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自然杀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来源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v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s)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并进一步诱导分化为自然杀伤(NK)细胞.通过与其他来源NK细胞的比较,探讨iPSCs来源N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获取CBMCs并使用非整合质粒电转法对其进行重编程,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鉴定获得的iPSCs的多能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将CBMCs来源iPSCs(CB-iPSCs)诱导分化为NK细胞,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对NK细胞表型进行鉴定.利用肿瘤细胞体外杀伤实验,比较CB-iPSCs来源NK(CB-iPSCs-NK)细胞、脐带血来源NK(CB-NK)细胞和外周血来源NK(PB-NK)细胞的杀伤活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CBMCs经过携带重编程因子的非整合质粒转染后,启动多能性基因表达,成功地获得iPSCs克隆,经扩增和筛选,最后获得了可稳定增殖的CB-iPSCs.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获得的CB-iPSCs表达高水平的多能性标志物.然后,利用CB-iPSCs成功分化N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NK受体,包括抑制性受体CD94、细胞毒性受体CD16和Nkp46;与CB-NK和PB-NK比较,CB-iPSCs-NK中CD94(94.17﹪±1.80﹪,94.10﹪±1.32﹪比87.60﹪±2.10﹪)和CD16表达(64.53﹪±2.80﹪,92.40﹪±2.00﹪比9.23﹪±3.37﹪)较低,Nkp46表达(85.30﹪±2.36﹪,29.43﹪±9.08﹪比88.00﹪±3.60﹪)较高(P均?<0.05).肿瘤细胞体外杀伤实验结果显示,三种来源NK细胞对K562、MDA-MB-231细胞均具有较好的杀伤作用;但是,对Raji细胞的杀伤作用,CB-iPSCs-NK与CB-NK相似,均弱于PB-NK(P均?<0.05).结论 免疫表型和对不同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的差异,提示CB-iPSCs-NK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选择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0.05%磷酸溶液(体积比70: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2 nm,柱温30℃.结果:蛇床子素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4.172×104X+1.912×102,在12.5~200μg/mL范围内的峰面积与进样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重要变革,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国教育由应试向素质转变的重要理念,对于课堂教学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化学核心素养理念得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予以充分体现的保障,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能提升的根本.《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课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11月版)一书由刘翠编著.本书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引领,紧密结合当前中学化学的具体教学实际,对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解读,并采取教学课例研究的方式,对化学课堂教
期刊
马齿苋为药食两用野生植物,我国资源丰富.黄酮是马齿苋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炎、抑菌、降血糖和保肝护肝等多种生物活性,研究马齿苋黄酮提取及其生物活性对马齿苋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近10年国内发表相关文献为依据,梳理综述马齿苋黄酮提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马齿苋黄酮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线路调查、文献查阅、民间访谈等方法调查了青海省峡群国家森林公园的常见药用植物.结果表明,该区常见药用植物有128种,分属41科95属,科属分布中,以单种科最多,占总科比65%.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比72.62%),入药部位以全草入药占多数(占比72.62%);按药效分,以清热(32.43%)、解表(31.53%)、化湿(27.02%)三类占多数.该区还分布有冬虫夏草、柴胡、羌活、大黄等价值较大的药用植物.调查结果可为今后该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目的:研究在不同采收期、栽培环境、抽薹前后和组织部位的白花前胡甲素和乙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时期栽培白花前胡甲素及乙素含量.结果:前胡甲素及乙素含量累积规律是根>茎>叶;二年生前胡甲素含量显著高于一年生,南坡前胡甲素显著高于其他坡向;抽薹前后的前胡甲素和乙素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高效液相法可用于初步评估前胡适宜采收时期,以期为进一步明确白花前胡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时期奠定基础.
该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法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的种属分类情况进行调查,共记录野生植物资源130种,隶属于37科84属.其中,野生药用植物95种,隶属于34科66属;国家Ⅱ级保护植物7种,隶属于3科6属;易危种3种,隶属于3科3属.该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普查、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策略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为了了解骆驼刺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我们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整理总结了相关研究情况.现代植化和药理研究表明,骆驼刺含有黄酮、木脂素、有机酸、生物碱、萜类等成分,在抗肿瘤、抗炎、改善腹泻型肠应激综合征、双向调节小肠推进运动方面有良好的活性.将为骆驼刺的进一步研发利用提供参考和研究思路.
探究花溪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植被物种组成、区系特点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对花溪饮用水源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花溪饮用水源保护区陆生植物群落为对象,从水库为起始点,选取8个样地进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样方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被子植物213种,蕨类植物11种,共计224种,隶属于71科154属;植物区系组成分科级和属级,分布区类型多样,科级水平上有11个类型,以热带地理成分占明显优势,世界分布次之;属级水平上有13个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其次是温带分布;α多样性的变化受水分和物种种类
对在大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植物进行野外调查、样本采集,形态分类和鉴定,系统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和药效功能.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有药用苔藓植物14科16属17种,其中包括3种苔类,14种藓类植物.17种药用苔藓植物中具有治疗烫伤或烧伤等功效的有4种,具有清热解毒治疗炎症作用的有7种,具有止血功效的有4种,对淋巴细胞白血病和神经胶质细胞瘤等癌症方面有一定抑制作用的有2种,养心宁神、缓解神经衰弱的有2种.通过8个生境的分布频度统计分析发现,湿润土生分布的药用苔藓植物种类最多(16种),木生生境分布的药用苔藓植物种类
为了解和加深盐生植物资源在植物盐方面的发展程度,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可视化网络分析、内容分析法对中国知网搜集的2021年6月30日前的植物盐专利数据进行分析,从专利的发文量、专利发明人、专利申请人、专利主题了解植物盐领域的研究情况,结果表明:植物盐专利的年发文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前期以独立发明人为主,近几年开始有合作趋势;专利申请人以个人和公司为主;专利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盐碱地、盐生植物、提取植物盐设备、提取工艺、营养成分、功效和应用.以期研究结论有助于研究人员补充和完善盐生植物资源在植物盐方向上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