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贩卖病人

来源 :医疗保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市一家医院的医生站出来揭开医院“倒卖病人”黑幕, 使得最近关于医德的质疑声更显芜杂。如果说,医院赚取合理的差价有情可原,那么默认或撺掇医生倒卖病人则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因为这完全是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某些无良医生已经消弭了基本的道义。
  


  
  神秘医生揭开黑幕
  
  6月8日傍晚的南京广播电台经济台《经典时间》节目揭开了这一让人触目惊心的黑幕———
  前一天,有知情者向南京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采访部举报,称南京市多家医院都存在倒卖病人的情况。大医院把“压床”的病人卖给中小医院,中小医院则把“收益高”的患者卖到大医院。甚至同家医院科室之间也存在“倒卖”的情形。
  6月12日,现代快报也跟进报道了此事,并刊发了征集线索的启事:如有类似遭遇或了解更多医疗“秘密”的市民,请拨打快报热线96060、025-84783608。
  “大部分医院都有倒卖病人的现象,有的倒出去,有的倒进来,医生从中收取少则50元,多则数千、上万元的‘转院费’。当然,接受病人的医院,会采取种种方式尽量获得更多的医疗费;接受病人的医生,也将获得相应的奖金和提成……”南京某三级医院的外科医生朱华(化名)抖出黑幕。他说,这种倒卖病人的现象,远比倒卖药品、拿药品回扣性质更恶劣,后果也更严重。
  朱华说,本市多家医院存在倒卖病人的情况,最严重的是医生私下把病人卖到其他医院,有些三级医院30%到50%的病人都是通过各种渠道“买”进来的。
  为何会主动揭开“倒卖”病人的黑幕呢?朱华说,对那些病人,他实在是于心不忍,只是希望借媒体让更多市民了解其中的玄机,更重要的是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为患者负责。
  
  倒卖病人在南京各医院非常普遍
  
  一般而言,每倒卖一个病人,医生可从中得到好处费50至500元不等。化名朱华的医生说——
  我叫朱华,是一名外科医生,在南京市某三级医院工作十余年。其实,倒卖病人的现象在各家医院都非常普遍。这种倒卖,既可发生在同城医院之间,也可发生在南京与外地医院之间;可以发生在同等级别医院之间,也能发生在不同级别医院之间;既能发生在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也能发生在不同医院的同种科室之间;甚至还可以发生在120急救与医院之间……总之,只要有利可图,病人就能“倒卖”。
  因为医疗竞争日益加剧,加上一些小医院和专科医院因条件所限,患者有限,这些小医院不得不寻求与大医院“合作”。也就是说,这些医院不得不找一些大医院的门诊医师,为其倒卖病人。而同等级别医院之间或本地与外地医院之间,出于利益的驱动,同样也会发生倒卖现象。现在,大家都知道药品回扣的事,实际上,倒卖病人手法更隐秘,最关键是后果更严重。它严重剥夺了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病人稀里糊涂地被倒卖,多花钱,甚至最终贻误病情。
  我曾经在一家医院急诊科干过几年,急诊科同样会与120部分人员之间建立某种“合作”关系。比如,接到中风、高血压等慢性病突然发作的病人,按照常规,120本应将他送往最近的一家医院,但因为急救人员与某医院急诊科有“合作”关系,便自然而然地将该病人送往这家医院急诊科。前几年,急诊科给120关系人员的好处费是市场价120元左右。
  
  医院内部疯狂倒卖要了病人命
  
  朱华说,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是,在医院内部,各科室为了争取病人,提升业绩,往往采取互相争夺病人的战术。比如,一位病人的病情需要尽快做手术,但B超室与主治病人的外科医生打了个招呼,主治医生便“配合”,将该病人先劝去做B超。在该病人去做B超的同时,主治医生当然也获得了50元的“介绍费”。在碰到几个科室都争抢一个病人的时候,就复杂了,各科室之间竞相报价,主治医生觉得某科室出价更高,自然也就将病人游说到那个科室。
  科室之间将病人倒来倒去的情况太普遍了!这样做的直接后果便是,本应由外科决定的治疗方案结果由内科决定,或者其它科室也参与其中,从而误导病情,造成过度医疗,也增加了医疗费用。
  去年,一位患肝癌晚期的病人来我们医院看病。在来医院之前,他已在南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治疗过一段时期,接着又被这家医院的医生“介绍”去上海的一家医院。之后,再被上海医院的医生“介绍”到我们医院。在我看来,病人起码能再活一年。但转到我们医院时,病人家属就向医生表示,有什么好药尽管用,关键是延长家人生命。“哎呀,这个病人家里有钱!”放疗、化疗、介入、放射等几个科室知道后都有了想法,都要给他治病。结果,病人不间断地从手术室转到介入室,转到化疗室再转到放疗室,随后又到放射室。不到3个月,病人就被“折腾”死了——要知道,过度治疗的结果,当然是病情恶化。
  
