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促进学校品牌建设的思考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09553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新技术的应用、融合与创新。应用是基础,融合是目的,创新是拓展。在此三个阶段,新技术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发展。技术也正是因为有了人的应用,才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学校也通过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逐渐从特色发展中清晰定位,逐步形成品牌。
  新技术应用:
  成就学校品牌的基础
  新技术需要通过新装备来体现,品牌学校往往有品牌装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教育装备在完成标准化建设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特色化发展。尤其是一些品牌学校、品牌学科,各种各样的创新实验室、学科实验室、特色功能教室成为其宣传学校的亮丽名片,这些品牌装备也成为了展示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
  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中心学校从一所薄弱学校成为区域快速成长的品牌学校典型代表。其成功因素很多,但最基础的是借助新技术与新装备,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通过着力打造“厚德校园”“健康校园”“艺术校园”等“六大校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无论是新建学校,还是改建学校,都希望抓住校舍变化的契机,对学校进行高标准配备,从而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育形象,打造特色文化,形成学校品牌。作为技术驱动教育变革的代表,每年的“地平线报告”都会成为教育行业的热门话题。例如,《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中提及的六项教育技术发展,有的已在我们身边的学校落地,有的正在以实验的形式进行着区域性教育实践探索。
  未来学校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技术也必将成为未来学校品牌建设的基础。进入新时代,学校再也不应把“技术”作为学校的一项特色,而是应牢牢树立技术的基础性意识,把新技术融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人人都需主动适应技术变革,人人都当学校品牌代言人。
  新技术的融合:
  成就学校品牌的动力
  进入新时代,新技术的教育应用,正逐渐从“锦上添花”转向“雪中送炭”。学校强化品牌意识,推进品牌建设,就需要更多地借助技术解决教育的热点与难点,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信息技术为例,“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一批新名词不断涌现,逐渐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学校往往先从教育管理入手,改变了传统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教育信息化的根本落脚点在课堂,在教与学之中,教学信息化才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那么,教学信息化的实践探索如何助推品牌建设?2010年前后,宁波市镇海区等一些地区开始区域性地推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俗称“电子书包”),以新技术助推学校教与学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好成效。区教育局以“教学无界限、智慧启未来”为理念,实施数字化教与学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建设项目,新技术应用为教育变革注入持续动力。镇海区也由此获得了2015年首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域”优秀实践奖。
  在镇海区的电子书包教学变革探索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区艺术实验小学。该校从2011年开始探索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全面推进“自主·互助”式智慧教学课堂改革,积极探究多元发展评价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学校通过与新技术应用与融合,成为了宁波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形成了独特的学生“智”学、教师”慧“教的办学品牌,成为区域教育改革的窗口学校。
  可以说,新技术的应用与融合,极大地助推了学校品牌的建设,尤其是为那些教育综合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提供了跨越式发展机会,并使其看到了超越传统强校的希望。
  新技术的创新:
  成就学校品牌的核心
  品牌作为学校最宝贵的资产,不仅需要用心创建,更需要苦心经营。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品牌上的竞争。因此,经营和维护学校品牌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品牌学校共同的特点。
  如果说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与融合促进了学校品牌建设,那么学校在新技术的融合与创新过程中,同样会对技术提出更高的需求,这也促进了新技术朝着更新、更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同样,以教学信息化为例,电子书包项目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逐渐从展示性应用走向常态化应用。在目前的应用常态化过程中,学校至少需要深入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数字教材的问题,二是学科教学工具的问题,三是智能学业管理的问题。只有这三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电子书包才会真正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可是,系统性地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在理念、机制、技术上都充满了挑战,关键在于教与学数据的收集、整理、脱敏、分析与应用。教育需要过程性评价与实证研究,这也进一步触发了各地的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和对教育数据分析应用的研究。浙江省已开始系统性地部署精准教学实验项目,并于2017年启动了精准教学实验项目学校建设。学校要在精准教学的改革项目中占得先机,更需要直面这三个问题,在教育理念、体制机制、应用创新上寻找突破口,如此才能进一步发展学校的品牌。
