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蓦然回首,书一直陪伴着我。我读书的记忆简单却很深刻。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偶然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儿童文学》,由此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捧着书,爱不释手,深深陶醉。12岁那年的暑假,中考过后,我有了最长的自由阅读时间,对书的渴望似乎是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爷爷的《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译林》等都被我借来阅读。开始,我看书只是看热闹,粗粗地读,囫囵吞枣,不认识的字就一带而过,不问也不去查字典,书中的情节至今早已成为一片模糊,但阅读的画卷已经展开。
最美好的读书记忆,至今还珍藏在我的读书笔记里。
初中时每周有一节阅读课,可以到阅览室阅读45分钟。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找自己喜爱的书,坐在阅览室,读得很急,因为还想多读几本。多数时候,好书要等待别人放回去才有可能拿到。通常我们三五好友,会把喜欢的书“抢”到手,排排坐,约好互相交换,谁如果违反诺言就可能会被“记恨”好几天。《读者文摘》、《青年博览》、《故事会》、《小小说》等是我那个时候的最爱。当时没有网络可以随手查询,我们带着摘抄本去上阅览课,随手抄下名言警句。我们用最原始而美丽的方法留下了读书的印记。这个阶段我收获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和随笔日记,开始热爱记录。
高中三年,阅读暂时停滞,大学时我再次开始了自由阅读。
那时的文化生活还比较简单,我们去图书馆借阅专业的书籍辅助毕业设计,排队,检索,预约,得来不易,书拿到手通常会在半年以后才肯归还。我们还会用菜票、粮票到私人出租屋租来“闲书”消遣,多是琼瑶和金庸的著作,然后会抓紧时间在归还期限内尽可能多几人传阅。那时,宿舍的舍友在熄灯后还保留了“说书”的项目,以弥补读书时间的不足。一人讲,其他人听,或者还有人补充和演绎,其乐无穷。
我不停地读,成了爱好读书的人。
近来,我开始用博客记录读书生活,读书成为我生命乐章中不可缺少的音符。走在专业发展的路上,我慢慢收起那颗发散的书心,爱上专业书籍。《电脑爱好者》、《计算机世界》、《NOI导刊》等期刊带给我最新的科技动态。在翻阅中,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使得我面对学生的询问时可以对答如流;《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方法》等专业书籍给我的工作以理论依据,“最近发展区”、“高原现象”等教育理论,让我面对工作中的困惑时恍然大悟,让我在教学中事半功倍;《C语言》、《数据结构》等信息技术专业书籍虽有了很多版本,但握在手中参考的依旧是十几年前的大学课本,这是我翻阅次数最多的书籍。每次翻阅,都觉得知识的加深、思想的成熟,由此我也越来越熟练。我想,一定是阅读的功底促使我心智开启,触类旁通。
20多年的阅读生活,我渐渐有了收藏书的冲动。
旅行中,我会把心仪的书采购回家,《幸福女人的七大品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就是在某家宾馆的读书角偶遇到的。在闲暇时光,交替阅读收藏的几类书籍。定位自己的《商情水浒》,人也需要适应自己的环境,才能发挥作用,否则,纵然你有浑身力气,也无法运作,正所谓“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困惑时,找出禅师的《与生命相约》,没有无常,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有了无常,每一扇门都为变化敞开着。失落时,重温薛雅文的《女人风向标》,魅力可以给女人的生命新的希望和活力,但需要女人付出足够的努力。
书一直在读,选书的品位也不停地变换,对生命的感悟在不停变化,但不变的是跟书相处的温情。书中的片段总会不经意叩击心灵深处,于是感慨、无奈都被唯恐流逝虚度的阅读所替代。读书已融入我的生命,我的人生因此拥有了自信、充实与坚强,远离了孤独、寂寞与惆怅。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第十九中学)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偶然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儿童文学》,由此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捧着书,爱不释手,深深陶醉。12岁那年的暑假,中考过后,我有了最长的自由阅读时间,对书的渴望似乎是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爷爷的《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译林》等都被我借来阅读。开始,我看书只是看热闹,粗粗地读,囫囵吞枣,不认识的字就一带而过,不问也不去查字典,书中的情节至今早已成为一片模糊,但阅读的画卷已经展开。
最美好的读书记忆,至今还珍藏在我的读书笔记里。
初中时每周有一节阅读课,可以到阅览室阅读45分钟。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找自己喜爱的书,坐在阅览室,读得很急,因为还想多读几本。多数时候,好书要等待别人放回去才有可能拿到。通常我们三五好友,会把喜欢的书“抢”到手,排排坐,约好互相交换,谁如果违反诺言就可能会被“记恨”好几天。《读者文摘》、《青年博览》、《故事会》、《小小说》等是我那个时候的最爱。当时没有网络可以随手查询,我们带着摘抄本去上阅览课,随手抄下名言警句。我们用最原始而美丽的方法留下了读书的印记。这个阶段我收获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和随笔日记,开始热爱记录。
高中三年,阅读暂时停滞,大学时我再次开始了自由阅读。
那时的文化生活还比较简单,我们去图书馆借阅专业的书籍辅助毕业设计,排队,检索,预约,得来不易,书拿到手通常会在半年以后才肯归还。我们还会用菜票、粮票到私人出租屋租来“闲书”消遣,多是琼瑶和金庸的著作,然后会抓紧时间在归还期限内尽可能多几人传阅。那时,宿舍的舍友在熄灯后还保留了“说书”的项目,以弥补读书时间的不足。一人讲,其他人听,或者还有人补充和演绎,其乐无穷。
我不停地读,成了爱好读书的人。
近来,我开始用博客记录读书生活,读书成为我生命乐章中不可缺少的音符。走在专业发展的路上,我慢慢收起那颗发散的书心,爱上专业书籍。《电脑爱好者》、《计算机世界》、《NOI导刊》等期刊带给我最新的科技动态。在翻阅中,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使得我面对学生的询问时可以对答如流;《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方法》等专业书籍给我的工作以理论依据,“最近发展区”、“高原现象”等教育理论,让我面对工作中的困惑时恍然大悟,让我在教学中事半功倍;《C语言》、《数据结构》等信息技术专业书籍虽有了很多版本,但握在手中参考的依旧是十几年前的大学课本,这是我翻阅次数最多的书籍。每次翻阅,都觉得知识的加深、思想的成熟,由此我也越来越熟练。我想,一定是阅读的功底促使我心智开启,触类旁通。
20多年的阅读生活,我渐渐有了收藏书的冲动。
旅行中,我会把心仪的书采购回家,《幸福女人的七大品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就是在某家宾馆的读书角偶遇到的。在闲暇时光,交替阅读收藏的几类书籍。定位自己的《商情水浒》,人也需要适应自己的环境,才能发挥作用,否则,纵然你有浑身力气,也无法运作,正所谓“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困惑时,找出禅师的《与生命相约》,没有无常,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有了无常,每一扇门都为变化敞开着。失落时,重温薛雅文的《女人风向标》,魅力可以给女人的生命新的希望和活力,但需要女人付出足够的努力。
书一直在读,选书的品位也不停地变换,对生命的感悟在不停变化,但不变的是跟书相处的温情。书中的片段总会不经意叩击心灵深处,于是感慨、无奈都被唯恐流逝虚度的阅读所替代。读书已融入我的生命,我的人生因此拥有了自信、充实与坚强,远离了孤独、寂寞与惆怅。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第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