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立足于文本,从人性角度对铁凝《玫瑰门》中的主要的人物形象司猗纹、姑爸、竹西和苏眉逐一作了解读,展示了这些女性在情感压抑下和社会压抑下或扭曲,或封閉,或放纵,或探寻的不同人性表达方式。
关键词:女性;人性;情感(性);压抑;表达
作者简介:曾辉(1976-),男,江西丰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文秘、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03
铁凝的《玫瑰门》被认为是一部典型的女性写作的成功之作,是一部真正具有女性觉醒意识的作品。作品的主角都是女性,写了以司猗纹一家三代女性的不同际遇和复杂心态。老作家汪曾祺曾评价铁凝的小说是“快乐的小说,温暖的小说,为这个世界祝福的小说。”但从她的《玫瑰门》中,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司猗纹、姑爸、竹西和苏眉这些女性面对着的诸多现实压抑以及她们在各种压抑下的不同人性表达。她们面临的现实压抑主要来自情感压抑或性压抑,社会環境压抑或政治压抑。虽然人性是复杂多维度的,但伴随着这些压抑,她们的人生呈现出或扭曲,或封闭,或放纵,或探寻的不同表现形态。
一、扭曲型——司猗纹
司猗纹无疑是作家用力最多倾心塑造的一位女性形象,也是小说写得最为成功内涵最丰富复杂的人物。司猗纹出生在一户亦商亦官的人家,算得上大家闺秀。作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她在和睦的家庭里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和少年。她聪慧、开朗,既熟读了四书五经,又会模仿湖畔诗人学作新体白话诗。她不仅在教会学校——圣心女中接触到现代文明,还受到邻校男生影响,与他们一起探讨国家存亡、探讨自由平等。在理想自由飞翔和青春萌动的年龄,她毅然爱上了一个有着革命理想从事革命事业的男生华致远。在感情的世界里,司猗纹最初的爱情即遭到了旧官僚家庭必然且断然的否定和反对,父母强制退学,使她深受打击。然而爱情催生出的勇气使她在十八岁的一个秋雨淅沥的午夜和华致远完成了一次闺房幽会,司猗纹把最初萌发的女性美丽的理想托付给了华致远,但随着华致远的离去,司猗纹的爱情亦走远。从华不再出现,直至临终前的一面。事实证明伴随着司猗纹一生的只是一个虚无。接下来,她不得不面对华致远走后的现实,现实攻击下的她毫无抵御能力,很快父母将她嫁给了庄家的大少爷庄绍俭。庄绍俭便是司猗纹女性意识的摧残者和感情压抑的施与者。他憎恨父亲为她选就的这门亲事,或许是耳闻了司猗纹与华致远的故事,或许是依然念念不忘天津的齐小姐。婚后的司猗纹由于丈夫的夜不归宿、长年在外和不负责任而倍感失落和压抑。仍对生活抱有幻想的司猗纹满腔热情携子女千里下扬州寻夫的经历使她在再次收获羞辱和气愤之后彻底认清了丈夫的本性。她只能痛苦地离开。在失望和压抑的生活中,司猗纹开始转移注意力,开始磨练持家的精明和对生活的控制力。然而像幽灵般时隐时现的丈夫带给她的不仅仅是空虚和压抑,随后自私的丈夫将性病传染给她,使司猗纹又一次经受致命的一击。如果说此前的司猗纹生活得循规蹈矩、安分守己,那么病愈之后的她则放弃了原有的生活姿态,玩世不恭起来。她的人性已发生着某种程度的扭曲。用贺绍俊的话[1]说就是:丈夫将性病传染给她的遭遇导致了她的灵与肉的分离,从此她获得了彻底的解脱。解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决心拿自己的肉体对人生来一次亵渎的狂想”,她用“强奸”公公庄老太爷的方式,颠覆了她与公公的关系,打击了公公的“嚣张”气焰,从公公手中夺回了自主权。灵肉分离的生存原则在这次事件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这既“不是爱也不是恨”,只是让“肉”无所顾忌地适应现实,以图达到“灵”的愿望。