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课外阅读“需要”的思考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423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儿童课外阅读指导方面,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成效却不容乐观。我们规定阅读时间(要家长签字),学生就一边看书一边看表;我们要求主题阅读,学生快捷地下载完毕却不愿多看一眼;我们布置摘抄背诵,学生则煞费苦心地找寻“短小精悍”之句段;我们倡导阅读贵在有悟,学生自觉打开了读后感范文;我们反复宣讲阅读的意义,可许多学生的书包里还是找不出一本像样的课外读物……造成儿童消极应付的根本原因,正是缘于课外阅读的“魅力”缺失。
  课外阅读:拿什么吸引儿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更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关注他们在课外阅读中真正的需要。基于此,我在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中做了一次“我的课外阅读需要”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最需要的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阅读典型,借以影响其阅读的兴趣;其次是一个方便的阅读场所和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借以培养其阅读的习惯;再次就是阅读后有深度、有品味、有质量的师生交流,借以提高其阅读的能力。
  
  一、让教师成为阅读的榜样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耳濡目染,语文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审视当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敷衍现象,是不是也和我们语文教师自己不读书有关呢?与其苦口婆心地诱导,声色俱厉地命令,不如身体力行做一个职业读书人。我想,语文教师理应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
  1.读给学生看。“近苍则苍,染黄则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在学生面前阅读,读给学生看,让每一位学生感受一种阅读的投入与激情,最好还能留下自己认真而细致的阅读痕迹,让每一位学生感受一种阅读的收获与成效……当然,要真正地臻于完美,语文教师还要拥有一个丰富得足以让学生羡慕的藏书室,拥有一种面对书籍比学生更强烈的“饥渴感”,拥有一份让人一目了然的阅读计划等。
  2.读给学生听。“教师朗读的声音是学生永久的记忆”,任何美妙的录音都不能代替教师的朗读,因为教师的朗读是有感情、有温度的,能把作品中潜在的意义、意趣和意蕴最直接、最生动地传递给学生,以至深入到学生心灵的深处,永久地保留下来。所以,大力倡导教师为学生朗读作品,对激发和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作品读给他们听。如为低年级学生朗读《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为中年级学生朗读《爱的教育》、《我要做好孩子》,为高年级学生朗读《青铜葵花》、《小王子》等。实践表明,语文教师大多非常善于朗读,他们朗读时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多样的表情和充沛淋漓的情感,无疑是对学生最好的语感培养和美感熏陶。
  
  二、让教室成为阅读的地方
  
  教室是儿童学习和活动时间相对较长的地方,儿童在这里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体味数学的思维理趣,享受艺术的至美魅力,探索科学的神奇奥秘,更应该在这里养成阅读的习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是在学校、班级阅读文化的熏陶感染下逐渐形成的,而不是“依赖”家长的监管和督查。让教室成为儿童阅读的地方,体现的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教育信念、追求和品味。在我看来,语文教师教育能力的有无、教学水平的高低,最关键的就在于能否带领全班学生建设好真正意义上的“书香班级”。这是需要下真功、下硬功、下苦功的。
  1.营造氛围,阅读浸染。在一种优雅的氛围里,人的言谈举止也会不由自主地优雅起来。要儿童热爱阅读、自主阅读、有效阅读,语文教师要整体优化班级阅读环境,让教室处处飘溢书卷之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浸润下自觉融入广阔的阅读实践。比如,在教室门口张贴阅读宣言,设计阅读口号;在教室墙壁和廊柱上,布置学生自撰的读书格言,自编的读书小报;在宣传栏里介绍古今中外“大家”的读书故事,荐赏名家、名著、名篇;在板报上推介“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书香家庭”的优秀事迹,展示他们的读书生活、读书心得;设计“攀登书山”的主题墙画,及时记录学生的阅读进展……一句话,要让教室成为学生到过的最好的阅读的地方,让学生走进教室就油然而生一种阅读的冲动和痴情。
  2.建设书库,阅读接力。我们要努力让教室成为学生触手可及、思接千载的“图书馆”,让学生坐拥书城,便捷地阅读“万卷书”。教室要有专门的书橱,教师可发动家长每学期开学为学生购买5本新书,总类可以涉及文学、历史、科普、传记、哲理等,再刻一枚“书韵流香”、“腹有诗书气自华”等班级藏书章,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盖上藏书印并编写序号。我想:每天当儿童望一眼琳琅满目的图书,一定会格外开心,读书自然会更加主动。不同风格的书籍不仅能开阔儿童的眼界,那种读别人的书的愉悦感更能促使其不断地去阅读、阅读、再阅读。为更好地促进智慧碰撞,教师可利用班级书库开展阅读接力。即给每本图书配一本“阅读手记”,让阅读此书的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收获与问题等。
  
