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写作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soft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学生写作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的教学要走近生活,带领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体验、感悟、表达,从而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指导学生写作时,笔者尝试连接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体验中真情表达。
  一、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单元几乎都指向学生的真实生活,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带领学生进行习作时,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搭建体验的平台。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种一些绿植,然后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因为植物有“不见其长但日日在长”的特点,学生往往会对持续的观察失去耐心,或者容易忽视其生长中的变化,于是笔者在教室里也种了几盆容易生长的绿植,如水培大蒜、生姜等。随着植物的发芽、长叶,其形态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每当这时,班里就有学生抢着发布新的消息。于是,笔者抓住这个契机,引导他们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要求他们写出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融入自己的想象。这样,学生轻松起步,每有新发现便及时记录下来。当植物的生长发生明显的变化后,笔者再引导他们与上一次的情形进行比较。同时,为了让学生观察得更加直观,笔者会将植物每一次的生长变化都拍下来。当学生的观察日记有了三四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日记加以统整,将其变成一篇记录植物生长过程的作文。
  二、保持学生的体验热情
  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等到教学单元习作的时候才想到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而要通过日常的随文练笔、口头表达等,及时沉淀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引导学生在倾诉、交流中保持体验热情。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能有意识地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能得到强化。
  笔者在学校、班级开展了主题实践活动后,会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自己的言行、他人的表现进行描述和点评,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在观看完学校组织的文艺会演后,很多学生回到班上会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于是笔者就利用课堂前五分钟的时间开展“即兴演说”活动,让他们向大家介绍演出中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环节。因为每个学生的关注点不一样,而且他们力求不与他人重复,所以五六个学生说下来,演说的内容、角度都不尽相同,这就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坚持让学生在每次实践活动后都倾诉感受,并聆听他人的表达内容,是保持学生体验热情的重要途径。
  三、丰富学生表达的方式
  很多时候,学生不缺少体验,缺少的是表达的方式。因此,教师要为他们创造表达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升表达水平。在单元写作之前,单元安排的每一篇课文都给学生带来了许多值得借鉴的表达形式,它们为学生发现语言的基本表达规律提供了指引。因此,在学生表达得不够准确、不够全面时,教师不妨和他们一起回顾课文的相关描写,在仿写、迁移中提高表达能力。
  例如,校园里的金桂刚开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兴高采烈地跑到树下去看一看、闻一闻,还纷纷向伙伴分享这一喜讯。然而,当笔者让他们具体说说金桂的样子时,他们仅用“丹桂飘香”“金黃金黄”等贫乏的词汇表达。于是,笔者让学生再读课本中《爬山虎的脚》一文,借鉴文中观察植物的角度,再描述金桂。在不断的交流中,他们发现了对比、衬托等描写方法。有学生这样描述:“桂花树的枝条很细很细,几乎只有笔芯那么粗,但是你别瞧不起它,那一串串密密麻麻的花儿,一簇簇碧绿的叶子,全都靠它输送养分呢!”为了让学生的表达形式更加丰富,笔者还给学生展示了名家笔下的关于桂花的描写片段,以激发他们的表达创意。
  学生习作素材和内容的丰富与否,直接取决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程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唤起他们体验生活的热情,同时在关键时刻给他们搭建表达的支架,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定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教育又是一项人影响人、人成就人的情感事业,许多源自人性的温暖和润泽远非冰冷的机器、虚拟的网络所能替代。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最明智的做法是充分认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各自的优势、局限,以融合的姿态进行教与学的创新,避免误区,走入实效,构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同心圆。  一、理性认识,避开线上教学的误区  相较线下教学,线上教学有其独特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成为线下教学的补充内容。线上教学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地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与线下教学做好衔接。下面,笔者将谈一談如何做好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衔接。  一、线上教学的意义  首先,线上的学习资源丰富且可以共享,信息的传递不受时空限制。线上教学可以利用强大的信息库,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线上直播课中,教师根据课程向学生推荐经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且生活阅历不足,所以在与他人沟通方面会存在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策略,强调班主任应该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并充分把握好严厉和慈爱之间的关系,积极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一、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该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并充分信任、尊重和认可学生,让全体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帮助学生转换数学思想与学习方法,能够稳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渗透科学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以此充分保证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运用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此,良好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
近年来,社会上不断出现学生轻生的现象,这些意外事件反映出当前青少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当代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接下来,笔者将对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 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學校层面  学校教育评价单一,过度关注学业成绩,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过长,休息娱乐时间极少,特别是高中生,课业压力和升学的竞争压力,导致他们易于产生疲
期刊
家校共育既是教育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在积极探索新时代家校共育的新方法,努力解决家校共育谁来共育、共育什么、如何共育等问题,努力构建政府主导、课题带动、专家引领、家长参与、教师先行示范的家校共育新格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笔者认为,念好县域家校共育“带传助”三字经能构建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下面笔者具体谈谈“带传助”
期刊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深度阅读是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综合思考、系统整理等思维能力的阅读方式,是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笔者认为,通过以下三种教学路径,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地进行阅读,最终具备深度阅读的能力。  一、路径一:聚焦核心问题  高中课文大多选自名家名篇,一般篇幅较长,思想深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聚焦核心问题,深度挖掘文本内容,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志愿者精神是指在不奢求任何报酬的前提下,心甘情愿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精神意愿。志愿者精神不仅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更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美学视角来看,任何一种优秀、高尚的道德品质都是一种美,都具有鲜明的美学元素。对于志愿者而言,不求报酬是一种质朴美,甘愿付出是一种奉献美,服务社会是一种公德美。  一、消除攀比,铸造志愿者精神的质朴美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
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基础,更是集体的灵魂所在。班级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有个性化发展的空间。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班级建设的重点,需要教师对此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一、利用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儒家文化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主要宣传的是仁、义、礼、智、信。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儒家传统文化的渗透,促使学生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此外,传统文
期刊
摘要:江西的研学实践课程要扎根红土地,要将赣鄱大地的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以“传承赣鄱文化”为校内选修课和校外实践课程,开发研学实践课程群,建立融合不同学习要求和学习方式的实践课程体系。  关键词:传承赣鄱文化 研学实践 课程群 课程体系  研学实践通过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生产劳动、社会调查、科技发明等活动形式,达到服务社会、亲近自然、傳承文化、创新科技的目的,促使学生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