这也正是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之后,丈夫的债务和死讯都未能对司猗纹构成太大的冲击。她的人性中的一部分或许沉睡下去了,或许死去了。在丈夫去世之前,司猗纹曾以近五十岁的年纪告别家人,“不顾所有人对她的鄙视,她走出庄家和朱吉开结了婚”,这行为似乎是为着争取妇女自身的权利,似乎又是对丈夫的示威、宣战甚至报复。但由于被判重婚罪和朱吉开的死去,使这份婚姻无果而终。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和生活折磨之后的司猗纹的情感世界也仿佛一下子从无从依靠到无须依靠。但人过中年的司猗纹的这份安详也只能是种扭曲的沉静,她曾侧耳倾听儿媳竹西和儿子庄坦之间房内翻腾的那点事,也曾对儿媳性生活得不到满足而有点幸灾乐祸,甚至处心积虑地导演“捉奸”场面,让竹西和邻居大旗的私情暴露无遗。怪不得黄轶把司猗纹喻为“一株妩媚而狰狞的罂粟花”,因为最初,评论家们更多看到的是司猗纹身上的人性之“恶”,这“恶”来自哪里?源头只有一个——司本人所经历的种种压抑。
小说的情节更多停留在了“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因此司猗纹不仅受到过感情世界的压抑,还得承受来自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压抑。不过,在政治惟上的年代,司猗纹表现出了惊人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尽管这种能力是以人性变形和人格分裂为代价。“多年来司猗纹练就了这么一身功夫:如果她的灵魂正厌弃着什么,她就越加迫使自己的行为去爱什么。”在政治风暴的威逼下,她敏感地意识到如果不主动采取行动,“她将在劫难逃”。于是她用心良苦地写了封请罪信交给红卫兵,大张旗鼓而又违背心意地交出了贵重的家具和首饰,让出高大的北屋。这当然是种人前的表演。虽然这种人前的表演带走的是人性的自由,但换来的却是生存的实在利益。为此,尽管她本能地厌恶搬进北屋的粗俗无比的街道主任罗大妈,但她还是曲意逢迎,认真演戏。凭着她高超的智慧和出色的演技,司猗纹躲过一波又一波的灾难,争取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权利,巡逻、读报、唱样板戏。为此,她正儿八经地将大语录摆在对门桌上显眼而自然的位置。尽管小心翼翼,尽管违背己心,但司猗纹的生存原则是成功的。只不过这种成功的背后透露着几许悲剧的意味。评论家说:这是女性个体生命的欲望诉求与社会利益的冲突[2]。这也正是社会政治环境与人性的抵牾。
二、封闭型——姑爸
姑爸在《玫瑰门》中是个独特的存在,铁凝将她作为一个悲剧人物处理。 姑爸是司猗紋的小姑子,年轻时,她穿裙子,有乌黑的大辫子,合适的身材。她对家里为她说就的亲事感到满意,对自己的婚礼态度虔诚。可以想见她正期待着一份美满的婚姻和即将到来的幸福。然而,仅做了三天的新娘便半昏迷地和她的嫁妆一起回到了庄家。新郎在新婚的当天就不见了,而且再也没有出现过。人们猜测是她长着一个大下巴的缘故,用女性主义的观点是她遭到了男权社会的无礼拒绝。这个打击对于准备做贤妻良母的女性来说是致命的。她的感情世界没有起点,却有终点。生活没有给她做女人的权利和机会。在从这场噩梦中苏醒后,姑爸宣称改本名为姑爸,并要过老马的烟袋和荷包,剪掉了乌黑的大辫子,换上了男人的服装,甚至让自己的丰胸变为平胸,平胸变为抠胸。总之,姑爸在消灭自己的女性性征的同时努力在寻找自己作为男性的外部特征,她要以一个“男性”存在,因为这是个男权世界。姑爸永远关闭了她的玫瑰门,从此她隐匿了女性的欲望诉求。这是一个社会对一位女性的悲惨否定。从此她认为“世上沾女字边的东西都是一种不清洁和不高雅”。由于生命的孤独,她喂养了一只猫,以猫为伴。这只名叫大黄的猫用她的话来说是只大男猫。精心喂养大黄成了她情感极度压抑下的最好表达,同时配以爱为人掏耳孔获取瞬间的满足和快感。
