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地方经济以促进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和谐发展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地方本科院校要迅速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唯有科学定位,凸显区域优势,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打造特色学科、专业和课程,以此推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特色 和谐
  [作者简介]徐达奇(1964- ),男,安徽望江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经济管理;张春(1972- ),男,安徽望江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教务处教学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高教管理。(安徽 芜湖 241000)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2-0152-02
  
  学科、专业和课程是构成高等学校的三个基本要素,对这三个要素的建设构成了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建设。承担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重任的地方本科院校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要迅速提升自己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水平,必须在充分汲取国内外知名大学学科专业建设宝贵经验的同时,因校制宜,深度融合地方经济,构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走和谐与特色兴校之路。
  
  一、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一)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内涵
  学科是指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或学术分类,学科建设是高校集学科方向、学科梯队、科学研究、基础条件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学科水平决定了一所大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专业建设是根据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以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教育为媒介,以确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为目标,把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建设工作;课程则可以理解为学校开设的各种科目的总和,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直接目的,针对具体教学科目的教学内容、主讲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与实践环节等方面开展的一项教学基本建设工作。专业是课程的组织形式,课程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专业。
  (二)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关系
  1.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侧重点不同。学科建设的任务在于改善学科结构和提高学科水平。改善学科结构主要包括改善学校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三大学科的分布,改善每门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技术学科的结构及学校的优势学科与一般学科的结构;专业建设的任务侧重于改善专业结构和提高专业水平。改善专业结构主要是指处理好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的关系,以确保人才的“适销对路”;而课程建设的任务侧重于优化课程结构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优化课程结构的重点是开发新课程,改造旧课程,科学构建不同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①。
  2.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都有赖于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学科建设正是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研究基地、学科发展最新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为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提供基础条件。没有实力雄厚的学科基础,专业难以上水平,课程难以成“精品”。因而,要提高专业和课程的水平,必须以提高学科的水平为前提。与此同时,专业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基地,在凝练学科方向、聚集学术队伍、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在专业建设中,跟踪社会对专门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需求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促进学科研究方向的明确,有利于推出更多的高水平研究成果;通过专业教学有利于发现学科问题并加以解决。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是以专业为单位,课程是构成专业的元素,专业的人才培养功能是通过课程实现的,课程为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课程建设以专业建设为依托。因此,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二、凸显区域优势,培育特色学科、专业及课程
  
  能在学科发展前沿拓展领域的只能是少数大学,多数大学的学科水平应体现在利用学科发展成果培养人才和研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贡献上②。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更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融合地方经济,发展自己的特色学科,以此带动专业及课程建设。
  (一)构建特色学科的思路
  地方本科院校多为地方政府主办,主要面向本省、本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成果也主要应用于本省、本地区;相对于重点建设院校,学校知名度不高,师资整体较弱,学科门类不齐,科研能力弱、成果少;同时,由于生源层次特点,影响学生整体素质。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中应充分重视吸收和综合本学科已有的学术成果,尽可能转化为本学科教育的优质资源,利用学科发展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此,学科建设应以切实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为宗旨,与区域经济对接,结合学校实际,整合学校有限资源扶持重点学科建设,并使之逐步具有一定特色。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作为一所省属重点建设的地方院校,地处国家级沿江开放城市芜湖,该市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已形成了以汽车、电子、新型材料等为代表的产业群,学校以主动服务求生存、促发展,在“科教兴皖”“工业强省”的战略中,扎实地建设了一批与安徽省及芜湖市支柱产业相适应的学科,如与制造业发展相关的强势学科有机械、电子和材料等;与纺织、印染工业发展相适应的有省级重点学科纺织工程,等等,这些强势学科有力地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二)构建特色专业的思路
  由于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的,因此,高校应在对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结构调整和相关行业人才素质要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前瞻性地设置和建设自己的专业,实现与区域经济的无缝对接,立足于地方特点和特有的办学资源,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上,在学生的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反映所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办出自己的特色,从而有效地为地方培养实用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的深度融合,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近年来,我校主动瞄准经济建设主战场,根据安徽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依托机械、电子信息、纺织、生物工程及设计艺术学等优势专业,大力发展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性专业,并适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了大批“适应范围宽、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了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特色课程的建设思路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因此,要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制度建设,强化教学条件建设,努力把每一门课程建成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的优秀课程,为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构建优质的结构元件,并根据不同的培养方案和市场要求搭建课程体系。地方本科院校要充分认识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以专业内涵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通过课程的整合、重组,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以贯彻“质量工程”为契机,大力推进特色课程、课程群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快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步伐,形成多学科、多专业的网络共享平台,发挥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的引导与辐射作用。
  我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时期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譬如为满足奇瑞汽车公司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提出了“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除完成校定基础平台及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外,还学习“汽车动力学”“汽车故障诊断与修理”及“车辆拆装实验”等相关课程,为
  毕业生直接进入汽车行业就业铺平了道路。
  
