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畜牧业生产的环境效应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xu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据很大比例,是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生产与环境效益具有辩证关系,环境问题作为全球性问题,畜牧业生产作为发展问题,将两者作为统一点进行讨论,对于开发畜牧业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一、畜牧业生产方式变化
  畜牧业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是中国最大畜牧业生产民族。经过数个时代变迁,畜牧业在游牧方式、生产技术上,均呈现出新的变化特点。明代时期:继承原本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变迁生活。清朝时期:在政策推动下废除部落制,游牧生产范围变小,牧民仅在几十公里范围内放牧。民国时期: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选场放牧模式产生,棚圈逐渐被建立,村落业逐渐发展起来。现代:经济全球化下,西方畜养模式进入,集约式经营方式出现,地区开办试验场、改良品种,生产方式更加多样。从环境效应角度分析畜牧生产,环境处于不断变化阶段,不同政策、手段对生产以及环境均具有不同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研究,对环境变迁以及生产变化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二、畜牧业生产方式环境效应分析
  1、地域划分讨论
  清初,旗县分化地区生产方式对畜牧业造成剧烈影响,牧民拥有更加安定的生活环境,牲畜数量、质量均得到快速恢复以及发展。但由于牲畜生产速度增加,不久便产生牧场需求不足情况,牧场稀缺导致大部分人口流失。清朝在解决畜牧问题上并没有采取扩大牧场方法,而是采取严防贵族“养育逃亡牧民”,虽然这一手段解决了畜牧生产不足而出现的牧民生存问题,但与贵族联合使得牧民自由度降低。但从根本上而言,此方法并没有实际解决现有的供需矛盾,经过长期发展,畜牧生产环境出现草场质量下降,甚至部分地区出现荒漠化、草场退化问题。分化旗县对畜牧生产进行区域规划,初始阶段对畜牧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甚至起到维护和平作用,使得畜牧生产更加安定。但由于区域划分对牧场产生了限制,很多地区畜牧量增加,区域牧场面积不足,发展遇到瓶颈。清朝所采取的政策对畜牧业长效发展并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
  2、赈济政策分析
  畜牧业作为地区基础性产业,主要依靠自然环境放牧,若出现自然灾害,则会浪费大量资源,社会安定则会受到严重影响。赈济拨款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度过灾害问题,并逐渐恢复生产效力。赈济政策仅仅对出现灾害问题产生的不良影响有效果,仍然是无法解决畜牧生产发展所带来的供需平衡问题。很多牧区存在牧场缺草、牧场面积小等问题,畜牧规模无法扩大,一旦灾害降临,则会对个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政府为解决由于畜牧发展失衡的致贫问题,采取“劫富济贫”的方式,将一些贵族、官僚的奉银作为赈灾之用,但由于官员们不支持,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赈济政策虽然保障个别地区稳定发展,但赈济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畜牧生产问题。
  3、宗教思想分析
  政府為了加强对牧民控制,在畜牧地区推行喇嘛教,并鼓励蒙古青年牧民当喇嘛,以实现对蒙古人民的精神控制,进而实现控制畜牧规模、减少草场压力目的。畜牧地区喇嘛最多数量达到总人口10%,青年占据50%。该方式限制地区人口增长,甚至造成人口减少情况。乾隆嘉庆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稳定,政府进一步支持草原地区牧民须弥发展,并准备完善赈济政策,畜牧业虽然得到了很好发展,但受宗教思想影响,人口数量增长缓慢,但对缓解环境与牲畜生产矛盾具有积极作用。
  4、农业发展分析
  康熙年间,很多内地人民前往牧区周边开垦田地,政府对此表示默认,并鼓励汉人开垦荒野,汉族人民聚集数量越来越堵,开垦牧场范围逐渐增加。水资源比较丰富地区开垦更加严重,滩地牧场就是如此形成。甚至很多地区被开垦殆尽,只剩下沙地,该地区草场质量不好,甚至存在不长草情况。大范围的农业开垦使得畜牧发展失去了大量优质草场,逼迫牧民向内地转移,牧场压力愈加庞大。
  牧场短缺问题是畜牧生产主要问题之一,通常情况下,放牧季节与放牧频率都需要得到控制,这基于牧场草场的再生能力,草场再生能力越强,则频率越高,再生能力越低,则需要减少频率。我国北方操作季节再生为2-3次,但放牧频率却可以达到4次,区域划分不考虑牧场再生能力,仅仅考虑牧场面积,使得草场分配不均。农业的发展对牧民具有积极的影响,汉族开垦牧地需要缴纳税金,上交粮食或者货币,甚至有些地区以上缴草料的方式进行。这对环节牲畜问题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从环境效益角度分析,区域划分、推行宗教、发展农业均对畜牧生产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使得局部环境恶劣、衰落。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得到快速发展,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北方地区面临严重草场沙化、水土流失问题,经过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防护林建设,仍有大面积草场存在沙化问题,如果不及时遏制,则会造成更严重后果。研究畜牧业生产环境效益,判定社会要素、人文要素等对畜牧资源开发造成的影响,结合环境变迁驱动因素,尽可能实现生态环境与资源开发的协调统一,对于促进西部大开发,发展畜牧生产,促进畜牧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164100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畜牧站)
其他文献
针对电力系统缺电情况下的电力电量平衡,考虑补充水电站或火电站两种形式,以运行期内总费用现值最小与补充电站装机容量最小为目标,建立补充电站多目标规划模型。采用约束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测量20例网脱患者网膜下液及静脉血清中视黄醇含量,结果表明:网脱患者血清视黄醇含量为23.36ng/ml±4.16ng/ml,与正常人平均含量(19.59±1.29ng/ml)相
本文从交换机维护的实际出发,指出仪表在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NO.7号信令广泛投入实际应用中,仪表的作用尤为突出;最后强调交换纵人员一定要懂得仪表的作用,才能在交换维护
统计分析软接触镜致眼部并发症434例(737眼),其中急性红眼反应162例(37.3%),滤泡性结膜炎或巨乳头状结膜炎54例(12.4%),角膜浸润147例(33.9%),角膜溃疡62例(14.3%),角膜新生
为了实现规模化辣椒种植生长状态的实时监控,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生长等级评价分析系统,且土壤水分含量、土壤pH和温室温度被选为本系统监控指标。采用ZigBee技术建立传感
检出人晶体中的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精氨酸和脯
角膜盲占全国盲人的四分之一,角膜移植手术是治疗角膜盲唯一有效方法,受供体角膜材料来源限制,我国目前每年施行角膜移植手术仅1000多例,与现实要求差距很大。探讨开拓供体角膜材料来
目的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过敏性皮炎的早期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PICC带管的时间,提高病人对护理效果满意度。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12月在郑州市儿
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PKP)术后外伤性伤口裂开的临床表现、原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7年中所遇PKP术后外伤性伤口破裂12例(12只眼)。其中眼球钝挫伤7只眼,头部摔伤3只眼,其它2只眼。结果伤口
湖羊具有多胎的繁殖特性,在日常养殖中相对于传统养殖方式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湖羊作为羊养殖结构的重要牲畜品种,在促进喀什地区羊养殖规模扩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