然而即使改成了男性特征的姑爸依然没有获得起码的做人尊严和生存权利,她被无端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血雨腥风。爱猫大黄被疑偷肉而惨遭“车裂”。正是大黄使她的生命得以完整,大黄的存在亦使她的人性不至于残缺不堪,大黄的失去无疑要了她的命。白天姑爸表现出了惊人的沉默,深夜终于火山爆发似的以尖叫和咒骂来反抗拥有政治话语权的罗家,来反抗生活的不公。接下来的悲惨是骇人听闻的,同时也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姑爸在遭受毒打之后,她禁闭的玫瑰门被人戳进一根罪恶的铁通条。最后她用吞食大黄的最极端最残忍的方式来对抗人世间的最极端最残忍。吞食大黄在姑爸看来是使大黄得以完整,将它融进她的肠胃,然而这又何尝不是在使姑爸自身的生命和灵魂得以完整。她和它的生命本就是合一的。姑爸在最压抑的年代用生命的最高形式——死亡作出了她的人性表达。
三、放纵型——竹西
竹西作为响勺胡同里的司猗纹的儿媳,“采用的是与姑爸截然相反的方式,她敞开玫瑰门,以放纵性征的自然功能来完成女性个体生命的欲望诉求。”[3]竹西作为新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医生,又主动断绝了与澳大利亚的父母的关系,因而不存在来自社会政治方面的压抑。我们探讨的是她的感情世界,侧重于她在压抑下的情欲表达。
由于秉着相同的生活和政治理想,健康丰硕的竹西嫁给了孱弱缺钙的庄坦。小说表现竹西是从他们的夫妻生活入手。铁凝以嘲讽的笔调写了庄坦与生俱来的打嗝的毛病。一开始竹西本能地生厌,但当竹西发现丈夫的打嗝是与他的做男人连在一起时,曾经厌恶打嗝的她反而觉得“那声音是那么可爱那么不可缺少”。于是她“渴望听见庄坦那发自内心的声响了”,只可惜这声响伴随着竹西的快乐一去不复返。竹西在安静之后,身体和心灵开始流浪。她莫名地打了她的科主任,一个被批斗的老头;她无聊地捕捉老鼠和解剖老鼠;也许只有这样,被压抑了的欲望才能得到些许释放。丈夫死后,她盯上了小她七岁的邻居大旗,不为别的,只为那个憨厚多肉的脖子。竹西主动出击,征服了大旗,“为大旗把自己开放了一个夏天。”在竹西与大旗的私情被婆婆司猗纹发现后,竹西又顺其自然地与大旗结了婚。如果说竹西只单纯追求情欲的话,那也是不正确的,否则她不会在感到和大旗从来没有展开过一个柴米油盐之外的话题后决定离婚,她和大旗之间本就存在不小的差距。她需要情欲,但她是医科大毕业,她也需要曾住西屋的叶龙北那种关于“新粮食新粪”的返朴归真。面对叶龙北,竹西的热情得到再次激发。还是主动出击,还是无往不胜。就这样,竹西在情感天地里,变压抑为行动,将对欲的追求变为现实的一个个目标,放纵着自己,又满足着自己,她坦荡而热烈地表达着自己的爱欲灵魂。
四、探寻型——苏眉
苏眉是作为故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被铁凝安排进作品的。这种特殊身份起了特殊的效果。一方面,小说叙述了苏眉的成长,并以纯真孩子的眼光来展现和审视社会生活的复杂和变幻;一方面,苏眉参与了故事的构成,通过她与其他人物间的互动,通过她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对社会、人生、人性的探寻和追问,不仅丰富了自身形象而且对司猗纹等其他女性形象也是重要的补充和完善。