  大医院“压床”病人倒给小医院
  
  朱华说,转手后,大医院的接诊医生一般会获得100元左右的介绍费。
  大小医院间,病人流动的最典型案例是倒卖“压床”的病人。
  医生都知道,绝大多数需做手术的病人,在刚到医院的两周内,属于治疗见效较快、花费较高的时段。等过了这一时段,病人就需要住院慢慢治疗、观察病情。这时,病人就属于医生常说的“压床”病人。大医院床位紧张,而压床病人后期治疗费用也不高。这时,大医院的接诊医生就会将压床病人“倒卖”给其它“吃不饱”的医院,这些医院往往以中等专科医院或二级医院居多。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接诊医生一般会获得100元左右的介绍费。
  
  器官移植倒卖“油水”最多
  医生一般可获好处费三至五千元
  朱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外科医生,外科中倒卖最“来钱”的是器官移植病人的倒卖,有能力做器官移植的多是大医院,一些大型的设备需投入使用,尽快产生效益。而一些特殊病例和特殊的检查方法,一旦被实践成功,医院和医生在器官移植方面的知名度也会提升。因此,大医院对器官移植都比较重视,也就产生了向小医院或专科医院游说倒进病人的情况。
  据我了解,器官移植病人的倒卖价格,一般达到三至五千元。有时,一些新的医疗器械厂家代表,直接去小医院促销,游说倒卖病人。
  虽然倒卖的好处费有三五千元,但比起手术费用提成和奖励又少多了。“买进”病人的科室,届时则会根据医疗费20%左右的比例拿到提成,作为奖金发放。要知道,这些收入比药品回扣可高多了!
  
  接收医院想方设法“榨”钱
  
  朱华告诉记者,比如,按照病情需要,肝功能只需两周查一次,但为了多赚钱,医生便建议每周查一次,将病人从甲医院转到乙医院,再转到丙医院,最后甚至再转回甲医院。医院之间数易其手,病人反复折腾的现象并不少见。原本,为病人推荐合适的医院,也是医生起码的职业道德,而如今,很多医生看到的是利益。病人很少知道,因为医生往往是面带微笑,推荐你去别家医院就诊也是好言好语。这种情况下,有多少病人知道医生竟然笑里藏刀呢!
  医院对医生的奖励制度是,多看病、多开药、多做检查,科室和医生奖金就多,而这些费用都是从患者身上扣除的。因此,“买进”病人的医院肯定也会尽量多“榨取”病人的钱。比如,按照病情需要,病人肝功能只需两周查一次,为了多赚钱,医生便建议每周查一次。但实际上,病情变化有周期,每周查并不能及时了解到病情的进展。虽然南京实行同城互认检查结果,但有些检查是有时效性的,比如B超,过了一周就要重查。而且,医生自然有办法。比如,原先B超80元可以查全身,现在几个器官分解开来查,费用比原来还高。
  “我经常提醒熟人,看病千万别透露出有钱,不能爽快地告诉医生尽管用好药、用好设备。千万不能一次结清医疗费用,如需支付费用,也要在催款后再付款。因为,一旦看准病人家属有钱,医生一般都会对其多做治疗,多开药,以便让其多掏钱,倒卖也就经常发生了。”朱华说。
  
  医院外科一半病人靠倒卖
  
  医院“倒卖”病人究竟达到何种程度?朱华说,以我所在的医院为例,我们外科共有20几张床位,但外科每月平均要从内科或是其它医院倒进十几名病人。也就是说,差不多一半的病人是“倒卖”进来的。这个比例在我们医院还仅算中等。当然,内科的病人多,倒卖出去的就多。
  我认为,“倒卖”病人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与现行医疗体制存在缺陷有关。病人到医院挂号就诊,就意味着双方建立了合同关系,从法律上应是平等的。但病人对医院来说,是弱势群体,很多信息是不透明的。何况,病人要靠医生治病啊,都很相信医生。因此,病人被随便“倒卖”,还稀里糊涂的。其实,转院是有一定程序的,但医生往往打擦边球,病人病情到何种程度,该何时转,转到哪家医院哪个科室等等,这些信息基本只有医生比较清楚。主治医生有了经济利益的驱动,自然就会倒向经济利益那端,患者轻则多花钱,重则贻误病情。
  据我了解,倒卖病人的问题,目前在卫生系统并无有力的约束,只作为职业道德由医疗机构自己制定处罚办法。事实上,现在倒卖行为在一些医院普遍到这种程度:院方和各科室负责人鼓励医生出去倒卖病人。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医院之间恶性竞争的结果。
  


