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教育让课堂交流评价有了“魂”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b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所以,科学方法教育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实际上,一直以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物理学方法教育时,我们总感觉每天都和学生呆在一起,但我们常常与学生相距遥远,而造成以上感受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渗透科学方法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以此为基础来开展有效教学.
  1 尊重学生正常的认知规律
  按照科学方法所展示的路子,去组织教材,安排教学过程.物理方法的教学应遵循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重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由已知到未知,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努力创造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课堂教学情境.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一方面应注意不要脱离科学知识的教育过程去另搞一套,而是要寓方法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另一方面,又不能只顾传授知识,而应把方法视为和知识同等重要,把方法视为知识的内核与脉络.
  案例一 《平面镜成像》(等效替代法的渗透)
  师:在你们面前有一面大镜子,请一位同学用平面镜展示一下他和他在镜中的像,请xxx,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和他在镜中的像.
  学生表演.
  师:同学们观察清楚她和她在镜子中的像了吗?
  生:清楚了.
  师:下面我们就要来研究这个同学在镜子中的像和他本人之间的关系.再请另外一位同学来扮演平面镜中XX同学的像.来替代镜中的像.……(选择演员)
  师:有一块玻璃和一块平面镜,你们俩商量一下选择哪个器材.
  生:选玻璃.
  师:为什么.
  生:……
  师:对!除了扮演像的同学能和物保持一致,最主要的好处是物在玻璃中不仅能看到自己的像,还能看到扮演像的同学,能够指挥他站在自己像所在的位置.这才叫替代像.
  [物先站在镜前,看到自己的像,然后指挥另一个同学站到自己像的位置]
  (学生先简短的表演)
  总结:刚刚通过这两位同学的出色配合,我们将平面镜换成玻璃,这样物在玻璃中同样有在镜中所成的像,还能让一个实物替代一个摸不着的像,这叫以实代虚.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中应用了一个非常实用的物理科学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按照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所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教师课前的必修功课.以唤醒学生的个体经验,使物理科学方法与学生的原有知识有机地联系;进入理解阶段,教学节奏要适时,避免定义、结论得出“过早”或“过迟”;应用时重新抓好“审题”,通过联想引导学生提取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并培养学生将当前的问题纳入科学方法的系统中,进行问题归类,解决问题,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教”的规律要服从于“学”的规律.
  2 从过程出发,注重方法与技能,科学方法使课堂落在实处
  科学的方法体现在具体科学知识的认知过程之中.把认知过程充分而合理地展示出来,学生才能看到科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并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去解决的,从而学到科学的方法.要强调认知过程的教学,注重学生的思考、思维过程,不是把过程做简单的浓缩或重复,而是根据今天我们所认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内涵,按照学生的认知模式,去设计一个认知过程,进而引导学生去经历这一过程,使学生领略其中具体的科学方法.教师在复习课中用较少的时间揭示了实验设计过程中蕴含的科学方法,使科学方法显性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案例二 两块橡皮引起的思考(复习课中的物理方法)
  师:大家有没有观察过橡皮,有专门擦钢笔的,还有擦铅笔的.他们有什么不同?
  生:好像粗糙不一样.
  师:如何来证明?
  生:测量摩擦力.摩擦力大的,说明该橡皮粗糙.
  师:你到前面来演示你的方法.
  生上台.将测量摩擦力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只是用弹簧测力计把两块橡皮匀速直线拉一下.
  生1:没有保持压力一样,即便测量出摩擦力大,也不能说是粗糙程度引起的.
  生2:将橡皮上放置相同的钩码.
  生3:不对,应当是放置不同的小钩码,保证他们总的压力相同.
  师:对,具体操作有难处吗?
  生:很难找到这么精细的钩码,用沙子.
  师:好主意,沙子可以将这种区别更细微地表达出来.
  生:也可以不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两个橡皮擦重叠起来.这样压力肯定一样.
  师:好主意.你怎么想到的?(为刚才的学生进行方法引领)
  生:从他们遇到的问题中想到的.
  师:好,你的方法是不是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多从已给的物理量中进行分类,哪些是要控制的物理量,哪些是要改变的物理量.所以今天我们的复习课用到的最主要的物理方法就叫做“控制变量法”.