这里我们看重的正是她的成长、她的追问。无论是情感上还是政治方面,苏眉虽谈不上司猗纹她们受到的那般压抑,但在成长过程中,苏眉也经历了与她年龄不相宜的一些事情。她过早地见识了政治运动的恐怖,目睹了姨婆的焦乳和姑爸腿间的悲惨,领略了舅妈竹西私情暴露于眼前的羞辱与难堪……所有这些事情冲击着苏眉稚嫩的心灵,使她变得早熟。她不断追问着自己,追问着梦境,追问着内心深处的声音,追问着人生的真假是非,追问着人性的善与不善……苏眉在成长中追问,在追问中成长。当她由小女孩追问成大姑娘、追问成为人妻子时,我们看到了她的情感世界的最真一面:她总是以纯洁、善良、温暖的人性尺度去衡量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苏眉十四岁时曾带领妹妹苏玮逃也似的离开了响勺胡同,因为她对外婆、舅妈感到失望。但当成人后的苏眉对苏玮口里说着一千年也不想去响勺胡同时,她却言不由衷地前往探望,这不正是灵魂深处的牵挂吗?试想一个善良之人对恶之人性会有牵挂么?司猗纹从本质上说不能单纯地以人性之“恶”去评判,竹西更不能。人性是复杂的,往往是善与不善的纠缠,有时甚至不是“善”与“不善”这二元所能够解释。司猗纹不也在艰难的生活中表现了她的顽强和智慧么?不也抚养了苏眉姐妹吗?不也为姑爸之死而深夜“暗自呜咽”么?不也带着苏眉偷偷地看姨婆吗?不也为渐渐长大的苏眉化妆吗?不也惦念着长大后的苏眉姐妹么?至于竹西,生活中她有的只是率性,没有矫揉造作。她首先接纳了和呵护着初来的小外甥女苏眉。更为可贵的是,竹西竟然无怨无悔地照料了瘫痪在床的“原婆婆”司猗纹五年,承担下了这艰巨琐碎的不构成义务的义务。我们忘不了司猗纹死后苏眉与竹西的对话,从中我们了解到:对于司猗纹,苏眉爱她,为着感情;而竹西不爱,只为道义。这难道不够吗?在那个为了自身前途和利益会忍心用半锅热油泼向亲娘的时代,我们还奢望什么呢?也许正是苏眉用纯真、善良之心突显了那些处于压抑下的人性之美好,加之自身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曾给了小苏眉精神启蒙和支持的叶龙北不也从苏眉身上看到了生命的灿烂和希望而倍受感奋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苏眉的探寻和追问,其旨归在于:寻求生命的希望与人性的美好。
参考文献:
[1][2][3]分别见于贺绍俊著《铁凝评传》第112页、第113页、第117页,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文章中其他引語见于铁凝原著《玫瑰门》。
关键词:女性;人性;情感(性);压抑;表达
作者简介:曾辉(1976-),男,江西丰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文秘、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03
铁凝的《玫瑰门》被认为是一部典型的女性写作的成功之作,是一部真正具有女性觉醒意识的作品。作品的主角都是女性,写了以司猗纹一家三代女性的不同际遇和复杂心态。老作家汪曾祺曾评价铁凝的小说是“快乐的小说,温暖的小说,为这个世界祝福的小说。”但从她的《玫瑰门》中,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司猗纹、姑爸、竹西和苏眉这些女性面对着的诸多现实压抑以及她们在各种压抑下的不同人性表达。她们面临的现实压抑主要来自情感压抑或性压抑,社会環境压抑或政治压抑。虽然人性是复杂多维度的,但伴随着这些压抑,她们的人生呈现出或扭曲,或封闭,或放纵,或探寻的不同表现形态。
一、扭曲型——司猗纹
司猗纹无疑是作家用力最多倾心塑造的一位女性形象,也是小说写得最为成功内涵最丰富复杂的人物。司猗纹出生在一户亦商亦官的人家,算得上大家闺秀。作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她在和睦的家庭里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和少年。她聪慧、开朗,既熟读了四书五经,又会模仿湖畔诗人学作新体白话诗。她不仅在教会学校——圣心女中接触到现代文明,还受到邻校男生影响,与他们一起探讨国家存亡、探讨自由平等。在理想自由飞翔和青春萌动的年龄,她毅然爱上了一个有着革命理想从事革命事业的男生华致远。在感情的世界里,司猗纹最初的爱情即遭到了旧官僚家庭必然且断然的否定和反对,父母强制退学,使她深受打击。