  
  ■记者暗访
  
  外科主任约记者面谈好处费
  6月11日,记者以一名外地医院医生的名义,给某三级医院打去电话。以下是记者与该医院外科主任的对话:
  记者:你好,我是滁州医院的。以前,我们有个病人在你们那里做移植手术的。现在是不是还能把病人送过去?
  主任:可以。
  记者:你们那里还有什么奖励措施啊?怎么个奖励办法?
  主任:正常是2000块钱吧。
  记者:像别的医院给得多些嘛?
  主任:差不多吧,都是这个价钱。这样子,你来的时候我们再谈。什么时候我带你跟院长谈,没有问题。
  记者:我过来直接找你?
  主任:哦,直接找我就行。
  而另一家医院显得较为谨慎,记者一番探问,对方始终不肯在电话里透露倒卖的费用。但对方提出,让记者亲自前往该医院找他,当面谈,同时需提供工作证和身份证。
  
  ■病人自述
  
  转院后医生问我谁介绍来的
  李小姐前些天因牙痛前往一知名医院牙科诊治。但医生查看后,建议李小姐前往专门的医院进行具体治疗,并指明了该看哪个科室。当时,因为后面还有些排队的患者,李小姐以为医生太忙,自己是“小病”,到专科医院可能更方便些,便欣然前往。
  果然,这家医院“冷清”多了。在那名医生指定的科室,主治医生问了几句病情,就把话题转到“你是怎么知道我们医院治疗这个病比较拿手”之类的问题上,李小姐自然实话实说,该医生详细询问了“哪家医院、哪个医生介绍来的”。此时,李小姐仍蒙在鼓里。
  当记者说出有“倒卖患者”这回事时,李小姐惊讶不已:她怀疑,自己也被“倒卖”了。
  据上述知情人说,医院“倒卖病人”的内幕,大致分如下流程:大医院床位紧张,而住院15天之后的“压床病人”给医院带来的效益比较少,因此大医院就“出卖”病人给中小医院;中等专科医院的医生则私下把器官移植、心脏支架等这类病人以高价卖到大医院。一些大医院为了获利,也为了在年终时标榜自己做了多少高难手术以争取学术地位,都竞相购买此类病人,倒卖价格都在2000块钱以上,甚至可以按医疗费比例提成。
  知情医生透露,病人被卖出后,会出现过度医疗、增加检查费用等情况。最严重的会延误治疗。他谈到一个个案:一名外地婴儿患者在某医院就诊,医生开出处方后对患者父母说,你到附近一家医院购买医疗器械,便宜几百块钱。患者父母当时对于医生的做法非常感动。实际上,医生可以从医疗器械售价中拿到提成。结果,小孩治疗3个月后,不得不返院重新医治,花去医疗费7千元。
  他还说,有些医院内科病人比较多,就以100元左右的价格卖到其他科室。曾有一名肿瘤患者在2个科室转卖时,承受放疗、化疗同时进行的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违反了教科书的规定,病人在1年后离开人世。
  面对慈眉善目甚至善解人意的医生,患者很容易接受转院的建议。他们根本想不到,这背后医生、医院之间黑幕下的交易。
  医生私下出卖病人会获得几千元的收入,接收病人的科室则会根据医疗费20%左右的比例拿到提成,作为奖金发放。知情者说,这些收入比药品回扣还高。
  知情医生还说,被医生倒卖的病人大多数都是外地患者,他们的共同点是能交得起高额医疗费。
  
