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元通脑胶囊重金属生物利用度研究及风险评估

来源 :特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c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培元通脑胶囊中重金属铜(Cu)、砷(As)、镉(Cd)、汞(Hg)和铅(Pb)的总量及生物可给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Cu、As、Cd、Hg和Pb总重金属含量及在人工胃液、肠液中溶出量,应用美国环保局提出的靶标危害系数法(THQ)及FAO/WHO(JECFA)推荐的有害金属限量标准评估暴露人群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培元通脑胶囊中Cu、As、Cd、Hg及Pb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0.65、0.46、0.49、0.41和0.52。通过风险评估模型计算THQ生物可给量
其他文献
在PDA培养基中添加NH4Cl和在灭菌发酵料中添加NH4OH(氨水)分析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不同菌株黑抗650、野生株NY-2和黑平17-1对氨的耐受性,并通过在NH4Cl质量浓度为1.00%和1.25%的PDA培养基中共培养(32℃)考察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产生菌对糙皮侧耳氨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中培养,糙皮侧耳黑抗650、野生株NY-2和黑平17-1菌丝生长的适宜NH4Cl质量浓度分别为0.10%~0.20%、0.10%~0.20%和0.75%,
西洋参具有极强的忌连作特性,原产区适宜种参的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因此,寻找适宜西洋参种植新区域,可能是缓解西洋参种植土地紧张局面的一个有效途径。本研究首先对西洋参拟引种区域古蔺县进行生态信息调查,确定适宜引种区;接着引种东北产区西洋参幼苗和种子,记录研究西洋参在古蔺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病虫害发生特性,确定西洋参的播种移栽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收获期采收后,测定西洋参皂苷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古蔺县气候环境条件满足西洋参生长的基础条件;在海拔800 m以上区域,西洋参能正常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时间较原产区早,种类少,且
分别以大豆秸秆和玉米秸秆代替木屑栽培灵芝(Ganoderma lucidum),比较不同处理下灵芝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以及子实体粗多糖提取率、粗多糖中多糖含量和多糖产量。结果表明:以木屑为主料栽培灵芝,菌丝满袋时间大于以大豆秸杆和玉米秸秆为主料的处理,但该处理的生物学效率最高,子实体农艺性状最优;以玉米秸秆为主料栽培灵芝,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子实体性状优于以大豆秸秆为主料的处理,粗多糖中多糖含量最高,达51.63%;以大豆秸杆为主料栽培灵芝,粗多糖提取率及多糖产量最高,分别为2.93%和0.62g。
通过采用不同透明剂(柠檬烯、Van-Clear、正丁醇、松节油和二甲苯)制备石蜡切片,观察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组织结构,确定最适透明剂,并利用优化石蜡切片方法对香菇子实体发育初期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Van-Clear为最适透明剂,以其制备的石蜡切片中香菇子实体各部分组织结构清晰、完整、无皱缩变形。香菇菌盖皮层中的菌丝横向排列,菌丝间有大小不一的空隙,最外层菌丝排列紧密;菌肉中菌丝呈无规则致密扭结状态;菌褶中菌丝纵向规律排列,菌髓为同型结构;菌柄组织横切面呈无规则束状,存在
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和乙醇体积浓度对鳞杯伞(Clitocybe squamulosa)子实体多糖提取率和含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确定子实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离子色谱仪、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凝胶渗透色谱系统、流变仪等对子实体多糖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鳞杯伞子实体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3.6h、80℃、料液比1∶30(g∶mL)、乙醇体积浓度80%,多糖的提取率为(4.07±0.05)%,与响应面法预测值接近。该多糖主要由不规则的球状结构
大量研究表明光环境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促进或抑制)。笔者归纳和总结了光环境三要素(光质、光照强度、光照时长)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讨论了食用菌光生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光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研究和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乡开展玫红脉柄牛肝菌(Phlebopus roseus)生境调查,分析产地土壤,并测定玫红脉柄牛肝菌子实体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玫红脉柄牛肝菌多发生于6~10月的雨季,分布面积约24ha。2013~2019年,除2017年8月份产量最高,其他年份7月份产量最高;年产量低于500kg。玫红脉柄牛肝菌菌丝能与介壳虫幼虫、枇杷树根形成虫瘿关系,但虫瘿与子实体发生无相关性。与未出菇地比较,玫红脉柄牛肝菌出菇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锰含量极显著增加;全氮、有效锌含量显著增加。玫红脉
近年来,食药用菌菌丝体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取得较大进展,笔者综述食药用菌菌丝体在生物复合材料、生物修复、功能食品、“人造肉”以及化妆品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
2017~2019年,对长白山地区5个不同海拔区域内的野生食药用菌资源进行监测,共监测到19种可商业化栽培的野生食药用菌。通过形态学特征与ITS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它们分别隶属于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3纲6目13科14属。结合各监测点的环境因子,从空间和时间的动态变化对5个监测点连续3年的物种及其发生量进行独立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监测点3的食药用菌发生量连续3年占比较大,分别为34.9%、44.3%和30.2%。三年内,在监测点1范围内,除连续监测到珊瑚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
本文研究罗勒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并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结果初步验证。借助TCMID、TCMSP数据库和相关文献获取罗勒的化学成分,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药物靶点,分别使用OMIM、GeneCards数据库去重后获得疾病靶点,使用Venny 2.1对药物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并绘制韦恩图,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罗勒-有效成分-ODI-靶点”网络图,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出罗勒治疗排卵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