然而爱情催生出的勇气使她在十八岁的一个秋雨淅沥的午夜和华致远完成了一次闺房幽会,司猗纹把最初萌发的女性美丽的理想托付给了华致远,但随着华致远的离去,司猗纹的爱情亦走远。从华不再出现,直至临终前的一面。事实证明伴随着司猗纹一生的只是一个虚无。接下来,她不得不面对华致远走后的现实,现实攻击下的她毫无抵御能力,很快父母将她嫁给了庄家的大少爷庄绍俭。庄绍俭便是司猗纹女性意识的摧残者和感情压抑的施与者。他憎恨父亲为她选就的这门亲事,或许是耳闻了司猗纹与华致远的故事,或许是依然念念不忘天津的齐小姐。婚后的司猗纹由于丈夫的夜不归宿、长年在外和不负责任而倍感失落和压抑。仍对生活抱有幻想的司猗纹满腔热情携子女千里下扬州寻夫的经历使她在再次收获羞辱和气愤之后彻底认清了丈夫的本性。她只能痛苦地离开。在失望和压抑的生活中,司猗纹开始转移注意力,开始磨练持家的精明和对生活的控制力。然而像幽灵般时隐时现的丈夫带给她的不仅仅是空虚和压抑,随后自私的丈夫将性病传染给她,使司猗纹又一次经受致命的一击。如果说此前的司猗纹生活得循规蹈矩、安分守己,那么病愈之后的她则放弃了原有的生活姿态,玩世不恭起来。她的人性已发生着某种程度的扭曲。用贺绍俊的话[1]说就是:丈夫将性病传染给她的遭遇导致了她的灵与肉的分离,从此她获得了彻底的解脱。解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决心拿自己的肉体对人生来一次亵渎的狂想”,她用“强奸”公公庄老太爷的方式,颠覆了她与公公的关系,打击了公公的“嚣张”气焰,从公公手中夺回了自主权。灵肉分离的生存原则在这次事件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这既“不是爱也不是恨”,只是让“肉”无所顾忌地适应现实,以图达到“灵”的愿望。这也正是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之后,丈夫的债务和死讯都未能对司猗纹构成太大的冲击。她的人性中的一部分或许沉睡下去了,或许死去了。在丈夫去世之前,司猗纹曾以近五十岁的年纪告别家人,“不顾所有人对她的鄙视,她走出庄家和朱吉开结了婚”,这行为似乎是为着争取妇女自身的权利,似乎又是对丈夫的示威、宣战甚至报复。但由于被判重婚罪和朱吉开的死去,使这份婚姻无果而终。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和生活折磨之后的司猗纹的情感世界也仿佛一下子从无从依靠到无须依靠。但人过中年的司猗纹的这份安详也只能是种扭曲的沉静,她曾侧耳倾听儿媳竹西和儿子庄坦之间房内翻腾的那点事,也曾对儿媳性生活得不到满足而有点幸灾乐祸,甚至处心积虑地导演“捉奸”场面,让竹西和邻居大旗的私情暴露无遗。怪不得黄轶把司猗纹喻为“一株妩媚而狰狞的罂粟花”,因为最初,评论家们更多看到的是司猗纹身上的人性之“恶”,这“恶”来自哪里?源头只有一个——司本人所经历的种种压抑。
小说的情节更多停留在了“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因此司猗纹不仅受到过感情世界的压抑,还得承受来自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压抑。不过,在政治惟上的年代,司猗纹表现出了惊人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尽管这种能力是以人性变形和人格分裂为代价。“多年来司猗纹练就了这么一身功夫:如果她的灵魂正厌弃着什么,她就越加迫使自己的行为去爱什么。”在政治风暴的威逼下,她敏感地意识到如果不主动采取行动,“她将在劫难逃”。于是她用心良苦地写了封请罪信交给红卫兵,大张旗鼓而又违背心意地交出了贵重的家具和首饰,让出高大的北屋。这当然是种人前的表演。虽然这种人前的表演带走的是人性的自由,但换来的却是生存的实在利益。为此,尽管她本能地厌恶搬进北屋的粗俗无比的街道主任罗大妈,但她还是曲意逢迎,认真演戏。凭着她高超的智慧和出色的演技,司猗纹躲过一波又一波的灾难,争取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权利,巡逻、读报、唱样板戏。为此,她正儿八经地将大语录摆在对门桌上显眼而自然的位置。尽管小心翼翼,尽管违背己心,但司猗纹的生存原则是成功的。只不过这种成功的背后透露着几许悲剧的意味。评论家说:这是女性个体生命的欲望诉求与社会利益的冲突[2]。这也正是社会政治环境与人性的抵牾。