  主管部门表示将调查
  
  《揭开“倒卖病人”的黑幕》的报道在南京广播电台经济台播出后,顿时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许多听众朋友在听到节目后,第一时间就发来短信或打来电话,纷纷对这一坑害患者的事件表示强烈的愤慨和谴责。
  南京医科大学二年级一名姓张的同学听到节目后发表观点称,报道中提到的医生根本就不配作为医生,他的行为玷污了“白衣天使”这个神圣的称呼。
  【录音】“真的好像是在菜场买菜一样,一点都没有医生的感觉,没有那种庄严、那种专业医生的精神。”
  这名“未来的医生”说,在他的心目中,医生应当是把病人当成亲人一样,而报道中的医生竟然把病人当成了倒卖的商品,这令他十分震惊。
  【录音】“我觉得这是不正当的,因为我们视病人为我们的亲人,视为至亲,我们不可能倒卖我们的至亲吧。”
  另一位叫周志英的热心听众则表示非常气愤。
  【录音】“我光是看到一些人在医院门口晃悠,拉一些老实巴交的外地人看病。作为医院倒卖病人,还是第一次听说,感到很震惊,很愤怒。作为医生的职业道德到哪里去了?良知何在?”
  一位听众发来短信表示:“听了暗访的电话录音特别难过,好像在菜场买菜那么市侩,怎么会是一个医生。”
  还有一位听众在短信中大声疾呼:“救死扶伤的精神到哪里去了?难道在利益面前,什么都要置之脑后吗?”
  这些听众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对此事要彻查到底,给公众一个交代。
  6月9号上午11点,南京广播电台经济台向江苏省卫生厅反商业贿赂举报电话通报了一些医院存在的倒卖病人的情况,接听电话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医院应当及时转诊,而且转院有着严格的程序,绝不允许医生私下倒卖病人。
  【录音】“正常的都有转院的程序和手序,一般来说转院包括,说这个医院没办法救治,主治医生和上级主管医生签字,包括医院里还有一些程序,绝不是个人私人,按照规定不是个人私下能办得起来的。我把这个情况按正常投诉记下来,按照程序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
  他还表示将立即把此事转交给南京市卫生局调查处理。
  下午,南京市卫生局纪委一名姓林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立案调查。
  【录音】“我已经把材料转给相关负责的同志,但是现在说有什么结果还不可能。
  (记者)哪个部门负责查这个事儿呢?
  我们投诉举报有个程序,上午11点25分省厅转过来的。然后就转交相关负责的调查,但是现在不可能有结果,你到下周打个电话过来问问吧。”
  
  医生干嘛这么积极
  
  《揭开“倒卖病人”的黑幕》的报道引来强烈反响,记者暗访发现情况非常复杂,院方表示坚决不允许倒卖病人。
  原本在三甲医院住院,结果被医生“建议”到民营医院;看了专家门诊,专家却以“我们这边检查不行”为由,推荐去别的医院,结果一看就要掏1600元,最后却什么病也没有……6月12日,众多读者给江苏现代快报打来热线,就倒卖病人的黑幕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读者中,有医生,有自称熟知医疗行业内幕者,也有病人及其家属。
  南京市民李先生讲述了他去年经历的一件事。
  2005年4月28日,李先生开车在孝陵卫附近撞了一个行人,120将伤者送往一家大医院。在该院外科观察室观察了十几天之后,伤者外伤基本痊愈,但感觉头有些疼,经医生诊断为“轻微脑震荡”。据李先生回忆,当时观察室一位副主任医师,极力推荐李先生带伤者去一家民营医院,“到那边一吸氧就可以了,又便宜,床位费才二三十元,不如带到那边去”。该医师还跟李先生说,他已经做好病人的工作,病人愿意去那家医院。
  李先生之后去那家民营医院了解情况,发现设备并不算好,而且吸氧一个疗程也要三四千元。不过,为了病人能早日康复,他同意病人转往该民营医院。“当时,那名副主任医师还帮忙联系车子,非常积极,我就有些奇怪,而且他所在的医院,也有吸氧的器械啊”,再之后,李先生从病人那里了解到,副主任医师是这样劝说他的:“到那边一吸氧就好了”。
  李先生现在想来,说“我说他怎么那么积极呢,大概是拿了好处”。
  “我可能是被倒卖了!”,自看到现代快报《医生自曝黑幕:倒卖病人比药品回扣更厉害》的报道,苏州人吴先生向记者诉苦。
  吴先生说,他去年年底感觉腰疼,在家休息了两天后,便去苏州吴中区某医院挂了个专家门诊。专家给他开了几个单子后,建议做B超。吴先生做了B超发现身体很正常,但他仍然疑惑,便问专家,专家告诉他,可能肾脏里有石头。据吴先生介绍,当时这位专家很“坦诚”地跟他说,“这边检查不仔细,有个地方挺好的,你去那边查查看吧”。吴先生称,后来专家给他开了个介绍信。
  吴先生来到专家介绍的那家医院,医生帮他做了B超后告诉他,肾脏和输尿管里各有一个石头,而且石头挺大的,需要做碎石治疗,每粒石头粉碎需800元。“他还跟我说,‘马上击!越快越好’”吴先生多了个心眼,他去亲戚所在的医院再次做了B超,却发现根本没有石头!医生询问他以前有无受伤的历史,吴先生想起自己曾从高架桥上摔倒过。亲戚所在的医院医生告诉他肯定是被骗了,他这才想起自己可能被“倒卖”。
  
