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f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使许多学校、教师、家长束手无策,社会面对这样一个群体也无计可施,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关注学生大多集中在安全、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而忽略了对他们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因此,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材,创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素质培养和心理素质培养双重任务的综合性的必修课,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更要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当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不容乐观。他们在涉及学习、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校恐惧、自杀乃至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涉及面之广、范围之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21世纪后的初中生缺乏挫折教育,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娇生惯养,学习上一遇到心理压力。很容易造成精神上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以及考试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会出现厌学情绪。如:有些学校由于不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失衡,出现学生厌学、逃学、辍学、爬围墙外出上网、参与社会流氓抢劫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以及对学习产生不自信的心理问题。
  
  二、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均为成熟,但心理发展则相对缓慢,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问题。他们不能很好的解决,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如某学校有些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而产生磨擦,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往往采用极端的做法:打电话或周末回家叫社会上的所谓“哥们”来帮助解决,造成打架斗殴流血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及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
  
  三、青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首先,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产生强烈的冲击,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但在追求成人感时,他们感到种种困惑。同时,由于性的逐渐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以致早恋而做出越轨的行为,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会体会到一种压力和苦恼。其次,心理上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矛盾。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个时候,他们特别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自我意识增强。幼稚性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并表现出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等心理冲突和矛盾。
  
  四、其他原因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授业”、“解惑”方式才能让学生有知识、有才能,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围绕“应试教育”、“升学教育”这两根指挥棒转,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既学不进知识,反而增加学生的反抗叛逆心理。
  (二)社会环境污染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些不法商向青少年兜售有色情内容的光盘、录像带和电子软件。甚至向信息网络输入黄色信息。此外,一些黄色书刊和不良的影视对青少年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与伤害,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针对上述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理应肩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要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努力把握住思想品德教育要求与学生心理需求的结合点,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实施心理素质教育。为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教育中,师生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学生把老师看做权威,而自己更多地扮演着“遵从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心理障碍,显然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做到允许学生来动摇自己的“权威”,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爱,形成师生之间的心理相融。这是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保证。
  二、巧妙运用教材案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我在上“网络的利与弊”时,巧用教材案例,先让学生说出网络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便捷的条件和积极作用的同时,又让学生认清“沉迷网络荒废学业,容易结交损友,使身心受到摧残”等负面影响。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懂得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上网要趋利避害,健康上网、文明上网,逐步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健康心理
  由于受到“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不少学校普遍存在厌学、逃学、辍学的现象,学生纪律差、学风差,无心向学。针对这一现象。思想品德课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教育。让学生明确无论将来选择怎样的道路,为了自己,为了国家,我们都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这样,培养了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
  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心理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例如,我校制订了“六个良好行为习惯”,即“学习行为习惯”、“遵守公德行为习惯”、“礼貌礼仪行为习惯”、“住宿行为习惯”、“用膳行为习惯”、“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我充分利用这“六个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几年下来,学生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总之,21世纪,社会不仅需要身体健康,智力水平高的人才,而且还需要心理素质好,社会适应能力好的人才。因此,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任务。相信,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不断深入、重视,不断完善与发展,它将像一股强劲的春风吹向传统教育的冰河,将进入每一个学校,进入每一间教室,进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最终走出一条现代教育观念下的思想品德教育新路。
其他文献
有人说“语文味是语文课必须具有。能够具有,但目前尚未具有的一种追求,一种整体美,一种境界。”我们都希望语文课上得有“文”味.然而究竟什么是语文味.怎样在一堂课间体现语文味
在我县全面推进课改教研活动之际,第二轮支教工作也开始了。我校被确定支教单位是吾元镇中学。时值教师专业发展年,我校五位教师踊跃报名参加了支教工作。
用两种担子菌的培养液可实现芥子气的完全降解。在每种真菌对芥子气的降解过程中都可发现有两条不同的代谢途径。其主要途径为通过非酶水解作用生成二羟二乙硫醚。次要途径为
竞争反映了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调节着买卖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形成和涨落,进而调节着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没有竞争,也就很难有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和价格的变动,也就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