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洋溢生活的芳香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n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周围的事物密切相关,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创设情境;采撷实例;借助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36-01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大胆探索和尝试,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数学。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与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物直接相关,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笔者结合学生身边事物这样引出数学知识:“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组织四①班和六①班的同学去植树,一共带了340棵树苗,请同学帮忙分一分,看四①班该植多少棵,六①班该植树多少棵?”学生听完题后,都跃跃欲试。第一位学生说:“我认为可以把340棵平均分给两个班,每个班植树340÷2=170棵。”听完第一位同学的发言后,大部分学生都露出了满意的神色。这时,第二位同学站了起来,他说:“我不同意第一位同学的方法,我认为这样分不太合理。”这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响起了叽叽喳喳的声音。教师这时就势提出:“平均分不太合理,那么,按什么标准来分较为合理呢?”学生分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按班级人数来分,人数多的多分些,人数少的少分些。另一种看法是:按两个班的工作效率来分,工效快的多分些,工效慢的少分些。在这个基础上,笔者提出:六①班有43个学生,四①班有42个学生,两个班各应植树多少棵?六①班与四①班的工作效率比为3:2,两个班各应植多少?
  这样贴近学生生活问题创设的情境,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替换成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由学生的发言引出这节课需要讨论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自主地去探求新知,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采撷“生活实例”,感悟知识内涵
  
  许多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头脑中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撷“生活实例”,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生动,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以帮助学生感悟、领会所学知识的内涵。
  如揭示“加法交换律”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生活场面,在桌子上左边一堆3根,右边一堆2根共放着5根小棒,让同桌两位同学面对面地坐着,根据看到的小棒有近及远地列出加法算式,其中一位同学例式为3 2=5,另一位列式为2 3=5;接着让学生观察,桌上一共有几根小棒(和不变);然后思考:为什么算式不同,结果相同?这时,
  展示的生活场面便于帮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加法交换律”的认识: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三、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思考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作為学习活动设计者的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学生认识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请看“一步乘法应用题”的教学片断: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一道这样的题目:爸爸、妈妈和小红一起看电影,每张电影票6元,一共要用多少元?有一位学生问我:“老师,小红多大了?”我疑惑地问:“你问这干什么?”这位同学说:“如果小红很小,看电影的时候坐在爸爸、妈妈的腿上就不用买票了。”是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她说:“我小的时候和爸爸、妈妈去看电影,一直是买2张票的,现在去要买3张。”这时,教室里沸腾了,有的学生说:这道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小红还小不需买门票,就是求2个6是多少;一种是小红需要买门票,就是求3个6是多少。有的学生说:如果买车票的话会出现3种情况,不买票、买半票、买全票。
  学生在解题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的考虑,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创新,是学生具有良好数学意识的体现。的确,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形,而学生又容易理解那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问题。上述例子,学生正是借助了生活中的经验,才有了不同一般的回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注重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外,还要注重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话提醒我们,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生活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融合,那一定会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精彩,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其他文献
研究压制性噪声调频干扰对PRCPM-SFM复合调制脉冲串引信的干扰效果.建立了复合引信干扰效果分析模型,推导了该复合引信相关器输出信号在压制性噪声调频干扰下总的信干比增益,
基于跨期最优化贸易模型,通过引入外部不确定性,分析了实际汇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企业生产规模报酬递减,则实际汇率变动率增大将导致企业出口量及利润增加。运用中
利用免疫细胞荧光、RNA干涉(RNA interfere,RNAi)、qRT-PCR、Western blot及细胞计数等方法,设计合成三对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siRNA-hnRNP K-1,2,3),对小
自本世纪50年代起,世界发生了以微电子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对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60年代开始的世界经济政治格
摘要: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有一个重要原则是乡土化,即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能根据本地区的特,最开展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关键词:乡土地理;实践活动课;“整合”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7-079-01一、乡土地理与实践活动课“整合”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新课改的课程观认为:“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为了落实课改要求,要充分引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回顾及中国资本市场特殊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担保公告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发布担保公告日前后出现显著为负的
摘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树立“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的基本理念,努力开发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挖掘数学素材;数学的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7-068-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程度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反映。关键词:提高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7-078-01历年来,我校数学中考成绩一直稳定在中上游水平:2007届按我校6个班级中考参考学生算及格率达96%,优良率达70%。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有下列体会:一、
摘要:作为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者,要努力适应角色的多维转换,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关键词:改变观念;适应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63-0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新课程一步一步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千千万万富有历史责任感和专业追求精神的学校领导者和教师,正以自己的激情、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并对现行的教学模式及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