  小医院病源多靠买
  
  南京城东一位在民营医院工作过的张先生更深刻地揭露说:小医院病源多靠买进。
  张先生曾在南京城东一家民营医院工作,熟悉医院倒卖病人的内情:“我在南京某家民营医院工作过,了解一些内情,那家医院的病源基本上都是从各家医院买来的。”据张先生介绍,这家民营医院主要使用高压氧仓等医疗设备,治疗因交通事故等造成的脑外伤术后康复。
  “当时单位有四五个人,一般不在医院上班,都是到南京各家大医院跑,找科室主任或者管床医生拉关系。”张先生告诉记者,一旦了解到这些大医院有脑外伤术后的病人,他们就动用各种手段,把这部分病人拉过来。
  “其实说白了就是倒卖病人。医生每倒卖一个病人,一般可以拿200元左右,而且专门负责拉人的这些人,也要从民营医院拿提成和工资。”对于医院之间倒卖病人的现象,张先生深恶痛绝,“医院还要赢利,提成费、倒卖费,这些钱从哪里来?羊毛出在羊身上,肯定都是从病人的医疗费用中抠出来的”。
  打进快报热线的于女士的说法与张先生非常相似。于女士自称对医疗系统非常熟悉。
  她说,城东某民营医院,就有专门人员去各医院“接”病人。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大医院外科压床的病人。于女士透露,一般“买”一个压床病人的行情是400元,这笔钱有时给主治医生,有时给整个科室。“这家医院病人大多是脑外伤、半身不遂、植物人等,大医院医生介绍时,一般都说这家医院设备很好又便宜”,于女士说,病人过去后,这家医院医生都说花不了多少钱,但实际上住过去就由不得病人了。
  谈到倒卖病人的现象能否得到有效制止时,于女士认为,倒卖病人在很多医院已经形成一个链条,要想斩断这个链条非常难。
  
  病人多是“推荐”而来
  
  6月9号,现代快报记者悄悄前往南京3家民营小医院。在与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交流中,记者发现,这些医院的病人大多数都是经别家医院“推荐”而来。
  “原来是在某医院(三甲医院)住院的,来这里一个多月了,当时主治医生说这里条件不错,而且费用也低。”在南京一家民营医院的住院部五楼,来自南京溧水的一位病人家属赵先生告诉记者,一个多月前,其弟因为遭遇车祸,头部受伤,随即被送到南京市区一家三甲医院抢救。做完手术后不到6天,医生就让赵先生的弟弟转到这家医院。赵先生告诉记者,当时某某医院的医生说,医院高压氧仓坏了,而且费用高,而这家民营医院治疗又便宜又好。于是,在医生的推荐下,其弟弟办理了出院手续,到这家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到医院看病,肯定相信医生,他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呗。”赵先生说。对于倒卖病人一事,他觉得很诧异。他说:“难怪呢?我说当时医生怎么一再推荐这家医院,原来还有这层关系!还有几个病人也是差不多时间,从那家医院转来的。”
  在这家民营医院里,记者又随即采访了多位病人和家属。病人中,有从安徽天长、江苏泗洪等地医院转来的,也有从南京多家三甲医院转来的。无一例外地,接受采访的所有病人家属都表示,是经当地医生推荐来这家医院的,说这家民营医院条件好、收费也不高。
  在另外一家民营医院,情况同样如此。“三根手指被绞断了,开始是到大医院看的。后来,医生就给我们推荐这家医院。”在该医院的住院部6楼,一位病人告诉记者,当时医生推荐的原因是是“费用低又专业”,而且病人只要说是某某医院的某医生介绍他过去的,就行了。记者在该家医院病房了解到,病人也多是从其他各家医院转来的,其中有部分来自小医院,也有不少来自省内知名的三甲医院。
  
