡的过程中,网络媒体的特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适应网络媒体。将综艺节目的娱乐功能从单纯单纯的“娱乐”、“享受”升级为有内容、品质的娱乐,是综艺节目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
  2. 当下综艺节目的情感逻辑
  2.1 节目类型转型
  21世纪初,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即“晚会型”,如《综艺大观》、“游戏型”,如《快乐大本营》、“益智竞猜型”,如《开心辞典》、“真人秀”,如《超级女声》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社会已经进入现代社会,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在这一系列变化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观众的娱乐需求和媒体对综艺节目娱乐功能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导致在综艺节目从形式到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中,2011年、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限制娱乐令》后,出现了大量原创文化综艺节目。在观众的视野中,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同时,近年来慢综艺作为一种新兴的综艺节目形式,打破了传统的固有格局,成为综艺节目的生力军。与在演播室录制综艺节目和竞技真人秀相比,慢综艺节目语言和叙事节奏非常缓慢。录音棚也从原来的录音棚变成了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触摸到的场景。它改变了传统观众和嘉宾的角色定位,通过一些旁观者等角色削弱了节目的参与度。观众与观众之间交流的障碍,让观众更好地接受节目中表达的思想。   另一方面,随着数字时代的兴起,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及媒体融合的加强,使得网络综艺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式迅速成为热点。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网络综艺打破了传统的固定时长、固定主题、固定类型的情境,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为网民提供多样的视频产品和优质的内容。在满足主流观众的同时,网络综艺的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众文化的需求。传统大众传播背景下的电视媒体追求尽可能高的收视率,需要迎合更多观众的口味以获得更高的收视率。但是,网络综艺节目的类型多种多样,一方面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亚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2.2 苦情元素淡化
  在早期的综艺节目中,苦情的叙事已经成为节目表达和情感成就的重要策略。但随着综艺节目的发展和创新,放松、治愈、悬疑等内容成为主流,苦情元素进入隐性叙事。在目前网络综艺火爆的大背景下,很少有综艺节目利用抱怨的情节来唤起观众的情绪。近两年,选秀类节目在沉寂了几年之后爆发了。比如《创造101》和《青春有你》播出后收视率都非常好,但即使在这种最适合苦情叙事的选秀类节目中,选手哭诉自己悲惨身世的情节也基本很少出现。与其说是综艺节目摒弃了苦情元素,倒不如说是“苦情”与“娱乐”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苦情元素在节目中逐渐淡化为其他元素,融入更真实、更生活的场景。
  3. 结语
  “苦情文化”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感表达文化。通过实现主义,它以另一种方式给予观众娱乐体验。它集“苦”与“娱”于一体,实现了一种轻松觸动情感的方式。在社会娱乐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苦情”元素的滥用,使得节目创作者需要重新思考“苦情”与“娱乐”的关系。综艺节目中对“苦”感情的叙述是否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表达情感的方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摒弃传统的“苦情”模式,赋予“苦情”新土壤。其实,苦情的叙事并不是完全不适合现在的综艺环境。如何有效地利用苦涩元素帮助节目表达情感是关键,而不是一味地“苦”换“苦”。利用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创作综艺节目,可以帮助节目摆脱盲目模仿国外模式,促进我国综艺节目更好的发展。用情立足,用情动人,将“苦情”与“娱乐”相融合,实现电视综艺节目社会化情感的深化。
  参考文献:
  [1]晏青,景宜.娱乐文化的苦情叙事与内在肌理——以情感类真人秀节目为例[J].中国电视,2020,(02):59-63.
  [2]何亮.《亲爱的》:苦情戏的叙事传统与现代写实主义[J].电影艺术,2014,(06):43-45.
  [3]王芳.转型期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刍议——基于娱乐功能的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6):99-104.
  [4]李平.浅析网络综艺的发展与突破[J].视听,2020,(06):49-50.DOI:10.19395/j.cnki.1674-246x.2020.06.024.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对于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入院进行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中选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患者护理质量。结果数据显示,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经护理,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在心功能水平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对于数据差异,以P<0.05,证明其在统计学中具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注射低分子肝素孕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妊娠高血压孕妇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循证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都给予硫酸镁结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在患者治疗期间,将常规护理实施在对照组患者中,同时将以常规护理为基础的循证护理在循证组患者中实施,记录孕妇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分娩前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相较于入院时明显出现降低的趋势(P<0.05),且以对照组为参照,循证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更低(P<0.05)。循证
【摘要】鬼畜视频是近些年在青年群体中广受欢迎的网络亚文化,本文运用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以及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主要支撑,采用文本分析研究法,通过对B站的典型鬼畜视频进行样本采集,分析其视频素材的特征,重点归纳“鬼畜视频”所呈现出的文化特征,并对其文化价值进行反思。  【关键词】鬼畜视频;文本分析;B站;青年亚文化  1. B站与鬼畜视频  B站全名哔哩哔哩弹幕网,又称作bilibili,是目前中国最
目的分析对于ICU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添加心理护理措施对于整体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了50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根据实施临床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合心理护理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措施下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措施下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6.0%,对照组为84.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目的讨论研究全面护理用于胆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复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VAS量表得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h、12h、24h、48h 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地方传统主流媒体纷纷顺应时代趋势入驻短视频平台,丰富自身传播渠道,提升自身影响力.本文从地方传统主流媒体短视频账号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分
【摘要】5G時代流行的视频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视频与视频之间有网络链接关系;二是每条视频自身具有交互性;三是一个视频里面藏着多个子视频,这些子视频,我们称之为“比特视频”。比特视频就相当于把每条视频视为视频网络的一个单元,而现有的一条短视频也能化身为一个视频网络。链接关系和交互性是比特视频存在的基础;比特视频打掉了“长短”的维度,使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比特”的核心元素。  【关键词】超链接;视频
目的分析在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接种结果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本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中选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列表法将其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接种配合情况方面,研究组配合率高于对照组;经过护理,两组儿童的负性心理均得到了合理缓解,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在疼痛情况方面,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对于数据组间差异,以P<0.0
【摘要】2016年是网络直播元年,自此之后各行业的云直播遍地开花,从网红直播带货,到博物馆、景点的24小时慢直播,再到广电突破电视大屏全面挺进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网络直播依托互联网宽带资源,采用流媒体视频压缩技术,将拍摄、录制的音视频信号经过一系列的编码压缩处理,再互联网上实时播放,网友足不出户可以再网上“浏览”各地美景,看遍电视节目。  【关键词】 流媒体;网络直播;技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TN9
目的分析家庭式护理干预对支原体肺炎患儿雾化配合度及家长认可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另选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组,实行家庭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雾化配合度和家长认可率。结果研究组雾化总配合度(93.02%)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长总认可度(95.35%)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式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