  区域在推进教学信息化过程中,还需关注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深度提升的问题,并形成信息技术应用与融合的教师梯队。镇海区在数字化学习的应用探索中,数字化教师梯队成为了持续推进教学信息化变革的重要力量。2012年6月,镇海区成立了区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教研大组;2016年3月,成立了区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骨干教师学科协作组;2017年3月,探索建立数字化学习兼职教研员制度,从区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骨干教师学科协作组中,选聘了中学、小学各1位教师作为全区“数字化学习”兼职教研员。教师梯队,是保障新技术应用与推广,推进区域教育不断创新,促进学校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
  教育只有直面未来,才有未来。品牌只有不断创新,才是品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对未来创新人才的需求,迫切要求学校教育不断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在此背景下,学校如何应对新技术对教育变革带来的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将直接影响学校新一轮品牌建设與竞争的成败。
  (作者系副研究员,现任宁波市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其他文献
王老吉自开创了凉茶这一新品类而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各地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凉茶品牌,意欲分得凉茶市场一杯羹。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唯一能挑战王老吉的品牌就是和其正。因为。和其正不但发现了王老吉留下的市场空隙,而且也有自己的底牌。    王老吉自开创了凉茶这一新品类后,品牌效益急剧攀升,年销售额已经从2002年的1.8亿元递增到2008年的105亿元。随着王老吉的巨大成功,广东、福建等地的凉茶企业纷纷推出自
期刊
在教育减负的大背景下,本刊采访了多家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作为某种观念里被认为是增加学生负担的“帮凶”,他们的见解或许可以让我们有更多元化的认知。这些机构负责人表示,减负显然不仅仅是减少作业量那么简单的事情,在提升学习效率方面,一些校外机构的专业数据平台和多年来探索出的效率提升方法,对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无疑也有裨益。  凯词教育董事总经理黄显泽:我们不搞题海战术  国家关于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倡导,是
期刊
在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的教育减负背景下,最为关键的主体人群——家长们是如何看待减负新政的?他们对于减负的期待与认知、疑惑与感想无疑将会影响学校未来的品牌建设。而从自身品牌建设角度看,各中小学校,以及校外各类培训机构又如何看待以至实施减负?基于此,本刊编辑部推出教育减负专题,试图呈现一个关于教育减负的立體图像。
期刊
用人策略的关键在于“放”与“收”的辩证对立统一。在实践中,虽然一些企业也懂得“收”与“放”,但往往既不懂得“收”与“放”之间的“切换”与“协调”的必要性,又不懂得“切换”与“协调”的时机和“力度”。    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中,管理团队的人才流失,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似乎成了每个企业都必须跨越的一道鸿沟。  如果对管理人才流向作分析,不难发现,在各个行业中名列前茅的规模性企业往往成为流失的重灾区,
期刊
教育减负,学校怎么看?如何着手?校长有哪些新招?延安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张永东与河南省鹤壁市致远中小学校长高代宝说出了他们的想法及措施。  “中小学生资料多、考试多、补习多、作业多,超过了承受范围,带来了情绪失衡,不仅造成了学生生理负担过重,而且还造成了学生心理压力过重。因此,我们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着力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重问题。”延安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张永东说,学校拟通过优化管理、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修订、
期刊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我们以减负增效为抓手,不断改善区域教育品质。2015年至2017年,江苏省高考文科、理科第一名均出自姜堰,成就了江苏高考史上的一段传奇,而这与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力开展减负增质工作密不可分。  不论是前几年以评价方式改革撬动教学方式转变的“快乐游考”,还是最近全面实施的“弹性作业”,姜堰区始终把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作为教育改革的根
期刊
政府层面高喊的“教育减负”,我认为应采取从正面的引导整治和侧面的配置梳理相结合的办法,才能取得真实的效果,不然则是妄谈。由于减负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故减负是双向行为,“剃头挑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目前,家长相互的对比竞争实际上成了强大的“暗流”,成为真正胁迫教育均衡发展、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家长的价值观念转嫁到孩子身上,像病原体一样迅速蔓延到校内校外。十一年前,还
期刊
在中国,教育部长真的不好做。少作为,被骂“保守”;敢作为,如教育减负,立即引来一波又一波的反对潮。这些反对声音大致可分为寒门派、中产派和利益派三类。  寒门派的代表,先是有刷屏网文——《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随后再有《减负,寒门子弟的灾难》等出笼;中产派则以《揭秘美国分层教育》等网文为代表。前者从颇能博取大众同情的草根立场,娓娓阐述减负的种种坏处;后者则分析欧美阶层教育的特质,旨在动摇有
期刊
2018年4月11日上午,第14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研究中心召开。  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广东电视台、羊城晚报、广州电视台、广州日报、新快报、信息时报、凤凰网、南方网、新浪网、腾讯教育频道等10多家国内主流媒体记者出席本次发布会。  发布会上,大会总策划、总统筹、《学校品牌管理》雜志总编辑王永江向记者们介绍了大会相关情况,并接受记
期刊
在缺少社会教育资源、在家长教育不足的情况下,各种“减负令”都容易变成一纸空文。要想中小学生减负落到实处,需要全社会做好准备,重塑教育品牌。  补齐社会教育资源。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合力,缺一不可。政府要重视社会的教育功能,补齐社会教育资源。各地的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应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通过开办科技、模型、艺术、绘画等兴趣班,开展读书比赛活动等,让孩子在張扬个性
期刊