  三、让交流成为阅读的提升
  
  儿童课外阅读是一项长期的学习,由于其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如何让学生聆听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生命拔节的声音呢?我觉得交流是至关重要的。阅读的过程相对独立和封闭,缺少交流,致使儿童课外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事实上,学生也渴望阅读交流,但是由于受年龄、知识、能力、视野和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阅读交流随意化、浅显化。而交流则应是丰富和开放的。这就要求在交流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细节和情感,让阅读交流走向专题化、深刻化,切实提升阅读品味。
  1.由沉迷情节到关注细节。儿童阅读更多关注的是作品的情节,这是有必要的,它有助于帮助其更连贯地把握作品内容,更清晰地梳理作品条理,更深刻地巩固作品印象。但是一味沉迷于故事情节,则容易造成学生阅读中的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升。阅读还需要一种“层层剥茧”式的细致与深刻。细节是对情节的有力支撑,细节丰满了情节的血肉,关注细节的阅读交流才更具吸引力和震撼力。因此,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找准典型“细节”,它可以是一个片段、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语、一个字。然后“于细微处摄神”,通过对文字的理解、朗读、想象、补充,对情境的体会、揣摩、再现、创生等充分体味蕴涵其中的情感、思想、精神等丰厚的营养元素。
  2.由积累语言到滋养情感。语言积累固然是儿童课外阅读的重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滋养情感的意义绝不亚于积累语言。因为一旦儿童的情感被真正激发和感染,他一定会积极主动地、乐此不疲地诵读作品,品味语言。情感是作品的生命,“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儿童的课外阅读是满蘸情感的,有时多愁善感,有时手舞足蹈,有时心花怒放,有时喜笑颜开,有时热泪盈眶……通过阅读交流,师生可以共同探寻和把握作者在作品中所寄托的情感,如情绪色彩、情趣意味、情调体验、情意流露、情操取向等,可以共同讲述和分享各自的情感体验,如精妙处忍不住击节叫好,伤感处止不住泪眼婆娑,激荡处耐不住拍案而起,谐趣处憋不住哑然失笑等。
  作者单位 江苏省通州市金沙小学
  ◇责任编辑:徐桥◇
其他文献
第三集强军战略铸成的盛世国威  丝路上的驼队和唐军的烽火台在唐朝前期的半个多世纪中,这里是战马嘶鸣、狼烟蔽日的战场。随着唐朝军队的三军怒吼,大唐国威远播西域,仇敌拱手求和,干戈化为玉帛,阻塞的丝绸之路畅通了,长安出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世之境。  “新欧亚大陆桥”上飞驰的货运列车  如今,古老的丝绸之路已被“新欧亚大陆桥”所取代,但仍然是在丝绸之路上的继往开来。  北方草原的马群
伴随着学校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被人们关注,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快乐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快乐体育的理念要被运用到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体育教学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基本核心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多个领域中。作为一种非常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单片机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课程的开发和整合成了新课程的重要话题。长期以来,中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似乎教材成了唯一的课程资源。新型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转变教育观念,注意
初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对保尔勤劳勇敢的事迹极为感动,再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肘,已被这充满人情味的爱恨感染得透体,原来保尔离我们如此近,原来保尔如此可爱。保尔精神正
在一项关于中学生最喜欢的科目调查报告中我们看到了高中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态度出现了最喜欢和最不喜欢以及最难和最容易的比较严重的分化。在对数学最喜欢和认为最容易的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五讲四美”活动,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治理“脏、乱、差”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各地城乡的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显著改观。美化环境,植树造
有些家长问我:“孩子不爱惜东西怎么办?”我的回答是:“让他们为所要的东西付出代价,然后再得到。总之一句话:劳动。”  我在一所私立学校主管英语教学工作的时候,曾尝试以“游戏美元”作为奖品来鼓励学生背诵,然后再以英语拍卖会的方式将这些“美元”回收。学生背诵英语的热情果然空前高涨。在最后一次“拍卖会”上,“拍卖人”认为反正是在做游戏,就不经心地将同学们翘首以望的最后一个玩具随便拍卖了出去。当其他学生意
在网上看到一则报道:年方12岁的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胜利街小学五年级学生田众和,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时代软件工作室CTO,开发的OTHINK系统得到诸多网友的认可。这些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