  追朔:
  五年前南京就有“倒卖病人”黑幕
  
  事实上,4年前,南京广播电台、中国妇女报就曾经报道过,南京一家大医院医生把一名22岁的女病人“倒卖”到小医院就诊,结果导致这名年轻女子惨死在手术台上。4年后,“倒卖”病人的行为在南京愈演愈烈。
  一位如花似玉的妙龄少女,仅为一个小小的鼻科手术,就被夺去了性命。一些黑心的名医院专家“倒卖病人”收黑钱的内幕由此牵出,中国现行卫生体制的一些弊端也因此显露。
  韩玲当年22岁。2001年11月26日,她突然流鼻血,在男友吴雪峰的陪同下,去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还特意挂了个专家门诊。接诊的主治医生叫曹真,诊断为鼻息,需动手术。
  曹医生称人民医院没有床位,推荐他们到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由其本人去那里亲自施行手术,还当场写了一张条子,要他们去找那家医院五官科的张某和胡某。几天后张某通知吴雪峰的父亲,交付1500元手术费,同时另给曹真400元会诊费,并声称不开发票。
  12月6日上午9时,韩玲由吴雪峰及其父亲送入医院,12时左右医院发出病危通知,接着宣称抢救无效死亡。当家人闻讯赶来,所有相关的医生已全部消失,仅发现病历上的抢救记录是在匆忙中写就的,连名字都没有签。
  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在突然之间就没有了呢?在他们的再三追问下,医院方面答复说,是因为手术之前实施局部麻醉时,韩玲对麻醉药利多卡因产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而死亡,这在医学上属于麻醉意外。
  据院方介绍,韩玲发生意外情况时,手术尚未开始,主刀医生曹真和一位助手还在做准备工作。
  韩玲的突然死亡,对其家人打击甚大。这位出生南京郊区的农家少女从小听话好学,6年前考上职业中专,为筹集学费家人到处借贷举债。毕业后没有固定工作,深知父母不易的她便四处打工挣钱给家里。当得知鼻息只是一种普通的病,手术切除仅需十来分种,县、区医院就能独立完成,毋须“专家会诊”,韩玲家人与男友更是悲痛不已。
  在经历悲伤的同时,韩玲家人开始向医院追究死因及责任。因韩玲是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挂号初诊,并由该院医生曹真转至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家人遂找到江苏省人民医院。
  院方有关人员在答复中,虽表示愿意配合解决善后事宜,但又声明,曹真所为是个人行为,因为正常渠道的“院外会诊”,要有请求会诊单并经医政处批准,会诊诊费由医院统一收取,而这些曹真都没有履行,并且医院早已三令五申,不准医生擅自给病人转院,即使有特殊原因,也只能在病人家属的要求下给予推荐。
  至于韩玲之死,是因麻醉剂中加入利多卡因而高度过敏所致,像她还没动刀人就不行了,这样的概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韩玲就是其中的不幸者。
  韩玲家人认为医院在推卸责任,双方的交涉由此破裂而中断。随后,韩玲的遗体被送至南京法医鉴定中心进行检验,在等待结果的同时,其家人向媒体投诉,此事得以公开,立即在社会引起反响。
  在对韩玲死因的探究及反应中,议论最为集中与激烈的在于所谓“转院”及“会诊费”。韩玲的男友吴雪峰于悲伤之中愤而质问:为什么去人民医院挂号求诊而要把人拉到结合医院做手术?为什么“倒卖病人”拿黑钱还要加个好听的名字“会诊费”?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方面则称,因为当时韩玲是持曹真开的条子点名要曹给她做手术,曹是该院的外聘医生,医院肯定要收取会诊费,钱数一般在200至500元左右。至于不开发票,是因为会诊费一般都直接交给医生,由医生交给自己就职的医院,医生再从中拿提成,中西医结合医院并不收这笔钱,所以“不好开发票”。
  而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则表示,根本不知道曹真让韩玲转院治疗的事情,更谈不上要收什么“会诊费”。市民在对韩玲因信任“专家”医生而被“卖”掉性命表示痛惜的同时,尖锐抨击掌握人之生死的医生,因图一己私利来“卖”病人实在太昧良心。
  
  悲剧能否换来警醒
  
  尽管韩玲的死因确认及有关责任查究还有待法医鉴定的结果,但由此暴露的为所谓“会诊费”而“倒卖”病人的问题,又一次引起人们对医疗行业状况及其管理的关注。
  据业内人士介绍,医生“倒卖”病人的事情早已有之,前几年就曾发生过多起由此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但还只限于从大医院“倒”至小医院,这与一些“名医”介入其间有关。
  目前医院反聘外院退休或在任兼职专家很普遍,不仅小医院趋之若鹜,大医院也争相效法,因为专家一般资历深、名望高,聘用医院可以藉此打招牌吸引病人,而受聘个人则可从中增加收入。
  出于关系和利益需要,聘用医院一般都会竭力满足专家的种种回扣要求。就像演艺圈“走穴”挣“出场费”一样,反聘外院专家不仅有受聘酬劳,还可从介绍病人中提成,因而在坐堂会诊中,将小病说成大病,将病情说得严重,以大医院病房紧张、让实习医生做手术作为幌子,将病人“倒”至自己“熟悉”的医院,以此收取价格不菲的回扣。像这样吃完医院吃病人、接诊赚钱两不误就成了一些医务人员的“生财之道”。
  来自病人的反映证实,医生“倒卖”病人确实普遍,而且医院之间达成“默契”。韩玲之死事件公开披露后,不少有类似被“倒卖”经历者纷纷痛斥这种不法行为。尤其令人义愤的是,这些医院几乎都有“遵守医德”、“不许收受红包”的承诺、规定。
  花季少女韩玲因被“倒卖”而惨死于手术台的悲剧,并未唤起对这种弊端的正视乃至翦除。
  