二、封闭型——姑爸
姑爸在《玫瑰门》中是个独特的存在,铁凝将她作为一个悲剧人物处理。 姑爸是司猗紋的小姑子,年轻时,她穿裙子,有乌黑的大辫子,合适的身材。她对家里为她说就的亲事感到满意,对自己的婚礼态度虔诚。可以想见她正期待着一份美满的婚姻和即将到来的幸福。然而,仅做了三天的新娘便半昏迷地和她的嫁妆一起回到了庄家。新郎在新婚的当天就不见了,而且再也没有出现过。人们猜测是她长着一个大下巴的缘故,用女性主义的观点是她遭到了男权社会的无礼拒绝。这个打击对于准备做贤妻良母的女性来说是致命的。她的感情世界没有起点,却有终点。生活没有给她做女人的权利和机会。在从这场噩梦中苏醒后,姑爸宣称改本名为姑爸,并要过老马的烟袋和荷包,剪掉了乌黑的大辫子,换上了男人的服装,甚至让自己的丰胸变为平胸,平胸变为抠胸。总之,姑爸在消灭自己的女性性征的同时努力在寻找自己作为男性的外部特征,她要以一个“男性”存在,因为这是个男权世界。姑爸永远关闭了她的玫瑰门,从此她隐匿了女性的欲望诉求。这是一个社会对一位女性的悲惨否定。从此她认为“世上沾女字边的东西都是一种不清洁和不高雅”。由于生命的孤独,她喂养了一只猫,以猫为伴。这只名叫大黄的猫用她的话来说是只大男猫。精心喂养大黄成了她情感极度压抑下的最好表达,同时配以爱为人掏耳孔获取瞬间的满足和快感。
然而即使改成了男性特征的姑爸依然没有获得起码的做人尊严和生存权利,她被无端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血雨腥风。爱猫大黄被疑偷肉而惨遭“车裂”。正是大黄使她的生命得以完整,大黄的存在亦使她的人性不至于残缺不堪,大黄的失去无疑要了她的命。白天姑爸表现出了惊人的沉默,深夜终于火山爆发似的以尖叫和咒骂来反抗拥有政治话语权的罗家,来反抗生活的不公。接下来的悲惨是骇人听闻的,同时也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姑爸在遭受毒打之后,她禁闭的玫瑰门被人戳进一根罪恶的铁通条。最后她用吞食大黄的最极端最残忍的方式来对抗人世间的最极端最残忍。吞食大黄在姑爸看来是使大黄得以完整,将它融进她的肠胃,然而这又何尝不是在使姑爸自身的生命和灵魂得以完整。她和它的生命本就是合一的。姑爸在最压抑的年代用生命的最高形式——死亡作出了她的人性表达。
三、放纵型——竹西
竹西作为响勺胡同里的司猗纹的儿媳,“采用的是与姑爸截然相反的方式,她敞开玫瑰门,以放纵性征的自然功能来完成女性个体生命的欲望诉求。”[3]竹西作为新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医生,又主动断绝了与澳大利亚的父母的关系,因而不存在来自社会政治方面的压抑。我们探讨的是她的感情世界,侧重于她在压抑下的情欲表达。
由于秉着相同的生活和政治理想,健康丰硕的竹西嫁给了孱弱缺钙的庄坦。小说表现竹西是从他们的夫妻生活入手。铁凝以嘲讽的笔调写了庄坦与生俱来的打嗝的毛病。一开始竹西本能地生厌,但当竹西发现丈夫的打嗝是与他的做男人连在一起时,曾经厌恶打嗝的她反而觉得“那声音是那么可爱那么不可缺少”。于是她“渴望听见庄坦那发自内心的声响了”,只可惜这声响伴随着竹西的快乐一去不复返。竹西在安静之后,身体和心灵开始流浪。她莫名地打了她的科主任,一个被批斗的老头;她无聊地捕捉老鼠和解剖老鼠;也许只有这样,被压抑了的欲望才能得到些许释放。丈夫死后,她盯上了小她七岁的邻居大旗,不为别的,只为那个憨厚多肉的脖子。