  在实验设计的教学中揭示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并不是直接由学科的知识内容来表达的,它往往蕴含在获得概念、规律的过程之中,支配着知识的获取和应用等等,既不易掌握,又容易为师生所忽视.作为教师,应站在更高的高度上,不仅看到作为认知活动的结果的知识,还要看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其中使用的方法,并且要善于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把它展示给学生,或安排恰当的认知程序,让学生自己去领略科学方法.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从这种意义上讲,“问题情境”可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存在外,还有心理意义上的存在.从物理意义上讲,它具有客观性,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从心理意义上讲,它充分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愿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凡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所取得的对科学方法的认识都应该得到鼓励.
  3 课堂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原则
  第一、要以学生为本.作为我们物理课程,它是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应当给学生留下更多的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实践机会,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并能主动地提出学习中的问题,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与规律.换句话讲,教师虽然重视了科学方法,不再是“教教材”,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怪圈“教方法”,而不能灵活地根据课堂学生的具体表现,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一部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和贯彻,这样的创生和开发也是不完整的、没有生命力的.笔者在科学方法渗透的教案中,并没有设计“如何让学生去找透明的玻璃”,随着课堂的成长,学生已经非常有见地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能轻易的放过.开发和创生教材是师生共同的责任,学生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开放的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机智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及时吸收并采用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把学生置于科学方法的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这样的开发和创生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课堂才能显现真正的活力.
  第二、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应注意不要脱离科学知识的教育过程去另搞一套,而是要寓方法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另一方面,又不能只顾传授知识,而应把方法视为和知识同等重要,把方法视为知识的内核与脉络.科学方法与一般的科学知识不同,它所涉及的不是物质世界本身,而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途径与方式,是高度抽象的.如果只是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学生也可能从中学到一些科学方法,但只能是零星的、不连贯的、收效甚微.而现实生活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只注重结果,把自己所了解的物理科学方法知识直接生搬硬套地传授给学生,把科学方法当着固化的真理、静态的符号结论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忽略了方法的产生过程,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种教学长期坚持下去,很多学生成了被动应付的机器,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简单的重复,没有自主性和主动参与性,对于所学知识也只能生吞活剥!似懂非懂,很难想象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其他文献
江苏省普通高中自2005年起进入了新课程改革.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已不再是以前的“应试”教育下的机械性、条件反射性的考试,它越来越注重考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如近几年高考对物理实验的考查中,实验设计题的比重越来越大,与教材中的实验相比,知识的变通性要求越来越高,实验设计题成为高考物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考试的结果来看实验题往往是学生的难点,虽然通过了较长时间的复习,但得分率仍然
Donny在北京学汉语,他的中国朋友要是遇到了不知道用美语怎么说的词,就会来请教他。今天王晴要问的是:“挂羊头卖狗肉”。
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基于问题和任务设计的课堂学习导学材料.“高效”的基本内涵就是学生能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导学案可自主
I.词汇。(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A)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
期刊
新课程强调探究式教学,那么探究式教学如何实施,是全部放手还是让学生自学?实践经验表明,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笔者认为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教师只需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就可以了,而概念图恰恰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实现思维的提升和知识的系统化.本文就该话题进行简单分析,望能助力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1 探究式教学与概念图相结合的意义  1.1 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
所谓补偿法,就是某系统受某种作用产生A效应,受另一种同类作用产生B效应,如果由于B效应的存在而使A效应显示不出来,就叫做 B对A进行了补偿.补偿法常常用于精确测量的电学实验中,可避免由于接入测量仪表带来的系统误差.下面笔者总结了补偿法在电学实验中的几个典型应用,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1 用补偿法测电流  当我们要准确测定某一电路(或支路)(图1)的电流时,通常的做法是将一电流表串联在这一电路(或支
I.词汇。(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A)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
期刊
作为物理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和重要教学手段,实验探究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学的理论及其证明过程都要依赖科学实验探索.初中物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与其理论教育有着极大差异,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理论规律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在亲自动手过程中增强其实践能力,提高其科学素质.但是,新课改这几年以来,当前大多数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仍难以摆脱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束缚,物理探究实验的有效性提高不大.  1 初
本文就新课改“五严”背景并针对笔者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效率,谈谈看法.  1 精心编制导学案  因为导学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不是你一节课教的有多少,而是在于学生学得入耳.编制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将学习的重心前移,通过明确的预习目标,让学生能够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学案上典型例题讲解,能够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巩固旧知、学习新知识的场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媒体.”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通道,就能接受知识65%.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应运而生.  1 计算机辅助的特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投影,影视,图像,声音等手段,把教学过程中不容易讲清楚比较抽象的知识点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