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气象要素确立的当地发生沙尘暴的可能性指数

来源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甘肃省60 个测站1954-2005 年间春季17 个气象要素处于不同大小等级时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有效建立了表征和判断某日沙尘暴发生可能性的气象指数,并据此给出判断某日沙尘暴能否发生的气象判据,为预报沙尘暴和填补历史资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分析表明:一般而言,要素与沙尘暴的关联程度越大,其对沙尘暴事件能否发生的影响强度也越大;各要素与沙尘暴的关联程度及其对后者的影响强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就全省而言,所研究要素中最大风速、风速、最大风速风向、日照时数、蒸发量、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最低气压以及水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1951~2005年间中蒙干旱半干旱区322个气象测站的月降水量资料,借助聚类和小波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区各月降水异常的区域性差异及其年代际演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主
通过收集前人资料,总结区内典型非-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对蒙山地区非–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蒙山地区非、多金属的矿化类型和控矿因素
根据1979~1984年(缺少1980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在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HCH的季节变化和月降水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时空分布上,整个胶州湾水域,由春季的HCH含量增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西南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脆弱性特征进一步凸显。本文采用生态足迹模型,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案例区,定量计算
湘鄂西地区五峰–龙马溪组为一套厚层的泥页岩层,根据其沉积特征确定该区沉积相类型为碎屑岩陆棚相,进一步细分为浅水陆棚和深水陆棚亚相。结合沉积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
人们对白云石的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关于白云岩的成因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目前国内对白云岩成因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国外提出的白云石化模式的套用阶段。以四川盆地飞仙
秦汉时期的告牧业,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考察和分析它的发展状况,对于研究秦汉经济史和我国畜牧业发展史不无稗益。本文仅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收到引玉之功。(一)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畜牧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生产部门之一,亦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秦汉北部和西部边郡,地域辽阔,水草丰美,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自然条件。
遥感影像中不同构造的色调特征、形体特征和地貌特征,是进行构造目视解译的重要信息。研究合适的影像增强和处理方法是提高解译工作效率的关键。本文以广西田林–大新地区为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伴随着微电子、无线通信和嵌入式系统等技术的快速进步而发展的一种新型网络。它能够实时监测、感知、采集和处理各种监测对象的信息,是新兴前沿科技研究热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和等离子质谱(ICP-MS)分析手段,对下巴铅锌矿床中镉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镉元素在矿床中赋存方式。结果表明,该矿床铅锌矿化系列中镉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