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辛附治疗少阴咽痛》确有奇效

来源 :四川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q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四川中医》八四年第三期刊载的《麻辛附治疗少阴咽痛》一文,余以其为基础方,治疗数例,经中西医治疗不效的咽干咽痛的患者,均显奇效。本人在一九八五年二月,亦出现咽干,昼轻夜重,每晚必饮冷开水数次,方能缓解。曾服银翘马勃汤、玄麦甘桔汤、地黄汤以及抗菌素等药数月,毫未减轻。后见此文,发现此方与我症状相合,立即煎服一剂
其他文献
就俞嘉言对中医咽喉科疾病的独特见解及其对中医咽喉科学发展的影响进行了阐述。主要从对少阴咽痛证的发挥、注重养护胃津、对疫喉的贡献3个方面诠释。
<正> 少阴咽痛,首见于《内经》所载:“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咽痛不可内食”。笔者对此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颇见效应,现介绍于下。一、诊断与鉴别少阴咽痛常见有两组症状:其一为少阴阳虚真寒的“本证”:恶寒、身踡、但欲寐、四肢沉重、小便自利;其二是少阴反热的“标证”:咽干、咽疼、烦躁、胸满、腹胀、不得眠等。少阴咽痛与温热病咽痛必须严格区别。少
期刊
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黄灯的《大地上的亲人》都是非虚构返乡写作,她们采取了贴近大地的写作姿态,以学者和女性的身份深入农村生活现场,将笔触伸向与自己精神相连的乡村。她们以行动和在场的书写方式,以散点透视和集体叙事的叙述策略,展现出现代化进程中乡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巨变,承载了知识分子对乡村、社会、时代的洞悉与思考,重构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并对乡村弊病、城乡差异、农民命运等社会问题进行了追问和质询,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策略下高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远期预后以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年龄≥75岁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诊断为非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病变且超声心动图证实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2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药物治疗组(n=9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组(n=55)及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组(n=61)。中位随
“混乱时期”叙事是指俄罗斯作家针对“混乱时期”(1598—1613年)进行的写作,有其生成的历史文化机制,即历史、文学与现实的交互作用、俄罗斯文学历史叙事的传统及“混乱时期”的强大生产力。自17世纪至今,“混乱时期”叙事已历经400余年,其叙事话语、叙事文体、叙事风格和内容,都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而变化:17—18世纪以纪事体裁为主,同时出现了戏剧形式的实践,“混乱时期”叙事具有明显的个人倾向性
当下,世俗化艺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插画艺术对传承世俗化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插画设计中融入世俗化艺术有利于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该文以《清明上河图》为例,比较研究世俗化艺术的作品、风格、派别等,分析世俗化艺术在插画设计中的美学应用。
明代是中国古代特殊的历史时期,前期专制皇权几近极端,中后期社会变革又尤为活跃。当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人群——女性,置身于这一极富创造性的时代环境之下时,得益于受教育程度提高和心学思潮席卷等因素的推动,她们的个体发展迎来了重要的转捩点。体现在文学上,便是诸多女性涉足文学创作,女诗人数量较之前代锐增、女性诗歌创作蔚起,同时女性的创作观念及行为亦发生了嬗变,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家族化、创作意识自觉化和创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