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以江西为例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yman_Zhe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音乐,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客家山歌被誉为“汉族传统歌曲活化石”.客家山歌的历史悠久,运用客家方言演唱,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台湾等省.江西,是赣南客家人的摇篮,同时也是江西红色音乐文化的源泉.随着现代社会潮流的发展,传统音乐文化依然是人类的根本,我们不能忘本!为此,我们肩负着对赣南客家山歌进行传承与创新的责任与义务.高校是传承与创新音乐文化的重要基地,作为本地高校应该首当其冲地让本土特色音乐文化发扬光大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接上文)rn三、过支曲系列及其他rn《弦管古曲选集》[1]出版以后,苏统谋休息了一段时间没再编辑乐谱,每天到文化馆上班,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但是时间一长,他又坐不住了.苏统谋想,要是可以将出版的这些曲子演奏录音下来多好啊!但是那么多曲子,共有好几千首,要怎么录制呢?工程太浩大了.于是挑了几套比较典型的过支套曲,共160多首,打算自己弹唱自己录音出版.而这也是出版这套书最困难之处.因为要请人来一起演奏演唱,要费很大的力气,熟悉曲子、排练等,自己弹唱相对方便快捷.没有条件去录音棚,苏统谋自己拿一支录音笔录制
期刊
钢琴作为西洋乐器的代表之一,在进入中国以后,钢琴艺术的中国化得到不断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在新时代的环境下,中国钢琴作品的诠释是否能够运用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来进行指导?针对这一问题,选取著名中国钢琴作品《黄河》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黄河颂》,站在传统美学思想“气与韵”的角度,对其进行演奏分析,试图揭示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期刊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互联网的普及对中国大学的声乐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教育生态环境也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时对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因素造成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传统教学改革的分析,解读慕课时代与环境学习的相关概念,探讨了教学模式的构建,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建构学习者自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通过结合生态学原理,分析合作学习在慕课和实际学习中的应用,实现学生、班级组织、受众群体的慕课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大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这也从侧面彰显出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才能在今后获得更好的发展.在钢琴教育视角下,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培养,既能够将许多音乐知识传授给广大学生,使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及水平得到强化,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艺术情操,有效提升学生们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所以日渐受到教育界及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在钢琴教育中,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与相关技巧的同时,要让学生进一
期刊
袁子文、魏永堂是山东唢呐艺人的优秀代表,也是中国唢呐艺人中的佼佼者.由于时代的原因,二位大师留下的录音较少,对二人的介绍文字也不多且过于简略,甚至连一张清晰的照片都找不到.几十年过去了,大师离我们越来越远,大有淡出唢呐青年之视野的趋势.为了把大师拉回人间,让今日之唢呐青年了解、认识前辈的辉煌艺术和历史地位,我们多方采访,收集到一些宝贵的口述资料,并利用这些资料撰写此文,尽可能详细、生动、准确地介绍了二位大师从幼年到晚年的艺术道路、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与大家分享,并呼吁近现代音乐史学界要充分注意这一人群对中
优秀的演奏家,既要了解乐器演奏的技巧和技术,掌握多样演奏方法,还需对钢琴内部构造进行深度剖析,明确音色与器件间的关系.根据钢琴内部构造演变历程,探索演奏方法不断优化和丰富的规律和动因.相关人员需从力学稳定性、音色质感、弹奏手法等方面,科学和立体分析钢琴内部构造对演奏方法的影响.
期刊
中国民族歌剧与高校教育相辅相成,密切联系.民族声乐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致力于培养优秀的表演者推动民族声乐的发展,民族歌剧又是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所以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引入民族歌剧,对学生提高音乐审美,增强音乐素养,充分把握歌唱技巧有着促进作用.这对民族声乐教学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音乐剧《汉密尔顿》讲述了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以一个移民身份在美国的传奇经历,该剧以嘻哈音乐来诠释历史,斩获托尼奖、格莱美奖及普利策戏剧奖等.本文通过梳理《汉密尔顿》的创作背景与特色,以及分析主要剧情和音乐,来对剧中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期刊
《渔笛清幽》用笛乐音画的形式再现了八百年前南宋画家夏圭的《山水十二景》画卷中的神韵,诠释了南宋文人的人文情怀.心境、性情、神韵、气味是音乐、书法、美术等艺术作品追求的境界,而反映作品真实精神的音乐语言表达是音乐人修养的核心.本文试从音乐语言和笛子演奏技术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从音乐语言、演绎技巧、音乐美学等方面探寻作品的表达逻辑,以期形成对该作品音画意象以及精神含义的高度思想凝结.
弗朗兹·舒伯特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钢琴作品贯穿了整个创作历程.舒伯特的晚期作品在传承了古典奏鸣套曲的结构原则的同时,又在逐步突破古典主义传统.本文以《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为分析对象,归纳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不同寻常的创作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启发演奏者对这部作品以及舒伯特晚期风格进行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演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