  ■网民讨论
  
  惊诧之余深表愤慨
  《现代快报》有关医院倒卖病人的新闻见报后,搜狐、新浪、新华网等多家大型网站均作了转载。多数网民跟帖发表观点,仅搜狐网网民评论就有1250条,新浪网也有268条留言,多数网民在惊诧之余深表愤慨。
  一名自称是医生的网民发表如下言论:市场化的医疗系统,商人般的医生。我也是一名医生,我觉得无可奈何……
  绝大多数网民发帖呼吁加强医德教育,改革医疗体制。他们在感谢记者的同时,更感谢自揭黑幕的医生。但有些人很无奈,“我们就是知道这些内幕,又能如何呢……”与之相比,部分网民尚未丧失信心,他们相信,好的医生还是大多数,认为多数医生良心未泯。
  另一位网民观点非常客观。他说: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不管医疗市场是市场化还是伪市场化,医疗机构为了各自的生存与发展,经过医院之间的正常交流,达成相互转诊,相互之间支付一定的转诊费用,我认为应该是正常的,这也是经济规律。譬如,大医院的康复病员转诊到有条件的中小型医院疗养,或者有些病员盲目就医,其病情根本不需要到大医院就医,而转诊到中小型医疗机构,这也是缓解大医院医疗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是,如果医生为了蝇头小利,而不顾病员的病情,给予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治疗,我认为这不但有违医生的职业道德,而且应该是犯罪!
  
