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二十世纪之宪法”——以20世纪20年代前期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清华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082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中“二十世纪宪法”或“二十世纪之宪法”之表述,以及相应的以时代精神对宪法进行分类的方法,集中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前期,是国际体系和制宪议程剧变带来的直接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 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奠定的维也纳体系,并使得19世纪“文明等级论”主导的“普遍历史”观念发生深刻的转型,欧洲的宪法讨论议程发生根本性的重组.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内制宪热潮的背景下,以梁启超、张君劢、林长民等“研究系”人士为代表,部分中国法政人士大力推动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制宪新趋势的介绍和阐释,将战后一系列新宪法命名为“二十世纪之宪法”,并由此对晚清民初的制宪作出新的评价.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晚清与民初制宪讨论的重要参照对象,尽管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其《魏玛宪法》仍然成为20世纪20年代前期中国制宪更具主导性的借鉴对象.部分中国法政精英借鉴两部德国宪法的不同理由,体现了中国语境中“二十世纪之宪法”与“十九世纪之宪法”在问题意识上的基本分野,有助于今人理解推动“二十世纪之宪法”观念的历史动力.
其他文献
“两大奇迹”是我国制度实践结出的硕果,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最大底气.“两大奇迹”互为因果,根植于我国制度安排和制度实践.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
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早已使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如何既能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又能实现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高度关注的问题.自1970年德国黑森州颁布
期刊
如何从根本上管住环境污染问题,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践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出发,坚持新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
【关键词】脱贫攻坚 闽东精神 弱鸟先飞 滴水穿石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闽东精神诞生于中国推进反贫困事业伟大进程中,在中国红色精神谱系中具有鲜明独特的历史地位和熠熠生辉的时代价值。闽东精神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习近平带领闽东人民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生动实践中所孕育出的伟大精神,是闽东干部群众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凝聚力量脱贫攻坚的境界升华。1990年5月,习近平同志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国家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内外很多人在思考和研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这个现实论题已经超越了赢输成败的历史拷问范围,而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全方位考量的探寻之问。近些年来,一些政治家和理论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的各种答案富有启迪。本文拟着眼于坚持人民立场、加强党组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需要一个兼具解释和规范价值的核心概念作为基础.学界主流观点以个人信息民事权利为此基础,该种观点虽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存在
近年来全球个人信息跨境领域就数据本地化的合理性、“长臂管辖”的正当性展开了激烈讨论.分歧背后是依托“数字国境”与物理国境形成的不同“数据主权”观念.就跨境规则而言
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然而,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作为基层治理 主体的基层政府出现“反向避责”现象.“反向避责”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基
【关键词】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国家治理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从革命胜利到新中国大业,从经济复苏到改革开放,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秉承“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推动改革”的方针,不断开拓出适合14亿人口大国的特色发展道路。  我国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建党100年来,我们经历了自然灾害
1949年9月初,金菊飘香,丹枫如火.一个天高日丽的早晨,郭沫若来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专程看望严济慈.两位科学泰斗,望着蔚蓝的天空,满怀着对新中国未来的憧憬,畅谈新中国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