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钢作业工人hOGG1表达水平对DNA氧化损伤的影响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镍钢作业工人hOGG1对8-OH-dG的切除修复能力和镍钢作业工人DNA氧化损伤水平.方法 选取某不锈钢冶炼企业镍作业工人231人,作为镍接触组,该企业水处理厂水泵工75人作为对照组,对工作场所职业性危害因素进行检测;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尿样中8-OH-dG含量,RT-PCR检测修复酶基因hOGG1的mRNA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尿中8-OH-dG含量和修复酶基因hOGG1的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镍接触组不同工种8-OH-d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轧钢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炼钢工组、钢渣处理工组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镍接触组不同工龄8-OH-d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工龄0~5年组和6~10年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hOGG1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组hOGG1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工龄0~5年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不同工种工人尿中8-OH-dG含量与hOGG1mRNA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r=0.993,呈正相关,在α=0.01(P<0.05)水平上显著相关;不同工龄工人尿中8-OH-dG含量与hOGG1mRNA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r=0.968,呈正相关,在α=0.01 (P<0.05)水平上显著相关.结论 镍钢作业工人DNA氧化损伤水平增加,hOGG1基因对8-OH-dG有主动切除修复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对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职业性慢性汞中毒病例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1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和19例职业性慢性汞中毒患者治疗中的护理经验.结果 28例为轻度铅中毒,2例为中度铅中毒,1例重度铅中毒.经2~5个疗程驱铅治疗后以上病例的相关临床表现均明显好转.19例慢性汞中毒病例经驱汞、对症及支持治疗配合有效护理,痊愈或好转出院.留取24 h尿液,嘱咐患者多饮水,使24 h尿量维持在2000
为奖励在我国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科学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卫生科技人员,吴执中职业医学奖励基金管理委员会决定开展第7次吴执中职业医学奖励基金论文评选活动,并分别于2014年2月及6月委托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分会发出参评论文征集通知。截至2014年6月30日,共收到参评论文381篇,内容涵盖职业病与健康监护、职业与环境病理、工业毒理、职业卫生评价与卫生防护、职业性肺部疾病、物理因素与人机工
期刊
乙腈又名甲基腈,无色透明液体,极易挥发,具轻度刺激性,能溶解多种物质,广泛用于药物合成.乙腈可以通过呼吸道、食道和皮肤进入人体,中毒时发病比较缓慢,而且潜伏期多在4h以上,以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2011年11月26日,接某公司报告,称该公司2名作业人员因接触乙腈致恶心、头昏、头痛、胸闷、气促等症状,已入医院检查治疗.接报后,相关人员赴接治医院和公司进行了调查。
期刊
患者男,22岁,因皮肤肿块、松弛,淋巴结肿大6年就诊.6年前无诱因左前臂肿胀,5年前双小腿、双足红肿,反复破溃,逐渐向肢体近端发展,伴淋巴结肿大.3年前躯干及四肢皮肤松弛,伴发热、脱发,乏力及盗汗。
期刊
期刊
患者男,19岁,因胸背部皮损伴剧烈瘙痒约3年来我院就诊.皮损反复发作,有时可出现水疱,消退后留网状色素沉着.外院曾诊断为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外用皮质类固醇及抗组胺药治疗,效果不佳.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期刊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在尘肺患者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接受支气管镜治疗术的尘肺患者51例(133次)分为表面麻醉组37例(97次)和静脉麻醉组14例(36次),比较两组操作所需时间、操作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和术中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表面麻醉组在支气管镜置入后5和10 min的收缩压和心率均高于麻醉前,明显高于同时点的静脉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表面麻醉组
目的 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合并电脑视频终端综合征(TAO+CVS)的患者对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123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AO+CVS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者,将TAO+CVS患者根据操作计算机年份的长短及平均每天上机时间的长短再分级.分别运用相关量表对受试者予以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观察评估.结果 调查分析显示,TAO+CVS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而TA
目的 了解特应性皮炎(AD)患儿皮损局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带菌率及其分泌外毒素的情况,探讨金葡菌及其分泌的外毒素在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AD皮损局部分离金葡菌,反向被动乳胶试验方法检测其外毒素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患儿无论是皮损局部还是非皮损区金葡菌带菌率明显升高(P值均<0.01),且与疾病严重性呈正相关性(P<0.01).但AD皮损局部的金葡菌与对照组金
患者男,22岁,因皮肤肿块,松驰,淋巴结肿大6年就诊,6年前无诱因左前臂肿胀,5年前双小腿、双足红肿,反复破溃,逐渐向肢体近端发展,伴淋巴结肿大。3年前躯干及四肢皮肤松驰,伴发热、脱发、乏力及盗汗。体检:38.0℃,肝、脾肋下可及,质韧。颈、躯干、四肢皮肤松驰、下垂(图1),左臀部肌肉萎缩(图2)。左前臂、双下肢暗红色浸润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