  三、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线,促进学科专业发展
  
  (一)与学校定位紧密结合,推动学科专业非均衡可持续发展
  在高校面临前所未有竞争态势的今天,学校定位准确与否已经成为办学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在所有的学科专业门类上都有特色,都占尽优势,而总是以若干特色明显的学科专业作为整个学科支撑的亮点。为此,一所学校的学科定位不能贪大求全,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地方本科院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地位和学科专业结构的现状,从比较优势出发,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集中人力、物力,力争建成一批为社会所认可的、具有明显优势、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尽快形成学校学科专业的亮点。通过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的辐射作用,带动学科专业的整体优化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当然,在实施非均衡发展的同时,学校还应注重促进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和复合,增强学科专业自我成长、自我调适的能力,实现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学科专业调整方向
  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根本目的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大力增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意识。为此,地方本科院校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实际需要,大力发展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所急需的学科专业,同时抓紧培养熟悉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和各个行业、领域的各类管理人才。根据地方相关产业和行业对人才种类和规格的多样化需求,科学地运用市场规律及调节机制,推进学科专业的整体优化,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
  (三)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与地方经济建设无缝对接
  产学研结合,实现与地方经济的深度融合,既是学校主动服务社会的要求,也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地方院校要依托自身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通过技术服务与人才培养,加强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将大批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实现学校学科专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双赢。如我校在长期与奇瑞汽车公司合作的基础上,利用校企双方的优质资源成功申报了车辆工程本科专业,成立了由双方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小组,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联合安徽省纺织行业协会等共同组建了国家级安徽省纺织行业创新服务中心,等等。
  (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提供智力支持
  对于传统的优势学科专业,学校应主动运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提升改造,进一步赋予其新的研究方向、新的技术装备、现代实验手段和教学内容,促使学科专业的发展与时俱进,以此带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校作为安徽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向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中机械、纺织、食品和化工等强势学科专业的毕业生,绝大部分选择了扎根安徽、服务安徽,涌现了一大批企业家、设计师、工程师、创业者及专家学者,他们在不同领域积极创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总之,地方本科院校应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列为重点,根据地方独特的经济、文化、科技背景和特殊需求,整合有限的教学、科研资源,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打造特色品牌。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同时,又要充分考虑三者的区别和特点,因校制宜,重点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在学校建设中的协调和谐发展。
  
  [注释]
  ①罗云.关于学科、专业、课程三大基本建设关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3):33.
  ②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2(3):68.
其他文献
工作流技术是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研究领域新出现的一门学科。它是实现企业业务过程建模,过程管理与集成,最终实现业务过程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基于自定义业务流程的工作
通过具体工程的调研,全面介绍了井下降温系统的工艺流程,对该工程予以总结,尝试提出改进的方法,着重对矿井的热害治理从设计角度详细论述。
中等职业学校的农学专业是一个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单一的课堂讲授已离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就《植物及植物生理》这门课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市场上建筑防水材料类型很多,在设计、施工阶段要结合工程实际,依据一定的原则妥善选用,即:按照防水材料类别选用,按照防水基层选用,按照防水部位选用。
本文主要解决了如何用平面齐三次系统右端三次型的系数来计算此系统的孤立奇点的指数问题。
钢结构: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材料建造的,包括悬索结构。钢、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钢筋混凝土建造的。
随着网络化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信息能力的培养日渐为基础教育所重视。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学生在利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
本文通过对简谐振动合成分析,探讨了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合成中初相位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一种初相位的简便确定方法。通过具体例子,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是整个数学教育界都认可的,将数学史贯穿于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s recogni
[摘要]体育文化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政治、伦理、科技、艺术、社团文化等共同构成大学校园文化体系,影响和推动着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 体育文化 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赵晓辉(1972- ),男,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学。(河南郑州450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