竹西主动出击,征服了大旗,“为大旗把自己开放了一个夏天。”在竹西与大旗的私情被婆婆司猗纹发现后,竹西又顺其自然地与大旗结了婚。如果说竹西只单纯追求情欲的话,那也是不正确的,否则她不会在感到和大旗从来没有展开过一个柴米油盐之外的话题后决定离婚,她和大旗之间本就存在不小的差距。她需要情欲,但她是医科大毕业,她也需要曾住西屋的叶龙北那种关于“新粮食新粪”的返朴归真。面对叶龙北,竹西的热情得到再次激发。还是主动出击,还是无往不胜。就这样,竹西在情感天地里,变压抑为行动,将对欲的追求变为现实的一个个目标,放纵着自己,又满足着自己,她坦荡而热烈地表达着自己的爱欲灵魂。
四、探寻型——苏眉
苏眉是作为故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被铁凝安排进作品的。这种特殊身份起了特殊的效果。一方面,小说叙述了苏眉的成长,并以纯真孩子的眼光来展现和审视社会生活的复杂和变幻;一方面,苏眉参与了故事的构成,通过她与其他人物间的互动,通过她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对社会、人生、人性的探寻和追问,不仅丰富了自身形象而且对司猗纹等其他女性形象也是重要的补充和完善。
这里我们看重的正是她的成长、她的追问。无论是情感上还是政治方面,苏眉虽谈不上司猗纹她们受到的那般压抑,但在成长过程中,苏眉也经历了与她年龄不相宜的一些事情。她过早地见识了政治运动的恐怖,目睹了姨婆的焦乳和姑爸腿间的悲惨,领略了舅妈竹西私情暴露于眼前的羞辱与难堪……所有这些事情冲击着苏眉稚嫩的心灵,使她变得早熟。她不断追问着自己,追问着梦境,追问着内心深处的声音,追问着人生的真假是非,追问着人性的善与不善……苏眉在成长中追问,在追问中成长。当她由小女孩追问成大姑娘、追问成为人妻子时,我们看到了她的情感世界的最真一面:她总是以纯洁、善良、温暖的人性尺度去衡量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苏眉十四岁时曾带领妹妹苏玮逃也似的离开了响勺胡同,因为她对外婆、舅妈感到失望。但当成人后的苏眉对苏玮口里说着一千年也不想去响勺胡同时,她却言不由衷地前往探望,这不正是灵魂深处的牵挂吗?试想一个善良之人对恶之人性会有牵挂么?司猗纹从本质上说不能单纯地以人性之“恶”去评判,竹西更不能。人性是复杂的,往往是善与不善的纠缠,有时甚至不是“善”与“不善”这二元所能够解释。司猗纹不也在艰难的生活中表现了她的顽强和智慧么?不也抚养了苏眉姐妹吗?不也为姑爸之死而深夜“暗自呜咽”么?不也带着苏眉偷偷地看姨婆吗?不也为渐渐长大的苏眉化妆吗?不也惦念着长大后的苏眉姐妹么?至于竹西,生活中她有的只是率性,没有矫揉造作。她首先接纳了和呵护着初来的小外甥女苏眉。更为可贵的是,竹西竟然无怨无悔地照料了瘫痪在床的“原婆婆”司猗纹五年,承担下了这艰巨琐碎的不构成义务的义务。我们忘不了司猗纹死后苏眉与竹西的对话,从中我们了解到:对于司猗纹,苏眉爱她,为着感情;而竹西不爱,只为道义。这难道不够吗?在那个为了自身前途和利益会忍心用半锅热油泼向亲娘的时代,我们还奢望什么呢?也许正是苏眉用纯真、善良之心突显了那些处于压抑下的人性之美好,加之自身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曾给了小苏眉精神启蒙和支持的叶龙北不也从苏眉身上看到了生命的灿烂和希望而倍受感奋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苏眉的探寻和追问,其旨归在于:寻求生命的希望与人性的美好。
参考文献:
[1][2][3]分别见于贺绍俊著《铁凝评传》第112页、第113页、第117页,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文章中其他引語见于铁凝原著《玫瑰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