  ■媒体观点
  
  卫生体制存在缺陷
  事实证明,“倒卖”病人现象所以愈演愈烈,与现行卫生体制存在缺陷有关。病人到医院挂号就诊,就意味着双方建立了合同关系,从法律上应是平等的,而在事实上病人却被随便“倒卖”,说明实际还是居于任人主宰的弱势地位。
  这种侵犯病人选择权的违法之举,目前在卫生系统并无必要而有力的约束,只作为职业道德由医疗机构自己制定处罚办法。至于助长“倒卖”病人歪风的反聘外院专家问题,现在亦无任何管理措施,完全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近年来,有关医德沦丧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见死不救者有之,动手术时打手机者有之,没收到红包故意坑害病人者有之,更不必说开大处方、拿回扣了。本该充当道德先锋的医生,为何堕落为只识孔方兄的奸商?难道这是市场经济大潮流裹挟下的必然吗?应该说倒卖病人的蔓延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医院之间恶性竞争,以致各科室鼓励医生倒卖;一是信息的不对称,病人无法察觉医生的不轨之心,而相关监管也出现缺位。
  如果说,医院赚取合理的差价有情可原,那么默认或撺掇医生倒卖病人则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因为这完全是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某些无良医生已经消弭了基本的道义。
  多年前,何清涟曾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少人在追逐财富时危害国家利益,或以破坏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无视他人权利,败坏社会风气为手段,只能说这个社会已堕落到了‘人皆为盗贼’的可悲境地。”医生也许无法承担引领道德高标的重任,但绝不能率先沦为罪恶的渊薮,如果连救死扶伤的医生都变本加厉地以反道德为己任,它带给世人的将是紊乱的价值观,将会加重让人不安的社会道德浑浊度。
其他文献
员工的公费医疗待遇近年内都将逐步改革为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保虽然最高可提供30万元左右的保障,但实际上仍有约4成的医疗费需要自己负担,怎么办?  保险专家建议,要为自己提供较充分的医疗保障,在基本医保之外,还需考虑投保终身医疗险、重大疾病险以及意外医疗险等险种。     终身医疗险更保晚年健康  我们一生中的医疗费用支出有一个明显的曲线,大部分的疾病在生命最后十年发生,即80%的医疗费是使用在60
期刊
张曼玉最初出道的时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一副清纯可爱的面貌。她离漂亮是远的,所以要靠她的气质弥补。气质原来也是不够的,所以还要依靠岁月的沉淀。这似乎印证了一位国际美容专家的话:“20岁的容貌是上帝赐给的礼物,20岁以后的容颜是生命成长的缩影,更是自身精心经营的结果。”从一个一张白纸似的普通女孩,成长为举手投足皆成风景的成熟漂亮女性。她的美丽之道,是自己归纳的一套实用而健康的保养方法,并且日复一日地坚
期刊
医疗费持续上升百姓难承受  “医疗费用上涨速度之快超过多数家庭收入增长速度,居民支出结构因之发生很大改变。”这是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6月29日举行的中国国情论坛上表示的。  “现在医疗费用的上涨幅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到了老百姓难以承受的地步。”全国政协委员俞祖彭认为是五大病因所致:  一是政府财政投入比例逐年下降,导致医疗卫生领域的过度“市场化”。二是支出比例失调,个人负担沉重。三是改革滞后
期刊
卫生部医政司原司长、资深医院管理专家于宗河——  建设“全民医保”条件成熟,关键不在钱    时下,不少人士都在为医改“把脉”,比较集中地把问题推到了医生、医院身上。卫生部原司长于宗河从一名老医生和老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按照问题的内在逻辑,一层层地剥开医改矛盾的所在。  我国卫生总投入较低与“看病贵”的反差,折射出的矛盾是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疾病风险没有分摊给社会大多数成员,没有实行“一人有难大
期刊
盛夏,随着气温升高,蚊蝇也越来越多,致使细菌大量繁殖,如果稍不注意饮食卫生或疲劳过度,就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同时蚊虫也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很多人会因为蚊虫叮咬而出现健康隐患,如各种急性胃肠道疾病、乙脑和中暑等。如果您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那么,下列常用药品可作为您应急之用:  防治中暑医保用药:人丹、十滴水、、辟瘟丸、藿香正气(颗粒、胶囊、软胶囊、片、滴丸、口服液)等;  蚊叮、毒虫咬伤医保用药
期刊
北京酝酿按病例组合付费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有望得到缓解,目前,北京市正在研究医保付费的新方式——按病例组合付费,研究成果有望在2007年公布。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张大发处长告诉记者,按病例组合付费(DRGs)有别于目前执行的按项目付费的方式。按病例组合付费是把相关类型的疾病按照治疗难易程度、治疗方法、治疗成本等归类成组。然后,医疗保险对那些相同治疗方法的病例,按一个标
期刊
自秦朝和两汉开始,统治阶级比较注意从其他诸侯国和前代医疗史事中吸取经验教训,形成一套以统治阶级为核心的医事制度。     一、为帝王、后宫、官员服务的医事管理制度成型  在秦朝的国家机构中,少府为九卿之一,在少府下设六丞,太医为六丞之一,太医不但负责中央官员的疾病诊治,而且掌管地方郡县的医疗事宜。当时各地都设有医长,对太常、太医丞负责。药府中的药长主持药物之事,设有药藏府储存药物。  西汉的医官分
期刊
秀琴对节气的感知是从鼻头开始的。这个清早,头一个起床的秀琴打开屋门去房后茅厕倒尿盆,突然感到一丝异样的凉意蜻蜓点水样从脸颊掠过,秀琴就知道秋天来了。得准备做些秋天该做的事了。农民的秋天当然是收获,收获地里的玉米、谷子、荞麦,收获园子里的大白菜,收获院里红了的沙果。地里的庄稼和大白菜用不着秀琴,可沙果是秀琴要自己一个人收的,她不想要老头搭手,就像老头收获地里的庄稼也不用她一样。于是,就从这天起,秀琴
期刊
六月初的一天清晨,东方的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把伊犁河两边的林木都涂上了层层金辉,浩荡而去的河水浪叠潮涌、波光闪耀,宛若万道银鳞一路向西。  沿著新华西路一直南下,穿越滨河大道,跨过湖上的木桥,绕过伊水阁,眺望着在金光里线条奔放、通红耀眼的“伊犁之风”雕塑,我踏上河边次生林中的木栈道,钻进繁茂的河柳、胡杨和灌木丛,稍许就到了濒临水面的小山包,登上了河边的断崖,清新的水气扑面而来。我习惯地、贪婪地呼
期刊
1  “这事儿真是奇了。”  我正眯着眼小憩,被邻座用指头捅了一捅,“诶,哥们,你说生活里真能有这样的事么?”我极为不悦,觑了一眼他摊开在我面前的笔记本,敷衍道:“这世上啥奇怪的事情不能有?我们觉得奇,也只能怪见识太少。”说完,即闭上眼睛。比起听邻座少见多怪的奇闻,我更想在颠簸的飞机上,好好眯一会儿。养足精神,下了飞机,才能甩开膀子码字。编辑已經在催稿了。  邻座并不罢休。尽管没了听众,他还在一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